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龍泉

成都龍泉

成都龍泉即成都市龍泉驛區,位於成都市東部,為成都市11個市轄區之一,成都市東部副中心、是國務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東發展主體區域、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

成都龍泉素有“四時花不斷,八節佳果香”之美譽,是國務院正式命名的“中國水蜜桃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泉驛區
  • 外文名稱:Longquanyi District
  • 別名:成都龍泉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成都市
  • 下轄地區:龍泉街道,大面街道,洛帶鎮,西河鎮,黃土鎮,同安街道等
  • 政府駐地:龍泉街道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10100
  • 地理位置:成都東三環以東
  • 面積:558平方千米
  • 人口:65.98萬(2016年戶籍人口)
  • 方言客家話成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龍泉湖,百工堰,明蜀王陵,桃花故里,洛帶古鎮
  • 機場:雙流國際機場、簡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洪安火車站
  • 車牌代碼:川A
  • GDP:1200.9億元(2017年)
  • 榮譽:四川省十強縣榜首
景點簡介,行政區劃,歷史建制沿革,地理地圖,旅遊,地質構造,氣候特點,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人口,交通,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事業,洛帶水龍節,文化,成都國際桃花節,“斬龍埡”的傳說,

景點簡介

位於成都市東部龍爾山(龍泉山脈)的上有1984年以來新開闢的市級風景名勝區。包括花果山百工堰龍泉湖石經寺等景區景點。  距成都市區38公里,東西長12公里,南北寬4公里,水面達8273畝,水域內有孤島14個,半島14個。湖周山丘與湖內島嶼,花果成林,水質清澈,野鴨成群,游魚粼粼。每到春夏,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秋冬時節,霧氣茫茫,山水朦朧,倍感清幽。景區內賓館、餐廳、舞廳、度假村、篝火營地設施完善,水上機動遊艇、手划船、足踏船、氣墊船一應俱全,是野炊、度假、遊覽的理想之地。區內景點眾多,磨子灣、桃花島、貓鼻樑是其中頗具特色的景點。
區政府所在地龍泉街道距市中心(天府廣場)26公里,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8公里,成渝鐵路穿境而過。
2013年、2014年龍泉驛區皆榮獲四川省十強縣榜首,2013年GDP總量為837.1億,2014年不僅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944.6億元,超過全省8個市州,而且天府新區龍泉片區 整車產量也將突破85萬輛。
成都龍泉桃花節
春天一起去2013龍泉桃花節看那美麗的桃花吧!雖然錯過了桃樹上花骨朵成串的美景,但是人在花中游,到處盛開的花朵也很愜意、龍泉桃花地勢平坦,成片的桃樹一望無際,占地有3000多畝的桃樹林不僅此一處,書房村、天鵝嶺、紅沙坡都很不錯喔。
天府之國,春來第一花,非龍泉桃花莫屬;以花為媒,舉辦盛會,又首推龍泉“桃花節”。
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水蜜桃之鄉”――龍泉驛,是國家級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是聞名全國的花果山和風景名勝區,素以“四時花不斷,八節佳果香”著稱。陽春三月,龍泉漫山遍野,桃花盛霞,梨花如雪,風景如畫,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紛至沓來。

行政區劃

龍泉驛區位於成都東郊,龍爾山穿境而過,南接雙流區,北連金堂,新都,東依成都簡陽市,西壤錦江區,成華。境內轄4個街道,7個鎮及1個鄉,分別是龍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洛帶鎮西河鎮黃土鎮萬興鄉同安街道洪安鎮山泉鎮柏合鎮茶店鎮。區委區政府駐龍泉街道

