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綿

成渝綿

成渝綿是成都重慶綿陽的合稱,位於西南地區,長江上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渝綿
  • 含義:成都,重慶,綿陽的合稱
  • 地理區位:西南地區 長江上游
  • 重慶:中國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
  • 成都:中國四川省西部,副省級城市
  • 綿陽:中國科技城,省級經濟許可權城市
成都,介紹,市名來歷,歷史沿革,載入史冊,方位,地理,重慶,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重慶特產,綿陽,簡介,行政區劃,智慧之城,科技之城,宜居之城,旅遊資源,

成都

介紹

成都(Chéngdū)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是四川省省會,中國副省級城市之一,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教中心,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國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成都古為蜀國地,秦並為蜀郡並建城,漢因織錦業發達專設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之稱,五代蜀時遍種芙蓉,故別稱“芙蓉城”,簡稱“”,1921年設市。成都綜合實力位居西部第一。
1993年,成都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樞紐,綜合實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已獲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海濱新區之後又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市名來歷

成都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築城池。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繡”,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成都是中國城址未變、延續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於前311年),僅次於江蘇的蘇州(建於前514年)。

歷史沿革

成都是我國西南開發最早的地區,是全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有確切記載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併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鹹陽建制修築城垣。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其他手工業如巢絲、織綢、煮鹽、冶鐵、兵器、金銀器、漆器等手工業也很發達。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成為全國六大都市(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成都)之一。“少城”為成都商業最發達的城區,那裡商品堆積如山,商店、貨攤櫛比。此外,漢代成都的文學藝術也達到很高的水平,司馬相如揚雄王褒是為時全國最有名的文學家,成都出土的漢代畫象磚和畫象石,繪畫精美,內容廣泛。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四大名城(長安、揚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經濟地位有所謂“揚一益二”(揚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繡”為全國三大名繡之一,“蜀錦”被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一。成都是中國雕板印刷術的發源地之一,唐代後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國重要的菜市、蠶市外,還有“草市”,即分布在鄰近地區的鄉鎮集市。唐代成都文學家雲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開發了開摩河池、百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一叢林”。
宋元時期,成都鼎興,經濟文化更加發達。絲綢業規模擴大,品種增多,蜀錦花樣由唐時的10多種發展到宋元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樣,每年成都上交絲綢商品,占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成都造紙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規定,國家圖書館的書必須用成都造的麻紙來抄寫。唐宋之時,成都城東西南北都設有專門的蠶市、藥市、花市燈會。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
宋元以後,成都為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設立布政使司,設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順治將四川布政使司改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歷史上正式出現。辛亥革命後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廢除成都府設治所,改稱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1921年,成都、華陽兩縣合併為市,成立市政籌備處,處以下設總處、文牘、法治、會計、調查、庶務六科。1922年,市政籌備處改名為市政公所。1928年,設市政公所為市政府,國民政府置成都市為省轄市和四川省省會。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銷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為四川省省會。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在國家計畫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成為全國14個計畫單列城市之一。

載入史冊

世界第一:始建於公元前250年左右,歷時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61年在臨邛開採深井天然氣,用於製鹽、煮飯和照明;成都的蜀錦,又稱“錦繡緞”,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錦緞絲織品,東漢(公元25-220年)年間的足踏織錦機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織機;到漢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成都成為了世界漆器工藝的中心和茶文化的誕生地;到唐代,成都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雕版印刷術,成都的卞家《陀羅尼經咒》、西川過姓金剛金殘頁、成都樊賞家歷殘頁為世界現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北宋(公元960-1126年)年間這裡的商人聯合發行了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這裡設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
中國第一: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這是中國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這裡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官辦學堂“文翁石室”;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時的司馬相如、枚乘、賈誼、楊雄、王褒奠定了漢賦的基礎;後蜀主孟昶(公元943-965年)親筆書寫了中國第一幅春聯“豐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公元355年之前,常璩編纂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志書《華陽國志》;後蜀人趙崇祚編輯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花間集》;公元1082年前後北宋名醫唐慎微撰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典《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公元10世紀,成都畫家黃筌開創了中國工筆花鳥畫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後蜀主孟昶特創“翰林圖畫院”,成為中國最早的皇家畫院;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早在漢代,成都的俳優百戲就很突出,在成都出土的漢代說唱俑,造型活潑,在中國同類文物中無出其右者。這是成都獻給世界的珍貴禮物,也是成都文化的精華所在。

