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僑

撤僑

撤僑是指一個國家的政府通過外交手段,把僑居在其他國家的本國公民撤回本國政府的行政區域的外交行為。如中國在2011年的利比亞撤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撤僑
  • 屬於外交手段
  • 事件:菲律賓炮製撤僑
  • 意義:保護本國公民在海外的權益
社會背景,華僑界定,相關事件,歷次撤僑,

社會背景

隨著中國公民每年出國人數的增多,中國政府越來越重視保護境外的公民和企業。2005年中國出境人數達到3100多萬,中國駐外使領館共處理各種領事案件近3萬起。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曾經談到了“維護中國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權益”一項工作;外交部長李肇星也在“兩會”的記者會上指出,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外交的宗旨,其內涵之一就是為維護中國在海外同胞和法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以人為本的領事服務。
中國政府索羅門群島撤僑中國政府索羅門群島撤僑

華僑界定

新中國建國不久,一切欣欣向榮,許多華僑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生怕因加入了外國國籍而背上“忘掉祖國”的罵名。但1955年4月27日,周恩來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會見當地華僑時卻給他們潑了冷水。他說:“如果在我們國內,有幾百萬外國僑民,他們也是雙重國籍,我們政府好不好辦事呢?凡事都要推己及人。”不過,為打消華僑們的顧慮,他強調:“選擇了別的國籍,朋友仍然是朋友,兄弟仍然是兄弟。”他甚至還多次說這是“親戚關係”,“你們入了當地國籍回中國,就像出嫁的女兒回娘家一樣”,並隨時“歡迎你們回娘家嘛。”
撤僑撤僑
新中國成立初期,適逢冷戰時期,東南亞華僑國籍與待遇問題使中國與當地國家的外交關係產生緊張和困難。同時,“雙重國籍”是當時西方陣營指責華僑為“第五縱隊”的“證據”。這也是東南亞國家懷疑華僑忠誠的主要根據之一。顯然,新中國如果不及時妥善解決“海外華僑問題”,不僅不利於中國與這些國家關係的發展,而且也不能保障華僑在所在國的安全和正當權益。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一,放棄多年以血統為準的國籍;二,鼓勵華僑加入所在國的國籍,但必須根據自願;三,不贊成實行雙重國籍。
於是“華人”這個名詞就開始出現了。
2008年8月4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許又聲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舉行的華僑華人與北京奧運會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國政府是不承認雙重國籍的。
許又聲說,根據中國相關的法律,我們在海外的僑胞可以根據自願的原則選擇保留中國國籍或者是加入住在國國籍。 如果他們保留中國國籍,那就成為華僑。如果他們加入了住在國的國籍,那就成為外籍華人
許又聲說,第一,實行不承認雙重國籍的立法原則是世界上多數國家所採用的一個原則。第二,中國是一個僑務大國,分布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有幾千萬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實行的不承認雙重國籍的政策,實踐證明是非常成功的。它不僅有利於海外的華僑華人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在當地更好地長期生存和發展。同時,它也有利於減少疑慮,增進互信,促進中國和華僑華人住在國友好關係的發展。第三,對一些僑胞希望中國政府承認雙重國籍的願望,我們表示理解。中國政府的相關部門,將為他們加強與祖籍國的聯繫、合作和來往提供便利和服務。比如說,在來往中國方面,據我們了解,相關部門已經授權我們駐外使領館給需要經常往來中國的這些外籍華人提供半年、一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多次往返簽證
許又聲介紹,國務院僑辦邀請了全世界420位華僑華人代表,到北京出席奧運會的開幕式、閉幕式,以及殘奧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之後,還將邀請這些華僑華人代表深入到中國的東北、西北、華中、華東以及新疆、陝西、甘肅等12個省區市進行考察訪問。