歷史建制沿革

龍泉驛區歷史悠久,古為蜀國轄地。
唐代為東陽縣、靈池縣治地(《四川郡縣誌》《元豐九域志》《中國歷史地圖集》)。靈池縣,以其縣南分棟山邊有一泉池曰“靈池”,故名。
宋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又改為靈泉縣,屬成都府。分棟山亦隨縣名的改變而改稱“靈泉山”,直至元代。
元時設陸路驛站
明代改稱“龍泉”,於此設驛站,始稱“龍泉驛”。洪武六年(1373年),省靈泉縣入簡縣,後置龍泉鎮(《中國歷史地圖集》)。正德八年(1513年),置龍泉鎮巡檢司(《簡陽縣誌》《四川郡縣誌》)。同期,靈泉山亦隨之改稱“龍泉山”。
清康熙六年(1667年),繼續在四川大規模設定驛站,分為北、南、東、西4路,“東路起自簡州之龍泉驛,至奉節之小橋驛(《四川通史》)。此期的“龍泉驛”既是驛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稱的含義。清末郵電業興起後,驛站廢置,“龍泉驛”則隨之成為歷史地名,並沿用至今。
民國初年改置簡陽縣行政分署。
1956年1月,原簡陽縣為所屬各區命名時,以區公所駐地名稱為區名,稱“簡陽縣龍泉驛區”。1959年,劃歸成都市籌建新區時仍以區人民委員會駐地龍泉驛為區名,稱“成都市龍泉驛區”。
1959年簡陽縣的龍泉驛區與華陽縣的大面、洪河、西河、青龍4個鄉劃入成都市籌建新的龍泉驛區。
196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龍泉驛區。
1976年簡陽縣的洛帶區併入龍泉驛區;2005年4月龍泉驛區的黃土鎮回龍村(包括金三角社區)劃歸成都市新都區管轄。
2009年,龍泉驛區轄12個街道、鎮、鄉,即龍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鎮、洛帶鎮、西河鎮、黃土鎮、洪安鎮、山泉鎮、茶店鎮、萬興鄉,共有81個村、54個社區、1274個村民小組、559個居民小組。
1997年,面積558.7平方千米,人口45.1萬,轄11鎮8鄉。區政府駐龍泉鎮
1999年,龍泉驛區轄13個鎮、6個鄉:龍泉鎮、大面鎮、洛帶鎮、柏合鎮、西河鎮、洪河鎮、同安鎮、十陵鎮、茶店鎮、文安鎮、義和鎮、黃土鎮、西平鎮;龍泉鄉、平安鄉、萬興鄉、清水鄉、山泉鄉、長安鄉
2000年,龍泉驛區轄16個鎮、3個鄉。
2003年1月13日,龍泉驛區文安鎮更名為洪安鎮。
2003年12月8日撤銷西平、義和2個鎮的建制。擴大部分鎮的行政區域:將原西平鎮的天和街社區居委會、天平村、黃連村、闕家村、大龍村、清水村全部及鹿角村2、3、4、5、6、7、11組,大林村1、2組及黃土鎮的光大村9、10、11組,平安鎮的清平村12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西河鎮管轄。將原西平鎮的鹿角村1、8、9、10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黃土鎮管轄。將原西平鎮的大林村9、10、11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洛帶鎮管轄。將原西平鎮的大林村3、4、5、6、7、8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同安鎮管轄。將原義和鎮的西江村、洪福村、回龍村、長梁村、新拱橋村、洪安村金三角社區居委會、寶灘社區居委會劃歸黃土鎮管轄。將原義和鎮的三合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洪安鎮管轄。
2004年9月8日,撤銷平安、龍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興龍、金龍8個鎮和清水鄉。原平安、龍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6個鎮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設定4個街道辦事處。將原興龍鎮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柏合鎮;柏合鎮政府駐柏華路。將原金龍鎮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洛帶鎮;洛帶鎮政府駐五星街。原洪河鎮併入大面鎮,成立大面街道辦事處。將原清水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萬興鄉;萬興鄉政府駐萬興場。
2004年,龍泉驛區轄4個街道(龍泉、大面、十陵、同安)、7個鎮(洛帶、西河、柏合、黃土、茶店、洪安、山泉)、1個鄉(萬興),44個社區委員會、169個村委會;面積55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27人/平方公里。
2005年5月10日,將青白江區龍王鎮的新誼、雙柏、黃果、園林、石樁、長林6個村和龍泉驛區黃土鎮的回龍村、金三角社區所屬的行政區域劃歸新都區石板灘鎮管轄。石板灘鎮政府駐石板灘場鎮東風西街66號。

