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共就業培訓問題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國公共就業培訓問題研究
  • 外文名:Study on issues of China’s public employment training
  • 作者:何筠著
  • 導師:周紹森
  • 學科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Study on issues of China’s public employment training
論文作者
何筠著
導師
周紹森指導
學科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南昌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就業 職業教育 培訓
館藏號
D669.2
館藏目錄
2010\D669.2\9

內容簡介

從當代各國經濟成長發展歷程,特別是那些自然資源並不充沛的國家(地區)經濟迅速起飛的事實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勞動、技術進步一起,推動著經濟成長,而且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培訓是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途徑。不僅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要的專業化的人力資本要由教育部門來提供,而且大量的非專業化的人力資本也要經由培訓才得以形成。我國勞動力的供求關係正在從“供過於求”逐步轉向“既過剩、又不足”的結構性失衡,大量的城鎮下崗職工需要再就業,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轉移,但就業能力弱,文化程度低阻礙了他們重新就業,因此,從政府的職責來看,強化對下崗職工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培訓,提高公共就業培訓的效果,是當務之急。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將公共就業培訓作為選題進行研究。本論文將在全面、準確把握我國公共就業培訓實施現狀的基礎上,運用人力資本和新經濟成長理論對就業培訓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進行分析,運用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理論對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管理體制、供給方式、運行機制進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運行效果,為政府改進公共就業培訓管理提供依據,同時,豐富我國公共管理研究。 本文從四個部分來研究我國公共就業培訓問題: 第一部分主要是第1章公共就業培訓的理論基礎。這一章主要對本論文的理論基礎進行梳理。本論文是把公共就業培訓置於公共服務的框架之中來進行研究,因此西方從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掀起的一場轟轟烈烈的“新公共管理”運動,繼而產生的“新公共管理”理論,以及以糾正新公共管理的偏頗為目的的新公共服務應該是本文重要的理論依據。同時,公共就業培訓是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途徑,因此,人力資本理論和新經濟成長理論也應是本文重要的理論基礎。 第二部分主要是第2章教育培訓與經濟成長關係的實證分析。這一章運用人力資本和新經濟成長理論對就業培訓在我國經濟成長中的作用進行實證研究,試圖從一般和重點兩個層面來揭示教育培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首先運用人力資本理論和新經濟成長理論定量測算人力資本對中部六省經濟成長的貢獻,其次通過抽樣調查分析教育培訓對中部六省農民收入的影響,運用定量方法重點研究受教育程度、培訓時間和打工年份與農民工收入之間的關係。第三部分主要是第3章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主要領域和效果。這章主要對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公共就業培訓計畫如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計畫”、“能力促創業計畫”、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畫”等等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歸納,通過調查數據對我國的公共就業培訓在中部的運行效果進行分析,同時對我國的公共就業培訓作出總體評價,認為我國的公共就業培訓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探索公共服務新模式、提升人力資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培訓效果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公共就業培訓的長效機制尚為建立。本章是第4章、第5章、第6章研究的基礎。 第四部分主要包括是第4章、第5章、第6章,它們是相互聯繫、相互關聯的。這三章主要運用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理論對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三個核心問題即管理體制(如何管理)、供給方式(由誰出資)、運行機制(怎樣出資)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第4章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管理體制。這章從兩個層次對城鄉分割、自成體系的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管理體制運行狀況進行梳理;以二元經濟理論和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對我國二元公共就業培訓體制的形成極其後果進行剖析;以現代組織理論對各部門管理機構的設立和運行進行了分析,認為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管理體制的改革應該借鑑西方新公共服務的理念,在基層培育和鼓勵中介組織參與到公共培訓中來,同時對巨觀管理體制進行改革。 第5章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供給方式。這章在對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供給現狀進行全面的把握的基礎上,用公共經濟學理論對公共就業培訓的準公共產品性質、外部性進行了研究,並分析了由此造成的個人、企業、地方政府參與公共就業培訓積極性不高問題,同時對各種就業培訓供應方式進行了的比較,進而認為混合提供是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科學而又現實的選擇。 為此提出了要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經費納入各級公共財政預算,建立誘導不同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公共就業培訓的機制的建議。 第6章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運行機制。這章首先建立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利益相關者關係圖,對個環節的運行方式和制度安排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我國公共就業培訓運行機制的9種模式和政府主導、市場主導兩大類型;採用公共管理理論對公共就業培訓政府主導、市場主導兩大類型進行比較分析,同時,對我國公共就業培訓主要運行模式進行了理論評述和實踐考察,據此提出要對政府主導的公共就業培訓運行模式進行改革,將生產功能從政府職能中分離出來,最後對財政補貼制度進行了設計。 本文的特色和創新之處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 (1)研究領域和視角的創新。本文將分散於政府各個管理部門的針對於下崗職工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多項培訓計畫置於公共就業服務,乃至於公共服務的框架之下,從公共管理的角度進行研究。目前國內尚未有人進行系統研究。同時本文在採用了管理體制、供給方式、運行機制分析框架對公共就業培訓的主要問題進行研究,把握了我國公共就業培訓問題的關鍵。(2)進行原始資料收集、整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本論文在寫作過程中對江西、湖南、河南、安徽等中部省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進行二次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比較準確地掌握了我國中部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現狀和各利益相關者的心理,同時通過定量方法研究了受教育程度、培訓時間、打工年份與農民工收入之間的關係,進而得出一些有價值的結論:第一,農民工的平均月收入整體上隨著打工年份的增加而遞增,但當務工經驗在10年以上時,平均月收入出現小幅度下降。第二,隨著務工者參加培訓時間的增加,收入也隨之提高。但是短期的培訓對收入增加影響不大,培訓時間在3個月以上時,出現了一個躍遷,收入有大幅度提高。第三,受教育程度越高,農民工收入也越高,並且接受國中教育的農民工的收入增加幅度最大。 (3)觀點和對策的創新。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形成以下幾個觀點:第一,我國公共就業培訓制度採用的是一種城鄉分割、自成體系的高度集中、分工嚴密的管理體制,是我國戶籍制度的延伸,同時也是傳統科層制的體現;第二,就業培訓具有俱樂部產品性質,是一種準公共產品,同時又具有外部性,政府提供供應是必須的。混合供給方式效率最高,是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科學而又現實的選擇。第三,在公共產品的供應制度安排中,將供給功能與生產功能分開是一種趨勢,我國公共就業培訓要將生產功能從政府職能中分離出來,把公共就業培訓的制度安排從政府——受訓者兩者之間的關係轉變為政府——獨立的培訓機構——受訓者三者之間的關係。 此外,還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對策建議。比如提出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管理體制的改革應該借鑑西方新公共服務的理念,在基層培育和鼓勵中介組織參與到公共培訓中來,同時對巨觀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提出了要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經費納入各級公共財政預算;在我國公共就業培訓機制的創新中必須考慮相關利益者的行為特徵和行為目標,並把重點放在協調企業和受訓者個人的利益上。要將公共就業培訓的生產功能從政府職能中分離出來,在公共就業培訓中引入競爭機制,並對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財政補貼制度進行設計。 (4)分析方法在新研究領域的運用。如第4章關於城鄉二元的公共就業培訓體制對農民培訓的不利影響的研究;第5章關於企業培訓動力不足的研究;尤其是第6章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建立了一張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利益相關者關係圖,清晰地描述了公共就業培訓中利益相關者的關係和政府的制度安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