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骨

扇骨

中國傳統的摺扇,扇骨一般用竹、木製作,也有象牙、獸骨、牛角、漆雕等材質。竹製的扇骨除常見的玉竹、白竹,還有棕竹、湘妃竹、佛肚竹等名貴品種。木製的有紫檀、白檀(檀香)、黃楊、桃絲、雞翅、楠木等。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扇面書畫除講究名家揮毫外,扇骨的製作也極盡奢華,材質有紫檀、烏木、玳瑁、象牙、斑竹、獸骨等;技法有陽雕、微刻、鑲嵌、髹漆、燙花、手繪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扇骨
  • 分類: 九檔、十一檔、十二檔
  • 材料:竹木牙角
  • 劃分:檔
  • 注意:防潮、防蛀
檔數和尺寸,材質,式樣,直式方頭扇,和尚頭,螳螂腿,波折式,細梢式,尖頭式,日本式,其它,裝飾,綜述,雕刻,鑲嵌,漆骨,合骨,鏤空,透雕,燙花,鑲貼,扇釘,收藏,

檔數和尺寸

扇骨(股)是以檔來劃分的。一般分為九檔、十一檔、十二檔、十三檔、十四檔、十六檔、十八檔、二十檔、二十二檔、二十四檔、三十檔乃至四十檔不等。所謂的檔,即扇骨的數目。扇子兩端的兩片骨為大骨,大骨間的若干骨為小骨,大、小骨數目之和即為此扇的檔數。
扇骨規格有八寸(28.3厘米)、九寸五(31.7厘米)、一尺(33.3厘米)、尺一(36.7厘米)、尺二(40厘米)等。
九檔、十一檔扇多為日式扇(講究用紫檀、象牙等名貴材質制骨),在清末民國年間十分流行,尤其受到文人的青睞。九檔扇,又稱“九根蔥”。日式扇大、小骨粗細相仿,大骨最寬處為10至12毫米,最窄處為7毫米,長度在31至32厘米。
扇骨扇骨
十二、十三、十四檔扇骨較少見, 多流行於明末清初。其特點是方頭,寬骨(指大骨),長度在一尺左右。
十六檔扇骨是清代至民國年間的最常見規格。扇骨長30厘米左右,稱九寸或九寸五扇骨。大骨寬度基本一致,最寬處2厘米左右, 尺寸適中,展開後呈140度角。這個流行規格,俗稱“九五加十六”,即尺寸九寸五、檔數十六。同時流行的還有十八檔,並延續之1949年之後。
二十檔、二十二檔、二十四檔幾種規格的扇骨尺寸較小,長度在16厘米至24厘米之間,俗稱7寸扇。女式“坤扇”,扇骨短、窄,多在三十檔以上,展開後可形成180度角。舊時全棕杭扇最多達六十檔。