地理地圖

龍泉驛地理地圖

旅遊

龍泉一中(7張)
石經寺地處龍泉山泉中段東麓之天成山,在成都市龍泉驛區茶店鎮石經村境內。向西翻越龍泉山脊,至區政府所在地龍泉街道18公里,至成都市區37公里;東距旅遊勝地龍泉湖四公里,南至三貧湖
21公里,緊臨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橫貫本寺山門前。東西南北與龍泉驛區境內的長松避暑山莊、萬畝花果山、百工堰、寶獅湖、龍泉湖及簡陽縣的張家崖湖、三岔湖構成著名的風景旅遊區。石刻《金剛經》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經寺。經乾隆嘉慶年間數次大修繕,形成了寺院規模。
洛帶古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AAAA級景區。距離市區約20公里,有雙向八
洛帶古鎮(2張)
車道的成洛大道連線洛帶古鎮和成都市區的新華大道。西部客家博物館位於緊鄰洛帶古鎮的部落格小鎮,是部落格小鎮客家文化標誌性建築。由四川金孔雀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施工,於2012年10月開館。
龍泉湖景區位於龍泉山脈中段的茶店鎮境內,是成都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泊,景區面積40.38平方公里,湖周水岸線長54公里,距成都市區31公里,蓄水7000萬立方米,水面8300畝。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依旁而過,交通極為方便。龍泉湖湖面開闊,東西直渡12公里,南北橫游4公里。湖區內有半島28個、孤島14個
1977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降落地點就在龍泉湖的大土灣。
龍泉湖(16張)
龍泉花果山風景名勝區是成都市市級旅遊度假區、四川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全國十大桃花觀賞景區之一。景區面積234平方公里,其中,花果成景面積113平方公里。"四時花不斷,八節佳果香"成為龍泉花果山風景名勝區真實寫照。有書房村、桃花溝、成都龍泉萬畝觀光果園、百工堰、龍泉湖,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蜀王陵,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周文王碑,以及川西第一叢林石經寺和洛帶古鎮等景區。[6]
水上遊樂場所。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寶獅村兩山溪水匯合處的小平原上。原名寶獅水庫,因兩山之間有一巨石形如雄獅,人稱寶獅,故名。1960年建成。水面46.67萬平方米,容量200萬立方米。
明蜀王陵(2張)
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564年,位於成都市區東部的龍泉驛區十陵街道正覺山麓前後。這座發掘於1979年,於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嫡孫——蜀僖王朱友塤(1409~1434)的陵寢。
後蜀宋王趙廷隱墓
2010年11月中旬,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在龍泉驛區十陵鎮青龍村文物勘探過程中發現一座大型磚室墓,在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後,於11月底開始搶救性發掘,2011年5月發掘結束。據墓誌墓主人為後蜀宋王趙廷隱。
大佛寺“天落石刻”
天落石刻(3張)
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鄉大佛村大佛寺天落石。天落石眾多石刻中,以北周文王碑最為珍貴。因為歷代慕名拓印,這塊位於天落石下部、刻於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的碑刻與周邊所有石刻的色澤有所不同,呈黝黑色。碑通體高2.24米,寬1.25米,碑首是朱鵲和浮雕小佛組成的二方連續的圖案,碑額為楷書陽刻,楷書陰刻的1348字碑文主要敘述了北周政權的奠基者宇文泰的生平業績

