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息肉

肛門息肉是指肛管或直腸黏膜上帶蒂圓形或橢圓形腫物,可突入腸腔上下移動。其蒂的大部分是腸黏膜由於腸蠕動或糞便牽拉延長所致。肛門息肉多因糞便慢性刺激而引起,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少數可惡變。肛門息肉單發性居多,多發性的占少數。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肛腸科、普通科
  • 多發群體:飲食和作息不規律、便秘者
  • 常見發病部位:肛門
  • 常見病因:與飲食、炎症、糞便和異物刺激會遺傳等因素有關
  • 常見症狀:便血、脫垂、腸道刺激症狀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發病因素很多,如飲食因素、炎症刺激、糞便、異物刺激和機械性損傷以及遺傳因素等都可能引起肛門息肉。

臨床表現

1.便血
無痛性便血是肛門息肉的主要臨床表現,部分患者可一直無便血症狀。出血量一般較少,若排便時擠壓致息肉脫落、息肉體積大且位置低,可發生較多量的出血。便血特點為便中帶血,而不發生滴血。
2.脫垂
肛門息肉較大或數量較多時,由於重力關係牽拉腸黏膜,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向下脫垂。患者排便動作牽拉及腸蠕動刺激,可使蒂基周圍黏膜層鬆弛,可並發直腸脫垂。
3.腸道刺激症狀
腸蠕動牽拉息肉,可出現腸道刺激症狀,如腹部不適、腹痛、腹瀉、膿血便、里急後重等。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大便潛血試驗常為陽性。
2.內鏡檢查
鏡下可見腺瘤外觀略呈紅色,有蒂或廣基,形態呈球形或半球形。
3.病理檢查
內鏡下對息肉樣病變均應行息肉摘除或取組織學檢查以確定病變的性質、類型以及有無癌變等。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肛檢可做出診斷。

治療

肛門息肉多需手術治療,手術後息肉標本的病理診斷至關重要。部分患者有切除後有復發可能,需多次手術:
1.對於有蒂息肉直徑小於2cm的廣基息肉,非息肉病者,可行經肛門的切除術或行內鏡下圈套摘除、活檢鉗鉗除、高頻電凝凝除。
2.對直徑大於2cm的廣基息肉,可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選擇手術方案:
(1)經肛門手術適用於位於腹膜反折以下直腸息肉。
(2)經腹手術適應於腹膜反折以上基底直徑大於2cm的息肉。
(3)直徑大於2cm的廣基息肉,病變僅位於黏膜層,可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4)對於距肛緣5~15cm者,有條件可經肛門內鏡下的息肉切除術。
(5)對距肛緣5~10cm,也可行經肛門括約肌途徑的切除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