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氣象局

成都市氣象局

成都市氣象局是四川省成都市政府主管氣象工作的工作部門,實行氣象部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的管理體制,屬公益性事業單位。1985年被成都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全市首批“市級文明單位”。 2000年,被成都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文明單位標兵稱號,並經2007年抽查合格,繼續保留 ”市級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市氣象局
  • 外文名:chengdu meteorological bureau
  • 屬性:公益性事業單位
  • 榮譽稱號:市級文明單位標兵
  • 地理四川省成都市
歷史沿革,機構職能,組織機構,機構領導,內設機構,科研隊伍,科研情況,

歷史沿革

成都市區的氣象觀測記錄始於1906年的成都平安橋街的天主教堂。1958年底建成成都氣象站;1983年6月,原溫江地區氣象局與成都市氣象局合併,改稱成都氣象局;1994年2月更名為成都市氣象局。
成都市氣象局logo圖片成都市氣象局logo圖片

機構職能

1、依法行使氣象行政管理權,承擔氣象行政執法主體職責
成都市氣象局地理位置
2、制定並組織實施成都市氣象事業發展規劃計畫負責成都全市氣象業務服務體系的規劃建設、管理與運行;
3、負責成都全市大氣綜合探測、氣象信息技術服務系統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系統的規劃建設與管理;
4、圍繞成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負責向成都各級政府提供防災減災、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的決策氣象服務,向社會公眾提供公眾氣象服務。組織開展全市重點工程建設、重大經濟項目開發、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大氣污染治理、地質災害防禦、雷電監測預警等專項氣象服務;
5、負責成都市政府氣象應急工作的組織管理與實施;
6、組織實施成都全市氣候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論證並提供決策依據;
7、負責成都全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組織管理與實施;
8、依法履行防雷安全行政管理職能,承擔防雷工程設計審核、竣工驗收的行政審批以及防雷工程施工資質初審工作;
9、依法履行成都全市升空氣球灌充施放的行政管理職能
10、承辦成都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和交辦工作。

組織機構

機構領導

據成都市氣象局官方網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成都市氣象局設局長1名,紀檢組長1名,副局長2名。
四川省氣象局黨組成員,成都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林勇,主持成都市氣象局全面工作。分管幹部人事、政策法規、氣象科技服務和恢復重建工作。分管人事教育處、法規處。聯繫市防雷中心。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張慶川分管紀檢監審黨建精神文明建設安全生產、離退休幹部管理、行政後勤工作,協助分管恢復重建工作。分管監察室、機關黨委、老乾辦,聯繫後勤服務中心。
黨組成員、副局長:范曉宏,分管氣象業務服務、計畫財務、科研、學會工作;協助分管恢復重建工作。分管業務科技處、計畫財務處。聯繫市氣象台、城市氣象服務中心、核算中心、氣象學會、崇州市氣象局。
黨組成員、副局長 :金基槐,分管行政、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人工影響天氣、技術支持保障工作;協助分管恢復重建、政策法規和氣象科技服務工作。分管局辦公室。聯繫信息與技術保障中心、人影辦、溫江區氣象局。

