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華區

成華區

成華區,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位於成都市城區東北部。因地處古成都縣華陽縣之域,取兩縣名之首字而命名。東與龍泉驛區交界、南與錦江區毗鄰、西與青羊區相連、北與金牛區新都區接壤;成華區地處成都平原的東部,區內地勢平坦;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截至2017年末,全區幅員面積110.6平方千米,轄14個街道,常住人口94.65萬人,戶籍總人口76.05萬人。

2017年,成華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48.3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0.1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4.1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94.2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89667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為0.01:18.16:81.8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成華區
  • 外文名稱:Chenghua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西南地區
  • 下轄地區:14個街道
  • 政府駐地:成都市猛追灣街道一環路東三段148號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10051
  • 地理位置:成都市城區東北部
  • 面積:110.6平方千米
  • 人口:94.65萬(2017年常住)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四川電視塔成都動物園東郊記憶
  • 火車站成都東站龍潭寺站
  • 車牌代碼:川A、川G 
  • 行政區劃代碼:510108
  • 地區生產總值:848.3億元(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交通運輸,鐵路,公路,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事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成華區地域在歷史上分屬原成都縣華陽縣,也分屬過成都市金牛區東城區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民國十七年(1928年),成都市正式建置,當時建立的成都市政府,把成都、華陽兩縣的城區部區合併為成都市,成、華兩縣只轄鄉區。
1990年10月,析原東城區、金牛區一部分和西城區一小部分,設立成都市成華區。因地處古成都縣和華陽縣之域,取兩縣名之首字而命名。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成華區面積111平方千米,人口47.2萬,轄9街道4鄉。區政府駐一環路東三段。
2000年,成華區轄12個街道(望平、猛追灣、新鴻路、雙林路、雙橋子、建設路、府青路、二仙橋、跳蹬河、萬年場、桃蹊路、站北路)、4個鄉(保和、青龍、聖燈、龍潭)。
2004年5月27日,撤銷聖燈鄉、保和鄉、青龍鄉、龍潭鄉建制,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
2004年,成華區轄14個街道(雙橋子、猛追灣、跳蹬河、建設路、府青路、二仙橋、保和、龍潭、青龍、新鴻路、聖燈、萬年場、桃蹊路、雙水碾),83個社區委員會、19個村委會。
2014年12月3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批覆成華區設立白蓮池街道;調整青龍街道管理範圍;撤銷新鴻路街道,併入雙橋子街道。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成華區下轄14個街道,成華區人民政府駐猛追灣街道一環路東三段148號。
行政區劃代碼
名稱
510108002
猛追灣街道
510108004
雙橋子街道
510108005
建設路街道
510108006
府青路街道
510108007
二仙橋街道
510108008
跳蹬河街道
510108010
雙水碾街道
510108011
萬年場街道
510108012
桃蹊路街道
510108013
聖燈街道
510108014
保和街道
510108015
青龍街道
510108016
龍潭街道
510108017
白蓮池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成華區位於川西平原,東與龍泉驛區交界、南與錦江區毗鄰、西與青羊區相連、北與金牛區新都區接壤。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3°53'~104°03'、北緯30°33'~30°44'之間,地處成都市東北部。行政區域面積110.6平方千米,是成都市區面積最大的城區。
成華區

地形地貌

成華區地處軸狀凹陷構造盆地——成都平原的東部,區內地勢平坦,地質構造簡單,地貌類型不多,主要由第四紀沖積平原、丘陵和台地組成,僅東北部偏高,屬淺丘地帶。位於青龍街道石嶺社區的磨盤山海拔594米,屬龍泉山脈延伸地域,是成華區及成都市城區的海拔最高點。成華區城市部分地貌特徵總體屬於平原型,涉農部分位於龍泉山邊緣,地勢以淺丘為主,壩區約占三分之一。

氣候

成華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常年平均氣溫16.2℃。全年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900~1300毫米,年內降雨分配不均,呈現春旱少雨,秋天降溫快且多連綿雨,冬季乾旱,溫暖多霧的氣候特徵。日照偏少,年平均日照1228.3小時,太陽輻射量為90.94千卡/平方厘米,屬全國低值區。全年無霜期為278天,初霜期一般出現在11月底,終霜期一般在2月下旬,既能滿足冬季耐寒作物的熱量要求,又能滿足喜溫作物如水稻、玉米和辣椒、番茄、黃瓜等蔬菜及其他植物對熱量的需求。

水文

成華區水源屬岷江沱江水系,地處都江堰自流灌溉區,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沙河、府河、東風渠縱橫交錯,水量充沛,區域內有眾多溪溝,境內無徑流站,地面徑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平原區徑流深441毫米,徑流係數0.466,徑流模數44.1萬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年徑流深385毫米,徑流係數0.407,徑流模數38.5萬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年總徑流量4712立方米。降雨時間分配不均,6~9月份徑流量占全年的77.12%,故年地表水徑流大部分作為河川徑流排走。

