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年(乾支紀年)

戊寅年(乾支紀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戊寅年就是乾支紀年中的一個,公曆年數為8者,比如1998、1938、1878… … 60年一周期。推算辦法為每公元年份,年數除以60餘18,或年數除以10的餘數是8,除以12的餘數是6,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前止的歲次內均為“戊寅年”。

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乾相連叫天干,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合起來叫天干地支,簡稱乾支。天干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對應的年是甲4年… 乙5年… 丙6年… 丁7年… 戊8年… 己9年… 庚0年… 辛1年… 壬2年… 癸3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戊寅年
  • 簡介:戊寅年就是乾支紀年中的一個
  • 詞性:名詞
  • 分類:年代
  • 時間: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
  • 前一位丁丑年
  • 後一位己卯年
詳情,屬命,紀年法,天干由來,解釋,乾支,地支由來,解釋,地支,大事記,

詳情

戊寅年是採用十天干加十二地支按照一定規則組合而成的六十個不同的乾支紀年中的一個,又稱六十甲子,為中國的天文曆法中基本的計時名稱,歷史悠久,在中國傳統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六十甲子用於紀年、月、日、時。與戊寅年大概相對應的公曆年份為:1998、1938......。 戊寅年在十二生肖年中屬於虎年,排第3位。
乾支紀年起算自二十四節氣立春,而乾支紀年又是乾支歷的紀年方法。歷代官方曆書(即黃曆)皆如此。農曆只是借用乾支來紀年,其一年的範圍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內,此點並無爭議。而農曆和乾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曆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由於民國後使用了公曆,不少民眾包括極個別所謂專家在曆法知識上的欠缺,所以兩者常被混淆。又因生肖與地支存在對應關係,所以生肖也從立春起算。
乾支歷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曆法,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曆。它以立春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乾支歷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自古以來,乾支歷一直為官方和民間所普通認識,套用於天文、風水、命理、選擇術和中醫等學科上,並為歷朝官方曆書(即黃曆)所記載。以清朝官修史書《清實錄》為例,書中的乾支紀年均以立春為分割點:如中華書局影印《清實錄》之第十七冊,乾隆實錄之第九冊,第573頁,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實錄》的記載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見清代《紅樓夢》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這裡更是明確地指出乾支歷在紀年紀月時的轉換點。

屬命

周易五行表中,戊寅年生城頭土命(1938,1998),所謂乾支歷乾支紀年,也就是:乾支就字面意義來說,就相當於樹幹和枝葉。
寅虎吉祥圖寅虎吉祥圖

紀年法

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乾相連叫天干,天干在具體運用中主要表示事物的五行屬性;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地支在具體運用主要表示時間觀念,合起來叫天干地支,簡稱乾支
天干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依次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們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轉六圈而地支轉五圈,正好一個循環)的順序而不重複地搭配起來,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對,叫做一甲子。
六十甲子如下: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甲午41 甲辰 51 甲寅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庚辰27庚寅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傳說天干地支是黃帝時候的大撓氏所創。其在運用中有許多神奇的地方,這對現代人來說還是個迷!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那么,乾支紀法的發明者究竟是誰呢?
下表是與戊寅年相關的內容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接下來介紹一種西元轉化為乾支紀年的辦法(舉例說明)。
例如:2004年→乾支甲申年
①根據2004中的4找出表中的"甲",甲即為天干。
②再用2004除以12餘0,也就是1前面的那個"申",申即為地支。
再如:1972年→乾支年壬子年
①根據1972中的2找出表中的“壬”,壬即為天干。
②再用1972除以12餘4,再根據4找出表中的“子”,子即為地支。

天干由來

解釋

讀作:天干 tiān gān
“辭源”里說,“乾支”取義於樹木的“乾枝”。

乾支

十天干:甲、、丙、丁、、辛、
雖然有以下一些說法來考證乾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誰發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始終都是一個謎。
大約在戰國末年,依據各國史官長期積累下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來乾支是大撓創製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乾;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
《三命通會》論支幹源流曰:夫乾猶木之乾,強而為陽;支猶木之枝,弱而為陰。昔盤古氏明天地之道,達陰陽之變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後,先有天而後有地,由是氣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是曰天靈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乾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其十乾曰:於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 、昭陽;十二支曰: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于、執徐、大荒落、敦洋、協洽、 灘、作噩、閹茂、大淵獻。蔡邕獨斷曰:“乾,乾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謂之天皇氏者,取其天開於子之義也;謂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於醜之義也;謂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於寅之義也。故乾支之名在天皇時始制,而地皇氏則定三辰,道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而乾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虛王,臣不虛貴,政教君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氣而有子母之分,於是乾支始有所屬焉。至於伏羲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與人,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以作甲歷而文字生焉。逮及黃帝授河圖,見日月星辰之象,於是始有星官之書。命大堯探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納音之屬。

地支由來

解釋

地支是指木星軌道被分成的十二個部分。木星的公轉周期大約為十二年,所以,中國古代用木星來紀年,故而,而稱為“歲星”。後來又將這十二個部分命名,這就是“地支”。
“辭源”里說,“乾支”取義於樹木的“乾枝”。
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的總稱。又稱十二支。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紀時、紀月。地支紀時就是將一日均分為12個時段,分別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時為現在的23~1時,丑時為1~3時,等等,稱為十二時辰。地支紀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稱為子月,下一個月稱為丑月,等等。地支與十天干順序相配,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為周期用以紀日、紀年