內設機構

1、成都市氣象局機關設4個職能處室:辦公室(法規處)、人事教育處(機關黨委、監察室、老乾辦)、業務科技處(氣象學會)、計畫財務處(審計室)。
辦公室(法規處):負責機關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督查、督辦;負責綜合會議的安排、目標管理、政務信息、文秘、宣傳、機要、保密、檔案、印章、信訪、提案(建議)的辦理、行政值班、辦公自動化工作和安全生產的組織、管理;草擬綜合性檔案、報告、計畫、總結和規章制度;制定氣象事業發展戰略,針對氣象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政策調研;負責氣象行政執法工作的組織管理。草擬成都市行政區域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及規範性檔案;承辦氣象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工作;負責氣象科技服務的巨觀協調、政策指導
業務科技處 :組織協調成都全市基本氣象事業公益氣象服務工作並負責監督、考評、檢查和指導;負責氣象探測信息網路和業務現代化建設的規劃、組織和管理;負責成都全市氣象技術裝備的組織管理;負責氣象預報警報及其它氣象信息發布的管理,在上級部門指導下組織協調跨市、跨部門的災害性天氣聯防工作,組織氣象災害的防禦工作;組織管理氣象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組織開展全市的氣候區劃、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工作,負責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管理工作
計畫財務處(審計室):組織編製成都市氣象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年度計畫並組織實施;負責成都全市氣象系統計畫財務、基本建設國有資產管理和審計工作;負責成都全市科技產業財務的檢查、監督工作;負責地方氣象事業機構的計畫財務指導和管理。
人事教育處(機關黨委、監察室、老乾辦):負責成都市氣象局黨組管理幹部的考核、任免及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負責成都全市氣象部門年輕技術人才的培養、選拔和管理;負責成都全市國家氣象系統機構編制和地方氣象事業機構編制的管理工作,承擔勞動工資、錄用調配、獎懲、社會保障、專業技術人員評聘、人事檔案管理等各項人事管理工作;負責職工繼續教育學歷教育、政治理論教育的組織管理工作;負責氣象部門的紀檢工作和行政監察工作;負責成都市氣象局機關及直屬單位黨組織的管理,歸口管理工會、共青團婦女、統戰等項工作,負責成都市氣象局機關計畫生育日常管理工作;負責成都全市氣象部門的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政治工作;負責成都全市氣象部門離退休幹部工作的指導和局機關離退休幹部的日常管理及服務工作。
2、成都市氣象局設7個直屬事業單位成都市氣象台、成都市城市氣象服務中心、成都市信息與技術保障中心、成都市氣象局後勤服務中心、成都市氣象局核算中心、成都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成都市防雷中心
成都市氣象台:製作發布成都全市天氣預報、雷電預報、人工影響天氣專題預報和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向成都各區縣提供天氣預報指導產品購和技術指導;開展天氣預報技術和方法的研究開發,承擔成都市級預報業務系統建設;承擔岷江沱江片區流域聯防會商工作;承擔成都市級公眾氣象服務和決策氣象服務;承擔成都全市重大活動和突發事件應急氣象保障服務,負責成都市氣象局應急指揮部指揮中心日常工作;承擔成都農經網和“96999”系統簡訊、聲訊信息的收集、發布;承擔成都市級農業氣象服務業務和服務;承擔成都全市氣候評價、氣候資源開發工作,開展氣象災害評估工作;負責成都全市地面氣象報表審核、資料整編和氣象記錄檔案、科技檔案的歸檔保管工作。
成都市氣象局城市氣象服務中心:負責制定成都市城市氣象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承擔成都市衛星遙感系統的日常業務運行,設備維護,信息資料收集,分析及開發服務工作;承擔城市氣象服務工作業務系統建設。製作發布各類城市氣象服務信息;承擔成都市市級媒體氣象服務工作;承擔成都全市公眾氣象服務科研業務工作。
成都市氣象局信息與技術保障中心:負責成都全市氣象信息網路系統運行管理和技術支持;負責成都全市氣象信息系統的運行管理與技術開發;負責成都全市綜合觀測系統技術支持和裝備保障工作;參與和協助全市氣象信息與保障有關政策和技術的調研、規劃、計畫工作;制定並實施成都全市氣象與技術保障業務現代化建設方案;承擔成都全市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項目的裝備選型、採購、建設、技術支持、等任務。
成都市氣象局財務核算中心 :負責擬訂財務核算中心工作規範和流程,制定和完善財務核算中心內部控制制度,以及成都各區(市)縣氣象局財務集中核算的管理流程,並組織實施;負責成都市氣象局機關、各直屬單位以及成都各區(市)縣氣象局、企業(包括成都市氣象局、所屬直屬單位和所屬各成都區(市)縣氣象局所辦企業)所有資金的會計核算;編制有關財務報表;承辦相關單位資產購置、調入、調出、租賃等國有資產管理的會計手續;負責收集、整理和保管會計憑證、賬表等會計資料和相關財務信息;承擔各單位財務狀況、資金運行分析並提供分析報告;負責財務核算硬體、軟體及計算機網路的建設和管理、維護以及財務核算中心的內部會計管理;負責對縣級氣象局的現金、銀行存款、收費票據的使用和管理等進行監督檢查
成都市氣象局後勤服務中心 :負責成都市氣象局工作區、生活區的物業管理、維護維修和服務;負責成都市氣象局日常辦公用品與設施設備、工作用車的管理與保障;負責成都市氣象局大型會議,大型活動的服務工作,承辦外來人員接待工作;承擔成都市氣象局機關公文列印,報刊征訂和公眾信件分發;承擔成都市氣象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日常工作和工作區、生活區的安全保衛工作。
成都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負責擬定成都市人工影響天氣的發展規劃、計畫,負責制定各項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負責成都全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組織管理和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生產工作。負責指導成都區市縣進行人影工作的規範化管理,指導炮點規範化建設和炮手管理;負責組織制定高炮火箭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計畫;負責成都全市人影作業的空域時間申請並完成指揮作業。承擔成都市政府交辦的防雹降雨任務;負責成都全市人影彈藥、作業裝備的管理、保障;負責成都全市人影指揮、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組織成都市、區市縣人影工作人員的培訓、考試等工作,獲取上崗資格;承擔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情況的統計、效益評估等工作;負責成都全市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體系的建設和維護;組織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科學研究及開發套用。
成都市防雷中心:宣傳、貫徹國家和省、市防雷減災工作法律法規,配合有關職能部門制定實施細則和管理規章,參與防雷行政執法工作;協作有關部門制定成都全市防雷減災業務發展規劃、計畫並組織實施;承擔成都市防雷減災工程設計審核、竣工驗收和防雷裝置的安全檢測等防雷技術服務;承擔成都市級防雷減災業務體系建設工作,開展雷電監測、預警、預報和重大雷電災害事故的調查、鑑定工作;承擔對成都(市)縣防雷工作的技術指導。
成都市氣象局會同區(市)縣人民政府管轄成都全市13個區(市)縣氣象局和1個國家級農業氣象試驗站:龍泉驛區氣象局、溫江區氣象局、新都區氣象局、都江堰市氣象局、彭州市氣象局、崇州市氣象局、邛崍市氣象局、雙流縣氣象局、郫縣氣象局、大邑縣氣象局、新津縣氣象局、蒲江縣氣象局、金堂縣氣象局和成都農業氣象試驗站。