土壤

成華區土壤肥沃,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黃壤、黑色石灰土、黃棕壤、暗棕壤等多種土類,其中第四系黃色沉積物和白堊繫上統沙泥岩風化物等發育形成的姜石黃泥水稻土、姜石黃泥土、紫色土為主要土類。成華區土壤中廣布黏性土層,土層深厚,土壤有機含量占50%以上,適宜各種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成華區地下水天然存量豐富,年可開採水資源總量為4140萬平方米,其中平原區可開採量為2750萬平方米,台地區為1390萬平方米。部分深度為200~300米的深井水質較好,生化指標均達飲用標準。天然補給總量為7943.8萬立方米/年,其中河流滲入量5395.03萬立方米/年,在淺層地下水天然補給量中占主導地位,渠系滲入量為1050.28萬立方米/年。

生物資源

成華區生物資源種類多樣,動植物種類近10綱、百餘科,其中魚類有錦鯉、澎澤鯽等70多個品種,另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品種。種植業品種類型豐富,有蔬菜、果樹、花卉等。林業屬典型城市林業,天然植被茂盛,栽培植物上千種,有不少掛牌的古樹名木,如紅豆樹、香樟、銀杏、楠木、青楓、柏樹、黃桷樹等。

交通運輸

鐵路

截至2017年,成華區擁有3個客貨集散樞紐,即成都北站(緊鄰成華區)、成都東站、成都新客站;4條高速路起點,即成綿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成都第二雙流機場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4條客貨鐵路,即成綿樂城際鐵路成渝鐵路達成鐵路成昆鐵路

公路

成華區已形成以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為支撐,次幹道、新社區道路為補充的路網布局。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快速路、主幹道與中心城及周邊其他區縣進行快速聯接,對內主要通過服務性主幹道、次幹道以及支路實現縣與鎮、鎮與鎮、鎮與村、村與村的交通聯繫。
2017年末,全區全年境內公路總里程68.8千米,其中:等級公路(含一、二、三和四級公路)60.9千米,高速公路7.9千米,公路客運量1203萬人,公路貨運量380.5萬噸。公路客運周轉量140.2萬人千米,公路貨運周轉量84333萬噸。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成華區常住人口94.65萬人。戶籍家庭總戶數306862戶,戶籍總人口76.05萬人,比上年增加2.23萬人,戶均人口為2.48人。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76.05萬人,無農業人口;男性人口為37.96萬人,女性人口為38.09萬人,性別比為99.64:100。0-17歲、18-34歲、3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分別占總人口的16.06%、21.38%、40.20%、22.36%。全年出生人口1.01萬人,人口出生率13.48‰,比上年增加0.43個千分點;死亡人口9101人,人口死亡率12.15‰,比上年增加4.8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3‰。全區計畫生育率達99.49%。
成華區民族以漢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以上,其他民族按數量依次為蒙古族、回族、藏族、彝族、滿族、土家族、羌族等。

經濟

綜述

2017年,成華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4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0.1億元,下降9.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4.1億元,增長3.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94.2億元,增長9.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89667元,增長7.9%。一、二、三產業比重為0.01:18.16:81.83。
2017年,成華區地方公共財政收入57.6億元,同口徑增長8.2%;其中:稅收收入30.5億元,同口徑增長11.7%。全年地方公共財政支出75.9億元,同口徑增長23.3%。
2017年,成華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0.1億元,比上年增長23.6%。民間投資完成218.2億元,下降8.9%。全年新增固定資產135.8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0070萬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3.1億元,下降14.6%,其中:工業投資32.5億元,下降15.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66億元,增長27.7%。
2017年,成華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31元,同比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23659元,同比增長9.1%,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貢獻率為57.4%;居民人均經營淨收入3782元,同比增長5.6%;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3777元,同比增長6.5%;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為10012元,同比增長7.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841元,同比增長8.0%。

第一產業

2017年,成華區實現農業總產值1484萬元(現價),比上年下降8.7%。其中種植業1484萬元,下降8.7%。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228畝,比上年減少1997畝,其中:蔬菜面積2228畝,減少1997畝。全區全年主要農產品產量中:蔬菜4067噸,同比減少38.9%;糧食166噸,同比減少45.9%;水果139噸,同比增加57.9%。

