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是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於1990年7月15日所作的一首詞,最先發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報》上。上闋“追思”,以記敘為主,寫焦裕祿的功績,百姓對他的愛戴、緬懷,詩人對他的評價。下闋明志,以抒情為主,寫焦裕祿精神對詩人的影響,表達執政為民、造福百姓、恩澤萬眾的理想和宏願。全詞深深表達了習近平對焦裕祿的崇敬之情,以及詩人親民愛民,與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為命的高尚情操,以及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赤子情懷。

2014年3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訪問河南蘭考縣,有感於焦裕祿為人民服務之精神,重誦此詞,希望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 創作年代: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習近平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鑑賞評價,作品賞析,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習近平1990年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習近平1990年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①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②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一九九〇·七·十五
註:①焦裕祿當年為了防風固沙,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提倡種植泡桐。如今,蘭考泡桐如海,焦裕祿當年親手栽下的幼桐已長成合抱大樹,人們親切地叫它“焦桐”。②焦裕祿臨終前說:“我死後只有一個要求,要求黨組織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從蘇軾的《赤壁懷古》、辛棄疾的《登建康賞心亭》到毛澤東的《崑崙》等,以《念奴嬌》詞牌寫下的古今名篇佳作數不勝數。著名詞學家龍榆生認為《念奴嬌》,“音節高亢,英雄豪傑之士多喜用之”。此令宜於抒寫豪邁感情,適合表現深沉慷慨之辭。習近平選擇這一詞牌來表達對焦裕祿的追思之情,是非常自然貼切的。同時,也給《念奴嬌》這一詞牌,又增添了一篇充滿時代光彩的亮麗新章。
“魂”:是指焦裕祿,也指焦裕祿精神
“中夜”:即夜半。
“霽月”:指雨過天晴時的皎潔明月,也常常用作人品高潔的象徵。
“焦桐”:東漢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親,曾用燒焦的桐木做了一把琴,音色極好,稱為“焦尾琴”,泛指好琴。焦桐、焦尾琴、焦裕祿,一字三關,都是狀焦之美好。也特指焦裕祿為人民做好事,留下了好的口碑。
“暮雪”:是指黃昏時候的雪,此時的雪是不容易融化的,唐朝詩人岑參就有“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的詩句。
“朝霜”:則是指早晨的霜,因見到太陽就會很快融化,所以常用來比喻時間的短暫,三國時期詩人曹植就寫過“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的詩句。
“涓滴”:指微小的水滴,如杜甫“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中的語意。這裡作者有自謙之意。
“千頃”:極言其廣闊。
“澄碧”:本義指清澈而碧綠,這裡借代蒼茫浩渺的江海景象,類似李白“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餘跡”的用法。

白話譯文

焦書記,你回來吧,這裡都是你的水,你的山,你的地!老百姓誰不熱愛像焦裕祿這樣為人民做好事的好官啊,淚如雨下撒在焦桐上。
治理好沙丘,把沙丘變成良田,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無論日月流轉,境況變化,英雄之氣長存不改!
今夜的月,還如同焦裕祿那時的月一樣清明。我夜夜思念你。月光如水。你的肝膽和我的肝膽都像這月色洗過一樣清澈,纖塵不染。
困難面前矢志不渝,清白廉政顯我坦蕩。既然做了一任地方官,就要造福一方百姓,才能完成平生的意願。
今夜我點點滴滴的思緒啊,就像春天的草木一樣,全是綠的。而我的思緒無遮無攔,浩浩蕩蕩,已成為月光映照下一碧萬頃的湖水,澄澈清明。
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創作背景