方位

成都位於成都平原中部。介於東經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緯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間。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資陽市毗鄰,西南與雅安市相接,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與眉山市相連。東西最大橫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6公里,轄區總面積1239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98平方公里。現轄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雙流縣、郫縣溫江區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等9區6縣,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4市。

地理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內海拔387-5364米,東界龍泉山脈,西靠邛崍山。西部為縱貫南北的龍門山脈。平原面積占36.4%,丘陵面積占30.4%,山區面積占33.2%。平原地區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降0.3%。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日照時數1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區位於成都平原東部,平均海拔約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位於岷江幹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網呈扇形展開在廣闊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

重慶

簡介

重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世界著名山城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重點中心城市。重慶地處中國內陸之西南城市依山而建,人謂“山城”。

歷史沿革

重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以重慶為中心的古巴渝地區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這片土地孕育了重慶悠久的歷史。距今2至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末期,已有人類生活在重慶地區。公元前11世紀商周時期,巴人以重慶為首府,建立了巴國。後秦滅巴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極盛時期巴國疆域以原重慶市為行政中心,管轄川東、陝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區域。自秦漢以來的歷朝歷代,這一區域多數時期為一個統一的行政轄區,其行政中心設在原重慶市。重慶古稱江州,以後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時,巴郡改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為渝州,重慶始簡稱“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餘年。1891年重慶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12月1日正式在重慶辦公,重慶成為中華民國戰時首都。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明確規定重慶為中華民國陪都。重慶是當時全國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揮部,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中國大後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故重慶又有“三都之地”之稱。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重慶仍為直轄市。新中國建立初期重慶作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是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西南大區撤銷後改為四川省轄市。1983年率先成為全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實行計畫單列,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1992年闢為沿江開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慶代管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1997年3月14日,經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准,重慶正式成為中國第四個、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掀開了重慶建設與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

行政區劃

重慶共轄19個區,17個縣,4個自治縣。
重慶以主城區為依託,各區、縣、自治縣形如眾星拱月,構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機結合的組團式、網路化的現代城市群,是中國目前行政轄區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單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
縣:綦江縣、潼南縣、銅梁縣、大足縣、榮昌縣、璧山縣、墊江縣、武隆縣、豐都縣、城口縣、梁平縣、開縣巫溪縣、巫山縣、奉節縣、雲陽縣、忠縣
自治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重慶特產

重慶山地遼闊,出產許多名貴中藥材,如石柱的黃連、天麻,南川的杜仲,巫山的廟參等等。重慶的地質、氣候條件十分適宜水果的生長,江津廣柑、蒼溪雪梨、長壽沙田柚、城口磨盤柿等皆久負盛名,其大紅袍桔曾為朝廷貢品。
重慶還是中國茶葉的主要產地之一,茶樹種植有著悠久的歷史,“重慶沱茶”、“翠坪銀針茶”、“西農毛尖”等,都是茶中上品。跟川菜聯姻的風味食品,花樣繁多,味道精美,“重慶火鍋”、“泉水雞”、“老四川燈影牛肉”、“金角牌五香牛肉干”、“涪陵榨菜”、“寶頂冬尖”、“江津米花糖”、“合川桃片”等享譽中外。
重慶的民間手工藝品歷來名播四方。蜀繡自南宋始即與蘇繡、湘繡、粵繡並稱中國四大名繡。榮昌摺扇於清代就走出國門。此外,各式竹編、土家織錦、龍水小五金、三峽石硯等,都極具地方民族色彩。綦江農民版畫、北碚玻璃器具、兆峰陶瓷等,更為重慶增添了燦爛奪目的光輝。
重慶物華天寶,地產豐盈,是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水陸空四通八達的物資集散地、商貿中心和最大通訊樞紐。集成了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立體交通體系,擁有全球覆蓋人口最多的固定電話本地網,郵電通信暢達世界各地。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力富集,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工業輕重並舉,門類齊全,製造業發達,機車、汽車、儀器儀表、精細化工、大型變壓器、中成藥等是全國重要的生產基地,有亞洲最大的鋁加工廠,機車出口居全國第一。
重慶山川巍峨,鐘靈毓秀,是著名的旅遊城市,境內有瞿塘峽巫峽等壯麗自然風光;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重慶武隆喀斯特;合川釣魚城等古戰場堡寨;中共中央南方局駐地、八路軍辦事處和歌樂山烈士陵園。全市有10多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金佛山等四大國家級風景區,有仙女山等五大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小三峽等四個國家四A級旅遊區(點)。溫泉星羅棋布,峽谷奇險縱橫,溶洞千姿百態,瀑布龍飛九天。長江沿岸的白鶴梁豐都鬼城石寶寨張飛廟白帝城巫山神女十二峰等著名景點目不暇接。