第二產業

2017年,成華區全年全口徑工業增加值完成131.3億元,比上年增長8.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3%。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4.8%,重工業增加值下降62.3%。規上工業企業產品產銷率99.5%。
2017年,成華區全年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機械產業、食品製造業、冶金建材產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0.1%。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1733.2%,對全區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3.7%;食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對全區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12.3%。
2017年,成華區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77.3%,總資產貢獻率6.0%。實現利潤6.2億元,增長117.9%;實現利稅8.5億元,增長57.1%;企業虧損面18.5%。
2017年,成華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5.1億元,比上年下降2.8%。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193.3億元,竣工產值170.6億元,施工面積2363.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478.6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7年,成華區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3.6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從行業看,商品零售額424.2億元,增長11.2%;餐費收入49.4億元,增長10.5%。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3.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9.4%,石油及製品類下降8.8%,化妝品類增長22.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0.9%,通訊器材類增長39.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9.7%,汽車類增長8.3%。年成交額上億元的商品交易市場有1個。
2017年,成華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1692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6.5%。其中:出口總額97749萬美元,增長89.0%;進口總額19174萬美元,下降43.5%。當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7014萬美元。
2017年,成華區旅遊人數共1691.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23%;海外遊客人數(含一日游遊客)21.1萬人,比上年下降8.83%;其中:外國人19.2萬人,比上年下降8.37%;旅遊收入總額達13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7%,其中:國內旅遊收入總額達133.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31%;星級飯店共6個,客房總數852間;名勝風景區和文物保護區共6個。
2017年,成華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51.3億元,比上年下降8.3%。含預售在內的商品房銷售面積267.6萬平方米,增長3.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71.9萬平方米,下降20%。實現商品房銷售額288.2億元,增長16.8%,其中:住宅銷售額187.8億元,下降12.8%。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7年,成華區高技術產業企業85個,總產值(當年價格)51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3%;全年專利申請數419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2187件,發明專利授權量341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成華區國小26所,在校學生總數52868人,專任教師2759人;普通中學20所,在校學生總數24453人,專任教師1976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所,在校學生總數6313人,專任教師30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其中:女童入學率達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成華區擁有劇場、影劇院12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578千冊,博物館、展覽館2個,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達100%。

醫療事業

截至2017年,成華區有衛生機構543個,其中醫院4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全區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5793張。醫院技術人員5570人,其中:職業(助理)醫師2013人,衛生疾控人員66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96‰,新生兒死亡率2.44‰,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9.67%。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成華區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在職213001人,退休48143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79936人,比去年同期增長16.6%;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46707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28632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1469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5622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57329人。

環境保護

2017年,成華區全年優良空氣天數232天。城市區域噪聲54.6分貝,受理環境投訴案件數763件,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數55起,大氣環境質量達標率63.6%。

風景名勝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一個專門從事瀕危野生動物研究、繁育、保護教育和教育旅遊的非營利性機構。基地位於成都北郊斧頭山,距市區10千米,有一條寬闊的熊貓大道與市區相連。
北湖公園
北湖公園,在成都市北郊約7千米磨盤山麓。是五代十國後蜀主孟知樣(874~934)陵墓。1971年發掘。墓型特殊,分墓道及寶城兩部分,全用青石砌成。墓道長12.5米,由青磚砌作步梯。
龍潭水鄉
龍潭水鄉風景區位於成都市成華區龍潭總部經濟城核心區域,占地面積220畝,總投資約20億元,於2013年4月26日正式開街運營(無需門票)。
東郊記憶
東郊記憶,原名“成都東區音樂公園”。2013年7月28日,成都東郊記憶正式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東郊記憶位於成都市二環路東二段外側,屬於原東郊老工業區的一部分,其前身是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也稱773廠,106信箱)。
昭覺寺
昭覺寺在成都市北郊5千米。素有川西“第一叢林”之稱。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名建元寺,宣宗時賜名“昭覺”。宋崇寧年間(1102~1106)佛果克勤(宋高宗賜號圓悟禪師)說法於寺,復名昭覺。南宋紹興初年,敕改昭覺為禪林。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毀於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殿宇規模宏大,林木蔥蘢,為成都著名古剎之一。
成都工業文明博物館
成都工業文明博物館位於成都市建設南路,占地74畝,建築面積8700平方米,是西南首座集工業文明歷史展示和文化產業為一體的利用舊廠房改造的主題公園式新型博物館。
建設路
工業文明和現代時尚完美結合。建設路商業大街一環路入口處橫跨著一個巨型工業廠房行車架,鑲嵌著“建設路——1958”的字樣。人行道以黑、灰色花崗岩為主材,並布置彩色玻璃加發光裝置,增加水景雕塑、沙河休閒小廣場。
玉雙路
玉雙路美食區是成都較早形成的美食區之一,也是成都城東地區餐飲酒樓最集中的美食街。玉雙路上聚集了眾多酒樓、火鍋店以及酒吧。
成都市動物園
成都市動物園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與川西名寺昭覺寺隔牆相望,是經成都市編委批准的差額預算事業單位。30餘組各種造型新穎別致的動物館舍散落於17.342公頃的綠樹、翠竹、花叢之中,共展出動物300餘種3000多隻。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動物園、全國十佳動物園之一。

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