地質構造

龍泉驛區龍泉驛區位於成都平原東緣,地質構造為成都斷陷帶與龍泉山隆褶帶之間的構造斷塊。不規則的箱狀背斜、蘇碼頭背斜、龍泉驛向斜等褶皺與平行展布的斷層,構成了區內地質構造的基本格局。龍泉山隆褶帶規模較大,北東方向10度至30度長有210公里,東西寬有15公里至20公里,是川西斷陷帶和川東隆起帶(華鎣山以西)的分界線。龍泉驛區地貌主要以山地、丘陵、平壩為主,三者的面積分別占龍泉驛區總面積的39.07%、3.86%、57.07%。山脊海拔600米至1051.3米,山勢北東至西南走向,南端地勢高,高出東西兩側丘陵、平壩400米至600米,山地呈現山巒重疊、高低起伏、溝谷縱橫態勢。丘陵相對高差為20米至200米。平壩分布於區域中、西部,為明顯的山前沖積地貌,相對高差5米至15米。區境內沉積出露的多為細砂岩、粉砂岩、泥鈣質粉砂岩和頁岩。境內最高峰長松山周家梁子位於柏合鎮海拔1051.3米,最低點白楊溝位於茶店鎮三元村海拔456.8米。

氣候特點

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春早秋涼、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特點。歷年平均氣溫16.5℃,最冷1月平均氣溫5.8℃,極端最低氣溫-4.6℃(1980年1 月31日);最熱7月平均氣溫25.6℃,極端最高氣溫37.5℃,(2006年8 月14日)。年總降水量平均值895.6毫米,年平均氣壓為956.4hpa(百帕),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歷年平均日照時數1032.9小時,年平均風速1米/秒,風向多為偏北風為46%,年平均無霜期297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9年,龍泉驛區土地總面積5.5698萬公頃,其中耕地7367.8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23%;園地2.529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5.42%;林地7628.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70 %;其他農用地3295.8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9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074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9.29%;交通運輸用地539.8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 97%;水利設施用地553.3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99 %;未利用地274.9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49%。

礦產資源

青龍湖濕地(2張)
龍泉驛區境內中部、東部露出的為內陸河、湖相沉積的紫紅色頁岩、粉砂岩夾灰白色細粒長石砂岩,地層面積120平方公里以上,厚度約666米至1027米,儲量豐富,是頁岩磚生產的原材料及後備資源;東部出露的砂岩,厚度約952米,保有儲量285.3萬立方米,是建築用條石的來源;大面街道至黃土鎮一線分布的零
星出露的棕紅色、磚紅色泥質膠結的中、細粒砂岩、夾薄層泥岩,風化後較為疏鬆,是鑄鐵用型砂的好原料;飲用天然礦泉水,主要分布在區境內西部,可采資源儲量很大;天然氣主產區在洛帶鎮、黃土鎮、西河鎮、洪安鎮和同安街道,探明的天然氣儲量307億立方米,年開採量4億至6億立方米,供氣已併入中石化和中石油管網;區境內中,西部還有大面積覆蓋的粘土礦。

水資源

龍泉驛區龍泉驛區水資源總量為3.8524億立方米。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地表水資源3.24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量),地下水資源0.6124億立方米。地表徑流主要由大氣降水產生。龍泉驛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977.2毫米,相應降雨總量為5.43億立方米,降水產生的地表徑流匯集於江河後,分別流向雙流、新都、青白江、金堂和簡陽等地區。平均徑流深33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為1.84億立方米。龍泉驛區地表徑流年內分配及年際變化受降水影響較大,其年內分配不均,70%左右集中在汛期,年際變化較大。
地下水在成都市淺層地下水分區中可分為兩區,一是台地區覆蓋型紅層(J-K)砂泥岩裂隙水區(Ⅱ1),分布面積337平方公里,地下水天然資源蘊藏量5655萬立方米,可采資源量為1894萬立方米,二是龍泉山低山丘陵區紅層(J-K)裂隙水區(Ⅲ1),地下水富水性貧乏,分布面積218平方公里,地下水天然蘊藏量469萬立方米,可開採資源量242萬立方米。龍泉驛區地下水天然總量6124萬立方米,可采資源總量2136萬立方米。此外,從1957年開始,東風渠都江堰水入龍泉驛區,成為了龍泉驛區工農業用水的重要水源。東風渠每年向龍泉驛區提供的配水總量約為1.4億立方米。