科研隊伍

據成都市氣象局官方網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成都全市氣象部門現有在編在職職工305人,離退休職工196人。其中:市局在職職工131人,離退休93人;區(市)縣氣象局在職職工174人,離退休職工103人。在職人員中有高級工程師18人、工程師115人。

科研情況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氣象組織(WMO)和國際氣象界共同慶祝的世界氣象日,以紀念《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於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的日子。每年世界氣象日均有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世界氣象組織——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六十年來,世界氣象組織成就輝煌,成都氣象事業碩果纍纍
氣象探測從無到有
1951年1月1日,在成都市小天竺街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司令部空軍氣象處成都區台,成都市有了正規的氣象記錄。20世紀50年代末,成都全市基本實現了縣縣有氣象站。如今,成都市有13個國家氣象觀測站,主要承擔地面高空農業氣象、日輻射、酸雨天氣雷達大氣成分雷電、GPS/MET等氣象探測業務。2003年,成都市在中國西部地區率先啟動區域自動氣象站建設,截止2010年2月,成都全市各類區域加密自動氣象站達175個,數量居全四川省第一。
氣象通信技術日趨完善
20世紀80年代以前,氣象通信主要依賴電信部門;其後,成都各級氣象台站普遍配備了氣象傳真接收機,建成了市縣兩級甚高頻輔助通信網和天氣警報系統;1992年採用撥號通信方式建成四川省首個計算機區域網路,實現了各類氣象資料直接從四川省氣象局調用和成都市氣象局到縣氣象局各類氣象資料的互動,氣象信息共享程度得到進一步提高; 2002年,成都全市氣象部門實施計算機網路系統改造,建成了基於網際網路系統,依託通用無線分組業務(GPRS)通信支持,實現成都全市加密氣象觀測資料傳輸。如今成都全市氣象部門計算機擁有量達300餘台,全部實現了業務、服務和行政聯網無紙化辦公。
天氣預報更加及時準確
20世紀60年代,氣象台主要依賴手工分析天氣圖製作預報。縣氣象站天氣預報業務主要是依靠省、市預報為基礎,以收聽氣象廣播、點繪簡易形勢圖,看天加簡單統計模式發布預報;80年代,氣象台站增加了傳真天氣圖,開始了數值天氣預報產品的套用;90年代後期,MICAPS(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成為氣象台主要預報平台。如今,天氣預報已不斷持續得到了重要改進,成都全市一般晴雨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85%以上,災害性天氣預報準確率較70年代提高30%以上,基本做到了重大災害性天氣不錯不漏。使一周預報的可靠性能夠達到30年前2天預報的水平。
氣象服務領域不斷拓展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氣象服務項目主要以為農業服務為主。80年代開始,氣象服務向建築、電力、交通、旅遊、保險等領域拓展。90年代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強化決策氣象和公共氣象服務工作,不斷增添氣象服務項目、規範服務產品內容。服務渠道也由報紙廣播拓展到電視網站、信息屏、手機簡訊等。20世紀 90年代以來,社會重大活動對氣象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多,如承擔的93’國際熊貓節、西部論壇、世界盃足球外圍賽、都江堰雙遺申報、世界客屬懇親會、花博會、“9+2”論壇、旅遊城市創佳、國際非遺節、奧運火炬傳遞等上百次重大氣象保障服務和重點工程服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十分明顯。成都市氣象局多次榮獲中國氣象局、四川省氣象局“重大氣象服務獎”表彰。
城市氣象服務效益突出
2000年以來,為加強城市氣象服務工作,成立了相應機構,研製和開展成都市空氣品質預報。根據成都市城市氣象服務體系方案,細化了成都市空氣品質預報,逐步開展了紫外線灰霾城市環境氣象指數、生活指數預報和大氣成分觀測等城市氣象業務服務。近年以來,按照成都市政府的部署,為實現主城區空氣品質達優的目標,每年組織多次大規模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有效降低大氣污染,顯著改善城市空氣品質,其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突出,成為全國副省級城市氣象服務工作的亮點
氣候資源得到開發利用