綿陽

簡介

中國科技城,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城市,四川第二大城市,素有“富樂之鄉”、“西部矽谷”美譽的綿陽,是我國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先後獲得過聯合國最佳人居範例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諸多榮譽,是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中國的科技城
“記得江東詩句好,淡煙喬木是綿州”。
綿陽,古稱“涪城”、“綿州”,自古有“蜀道明珠”、“富樂之鄉”之美譽。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幅員面積20249平方公里,總人口560萬。這裡是享譽世界的中國詩人--李白的故里,也是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的唯一科技城。
綿陽城市始建於公元前201年,距今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特別是自1985年建立地級市以來,綿陽在傳承文明中發展,在改革開放中跨越,以她青春的英姿和美麗的面孔呈現於世人,成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先後榮獲“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城市”等眾多榮譽稱號。
綿陽科教發達,產業興盛。是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1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6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5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1.7萬。現有長虹、九洲、攀長鋼、新華、富臨等大中型骨幹企業50餘家,其中長虹加快向兩千億企業邁進,九洲加快向千億台階攀登,攀長鋼、新華、富臨加快向百億目標衝刺。擁有註冊上市公司12家,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優勢產業基礎堅實,北斗衛星導航、通用航空、新一代顯示技術、3D列印、大數據和新一代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環保等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2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11個。建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科技城創新中心、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西科大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中心等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台,成立有四川省智慧型電視、北斗衛星導航等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2012年專利申請量4992件、增長38.6%,授權量2846件、增長66.2%,認證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872家,六合鍛造、富臨精工、三陽塑膠等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2014年10月,綿陽承辦了2014中國科技城科技博覽會,吸引了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7400餘人,參展項目1304項,參會單位簽約項目214個、金額486.5億元。
黨中央、國務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綿陽發展和科技城建設。國務院成立了由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18個部委組成的科技城建設部際協調小組,在政策、項目和資金方面給予科技城強力支持。四川省賦予科技城19項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專門出台《關於加快推進綿陽科技城建設的指導意見》和《支持綿陽科技城加快建設政策措施》10條,明確對科技城土地利用實行單列管理,規劃建設科技城集中發展區,省財政五年內為綿陽安排2.5億元科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開展股權激勵和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試點,推動中國科技城突破性發展。綿陽市人民政府抽調精幹力量組建了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指揮部,正加快建設5平方公里的核心示範區啟動區。設有駐北京、上海、重慶、深圳、青島、福州和海外招商分局,成立由市級領導負責的6個重點產業招商引資辦公室和行業協會,對重點項目實行市級領導對口聯繫和“綠色通道”審批。世界500強艾默生、寶馬、IBM、神華集團、中航集團、中國建材和中國重汽、華晨汽車、海爾集團、新加坡芯聯芯、浪潮集團等大企業紛紛入綿發展。
“山秀綿州、水映涪城”。新一輪城市規劃將綿陽定位為:中國科技城,四川省重要的區域中心,歷史文化和宜居名城。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城市規模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00萬人。同時,新一輪的城市規劃發展方向更加明晰,功能布局更加台理,特色塑造更加鮮明,其最終目標為,將綿陽建設成為融"山-水-林-文-城"五位一體的中國西部經濟文化生態強市。
立足全國,面向世界,踴身世界科技城之林和創建中國最佳宜居城市是綿陽的目標!

