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疾病名稱,疾病描述,疾病症狀,傳統療法,常用療法,溶栓治療,抗血小板藥和抗凝治療,神經保護治療,血管內治療技術,疾病預防,預防中風,注意中風的先兆征,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注意氣象因素的影響,

疾病名稱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疾病描述

如肢體無力、感覺麻木、吞咽困難、語言障礙、智慧型障礙、甚至失明、意識不清、昏迷等。因此突然出現上述症狀時,尤其發生在具有腦中風危險因素的病患身上,就要先考慮到罹患腦中風的可能性。此時便應立刻找醫師,尤其是神經科醫師求診,以確定是否為腦中風之發作。有時這些症候可能很快消失,但仍要儘快找醫師確定診斷與施行治療不可忽視;否則可能會再發或惡化,而從暫時性腦中風變成完全腦中風。

疾病症狀

本病發病時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為主症。一般情況下發病後初始2周內為急性期,2周以後進入恢復期,半年以上則為後遺症期。

傳統療法

急性期以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效果最好,而在恢復期的治療中則中醫尤其是針灸治療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針灸能顯著改善癱瘓肢體和語言等功能,提高治癒率,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針灸治療中風病歷史悠久,見效獨到。在20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即有明確記載:“偏枯(即半身不遂),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以後歷代醫家對針灸治療本病各有論述,無論是取穴還是針灸方法,都進行了不斷的完善和提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代針灸工作者在總結前人治療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不斷創新,使針灸治療本病的有效率和痊癒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傳統的針灸方法以疏通經絡為主,多取陽經穴,輔以陰經穴,對中風癱瘓的多數症狀確有療效。近來又有針刺“醒腦開竅”法套用於中風病的臨床治療,該法在選穴組方、運針手法方面進行了革新,以取陰經穴為主,陽經穴為輔,主要是改善元神之府大腦的功能,醒神通絡。利用蜜蜂尾針蟄刺穴位,比單純的針灸治療更有效果。蜂針液對於腦中風后遺症的療效與其所含有相當複雜的化學成分直接相關,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這些化學成分廣泛的生物學作用和生物學效誚發揮綜合作用的結果。腦中風屬疑難病症,中西醫治療尚無理想效果的藥物。採用蜜蜂針灸療法,給腦中風患者的康復來了希望。

常用療法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 ,近年來 ,其發病又有年輕化趨勢 ,發病率逐漸增高 ,是嚴重影響中老年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支持療法、恢復缺血區灌注和神經細胞保護藥物治療。

溶栓治療

(一 )靜脈內溶栓 :靜脈內溶栓治療最大的優點是簡便、快速、非侵襲性 ,能縮短從發作到治療的時間。缺點是有出血的危險 ,以及血管再通率較低、溶栓後再閉塞等。研究表明 ,神經功能缺損出現後的幾個小時內 ,套用靜脈內溶栓對改善腦中風有效 ,中風發作後 3小時內且CT正常時使用該療法 ,效果較佳。一般認為溶栓時間治療窗為發病後 3~ 6小時 ,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 )動脈內溶栓 :動脈內溶栓是微導管介入技術發展的結果 ,是以血管造影為基礎 ,但其主要缺點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病人需立即送往較專業的醫療中心。研究表明 ,動脈內溶栓介入治療急性腦梗死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且主張在超早期 (6~ 8小時內 )溶栓 ,尿激酶用量為 50萬~ 70萬單位 ,最大量為 200萬單位 ,凡超過 100萬單位即有繼發出血的危險。

抗血小板藥和抗凝治療

(一 )阿司匹林 :當腦缺血引起細胞代謝異常時 ,阿司匹林通過抑制環氧合酶活性 ,能有效降低氧化效應 ,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還可抑制胺基酸代謝而抑制自由基的產生。研究顯示 ,缺血性腦中風病人早期使用阿司匹林 (160毫克 /天 )能改善預後、減少復發 ,且不增加顱內出血的發生率。
(二 )肝素抗凝治療 :肝素分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後者由於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較前者高 ,而廣泛套用於各種動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低分子量肝素在早期有效 ,使用較小劑量可減少顱內出血的發生。