材質

製作扇骨的材質大致可用“竹木牙角”四字概括。
竹子在我國有著極為豐富的資源,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及華南、西南等地。品種繁多,約250餘種。竹子具有硬度高,耐磨,柔韌性強,富有彈性,易於雕刻等特性,遂逐漸取代木製扇骨,成為制骨材質中的主流。
玉竹油竹 均出自毛竹,且以陳竹為貴材,特別是近根部質地細密者為上。帶竹青的毛竹經水磨打光等一系列加工程式後,潔淨呈青白色的稱玉竹,呈褐色如舊竹的稱油竹。
玉竹骨的使用最為普遍,它如般晶瑩剔透的表里尤為文人雅士所青睞。
斑竹 即“湘妃竹”,因外皮生有大小疏密不等的褐色斑點而得名。另有一種梅鹿竹(梅篆竹),竹身遍布大小不一的圈點,狀似獸斑。梅鹿竹較湘妃竹稀少,好的梅鹿竹更是少見。
斑竹是製作扇骨的上佳材質,多用於十六檔、十八檔、二十檔扇。一般用做大骨,偶爾用做小骨。現有在普通竹子上烙燙斑紋從冒充斑竹,可觀斑紋處,凸者為真,凹者為假。
羅漢竹 也叫佛肚竹。特點是竹節相距較近,中間圓凸,猶如彌勒佛的肚子。羅漢竹不太粗,對剖後恰為兩片對稱的大骨材料。一般用做十六檔以上的扇骨。由於羅漢竹造型奇特,別具天趣,材料又很難得,故為竹骨家族中的名品。
棕竹 也叫棕櫚竹,為常綠叢生灌木,乾細而堅韌。棕竹色深,皮與肉中都帶有明顯的深黃色條紋。
棕竹骨常為素骨,簡單清雅,常用於十八檔以上的扇骨。棕竹較細,難尋大骨之材。淺色象牙與深色棕竹的組合,象牙大骨,棕竹小骨,黑白相映,別具一格。
木製扇骨的使用雖不如竹骨普遍,但它的產生年代要遠遠早於竹骨。最早的木骨為松木和檜木。其後,木骨家族不斷壯大,出現烏木、雞翅木、花梨、紫檀等。
烏木 烏木產於我國廣東及印尼等地,木色烏黑,富有光澤,重硬細緻,紋理幾不可辨。
烏木是木質扇骨中最常用的材料,自明代起用於扇骨製做,俗稱“黑紫檀”。烏木骨有工有素,素者居多。但清代烏木骨大多有工。烏木骨常與其他材質配合使用,如烏木大骨,玉竹小骨。烏木較少用做坤扇扇骨,較多用做直式方頭的十六檔以上的男扇。
雞翅木 因生有深淺交錯,狀似雞翅的天然紋理而得名。常用做十六檔至二十檔書畫扇。與之搭配使用的多為竹骨。雞翅木柔韌性差,易折斷,在收藏時需注意保護。
黃楊木 常綠小灌木,材質堅韌細密,富有光澤,無鬃眼。黃楊木扇骨較少見,通常有雕工,一般為陽文圖案或透雕。
紫檀 紫檀素有木中極品之稱,木質堅硬,密度大。紫檀顏色基本為棕紫色至黑紫色,布有細小鬃眼。
紫檀多用做九檔、十一檔、十六檔、十八檔男扇。因木質名貴,極少施工。紫檀還常用做聚頭處的裝飾。
檀香木 製作扇骨用的檀香木專指白檀。白檀質地鬆軟,有一種強烈而持久的獨特香味,不僅令人心曠神怡,還能防蟲防蛀。檀香木既可用於坤扇,也被用於男扇,或工或素,有時也與其他材質配合使用。
楠木 常綠喬木,產於我國雲、貴、川、湘等地。木質堅硬細膩。楠木扇骨大多有工。
牙角
象牙 象牙色調柔和,質地細密,宜於施雕,是扇骨材質中最為名貴的。
象牙扇骨存世較多,以九寸以上的大扇為貴,猶以十六檔、十八檔牙骨最為收藏家看好。九檔、十一檔日式牙骨,因大骨較窄,檔數較少,價格也相應偏低。象牙也可做小骨,為了省料,常將穿入扇面的部分易為竹子等其他材質。牙骨也常與烏木、紫檀、黑漆、棕竹搭配使用,既省材,又因顏色反差,形成素雅高貴的美感。帶有精美雕工的象牙扇骨尤為珍貴。
獸骨 一般為牛骨和駱駝骨。經過漂白、磨光、上蠟等加工程式後製成的扇骨,粗看上去與象牙骨相仿,常被不識貨者認作牙骨。其實仔細觀察不難分辨二者的區別。象牙細膩光潔,肉眼可以觀察到美麗的天然牙紋(“人”字紋或網狀紋)。獸骨經過磨光處理,依然不如象牙光潔,表面布滿微小的砂點和鬃眼,俗稱“骨眼”。此外,獸骨的比重小於象牙,掂在手中有輕、飄之感,而象牙在手中掂拭則有重壓感。
玳瑁 玳瑁是一種大型海龜,產於我國黃海、東海、南海及熱帶、亞熱帶沿海。以其背甲製作的扇骨稱為玳瑁骨,質似牛角,平滑光潔,有呈半透明狀的褐色與淡黃色相間的花紋。玳瑁骨有一定韌度,常用做小骨,並與象牙大骨相配,雍容華貴,盛行於清代。