森林資源

龍泉驛區植物種類較多,森林植被與農田植被相間分布,山壩差異明顯。龍泉驛區地帶性森林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由於長期人為活動的結果,自然原始森林植被己被破壞,代之而起的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培的喬木林、果樹林和竹林。山區以各種喬木林、果樹林相間分布,平壩則為果樹林與四旁樹、竹並存。主要森林植被類型為天然次生柏木、馬尾松、青岡林和人工栽培的榿柏混交林、林農間作的經濟林。主要森林植物有57科,145種。其中,用材樹主要有柏木、馬尾松、榿木、青岡、按樹、千丈、香樟、楠木、女貞、刺槐、合歡、榆樹、風楊和人工栽植的濕地松、火炬松、露絲柏 ( 墨西哥柏 ) 、義大利楊樹等;經濟樹主要有油桐、核桃、棕櫚、桑樹、黃柏、桃、枇杷、葡萄、梨、柑桔、蘋果、櫻桃、李、杏等;竹類主要有慈竹、斑竹、硬頭黃竹、金竹等。境內屬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有銀杏、杜仲, 三級保護樹種有楠木、紅豆樹等。

人口

龍泉美麗的道路(3張)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59.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1萬人,城鎮化率50.3%。另有流動人口6.9萬人。總人口中,男性29.7萬人,占49.7%;女性30.1萬人,占50.3%;18歲以下10萬人,占16.7%;18~35歲15.5萬人,占25.9%;35~60歲23.9萬人,占39.9%,60歲以上10.3萬人,占17.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9.1萬人,占99.1%;有彝族、藏族、土家族、回族、羌族、苗族、蒙古族等41個民族,共6772人,占0.9%;超過千人的有彝族、藏族,其中彝族1891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7.9%;藏族1299人,占19.2%。2011年人口出生率7.5‰,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2.9‰。
2012年龍泉驛區總戶數22.54萬戶,同比增長0.2%;年末龍泉驛區戶籍總人口60.38萬人,比上年增長0.8%。其中,男性29.76萬人,女性30.62萬人,男女性別比為97.2:100。農業人口29.07萬人,非農業人口31.3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288人,死亡人口328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年末龍泉驛區常住人口達到78.4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49萬人。

交通

龍泉驛區區內成渝鐵路及其客運專線穿境而過,成昆鐵路及其貨運外繞線繞境而行,公路方面,以橫向幹道驛都大道、成龍大道(及延伸線成簡快速路)、成洛大道、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成安渝高速公路(在建)和縱向幹道東三環路、蜀王(洪河)大道、繞城高速、新雙龍路、汽車城大道、成環路、第二繞城高速(在建)等縱橫交錯的路網貫穿龍泉驛區。
按照《成都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成都市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的規劃方案,龍泉驛區境內將有兩條捷運線路貫穿龍泉驛區南、北兩片。
其中,南片的是捷運2號線,由龍泉驛站開往犀浦站。該線路為東西方向主幹線,東起龍泉驛站,經龍泉街道西行,過東三環路後,穿過沙河,西止於郫縣犀浦站。涉及龍泉驛城區的二期東延線按照施工計畫,2014年5月完成捷運車站裝修、機電設備安裝調試,6月進行空載試運行,2014年底實現通車試運營。
北片的是捷運4號線,由溫江大學城站開往西河鎮站。該線路為東西方向內部填充線,西起溫江城區,東止於西河鎮場鎮西側。2013年10月21日,龍泉驛區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召開4號線二期東延線項目龍泉段首開工會議,此次會議召開,標誌著龍泉驛區捷運4號線二期東延線項目正式啟動;4號線二期東延線始於一期終點沙河站,止於十陵站,全線長6.664km,設萬年場站、東三環站、蜀王大道站以及十陵站共4個站。該項目投資58億元,工期建設36個月,項目建設涉及十陵街道、西河鎮。