神經保護治療

(一 )鈣通道阻滯劑 :以尼莫地平為代表。研究顯示在發病 12~ 18小時內開始給予尼莫地平 60~ 120毫克 /天者有顯著療效 ,因鈣離子內流發生在腦缺血的早期 ,故鈣通道阻滯劑的套用也應有一定嚴格的時間限制。
(二 )谷氨酸釋放抑制劑 :能阻止谷氨酸釋放或阻滯其受體作用具有神經保護作用。Lubeluzole可對抗和逆轉一氧化氮所致的神經元程式性細胞死亡。
(三 )胞磷膽鹼 :能穩定細胞膜 ,減少自由基的產生 ,減輕腦缺血損害。
(四 )自由基清除劑 :氧自由基在自發或治療後血管再通缺血區 ,再灌注抗氧化防禦機能不全時損傷腦細胞。自由基清除劑有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維生素E。
(五 )利多卡因 :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對缺血、缺氧腦功能的改善及腦細胞結構和生理方面具有保護作用 ,小劑量的利多卡因便可改善腦局部血流 ,可阻斷鈣離子、鈉離子內流 ,提高細胞內鉀離子水平 ,節約三磷酸腺苷 ,清除因腦缺血後產生的自由基 ,避免對腦組織的損害。
(六 )低溫保護缺血性腦損傷 :腦中風伴體溫升高 (37. 5攝氏度以上 )者預後差 ,在中風后數天內維持體溫在安全的正常範圍 (36. 7~ 37攝氏度 )是有益的 ,可降低顱內壓 ,改善預後 ,而無嚴重的不良反應。
(七 )微透析技術在腦缺血治療中的套用 :將微透析探頭植入腦內特定區域 ,用成分類似於腦組織細胞外液的溶液持續灌注 ,當某些物質的濃度在透析膜的一側較高時 ,就會順濃度梯度滲透進入或流出透析管 ,從而清除腦缺血、腦梗死後的氨酪酸等物質對腦組織的損害。

血管內治療技術

血管內治療技術的發展給頸動脈狹窄及大腦中動脈狹窄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方法主要有單純球囊成形術和支架血管內成形術。血管成形的目的是為了預防中風再發作 ,其主要併發症是夾層、血管破裂、遠端血管栓塞、血管痙攣和遲發性閉塞等 ,術後處理相當重要 ;單純球囊擴張後要求長期抗凝治療 ,但支架置入需抗血小板治療 ;急性腦梗死行動脈內局部溶栓後再次血栓形成 ,進行球囊擴張失敗後 ,仍可考慮套用血管內支架治療 ,有望改善神經功能。血管腔內成形術相對無創 ,適應症廣 ,效果好 ,隨著支架及傳遞技術的不斷發展 ,會使這一技術得到廣泛套用。
五、外科手術治療
(一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和顱內栓子切除術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治療頸動脈狹窄可以降低症狀性頸動脈狹窄腦中風的發生率。研究認為早期手術有滿意的結果 ,至少能預防梗死擴大 ,特別是對嚴重狹窄病人 ,早期手術同時行圍手術期血液動力學監護 ,可以避免早期復發性中風 ,對一些近端栓塞的頸內動脈病變 ,如慢性阻塞或嚴重狹窄伴腔內血栓 ,內膜切除術是僅有的恢復灌注的選擇 ;大腦中動脈栓子切除術是最常見也是套用最廣泛的手術 ,它易於切除較大的柱子 ,血流重建只需 1~ 2小時 ,但某些填塞整個大腦中動脈主幹的大栓子行動脈內溶栓失敗後再行栓子切除術時 ,則需稍長時間去恢復再灌注。
(二 )去骨瓣減壓術 :大面積腦梗死的病死率、重殘率居高不下 ,而常規內科治療往往無效 ,及時行減壓手術 ,則成為“救命”性手術 ,不僅可挽救生命 ,而且減少腦梗死面積 ,改善神經功能。目前 ,去骨瓣減壓術治療大面積極腦梗死獲得了一定的效果。採取內、外減壓術救治大面積半球型腦梗死 ,效果較好 ,明顯降低大面積腦梗死病死率 ,最大限度地減少功能障礙 ,從而提高病人生存質量。

疾病預防

預防中風

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儘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有條件者最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藥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菸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關鍵在於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藥物。
控制糖尿病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脈管炎等。

注意中風的先兆征

一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發現後要儘早採取措施加以控制。

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當病人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先兆時,應讓其安靜休息,並積極治療,防止其發展為腦血栓形成。

注意氣象因素的影響

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病人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在這種時候更要防備中風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