故宮八重門

故宮八重門,指的是故宮從2011年5月失竊門、會所門、錯字門,到2011年7月、8月的哥窯門、瞞報門、拍賣門、屏風門、封口門,故宮暴露出的管理漏洞、經營問題、責任心喪失、延遲回應等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故宮八重門
  • 時間:2011年5月
  • 主要景點:太和殿,故宮午門,中和殿
  • 舉例:哥窯門、瞞報門、拍賣門
故宮簡介,轄內景點,宮殿,故宮之八重門事件,來由,八重門事件,暴露的問題,建立制度仍存管理漏洞,安保心理懈怠責任心差,關鍵技術人員欠缺經驗,回應錯字凸顯誠懇缺失,建會所被指求商業利益,專家評論,

故宮簡介

北京故宮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別是法國的凡爾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和美國的白宮
它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星(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成祖朱棣就是故宮裡的第一位主人。
地理位置:北緯39.9 東經116.4 故宮,即指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宮殿建築群,現多指位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被譽為“東方最大的宮殿”。故宮始建於明永樂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5間房,有人做過形象比喻,說一個人從出生就開始住,每一天住一間房,不重複,要住到27歲才可以出來。由於古代建築為以“四柱一間”為標準的。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房間8707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鬥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煙霧繚繞。

轄內景點

故宮珍寶館 太和殿 故宮午門 中和殿 金水橋 珍妃井 故宮九龍壁 太極殿 保和殿 鐘錶館 儲秀宮 養心殿 乾隆花園 故宮御花園 神武門 長春宮 交泰殿 乾清宮 三希堂 坤寧宮 慈寧宮 漱芳齋 乾清門 故宮角樓 太和門 翊坤宮 皇極殿體和殿 繪畫館青銅館 皇史宬 隆宗門

宮殿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遊玩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北京故宮歷史 故宮的建造歷時14年,是明永樂年間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明初主持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人稱“蒯魯班”。 故宮從永樂年間建成到1912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權力中心的代表。

故宮之八重門事件

來由

連續三個月被曝文保不力,故宮被指存管理漏洞、責任心差等5大問題;專家建議故宮應正面回應。從2011年5月的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到2011年8月的瞞報門、拍賣門、屏風門、封口門,故宮一次又一次地暴露出了管理漏洞、經營問題、責任心喪失、延遲回應等諸多問題。這與故宮以往莊重大器、雍容華貴的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
問題接踵而至,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面對公眾的指責和媒體的拷問,故宮遲緩的反應卻顯得“老態龍鐘”,甚至“宮門深鎖”。
一位了解故宮的人士表示,故宮並不缺乏嚴格的制度,但缺少的是嚴格的執行。
就在外界紛紛猜測故宮究竟有多少個“門”,指責故宮缺失管理力度,甚至沒有勇氣正視問題時,故宮仍在沉默……

八重門事件

2011年5月10日 失竊門
網友微博爆料, 2011年5月8日晚至 2011年5月9日凌晨,故宮被“鑿牆盜寶”,被盜物品為現代工藝品展上的部分展品。
2011年5月11日、12日 會所門
央視名嘴芮成鋼微博爆料,故宮建福宮被改造成全球頂級富豪獨享的私人會所。
2011年5月13日 錯字門
故宮向警方贈送錦旗表達感謝時,“撼祖國強盛”的“撼”字應為“捍”,故宮回應此舉為顯厚重。
2011年7月30日 哥窯門
網友“龍燦”爆料,稱故宮一件宋代哥窯瓷器(國家一級文物)被工作人員失手摔碎,秘而不宣。
2011年8月2日 瞞報門
網友“龍燦”爆料稱,故宮近年發生4起文物人為損壞事件,事發後故宮未向主管部門上報。
2011年8月5日 拍賣門
《中國青年報》報導,故宮1997年拍得5件北宋珍貴書札,2005年以超過購入價兩倍多的價格拍出。
2011年8月9日 屏風門
財新網報導,由故宮宮廷部負責保管的清宮舊藏木質屏風,在進行修復時被水浸泡,故宮隱瞞不報。
2011年8月9日 封口門
財新網報導,2009年,故宮發生內部人士自導自演的私分票款案,敗露後被勒索10萬元“封口費”。

暴露的問題

建立制度仍存管理漏洞

現狀:對於故宮內部的管理,由北京博物館協會出版的《北京博物館年鑑(1988-1992)》有過描述:1987年,院裡著手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新的規章制度分《故宮博物院部處職責和正副主任、處長崗位責任制》和《故宮博物院規章制度彙編》。前者對全院21個部門的職責範圍和部處主任、處長崗位責任製做了規定,後者將全院工作分為13類。
分析:這套制度的核心,在於嚴格分工,責任落實到人。但這種權責的劃分,僅限於“單位”框架,由每一個責任人逐級向上對應,最終對“單位”的最高領導負責。
故宮人員較多,無論多么嚴格的制度,在具體人員身上,都會有執行到位和不到位的情況,而且各個部門的管理鬆緊程度並不一樣,跟領導的重視程度也有很大關係,因此會有存在漏洞的地方。