經濟

綜述

2012年龍泉驛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1.40億元,同比增長17.4%(按可比價計算),增速在成都市排第1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0526元,增長34.6%。地方公共財政收入40.02 億元,同比增長26.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416.90億元,同比增長2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77億元,同比增長12.1%。綜合經濟實力連續12年位居全省十強區縣之列。

第一產業

2012年龍泉驛區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7.47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農業所占比重最大,占全省農林牧業增加值的70.0%;漁業增加值增幅最大,比上年同期增長14.2%。農作物播種面積23475公頃,同比下降5.1個百分點。農業機械總動力16.8萬千瓦,比2011年同期增長3.7%。龍泉驛區糧食總產量439.22百噸,蔬菜總產量3458.06百噸,園林水果總產量2089.54百噸;肉類總產量271.46百噸。

第二產業

2012年龍泉驛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2個,全年總產值1034.4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4.60億元,同比增長67.6%,利稅總額達349.27億元,同比增長31.9%,在成都市排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459.2%,比上年提高106點。

第三產業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77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79.66億元,比上年增長13.5%;鄉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3.11億元,比上年下降15.8 %。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42.44億元,比上年增長41.5%。全年接待遊客158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2 %;實現旅遊總收入44.24億元。

社會

科技事業

2012年龍泉驛區高新技術企業49家,實現總產值261.7億元,同比增長38.6%。年末專業技術人員有7.2萬人,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技術人員3.65萬人;農業科技與服務單位26家。

教育事業

2012年末龍泉驛區普通中、國小學校55所,與2011年增加4所;專任教師4783人;在校學生達65533人,其中女生3510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仍為100%,其中,女童入學率也繼續保持100%;國中升學率為97.6%,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高中升學率為82.2%,同比增長2.8個百分點。
高等院校
國小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國小校
成都市龍泉驛區實驗國小校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國小校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十三國小校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十八國小校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七中學校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九中學校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十一中學校
高中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中學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高級中學校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中學校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四中學校

文體事業

2012年末龍泉驛區擁有劇場、影院1個,博物館及展覽館3個,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450千冊。國際網際網路用戶達94785戶,增長5.5%。廣播、電視覆蓋率均達100%;有線電視用戶23.39萬戶,同比增長19.1%;數字機頂盒用戶10.69萬戶,同比增長40.3%;電視新聞稿件3122篇。體育場館1個,體育活動場所56個,參加體育比賽人數4.18萬人,同比增長6.7%;參與全民健身活動人數42萬,同比增長21.4%。

醫療事業

2012年末龍泉驛區有醫院、衛生院共32所,擁有床位數3735張,同比增長12.7%;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共3690人,同比增長3.6%,其中,執業(助理)醫生1291人,同比增長2.0%。衛生防疫人員213人,增長9.2%;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6.2‰,降低了1.0個千分點;嬰兒死亡率為4.2‰,降低了1.1個千分點;產婦住院分娩比例維持在99.9%。

洛帶水龍節

7月23日,獨具特色的洛帶水龍狂歡節正式拉開帷幕,洛帶部落格小鎮成了一個水的樂園。大街小巷人滿為患,而且每個人的手中都持有“重型武器”——射程達10米以上的水槍。當“惡龍”的出現時,萬槍齊發,射殺“惡龍”。與此同時,在洛帶部落格小鎮的四川客家博物館江西會館湖廣會館廣東會館川北會館客家公園等地,客家人以洛帶客家傳說為腳本的大型實驗劇《古鎮神韻·夢幻洛帶》繽紛上演:“觀眾是演員,演員是觀眾”,隨著劇情的展開,遊人自動走進1800年前的虛擬世界,戴上蜀國男女面具,搖身一變成為三國蜀民,在參與和表演中盡情狂歡,在水霧瀰漫中再現三國時期劉阿斗沿成洛路遊逛洛帶時留下的許多動人故事。