焦裕祿在1962年冬天上任豫東蘭考縣委書記,在蘭考工作的一年多里,他“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事跡,通過新華社記者穆青、馮健、周原等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迅速傳遍中國大地。焦裕祿這個人,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民族記憶,焦裕祿成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行為準則與道德標桿。焦裕祿精神,也成為中華民族艱苦奮鬥、自強自立、堅忍不拔的精神符號。
向焦裕祿同志學習版畫向焦裕祿同志學習版畫
二十世紀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全面鋪開、縱深發展的年月。城市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正逐步取代農耕文明。中國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急劇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極為活躍。國門大開,漂著油污的水,總是最先流進來。追求物質享受,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也開始抬頭,並有漸成氣候之勢。但是社會並不富有,國家並不強大。作為從20世紀50年代60年代一路走過來,深知民情國情的習近平,最知道一個民族最需要振作什麼樣的精神。民族精神乃國之神器,是不可坍塌的。具有強烈的家國意識和人文情懷的習近平不能不為當時社會的某些現象而深感憂慮。1990年他正在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的任上。7月15日,夜已經很深了,皓月如銀,心地一片澄明,這時候他正讀著一篇《人民呼喚焦裕祿》的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思緒如潮,隨即揮毫寫下了這首詞。該詞於次日發表於《福州晚報》一版。
2014年3月18日,習總書記在蘭考縣委老辦公室舉行的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深情地說到《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這首詞:“我是有感而發,直抒胸臆。”

鑑賞評價

作品賞析

這首詞寄意高遠,感情真摯,語言質樸,意象鮮明,格調清新。
全詞有簡短小序:“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通過這個小序,交代作者寫作此詞的時間、環境和緣由,體現出作者為文作詩的嚴謹。其中提到的《人民呼喚焦裕祿》,是穆青、馮健、周原三位當年采寫焦裕祿事跡的老記者重訪蘭考之後發表的一篇力作,其中有綿綿的思念,有熱切的呼喚,也有深沉的憂思。文章發表當時就牽動了千萬讀者的心弦。詩人用“霽月如銀,文思縈系”8個字,凝練地勾勒出了彼時彼刻的環境、心境、情境,從而引導讀者提前進入詞作明淨、深沉、宏闊的獨特意境。
詞的開頭先聲奪人:“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一個“盼”字落筆千鈞,其熱切與執著呼之欲出。“此山此水此地”則創造了一個恢宏的情感時空,使“歸來”二字有了具體的情感旨歸和著力點。接下來一句質樸的設問:“百姓誰不愛好官”,使情感的發展有了一個新的起伏。妙處在於作者隨後並沒有直接作答,而是盪開一筆,生動描述了“把淚焦桐成雨”的感人場景。這既是對上句設問的含蓄回應,又是百姓對“好官”的“愛”的具體展示,還是對焦裕祿精神的一種直接讚美。“焦桐”這一樹名是和焦裕祿的姓名緊緊聯繫在一起的。通過“焦桐”這一感人符號,焦裕祿這個“好官”的光輝形象至此就直接矗立在讀者面前。
隨後,作者進一步描繪出了焦裕祿這個“好官”的鮮明形象:“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沙丘是令蘭考人頭痛的自然生態,沙丘繫著蘭考百姓的生與死,與百姓的生活、與百姓的命運息息相關。治理好沙丘,把沙丘變成良田,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裡的“沙丘”還可作這樣的理解,即對當時某種社會現象的一個“隱喻”。社會上存在著日漸滋長的貪圖享樂、安逸之風,不通過勞動而獲取財富的投機取巧心理。這種東西有如民族精神的“毒瘤”,如不及時有效治理,就會對黨、國家和民族造成極大的危害。詩人在這裡用“暮雪朝霜”的對比,狀寫順境逆境、困難大小、任務輕重的不同境況。“意氣”即志向與氣概,精神和志趣。“父老生死系”是以人民為中心的詩意詮釋,而“毋改英雄意氣”則是對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的生動寫照。
