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安宮

壽安宮

壽安宮始建於明代的漢族宮殿建築。位於紫禁城西北隅,英華殿迤南。明代原稱鹹熙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鹹安宮。清初鹹安宮閒置無用,康熙曾兩次禁廢太子於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壽安宮
  • 始建於:明代
  • 位於紫禁城西北隅
  • 總占地面積:8400㎡
簡介,建築風格,用途,門楹對聯,消失的大戲台,

簡介

雍正六年(1728年),正式設立鹹安宮官學。直至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便為了給他住在慈寧宮的母親祝壽,將鹹安宮官學遷劍了兩華門內的鹹安宮現址(今鹹安門內為寶蘊樓),而將其舊址改為壽安宮。

建築風格

壽安宮南北長107 m,東西寬78m,總占地面積8400㎡,前後分為三進院落,東西各有跨院。正門壽安門為隨牆琉璃門3座,當中門內設四扇木屏門照壁1座,上覆黃琉璃瓦頂。第一進院正殿為春禧殿,舊建築何時被毀不詳,現有建築為1989年重建。此殿南向,面闊5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明間開門,其餘為檻窗。殿左右辟穿堂門,與第二進院相通。
壽安宮
中院正殿壽安宮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明間退進1間,設步步錦槅扇門4扇,次間、梢間設檻窗。後檐明間開門,次間、梢間設檻窗。殿兩側山牆各出轉角延樓,環抱相屬,向南與春禧殿後卷殿兩山相連。
壽安宮後為第三進院,院中疊石為山,東西各有3開間小殿,名為福宜齋、萱壽堂。

用途

壽安宮是皇太后及太妃、嬪等人的居所。明代仁聖太后、天啟年間乳媼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間,孝聖憲皇太后六十及七十歲聖壽節,乾隆帝都親率皇后、皇子、皇孫等人至此跪問起居,進茶侍膳,於堂前跳“喜起舞”賀壽,並於宮中設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於東西兩側延樓中,陪同賞戲。
壽安宮

門楹對聯

寶篆長生籙;瑤屏集瑞圖
壽安宮
慶霄輝壽曜;仙圃麗春光
芝棟雲霞麗;蘭陔日月長
西池增寶籙;南極耀珠躔
圖疇遞演京垓積;律呂環生上下和
紅梅翠竹天然畫;妙理清機不盡吟
洪範演疇征備福;黃鐘肇律葉長生
鳳翥輝呈阿閣瑞;珠聯景繪泰階符
靜里遠懷千古事;意中常滿十分春
宜春苑滿恆春樹;介壽筵開益壽花
香扆引祥風序符清晏;仙壺承愛日景葉升恆
壽國樂舒長韶成九奏;安輿承悅豫舞效三呼
百福屏開慶葉九如宏壽域;五雲麗景恩敷萬象入春台
鳴豫葉雲韶頌集九如開壽域;祝釐陳彩舞歡聯萬象譜春台

消失的大戲台

乾隆二十五年(1760),為皇太后七十聖壽慶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層大戲台。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暢音閣戲台修建完畢,次年皇太后逝世,壽安宮戲台便逐漸荒廢。嘉慶四年(1799年)奏準,拆去壽安宮戲台,在扮戲樓位置建春禧殿後卷殿,用以收貯南府昇平署之行頭、切末。
左側即消失了的大戲台左側即消失了的大戲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