文化

成都國際桃花節

龍泉驛區是全國四大水蜜桃基地之一,被國家授予“中國水蜜桃之鄉”稱號,每年春天桃花盛開季節,龍泉驛18萬畝、1700餘萬株桃花迎春怒放,漫山遍野,被重重粉色桃花覆蓋,每年吸引著280萬遊人前來踏春賞花、邀友度假,在為期10天左右的花期內旅遊收入達億元以上。
每年農曆二月,是成都居民外出踏青、春遊的最好時節。此時的龍泉山桃花盛開,燦若紅雲,滿山遍野;山腳下成片的梨花如白雪鋪撒大地。加上其他各種時令花卉,把整個龍泉山打扮得春意盎然,奼紫嫣紅。繽紛的花朵,如織的遊人,使桃花盛會應運而生。
從1987年以來,每年3月,百萬之眾的中外遊客,先後到省級龍泉花果山風景名勝區踏青賞花、觀光旅遊、洽談投資,桃花會逐漸成為成都地區一大傳統盛會和知名品牌。
2008年3月舉辦的新世紀首屆桃花節,將連續舉辦了十三屆的成都“桃花會”更名為“桃花節”,是積極探索“政府策劃、企業運作”的辦會新方式。那屆桃花節除舉辦百萬遊人觀桃花等旅遊活動之外,還邀請了國內及東南亞百餘支獅龍表演隊舉辦獅龍爭霸賽、千人登山耐力賽、大型焰火晚會等。舉辦招商引資洽談會、房地產交易會、旅遊、文體等大型活動。

“斬龍埡”的傳說

出成都東門,沿驛都大道向東行,便到了龍泉山山腳。龍泉山,象一條長龍,綿亘百多里,頭向北,尾朝南,龍背拱得高高的,懶洋洋地睡在川西平原邊邊上。過去從川西到川東。都得從龍背上翻過,上山下山都有好幾十里。儘管山前山後都有麼店子、豆花鋪,能給走得汗流浹背、腳軟腿軟的行人打個尖,添腳勁,但翻起龍背來,還是腳桿打閃閃,腿肚兒轉筋子,難爬得很啊。
有一年,要修成渝公路,線路選定要從龍背上過。每天,成百上千的工匠,在山背上揮舞鐵錘,敲石叮叮,但白天剛開出一個缺口,一夜之間又復還了原狀。一眨眼,三個月過去了,工程毫無進展,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一天收工以後,月亮高懸中天,山鄉一片沉寂,看守工地老石匠勞累了一天,也進入夢鄉。恍惚中,忽然聽見有交談之聲,原來,是龍王和山神在擺龍門陣
山神問:“龍君,這些天來,那么多石匠在你背上掀鱗撬甲,可把你攪昏了?”
龍王冷笑說:“是啊,不得安寧了。”
山神又問:“怎么他們白天在你背上劈開一處缺口,一夜之間又長還原了?”
龍王哼了一聲:“他們用的那些傢伙根本不頂用,就是再敲打一百年也把我奈何不得。”
山神又問:“那你怕什麼?”
龍王不耐煩地說:“我,什麼都不怕。”
山神追問一句:“真是什麼都不怕?”
龍王反問:“你看我老龍怕了誰來?”
山神呵呵發笑:“倘若他們用了‘你去我來’,你會怎樣?”
老石匠大聲不出,想聽龍王答話,卻沒聽見。只有山風呼嘯,松濤陣陣。他想走攏點去聽,身子一動就醒了。
第二天,老石匠把夢中聽來的事告訴大家,誰也猜不出“你去我來”是什麼東西。最後,還是老石匠想出來了,他說,那個“你去我來”不就是大鋸嗎?於是,他們架爐生火,連夜造大鋸開山。開鋸之時,只見山脊上水流不止,微摻紅色。大家高興地說:“鋸斷龍背了。”大夥齊心合力,三天之後,就開成了成渝公路通過的巨大山口。
為了紀念開石的勝利,人們把龍泉山這座最高山峰峰頂的山口,取名叫“斬龍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