地支

十二地支,即: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南懷瑾先生在《易經雜說》中說:“五行和天干配合,包涵了這許多,再下來配合地支,便又不同了。地支有十二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有人寫作“地枝”,表示乾的分叉,其實就是“支”,支持的支。地球本身的作用,亦就是太陽系中,月亮和地球發生的作用,節氣的關係作用,後面再詳述。
先在這裡介紹,中國古代的醫學有兩大派,在養生之道上,一派注重腸胃,一派注重腎。所有的病,大部分從腸胃來,不過我的經驗,南方的醫師注重胃,年紀大的人尤其要注重腸胃,北方的醫師注重腎。年輕人也要注重腎的保養。青年腎虛,到中年以後,一切病象都來了。性知識教育愈開放,青年人的病害愈多,原因是腎虧,必須要保重。
關於地支這一套東西,如果只研究《周易》的學術思想和大的原理原則,則不必要研究五行和乾支。如果要了解中國幾千年來,《易經》八卦用於天文、地理等方面的關係,就必須先了解五行乾支了。有一位學科學的教授,從國外寫信來問一些問題,因為國外最近出了一本書,認為地球南極有一個洞,洞中有另外一個世界,並且有人類,飛碟也是從地球中心發出來的等等。這都是和《易經》有關的問題。我回信告訴他,這並不稀奇,中國人早說過地球是活動的,至於地球中心有沒有人類,又是另一個說法。關於地球的中間南北極是相通的問題,道家在幾千年前就說了,而且還說地球里各地都是相通的,這些話都是有書為證,不過我們大家沒有去注意它罷了。也有一說黃帝的陵墓後面有一個洞,可以通到南京。可是在西方另有一派,說人類都是從太空外來的,中國古代也有這一說法,也是道家說的,據說盤古老王也是從天上降下來的,佛家也是這樣說,這些道家的說法,都可在《道藏》中找到。
上面這個故事,是要說明五行乾支的思想,和原始的天文、地球物理有絕對的關係,只可惜後來僅用在卜卦算命上面,這隻怪我們過去的文化不向科學方面發展的緣故。
前面已經介紹了天干,現在再介紹地支。上面說過的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地支
。何謂地支?我們以現在的觀念來說,是地球本身,在太陽系中運行,與各個星球之間互相產生干擾的關係,無形中有一個力量在支持著,這說是地支。
我們知道天干有十個,就是五行的兩極之道,亦即是五行的陰陽變化。而支六位數,是陰陽之道產生變化而成十二位。至於這些名稱的由來,與《周易》沒有多大關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另外一種學說的系統,這在前面也曾經提到過。至於天干每一個字的定義,有很多種解釋。究竟那一種解釋完全正確,很難下個定論:如子是萬物發生的現象。醜是樞紐的意思等等,各有各的解釋,暫時不去討論它。另外以中國文化發展史,站在軍事哲學的觀點看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等十天干,也有些人解釋為古代十種武器的代表,如“甲”是一根木桿上裝一種利器、“乙”是一把刀等等,莫衷一是,究竟那一種說法對,沒有定論。

大事記

1578年大事記
1)李時珍撰成《本草綱目》,這部偉大的著作,吸收了歷代本草著作的精華,儘可能的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補充了不足,並有很多重要發現和突破。是到16世紀為止我國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藥學著作。
2)蒙古俺答汗贈給格魯派哲蚌寺寺主索南嘉措以“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的尊號,從此西藏才有“達賴喇嘛”這一稱呼。
3)6月,毛利氏攻破上月城,尼子氏滅亡。
4)耳川之戰,爆發於1578年,大友宗麟島津義久激戰於耳川一帶,大友軍大敗,並改寫九州戰國史
1638年大事記
1)1月15日,忍無可忍的切支丹教徒在俊美青年天草時貞的率領下揭竿而起。
2)3月,伽利略出版的著作《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學著作,但他對於梁內應力分布的研究還是很不成熟的。
3)3月29日,新瑞典公司在北美大陸德拉瓦河沿岸,從當地印第安人手中購買了一塊土地,在此建立了克里斯蒂娜要塞,即今德拉瓦州的威明頓(Wilmington)。
4)3月,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出生,卒於清順治十八年正月(1661年2月),乃皇太極第九子,也是清朝入主中原、君臨全國的第一代皇帝。
5)5月21日,張獻忠在谷城向明軍熊文燦偽裝投降。
6)9月5日,路易十四誕生於聖日耳曼(Saint Germain)的王室城堡。
7)孫承宗逝世。孫承宗(1563—1638),字稚繩,號愷陽,漢族,北直隸保定高陽(今屬河北)人;明末軍事戰略家、忠貞的愛國者,民族英雄;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崇禎十一年)76歲 十一月,清兵圍高陽,率全家及城內百姓登城拒守,城破被擒,自殺殉國。全家子孫男婦四十餘口壯烈犧牲。後贈太師,諡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