多次組織開展成都市農業氣候區劃,為成都市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布局提供優質服務。2007年8月,圍繞成都市委市政府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生態休閒度假旅遊精品,推動成都市旅遊業的跨越發展的戰略部署,主動承擔龍門山成都段旅遊氣候資源的普查評估工作,全面開展龍門山歷史氣象資料的觀測和收集,從基本氣象要素氣象災害、氣象景觀、旅遊氣候舒適度、旅遊氣候綜合評價和開發建議等方面較全面、客觀地進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氣候資源普查評估報告,為龍門山旅遊開發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防雷減災安全工作取得新進展
2002年,成都市政府成立了“成都市防雷安全工作委員會”,成都全市防雷減災安全工作歸口氣象部門管理。市、縣兩級人民政府設立了防雷中心,專門從事當地防雷技術服務工作。如今,防雷減災安全工作已拓展到對防雷建築物、易燃易爆點、公共場所、倉庫、計算機場站、網咖、學校等進行常規防雷裝置安全檢測、防雷工程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成都全市防雷檢測覆蓋面逐年擴大。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全市雷電監測和預警業務系統,製作發布0-12小時雷電天氣潛勢預報產品。尤其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防雷工作在搶險救災、災民臨時安置板房建設和災後恢復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完成了成都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防雷技術服務,確保了抗震救災人員和災區人民的防雷安全。
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實現重大轉變
從1976年開始,成都市和各區(市)縣先後組建了人工防雹降雨機構。1999年底,改造升級了X波段數位化雷達,建立了人影通訊和作業指揮系統,規範建設防雹炮點。目前,全市配備45門高炮和15部BL-1型車載式火箭,作業覆蓋面積達3500平方公里,影響面積達5500平方公里,整體受益面積占全市土地面積的80%。2006年,成都全市人影工作由季節性值守轉變為常年性值守,建立資源性與應急性相結合的人影作業體系,在增雨抗旱、資源性蓄水、大氣污染治理和消雹作業中取得良好的效益。
氣象科技創新加快步伐
近年來,技術人員加強對暴雨寒潮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預報技術研究,建立了多種預報方法。特別是2006年以來,聘請四川省氣象台、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專家參與研究工作和技術論證,開展了成都市城市暴雨內澇預報預警系統、成都市鄉鎮天氣預報業務研究、成都市地基GPS遙感水汽套用研究及業務化建設項目、成都市雷電監測預警方法研究等項目的研究與套用。參與課題研究的業務人員比例達49%,培養鍛鍊了一批科研人才和業務骨幹。多年來,共取得省、市級各項科研成果30多項,獲獎成果10多項,在核心刊物發表了一批高質量的科技論文。
氣象法制建設穩步推進
1994年以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條例》,開始行使氣象部門的社會行政管理職能。1999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頒布,12月29日,成都市人大、市政府聯合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貫徹實施會議。有力促進了成都市氣象台站探測環境保護和地方氣象事業發展。2003年起,市縣兩級氣象行政審批進入政府政務服務中心,設立氣象視窗,對建設項目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建設項目防雷裝置竣工驗收、氣球灌充施放單位資格認定、施放氣球活動審批、大氣環境影響評價使用氣象資料審查和鑑定等5項行政審批事項進行統一辦理。近年來,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工作要求,不斷最佳化審批流程,縮減審批時效,努力提高服務效率。
行業社會影響力逐步提升
成都市氣象局廣泛開展了“文明服務,奉獻社會,優質高效,清正廉潔”的氣象行業新風建設。近年對社會各界進行的氣象服務滿意度調查,其滿意率達到90%以上,在成都市投資軟環境測評中名列“其他行業”前5名。幾年來,成都市氣象局視窗共受理1800餘件審批事項,按時辦結率100%,實現零投訴,氣象行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步提升。
成都氣象事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巨大,成績喜人。成都全市氣象工作者面對未來,信心滿懷,將為實現成都氣象事業新跨越、為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