相關事件

菲律賓炮製撤僑
有傳言說,針對菲律賓通過涉及中國黃岩島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領海基線法案,中國有關部門開始研究從菲律賓撤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009年3月18日稱,這一訊息純屬無中生有,沒有任何事實根據。此前,有菲律賓媒體報導稱,中國開始從菲律賓‘不聲張’地展開撤僑工作,撤僑人數已達“約3萬人次”。報導稱,大批中國駐馬尼拉以及菲各地的僑民,從上月末開始陸續接到使館通知,據中方稱“不確定因素”正在增加,中國有義務維護海外人員的安全,因此中國當地商人以及普通勞工正在積極而秘密地撤離。
撤僑撤僑
事實上,這一訊息漏洞頗多且不合常理,菲律賓主流媒體和國際主流媒體也均未報導。多位菲律賓華人和當地華人社團昨天均告訴早報記者,華人華僑在菲律賓生活一切正常。
撤僑顯示實力
2006年中國政府在索羅門群島爆發騷亂後所採取的撤僑行動,包括協助撤離非中國國籍的華人,顯示其維護海外國民以至華人安全方面日益茁壯的大國實力和自信。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安全研究項目主任朱峰指出,中國政府在所羅門撤僑事件中的表現,展示的是一種新的外交自信。他說:“對於非本國國民的保護,因為都是華人,所以感覺有一種義務。中國政府不擔心其他國家的非議,在外交做法上是重要的改變,讓人有大國的感覺。”
撤僑撤僑
相較於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中國政府這次的反應顯然非常主動積極,中國媒體對於本次撤僑工作也作了高調報導。中國政府1998年除了由外交部發言人對排華表示強烈關注和不安,並沒有實際的行動,媒體也沒有大篇幅的報導。
《南方都市報》發表社論《海外華人也是一種國家利益》說,中國政府在所羅門護僑行動表現的是一種越來越清晰明確的責任感:“這一次事件的集中性,仍然最有代表性地公示明言了這樣一點:海外華人的利益,也是中國的國家利益。”官方新華網選載了這篇評論文章。
索羅門群島首都霍尼亞拉發生騷亂,波及當地華人的人身、財產安全,正在外國訪問的國家主席胡錦濤下令政府介入,總理溫家寶也指示相關部門配合撤僑工作。
據新華社報導,除了通過中國駐巴布亞紐幾內亞使館向所羅門警察總監交涉,要求保護華人,北京更通令駐澳洲及紐西蘭使館與當地政府聯絡,讓這兩個派有軍警進入所羅門的友邦協助中國公民。
值得注意的是,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飛抵廣州的乘客除了中國大陸公民和香港人外,還包括沒有中國國籍,土生土長的當地華人。其中一人黎慶基在廣州一下飛機就對新華社說:“感謝中國政府的救命之恩!”
這是中國政府第二次從所羅門撤僑,2000年當地發生騷亂,中國政府緊急撤僑,經船運至巴布亞紐幾內亞後派包機接回100多人。
撤僑不收一分錢
雖然世界上不少已開發國家在撤僑時有向個人收費的做法,但中國撤僑行動並沒有這樣做。
黎以衝突爆發後,黎機場很快被炸毀,中國駐黎使館的工作人員四處奔走,付出高額費用才聯繫到願意運送中國僑胞前往敘利亞的車輛。使館的參贊等外交官護送有關人員到黎敘邊境後,轉身又返回使館堅守崗位。在陸路安全已無法保障的情況下,使館留守組和駐賽普勒斯、希臘使館多方聯繫,終於成功組織22名僑胞搭乘希臘政府的撤僑專船從海上撤至賽普勒斯。
撤僑撤僑
黎以衝突以來,中國分批安全撤離大部分在黎中國公民170人,包括7名香港同胞。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外交、經濟、法律等各種保護海外中國人利益的手段越來越多,比如,在法律方面,中國簽署了僑民保護的許多相關國際公約和雙邊保護協定,保護海外僑民的主要手段還是外交,主要依靠所在國的力量。實踐證明,這些手段總體上還是有效的。
撤僑撤僑

歷次撤僑

所羅門騷亂
2006年4月,中方包機將僑胞分四批從索羅門群島撤至巴布亞紐幾內亞,再由國內起飛的政府包機專程將310名僑胞撤回廣東。
東帝汶騷亂
2006年4月,中國駐東帝汶使館安排200多名僑胞進入使館避難。5月29日,中國政府兩架包機順利接回243名僑胞。
黎以衝突
2006年7月,外交部和駐黎巴嫩敘利亞賽普勒斯等使館密切配合,分批安全撤離在黎中國公民總計167人。
湯加騷亂
2006年11月,中國政府派包機協助193名老弱婦孺僑胞離湯加斐濟回國,並進行妥善安置。
查德戰亂
2008年1月,在駐查德使館的協助下,300多名中資機構人員和僑胞分兩批自查德邊境安全撤至喀麥隆加彭境內。
海地強震
2010年1月,48名滯留海地的中國公民搭乘政府包機平安抵達北京。
吉爾吉斯斯坦騷亂
2010年6月從6月15日凌晨4時25分首架撤僑包機抵達烏魯木齊開始,到17日凌晨1時30分,中國政府派往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九架撤僑包機安全返抵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至此,中國從吉爾吉斯斯坦的撤僑行動基本結束,總計1299名在吉中國公民搭乘包機返回國內。
埃及局勢緊張
2011年1月31日上午11時30分,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派遣的一架空客A330-200型客機從北京起飛赴埃及首都開羅執行撤僑任務。中午12時,海南航空公司也將派一架A330-200型客機從北京起飛赴開羅撤僑。
2011年2月,中國派緊急包機飛埃及撤僑 埃及局勢緊張,開羅機場500多中國人滯留;國航海航包機預計2.8可回到北京
利比亞局勢動盪
2011年2月,中國政府通過海、陸、空三種方式從利比亞撤離我國駐利比亞人員;徐州號護衛艦赴利比亞執行保護任務,中國首次動用軍事力量撤僑。空軍派出4架伊爾-76飛機,於2月28日飛赴利比亞執行接運中國在利比亞人員的任務。這是我國空軍首次海外撤僑。
沙特空襲
2015年2月28日,葉門薩那,沙特空襲行動持續。中國駐葉門大使田琦透露,現在葉門的中國公民總計590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也非常關心在葉門中國公民和機構的安危,將根據葉門形勢發展和需要,及時採取行動,確保中方有關人員安全。一艘中國戰艦29日停靠葉門港口亞丁,準備撤離中國公民。我們的同胞很快就會安全地踏上他們的歸途。
中國軍艦抵達葉門撤僑
挪意時報報導中國海軍一艘軍艦抵達亞丁港,撤離在葉門的中國公民和使館工作人員。
沙烏地阿拉伯海軍星期六從亞丁港撤離數十名外交使團工作人員。聯合國和巴基斯坦國防部也宣布撤離各自的工作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