行政區劃

綿陽市轄2個區(涪城遊仙)和四川省科學城辦事處1個縣級辦事處,1個縣級市(江油),6個縣(三台安縣平武北川梓潼鹽亭)。 此外還直轄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綿陽科技城科教創業園區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綿陽仙海水利風景區

智慧之城

“中外仰詩仙,古今尊國士”。
有著2200餘年悠久歷史的綿陽城是一座閃耀著人類思想光芒的智慧之城。這裡,不僅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李白,同時,還是人文始祖皇帝的元妃---絲綢之母嫘祖的故鄉,中華民族建立第一個國家---王朝的締造者、治水英雄大禹也誕生於此。
古往今來,這方秀美的山川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聖賢偉人:針灸鼻祖涪翁、文昌帝君張亞子、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詩畫巨匠文同、蜀中才子李調元、文學大師沙汀和以研製中國核子彈、氫彈而聞名海內外的“兩彈元勛”鄧稼先等科學家。
歲月悠悠,歷史悠悠。據史學家考證:早在兩萬年前,綿陽屬轄的平通河兩岸,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在三千多年前, 四川盆地所分為的巴國和蜀國兩個奴隸制國家,就以今天的涪江河為界,地處巴、蜀兩國分界線上的綿陽不僅成為兩國的交通要衝,而且成為兩國文化的交匯處。蜀漢時朗,綿陽地位更是彰顯,有著 "蜀漢興亡在涪城"之說。唐宋時期,地處川西北要衝,而且長期又相對安定的綿陽,吸引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來綿旅遊、寓居,被譽為“初唐四傑”中的王勃、盧照鄰、楊炯先後都來過綿州,並寫下不朽的詩文。偉大的詩人杜甫在綿寓居朝間,創作了《越王樓歌》等數十首瑰麗的詩篇。晚唐詩人李商隱、中國波斯籍詩人李峋等文人墨客也曾在綿長時間停留過,這些給綿陽帶來了豐厚的外來文明和促進了綿陽文化的繁榮,其中不乏成為中國文化的瑰寶。
昨日輝煌,今朝燦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的今天,創新實幹,成為560萬綿陽兒女承接這一“智慧”光芒的一大寫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富有創新精神和實幹稟賦的綿陽人民把朝夕相爭地建好科技城作為綿陽的第一要務,努力把綿陽建設成為西部重要的創新示範基地和我國重要的增長極,成為西部地區率先實現規代化的城市之一,將綿陽建設成為的中國西部經濟文化生態強市。

科技之城

燦爛的歷史,感懷不息;今日的科技,激情飛揚。 為把綿陽豐富的科技資源轉化為經濟和產業優勢,推動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世紀之初,蘊含巨大科技潛能的綿陽迎來重大發展機遇:2000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綿陽科技城的重大決策;2005年10月,國務院批覆了《綿陽科技城2005-2010年發展規劃》。其主要內容為,充分發揮綿陽的科技資源優勢,把建成以科技為先導、以工業為核心、以產業經濟為支撐、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重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科技城;建成國防科技潛能充分釋放轉化的軍民結合體系,建成人才資源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中國西部重要的創新示範基地;建成中國西部以電子信息產品研發與生產為主導的產業化基地;建成百萬人口大城市、四川省副中心,成為西部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的最具活力與競爭力的大城市之一。 春風激盪春潮湧。在推進綿陽科技城的建設中,綿陽更是得到了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國防科工局、財政部、教育部、住建部、工信部、商務部、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國土資源部、民政部、衛計委、國資委、總裝備部、中國科學院、國家旅遊局、海關總署等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所給予的大力支持。在2006年,國家有關部委、司局和省委、省政府領導120餘人次來綿調研、檢查、指導科技城建設。2014年12月國務院批准綿陽科技城全面推廣實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6+4”先行先試政策同時,遵照國家有關領導同志所提出的"綿陽科技城就是科技產業城"這一重要指示,綿陽市委、市政府強攻產業,自2006年以來,總投資160億元人民幣的長虹PDP項目和總投資13.5億元的九洲1000萬台數字機頂盒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攀長鋼1萬噸鈦材項目籌一大批的重點項目相繼在綿陽破土動工。此外,遼寧華晨集團、四川五糧液集團、綿陽新華廠三方還正式簽訂了在綿陽台作生產15萬輛汽車整車協定。這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前景看好的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將新增產值500億元以上,相當乾綿陽現有工業產值的總和.