式樣

扇骨的式樣由簡而繁,花樣層出不窮。下面介紹幾種典型款式。

直式方頭扇

造型極簡潔,為一長而窄的梯形,是最早出現的式樣。用名貴材質如象牙、紫檀、烏木等做扇骨時,多選用此種式樣,以求充分利用材料。民國年間的直式方頭扇有“仿古雅扇”之稱。

和尚頭

此款式也叫圓頭或大圓頭,早在明代就已流行。每根扇骨底端都要做成圓片,且大小不等,依次排列疊成球體,大骨外再補鑲球面形成圓球,球內鑲玉、翡翠等名貴飾物,外形光滑圓整,如同光頭而得名。這種式樣多見於十六檔以下的大扇。因工藝難度較大,和尚頭扇骨一般較同等材質的扇骨價格要高。

螳螂腿

此款式扇骨因大骨上面較粗、下面很細,形狀頗似螳螂腿而得名。竹質扇骨大多採用這種式樣。木質扇骨柔韌性差,易在扇骨束腰處折斷,故不採納。螳螂腿扇骨最大的特點是輕便適手。

波折式

大小扇骨均做成波折式,相鄰兩根扇骨的波峰、波谷相錯,看似層層波浪,動感十足。此種式樣多見於十六檔竹骨大扇。

細梢式

秋扇的特有款式。插入扇面的骨梢尖細,露在外面的部分寬而圓轉。平展後扇骨排列嚴密,不露縫隙。材質有竹、棕竹、烏木、象牙、玳瑁等。

尖頭式

明代稱之為“尖根”,即聚頭處的形狀如削尖的矛頭。這種式樣多見於十六檔竹骨大扇。

日本式

日式扇骨通常為九檔、十一檔。其特點是大骨窄,小骨與之相仿。扇面側面露於扇骨之外。

其它

除上述基本式樣外,還有一些花式造型,如魚尾式葫蘆式如意式

裝飾

綜述

扇骨裝飾旨在提高扇骨的美感和價值。裝飾的優劣常常標定著扇骨的工藝價值和藝術價值。
常見的扇骨裝飾手法有雕刻鑲嵌髹漆鏤空合骨燙花手繪

雕刻

雕刻是扇骨裝飾中最普遍、最常見的手法,尤其對竹骨而言。扇骨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單獨的收藏品類,雕刻工藝是鑑賞和估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竹刻歷史悠久,至明清兩代,竹刻高手輩出,精品層出不窮。竹骨雕刻以玉竹為多。分陰刻和陽刻。
陰刻又有深刻和淺刻之分。明清時,淺刻扇骨盛行。入民國,深刻頗受歡迎。
淺刻乍看如“劃痕”。其實好的淺刻作品,筆鋒刀法無處不在,如毛筆運行於宣紙之上,揮灑自如,細微之處更見書法韻味。因刻痕很淺,往往需在高光下才能看清。行內人多認為淺刻比深刻更顯功力。
深刻一般用於樹木山石、人物,刀法犀利,筆鋒畢現。深刻的刻痕較深,宜於刻書法作品和勾勒法之畫。
陽刻有沙地、平地之分。沙地也叫“沙地留青”,留青即在凸起部分保留竹皮。沙地是在剷除了竹皮的竹肌上用特殊刀具打上密密麻麻的小點。平地是把地子全部剷平。沙地製做較省時,平地則耗時耗工。行家在論價時更看重後者。

鑲嵌

鑲嵌是將牙、骨、螺鈿、銀絲等材料嵌入扇骨,形成不同效果的紋飾。鑲嵌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嵌入法,二是嵌入後,再於扇骨上施漆,與嵌入物保持平面。鑲嵌法常與雕刻相配,工藝複雜。
嵌螺鈿扇骨在清中前期十分盛行,多用於女扇。銀絲鑲嵌,通常用於烏木骨,顏色反差優雅醒目,幾乎成為一種固定組合。