詞的下闋開頭,一句“依然月明如昔”,語帶雙關,看似是描寫環境的一處閒筆,其實是對焦裕祿美好品德的一個美好象徵。這一句過片就如一個巧妙的榫頭,將上下兩闋串聯成一個整體,既收束住了上闋萬馬奔騰般的情感波濤,同時又於嶺斷雲連、水窮雲起的轉折之際,為下闋翻出了另一番新意:“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從對焦裕祿的思念和稱讚,轉而開始抒寫作者自己的心跡和情懷。“路漫漫其修遠矣”巧妙化用了《楚辭·離騷》的詩句,但這裡表達的不是屈原筆下求索跋涉的原意,而更多地側重於表達清廉為官的響亮誓語。當然,要做一個“好官”,僅僅兩袖清風還是不夠的,所以作者接下來用通俗的語言進行了如下闡發:“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這其實就是老一輩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時代回聲。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接下來的結尾最為精彩。詩味濃郁,詩意盎然。一個“綠”字鮮明醒目,藝術地表達了焦裕祿精神的美好影響和榜樣意義。古人在談到詞的結尾時,經常用“豹尾”來形容。《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的結尾就像豹子的尾巴,漂亮、有力,沒有任何贅肉,既簡潔利落,又勁健給力,還給讀者留下了一些思考或想像的空間,使全詞的情緒達到一個更加空明澄澈的境界。
2014年,習近平來到河南省蘭考縣時,曾提出一個問題:“焦裕祿同志給我們留下了那么多,我們能為後人留下些什麼?”這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的上闋含蘊的正是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和響亮回答。整體來看,全詞上闋抒情,下闋言志,脈絡清晰,結構分明。上闋深情表達了對焦裕祿的思念和讚頌,下闋細膩地抒發了自己的“意氣”和志向。上下闋互相呼應,擲地有聲。
另外,作者在上闋用一句“百姓誰不愛好官”的問句擴大了詞的表現空間,同時也把上下闋有機地串聯起來。這個問句既承接了上闋的“盼歸來”,有藕斷絲連之妙,同時又章法突轉,異軍突起,從對焦裕祿的追思自然進入自己的心志獨白。這個問句關涉上闋,而最重要的還是轉合下闋,是這首詞的關節緊要之處。看似非常輕鬆的舒緩一問,實則起到了領起全篇的重要作用。穆青等人在《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中說:“曲曲折折的歷史沒有磨滅刻在人們內心深處對焦裕祿的思念。隨著時光的流逝,一種呼喚焦裕祿的激越之情,像江河大海的波濤,在共產黨員心中,在人民民眾的心中,更加激盪不已。”民眾呼喚焦裕祿,表現了對中共幹部的殷切期望,同時也是在呼喚中共一貫同民眾血肉相連的好傳統,呼喚黨的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風。習近平在《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更具體地指出了這種“好傳統”“好作風”也就是“好官”的幾個具體表現:“父老生死系”“毋改英雄意氣”“肝膽長如洗”“兩袖清風來去”“造福一方”“會它千頃澄碧”……這正是對焦裕祿精神的一種詩性的形象概括。
這是新一代中國共產黨員向老一輩奉獻者的致敬,是繼往開來者與披荊斬棘人的心靈感應和魂魄溝通,更是時代馭手面對漫漫征途的精神標高與終極追求。
  • 藝術特色
該詞從藝術特色上講做到了以情勝、以意勝、以氣勝。
情,是發自肺腑,飽含深情。是對焦裕祿的深情懷念。心有所感,發而為詩,極為真摯感人。作者通過與焦裕祿的靈魂對話,以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時空交替出現,默默地表達了對祖國前途、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與憂慮。
意,是意境開闊,通體透明。作者思緒悠悠、視通萬里。立意點全在國家、民族和執政黨。而最為一般詩人所不能企及的是,作者和盤托出一個共產黨人的心境,可謂靜影沉璧,浮光躍金。
氣,是正氣流貫,天地動容。20世紀90年代來追思焦裕祿,可謂沒有投時代所好。在當時的社會看來,似乎有違時令,文不對題。但正是這一點,體現了詩人的不同凡響,目光遠大,大處著墨,升騰起一種安排山河、指點時令的天地浩然之氣。

作品評價

2014年中華詩詞研究院副院長蔡世平:“習總書記於此時重新發表這首詞,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對求正容變、繼承創新的中華詩詞的繁榮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給傳統舊體詩詞如何反映當下生活、書寫時代精神,提供了一個範例。”
2014年陪同習近平到蘭考縣調研的中共開封市委書記祁金立:“這首詞大氣磅礴,意境雄渾,高屋建瓴,深情無限,飽含了對焦裕祿精神的敬仰和對焦裕祿同志的追思。”

作者簡介

習近平,漢族,1953年6月生,陝西富平人,法學博士。2012年起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愛好文學,讀賈大山小說,從事詩詞創作。其系列講話中引經據典、摭拾詩詞、文采飛揚、哲理深邃,既體現出平時愛讀書、勤思考的良好操守,又顯示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另有敘事性散文《憶大山》發表,也曾引起強烈反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