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相和歌辭·怨歌行)

《怨歌行》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怨歌行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虞世南
  • 作品別名:《相和歌辭·怨歌行》
原文作品,注釋,作品大意,作品基本信息,作者簡介,作者生平,

原文作品

紫殿秋風冷,雕甍落日沉。
裁紈淒斷曲,織素別離心。
掖庭羞改畫,長門不惜金。
寵移恩稍薄,情疏恨轉深。
香銷翠羽帳,弦斷鳳凰琴。
鏡前紅粉歇,階上綠苔侵。
誰言掩歌扇,翻作白頭吟。

注釋

紫殿:天帝的紫霄殿。帝王宮殿。
雕甍méng:雕刻的屋脊。雕,同‘雕’。
白日沉:白日沉沉。白天的日影下沉。
裁紈:裁縫素色細絹。
淒斷:極其淒涼或傷心。猶淒絕。
織素:織作素絲紈素。
掖庭:宮中旁舍,妃嬪居住的地方。宮中官署名。掌後宮貴人采女事,以宦官為令丞。秦代名永巷,漢武帝太初元年改為掖廷。東漢分為二,設掖庭令、永巷令。
改畫:修改畫像。指宮廷畫師將昭君畫醜。
長門:長門宮。陳阿嬌住的宮殿。
不惜金:不吝惜金子。指陳阿嬌重金請司馬相如作歌賦一事。
寵移:恩寵轉移。
稍薄:稍微變薄。
情疏:情分疏遠。
香銷:香氣銷損。
翠羽:翠鳥的羽毛。即翠帳。
鳳凰琴:古琴名。亦泛指寶琴。棲鳳梧桐木作的古琴。
歇:歇息。停止。罷了。
階上:石階上。
綠苔:綠色的苔蘚。
侵:侵占。
誰言:誰說。
掩歌扇:掩住歌扇不作歡樂歌舞。
掩:遮掩。
歌扇:歌舞時用的扇子。指歌女寫上曲目的摺扇。
翻作:反作。
白頭吟:樂府楚調曲名。《西京雜記》卷三:“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

作品大意

詩的前兩句融情於景、借景抒情:淒冷的秋風穿過宮殿,孤絕的落日沉下屋脊;裁剪紈素時剪出的是斷腸之曲,織出的是一顆離別之心。第三句用典:掖庭改畫指昔日王昭君被畫師毛延壽醜化,而不得面君之事;長門不惜金指昔日陳阿嬌為挽留君心千金買賦之事。二典故均表露主人公不甘失寵第四句明書主人公之怨恨:君主寵幸轉移,恩澤變的淺薄;我的也情意疏減,恨意加深。
第五句:沉香在織著翠羽的羅帳前銷隕,鳳凰琴弦也斷裂。一暗指和君主的關係破裂,二暗指自己的年華消逝。
第六句:鏡前,昔日的紅顏不復;階上,青綠的苔蘚茂盛。指時光飛逝,韶華不復。
最後一句:又有誰知道曾經掩扇唱出的羞澀歌曲,而今化作白髮蒼蒼的悲吟。

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虞世南
創作年代:唐
作品文體:唐詩
體裁:五言排律

作者簡介

唐代詩人(558年-638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漢族,餘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虞世南畫像虞世南畫像

作者生平

虞世南身體文弱,博聞強志。少年時與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學廣識的顧野王為師。十餘年勤學不倦,學到緊要處,累旬不盥櫛。尤喜書法,與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書法,虞 世南在智永的精心傳授下,妙得其體,圓融遒麗,外柔內剛,繼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傳統。他與當時的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唐初四大書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優者。他寫的《孔子廟堂碑》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讚賞。唐太宗非常喜愛虞世南的字,並經常臨寫。相傳有一天,唐太宗書“戩”字,但戈字還沒有寫好,正好虞世南進見,即提筆補寫了一個“戈”字。唐太宗將兩人合寫的“戩”字給魏徵看,說:“朕學世南,尚近似否? ”魏徵看後說:“戈字頗逼真。”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道:“世南死後,無人可以論書。” 虞世南一生經歷了南朝的陳、隋和初唐三個時代。陳文帝知世南博學,召為法曹參軍。陳朝滅亡,與兄世基同入長安,做了隋朝秘書郎,後遷起居舍人。當時世基任內史侍郎,權傾當朝,榮華無比,妻子所用被服,尤勝王侯。虞世南雖與世基同住,仍以勤儉務本。隋滅後,李世民虞世南之名,引為秦府參軍,又授宏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同掌文翰,後來又擔任著作郎。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風上書寫《列女傳》,沒有臨本,虞世南在朝堂上一口氣默寫出來,不錯一字,贏得朝中文士的欽佩。
虞世南虞世南
虞世南雖然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當政得失,直言敢諫。他多次諷勸唐太宗要勤於政事,並以古帝王為政得失,論證利弊。貞觀八年(公元634年)隴右山崩,唐太宗問“天變”。世南以晉朝以來歷次山崩為例,說:“臣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義不修,雖獲麟鳳終是無補;但政事無闕,雖有災星何損於時。然願隆下勿以功高古人以自矜伐,勿以太平漸久而自驕怠,慎終如始。”唐太宗聽後斂容反省。他一再勸阻唐太宗築陵墓厚葬,使唐太宗有所收斂。他還嚴正勸阻唐太宗不要恣於游 獵而疏於政事。這些都對當時的“貞觀之治”起著積極的作用。唐太宗曾對大臣們說:“你們如果都象虞世南那樣剛正忠烈,天下何憂不理。”
虞世南年逾古稀後,屢次上表求退,不許,被封為永興縣子,人稱“虞永興”。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五月壬申(二十五)日(7月11日)卒於長安,享年八十歲。唐太宗十分悲傷,痛哭流涕,說:“虞世南對我忠心一體,拾遺補闕,無日暫忘,實為當代名臣,人倫準的。我有小失必犯顏直諫,而今亡故,朝延上下,無復人矣!”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贈禮都尚書,諡文懿。太宗還命畫圖象掛在宮中凌煙閣。
唐太宗曾稱虞世南有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虞世南的書法代表作是正書碑刻《孔子廟堂碑》,還編了我國第一部完整的類書《北堂書鈔》共一百六十卷,摘錄了唐初能見到的各種古書。這些古書現在大多失傳了,但《北堂書鈔》為保存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在貢獻。他死後,將慈谿鳴鶴鎮故宅改建定水寺,寺內有虞世南畫像。他的子孫便遷居長安去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