安保心理懈怠責任心差

事件:2011年5月10日下午,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2011年5月8日晚至9日凌晨,故宮博物院被“鑿牆盜寶”。坊間號稱第一保衛處的故宮,緣何會出現如此“低級”的盜竊事件?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還是當班人員的責任心不到位,懈怠所致。
分析:據接近故宮的相關負責人稱,故宮的保衛部門包括保衛處、開放管理處等大約三四百員工,負責故宮安全。同時,故宮每年都會有關於安保的培訓,包括防火、防盜等,而且在院內大大小小的會議上,安全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院內有涉及安全的事件,實行一票否決制,即這件事情只要有一個人反對,就不能做。
出現如此“低級”的盜竊事件,是當值人員的惰性問題,“雖然安全問題天天講,但幾年不出事,有些人就有了懈怠思想,自以為肯定不會出事,結果卻出了大事。”

關鍵技術人員欠缺經驗

事件:2011年7月30日,網友“龍燦”在微博上稱故宮一件宋代哥窯瓷器被工作人員失手摔碎。事後故宮秘而不宣,未將情況按要求上報有關部門。
分析:該人士表示,故宮一共有約1500名員工,其中宮廷部、古器物部、古書畫部、古建部、文保科技部等基本上實現了文保人員的延續,但在修復部門等技術人員上存在斷層。
故宮對技術人員的要求較高,比如10來年的經驗,可能在某些行業算資深人士,但對故宮的修復人員而言,經驗需要更長期的積累。而故宮招聘的大學生,由於學校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教育,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因此在工作中會有欠缺。文物損壞,思想上不夠重視依然是很重要的原因,“故宮的家具是文物;盤子也是文物,每件東西怎么拿、怎么放,都要非常小心,對文物要有敬畏之心。”

回應錯字凸顯誠懇缺失

事件:2011年5月13日下午,故宮博物院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市公安局贈送錦旗,對警方迅速偵破失竊案表示感謝。照片傳到網上後,公眾發現“撼祖國強盛”的“撼”字應為“捍”字才對。故宮對此回應,使用“撼”字沒錯,反倒顯得厚重。
分析:對此,有關人士表示,故宮沒有實事求是地承認錯誤,反而還說這樣“顯得厚重”,給故宮抹黑。
接近故宮的上述人士表示,近年來故宮在保護文物工作上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建設地下庫房,整理文物等,但在面對公眾質疑時不夠誠懇,應該徹底放低姿態,有一說一,與公眾、媒體形成良性的溝通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表示,突發事件發生後,故宮有責任和義務在第一時間報告,以開放的姿態,通過網路、微博發布信息,我們應根據公眾呼聲來促進文物保護。

建會所被指求商業利益

事件:2011年5月11日和12日,央視名嘴芮成鋼接連在微博發帖,稱故宮建福宮已被改造成全球頂級私人會所,這讓人在質疑故宮是否真正保護了文物的同時,也引發了對故宮利用文物賺取商業利益的猜疑。
分析:據有關人士介紹,故宮實行收支兩條線。最初故宮大門票上繳財政,小門票以及有關經營收入歸院內自行處理;後來隨著收入的增多,大小門票都上繳,經營收入自行處理,用於員工福利、黨團經費等,但對於這些資金怎么分配有著嚴格的規定。
故宮的經費本身來說是比較充足的,特別是文保、科研等經費,國家撥款並不少,辦公經費也比較充足。故宮雖有專門的經營管理部門,但出現建福宮這樣的事件,其如何經營肯定不僅僅是經營部門決定的。出現違規行為,並非因為缺錢,而是因為想“賺更多的錢”。

專家評論

1.清華大學公共關係與戰略傳播研究所所長董關鵬:在對待媒體的問題上,故宮的步子要再大一些,對於媒體和公眾關注的核心問題,要予以正面的、全面的回應。
哥窯被損事件為例,在過多的碎片信息中,除了有一些是時間、事件等指向不明的信息外,還混雜了虛假信息。董關鵬認為,故宮現在需要與媒體共同面對這些信息,將碎片化信息進行整體的還原,同時對於真假難辨的信息,去假存真地回應。
董關鵬認為,故宮作為最傳統的部門,正在接受最時新的全媒體考察。故宮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大器穩重地還原公眾和媒體質疑的事實和核心問題,拿出可推敲、可驗證的證據予以回復,只有如此才有可能重建外界對於故宮的尊敬和信賴。
2.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危機公關專家張迪:故宮危機公關的能力急需補課。
3個月內發生的八重“門”事件中,只有“失竊門”發生後,故宮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此後的事件中,大部分回應由故宮新聞發言人馮乃恩、故宮官方微博發布。
多位媒體人士透露,面對危機事件時,故宮的消極態度包括兩種:不予回應、簡短回答。“錯字門後,我打了十幾個電話,死活不接”,某記者採訪錯字門時,聯繫故宮方面的具體負責人,對方第一次接聽了電話,聽說是記者後,馬上掛斷,隨後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對此,張迪表示,自從有了微博,輿論監督環境更加透明。遇到類似危機事件,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及時公布調查過程和結果,才能解困多重門危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