漆骨

給普通竹骨塗上色澤亮麗的漆,稱之為“漆骨”。漆骨的裝飾性很,有素漆骨、繪畫漆骨和雕刻漆骨等工藝。

合骨

合骨就是用兩種材料合在一起做成一根扇骨。如用烏木和竹合作小骨,象牙和獸骨合作大骨。合骨一般要遵循一個規律,即大骨內側的材質要與小骨相同。如烏木大骨,檀香小骨,烏木大骨內側也一定貼上檀香木。這點,也可作為鑑別扇骨是否為原配的一個依據。

鏤空

鏤空手法的運用在檀香扇骨中最普遍,尤其是坤扇,主要施於小骨。九檔、十一檔日式扇也常以鏤空工藝裝飾其大骨。

透雕

透雕運用在扇骨中,多表現為花鳥、樹木等一類圖案。如意頭扇骨大多是透雕。

燙花

燙花,又稱燙刻, 在竹骨上燙出各種圖案, 出現於晚清民國, 但不多見。
現代烙花工藝, 則一般見於工藝品扇。

鑲貼

許多扇骨的聚頭處常用鑲貼手法裝飾。鑲貼材料有象牙、牛角、紫檀、烏木、玳瑁、瑪瑙、玉石、琥珀等。

扇釘

扇釘是扇骨上一個必不可少的零件,扇子的開合均以它為軸。扇釘有三種:牛角釘、銅釘、銀泡釘。
牛角釘很常見。一種釘面呈扁圓拱面,中間有一黑點,四周顏色淺淡透明,稱之為“老鼠眼”,多見於清末民國扇骨。另一種平面鼓形,稱為鼓釘,多用於尺寸較大的扇骨。
銅釘、銀泡釘多見於北方,常用在尺寸較大的烏木扇骨和紫檀扇骨上。
下圖為玉竹微刻 (作者:戚欣)
扇骨
扇骨
扇骨

收藏

扇骨的取捨收藏要從幾方面去兼顧考慮。
一雕工。扇骨雕工的精與粗,內容的雅與俗,是否出自雕刻名家之手,這些是關乎扇骨檔次的關鍵。
二看材質。象牙骨、玳瑁骨、紫檀骨屬珍貴之列;烏木、雞翅木屬上等佳材;羅漢竹和優質湘妃竹為稀貴之材。需要注意的是同類材質之間的差別,不可一概而論。
三看扇骨的規格。一尺以上各種規格的大扇骨(除特大工藝扇)價格較高。男扇價格一般高於坤扇。同類材質的扇骨,大骨較寬的貴於大骨較窄的,有工的貴於無工的。扇骨檔數以十六檔最受歡迎,價格也較高。二十檔以上的價格偏低。
四看款式。直式方頭和普通圓頭較常見,花式頭如魚尾、如意、葫蘆等式樣較直式方頭和普通圓頭貴些,和尚頭最受歡迎。
五看年代。按明代、清代、民國、建國後為序,年代愈早,價格愈高。
六看品相。品相上乘的扇骨應符合扇骨、扇釘沒有更換,全部原配,小骨無斷梢,刻工完好等條件。有些扇骨品相雖不佳,但雕工出自名家之手,仍有較高收藏價值。
以上六點,在收藏過程中要綜合考慮,相互權衡,不可絕對化。
扇骨的保存沒有太大講究。主要是防潮、防蛀。可將不同材質的扇骨分別收藏在分層帶襯的扇盒內。收藏前用柔軟的潮布輕輕將扇骨擦拭乾淨,儘量避免觸碰大骨的刻工部分,如有必要可用軟毛小刷輕輕掃去內里灰塵。然後用細線將小骨骨梢纏繞固定,以免折斷,再用宣紙把每枚扇骨單獨包裹起來,減少相互間的磨損。隨意給扇骨上油打蠟的作法切不可取,以免破壞扇骨的原始風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