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按病因可區分為血栓形成性和栓塞性兩大類。臨床上將局部腦缺血症狀在24小時以內完全緩解者稱短暫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s),症狀持續24小時以上而經過一定時間消失者稱可逆性缺血性腦損害(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RIND),缺血症狀持續24小時不消失者稱局限性腦梗塞(focal cerebral infarction)或腦梗塞。隨著影像學技術的進步,目前已經發現臨床的這種分類並不一定反映不同的腦病理過程。

基本介紹

  • 別稱: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
  • 英文名稱: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s
  • 常見發病部位:腦
  • 藥物罌粟鹼碳酸氫鈉
治療方法,手術治療,

治療方法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怎樣治療?
擴管擴溶治療
常用的擴張腦血管藥物有罌粟鹼碳酸氫鈉腦益嗪尼莫地平環扁桃酯等,可促進側支循環,增加缺血區的血流量。常用的擴溶劑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漿,白蛋白,水解蛋白及凍乾血漿等。
對擴管藥物的套用,目前仍有爭議。一般認為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急性期不用。其理由是根據病理生理學研究,腦梗塞後可表現局部充血和局部缺血等不同表現。局部缺血型一般發生在缺血的急性期,如發病3日內,39%表現局部缺血,該病變部位的血管處於麻痹狀態。這時使用擴管藥,對病變區的血管不發生反應。而且由於正常部位的血管擴張,使病變區的血液流向正常腦組織,病變區的血流量更少,即所謂盜血綜合徵。故認為在腦梗塞的急性期,套用擴管劑非旦無益,反而有害。
對擴管藥物的套用時間,應根據病人入院時的不同情況而定。如果腦缺血症狀較輕,無意識障礙及顱內壓增高的表現,CT掃描證實病灶較小,無梗塞後出血,起病後即可套用;而對中重度腦梗塞,入院時有意識障礙及顱內壓增高表現者,CT顯示腦梗塞面積大,占位效應明顯者,必須先行脫水治療,待病情穩定,症狀好轉方可套用,一般可掌握在發病2~3周。
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常用藥物有潘生丁和腸溶阿斯匹林。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和釋放反應等生理特點,在生理上有助於止血和修復損傷的血管內皮;在病理上可促進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腸溶阿斯匹林和潘生丁,在體內能抑制血小板的很多功能,包括ADP等釋放反應,故常用於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常用劑量:腸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 25~50毫克,1日3次。對二者聯用,是否能增加協同作用,尚有爭議。
抗凝治療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急性期,是否適用抗凝治療,目前認識也不一致。但有些學者認為,在嚴密觀察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活動度和時間的條件下,可用超小劑量肝素1000~1500??u?/小時連續靜滴,持續72小時,然後口服雙香豆素,首次300毫克,維持量150毫克,還可能會有益的。但若不具備化驗條件,抗凝劑最好不用。
藻酸雙酯鈉(PSS)是一種新的類肝素藥物,能使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並能使全血粘度血漿粘度降低,血脂降低,延長血小板的聚集時間,抑制血小板粘附及改善微循環,可用於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常用劑量50~100毫克,1日3次口服,或4~8毫克/公斤/日,加入5%~10%葡萄糖500毫升內靜脈滴注,每分鐘30~40滴,每日1次。
溶血栓治療
鏈激酶尿激酶可作為激活纖維蛋白溶解酶原的藥物,以達到溶解纖維蛋白的目的。尿激酶每日5000~20000??μ?靜脈滴注或頸動脈直接注射,但療效不肯定。精製蝮蛇抗栓酶具有抗凝、溶栓、抗纖、降低粘度、改善微循環的作用,並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臨床套用廣泛,劑量0 75~1 0??μ?加生理鹽水250毫升內靜滴,1日1次。但用前需作皮試,陽性者不可套用。
活血化瘀的中藥製劑
複方丹參川芎嗪等對缺血性腦血管病均有療效。中藥補陽還五湯加減臨床套用也較多,且較安全。
使用血管擴張劑的原則
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時,使用血管擴張劑的原則是什麼?
血管擴張劑是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常用藥物之一。若能適時套用多能取得較好療效,相反,如果套用不適當,不但無益,反而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那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時,套用血管擴張血管劑的原則是什麼呢?
(1)血管擴張劑適用於未出現腦水腫之前和腦水腫消退之後。近年來有人研究指出,缺血性腦血管病後24小時以內及病後2周,使用血管擴張劑較適宜。這是因為發病24小時以內尚未出現腦水腫,2周后腦水腫已消退。此時使用血管擴張劑,可使血管擴張並促進側支循環建立,由於病變部位供血減少,組織缺血缺氧,糖的有氧氧化作用減弱,無氧酵解增加,組織內酸性代謝產物堆積,抑制了血管平滑肌收縮,致使血管擴張處於麻痹狀態,若此時套用血管擴張劑,僅能使病變組織周圍的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甚至把病變區域內的血液引出,發生“盜血”現象,使病變部位的腦組織更加缺血缺氧。同時,還可導致病變組織內出血,即所謂梗塞性出血。
(2)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及時套用血管擴張劑。而大面積腦梗塞伴有腦水腫顱內壓增高時,則不宜使用血管擴張劑。因為血管擴張劑可使腦血液循環加快,血流量增加,血管滲透性增高,加重腦水腫,甚至發生腦疝,而危及生命。
(3)缺血性腦血管病當出現血壓下降時,應慎重使用血管擴張劑,以防血壓繼續下降,加重腦供血不足和缺氧,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腦血管病未確診前如何治療?
急性腦血管病病因複雜,症候多變,如果沒有條件作為顱CT掃描,病人或家屬拒絕作腰穿檢查時,一時無法肯定是出血性或是缺血性,應給予“中性”治療,並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1)除了一般處理外,可給予5%~10%葡萄糖或林格氏液,每日1500毫升左右,可使病人保持低顱壓狀態。
(2)若病人有嗜睡和嘔吐時,要考慮有顱內壓增高的可能,可給予高滲脫水劑,20%甘露醇25 0毫升靜注,8小時1次。
(3)保持血壓穩定,血壓較高時可口服降壓藥,不能口服時,可肌注利血平或25%硫酸鎂
(4)若臨床症狀疑似出血性腦血管病時,可酌情給予止血敏止血芳酸,而偏於傾向懷疑缺血性腦血管病時,可給予複方丹參川芎嗪
上述“中性”治療,一般只能持續2~3天,一經確診,應立即轉入出血性或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特殊治療。

手術治療

缺血性腦血管病可以手術治療嗎?
對缺血性腦血管病過去主要靠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夠理想。近年來研究發現,手術治療對重新建立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環,改善臨床症狀有較好療效。目前臨床上已經開展的手術有顱內—顱外動脈吻合術,大網膜顱內移植術,椎動脈減壓術和動脈內膜切除術等,而最常用的是顱內—顱外動脈吻合術。
顱內—顱外動脈吻合術,也叫顱內外動脈搭橋術。這種手術比較簡單,即先在顱骨上鑽一個孔,在顯微鏡下用非常細的尼龍線,將直徑僅有幾毫米的顱內、顱外血管縫合,接通血管。這樣顱外血管里的血液,就可以通過這條途徑流入腦內,使缺血區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避免因長期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從而達到恢復腦功能的目的。
顱內外血管搭橋術,適用於各種腦血管病。若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進行“拾橋”手術,可防止和減少腦缺血發作。若對腦梗塞病人進行“搭橋”術,可較好地提高患肢肌力,改善臨床症狀。這項手術在發病後3個月內進行,療效較為滿意,而對後遺症期病人效果較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