宜居之城

城在山水間,人在畫廊行。
綿陽的先民們在選擇綿陽城的建址時,十分重視 “天理”, 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生。綿陽四山三水,有著“東旗西故,南蛇北龜”與“山形如斗,襟帶三川”之稱,涪江、安昌江、莢蓉溪三水交匯,所形成的三江水面達5.05平方公里,較之於杭州西湖還大一平方公里左右,構成綿陽城市特色的自然空間格局,給 綿陽賦予了山的沉穩與水的靈動。
在地理坐標上,綿陽位乾神秘的北緯30度線上。在這條緯線上,產生了人類最早最輝煌的上古文明--青銅文明,令世界為之傾倒。古埃及的金宇塔、獅身人面像,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中國的峨眉山、黃山、廬山均坐落在這條神奇的緯線上。
“走近兩彈一星,體驗原始山水,探源李白文化,休閒神奇綿陽”。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綿陽,將科技、人文、自然完美結合,讓人流連忘返。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紅色旅遊資源,集中體現了豐富的時代內涵和面向未來的創新精神,在全國範圍內獨一無二。境內的王朗自然保護區與九寨溝一山之隔, 有著堪與阿爾卑斯山著名的黑森林相媲美的景致,是全世界大熊貓聚集最多的地方。李白文化、文昌文化歷史悠久,積澱深厚, 千佛山國家森林公園風光奇秀,林靜谷幽;羅浮山溫泉休息度假 區泉清水柔,美不勝收;西羌猿王洞奇峰入雲,高山溶洞群世界罕有......

旅遊資源

綿陽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平武境內王朗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最多的地方,超過現存大熊貓總數的四分之一;北川境內的小寨子溝,是目前亞洲最原始狀態的自然保護區;竇圌山猿王洞千佛山七曲山古柏林、羅浮山溫泉仙海風景區白馬民俗風情、西蜀子云亭、三國古戰場,平武“深山故宮”報恩寺,山水園林城市風光,有以中物院科技展覽館、亞洲最大的風洞群、長虹商貿中心為代表的工科旅遊,都極具魅力。綿陽也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黃帝元妃、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發明家嫘祖,治水英雄、先賢大禹,文昌帝君,詩仙李白,文豪歐陽修,文學家沙汀,武林奇人海燈,均為綿陽人氏;劉備諸葛亮唐明皇司馬相如杜甫蘇軾陸游都曾在這裡留下過不朽詩文或精彩故事;當代的核科學家鄧稼先更是功勳卓著。
城市規劃
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綿陽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地提出“提升綿陽城市的現代化程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提升城市的環境質量水平”的發展思路,努力把綿陽建設成為 “百萬人口大城市”、“四川省副中心”和 “中國最佳宜居城市”。2006年經省政府批准,啟動了綿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以充分發揮城市總體規劃的綜合性、全局性和戰略性作用,推進綿陽站在一個新的和更高的起點上健康、快速發展。目前,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已基本完成。
“山秀綿州、水映涪城”。新一輪城市規劃將綿陽定位為:中國科技城,四川省重要的區域中心,歷史文化和宜居名城。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城市規模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00萬人。同時,新一輪的城市規劃發展方向更加明晰,功能布局更加台理,特色塑造更加鮮明,其最終目標為,將綿陽建設成為融"山-水-林-文-城"五位一體的中國西部經濟文化生態強市。
立足全國,面向世界,踴身世界科技城之林和創建中國最佳宜居城市是綿陽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