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1月7日在徐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朱民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工作回顧
(一)爭先進位成效明顯,經濟綜合實力穩步壯大
全市主要經濟指標(預計,下同)增長繼續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標增幅全省領先。地區生產總值有望突破4000億元、增長13%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366.8億元、增長15.2%,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9.8%,稅占比較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85億元、增長22%,其中工業投資1477億元、增長21.5%,宿新高速、徐工大噸位起重機、卡特彼勒大挖掘機等重大項目如期竣工,億噸大港、必康新醫藥等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城鄉消費同步拓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20億元、增長18%左右。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快速發展,五縣(市)地區生產總值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別達46%、44.8%;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300億元、增長14%。
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增長17%,六大千億元工業產業產值超80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達1650億元、增長13.5%,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新增入駐企業503家。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稱號。高效設施農業新增面積、總面積保持全省第一,新增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4個,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啟動實施。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完成3600億元和3300億元、均增長80%;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85%。全市引進高層次人才2700多人、其中國家“千人計畫”專家17人,首次入選省創新團隊2家、實現了該項目的重要突破。新增2家百億元工業企業、5家五十億元服務業企業(市場),徐工集團營業收入超千億。
改革開放邁出更大步伐。鎮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有序實施,雲龍湖風景區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快推進,精簡市直事業機構61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以我市為中心的淮海經濟區核心區8個城市實現新農合異地結算。財稅金融體制改革不斷加快,“營改增”試點順利推進,農信社改制組建銀行工作基本結束,村鎮銀行實現縣域全覆蓋。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實際到賬註冊外資完成17億美元、增長15%;進出口超千萬美元的企業達120家、同比新增49家,全市自營出口達62億美元、增長50%。
集聚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各類開發園區實現業務總收入8676億元、增長50%。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工程機械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獲批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徐州高新區成為蘇北首家國家高新區;泉山經濟開發區晉升省級開發區,沛縣綠色食品產業園、睢寧白色家電產業園、新沂新型材料產業園獲批省級特色園區,豐縣在我省率先建成國家級出口果品質量安全示範區,邳州國家級大蒜出口基地創建通過商務部初審,沛縣微山湖千島濕地景區、呂梁山旅遊度假區獲批省級旅遊度假區,新沂窯灣古鎮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礦大科技園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國家A類大學科技園,徐州醫學院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園獲批省級科技產業園,大學生創業園獲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稱號;徐州軟體園、徐州工業園科技創業園獲批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二)城鄉面貌大幅提升,一體化建設紮實開展
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制定“八大中心”建設意見和專項規劃,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目標定位和實現路徑進一步明晰。243項城建重點工程進展順利,項目總量和投資額均創歷年新高,徐賈快速通道、彭城歡樂世界一期等重大項目投入使用,珠山景區、植物園、潘安湖濕地公園等精品園林景觀建成開放,三環東路高架、韓山隧道、微山湖快速通道等道路工程加速推進,蘇寧商務廣場、中央國際廣場、八里家居中心等商貿項目穩步實施,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前期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觀音機場開通至泰國曼谷的國際航線。格線化城市管理體系逐步健全,市容專項整治效果明顯,中山北路、民主路成為省級示範路,“數位化城管”通過省級驗收並被國家住建部列為科技示範項目,我市榮獲“江蘇省城市管理優秀市”稱號。
城鄉建設協調推進。各縣(市)城鄉規劃體系不斷完善,組織實施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和功能性項目,城鄉面貌明顯改觀。投入資金23.2億元重點加強30箇中心鎮建設,完成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產服務三大類項目87個,第一批10箇中心鎮達到驗收標準。投入資金35.6億元新創建新農村示範村50個,25個村被評為三星級康居村,8個村被評為省村莊建設和環境整治示範村。鎮區環境“五整治、五提升”初見成效,村莊環境整治年度任務全面完成,京滬高鐵沿線環境綜合整治紮實開展。完成農村水利投資9億元,解決了4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衛生廁所15萬座。
生態建設進一步加強。積極開展PM2.5監測試點,大力實施污染防治設施提標改造,完成7450輛高排放機動車淘汰任務,市區環境空氣品質良好率達90%。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完成序時進度,截污導流工程投入運營,市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7%以上,重點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功能區三類以上水體占比達76%。單位GDP降耗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完成年度任務。綠化荒山2.2萬畝,新增造林12萬畝,改造綠地1500公頃,建成潘安湖等6個省級濕地公園,10個鎮和11個村通過國家生態鎮(村)考核驗收,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國家生態市創建紮實推進。我市被列入全國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城市。
(三)民生民計持續改善,社會建設得到加強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22100元和10900元,均增長12.3%。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實現農村低收入人口建檔立卡全覆蓋,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0.2億元;對359個經濟薄弱村全部制定了幫扶規劃,一批幫扶項目相繼實施。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6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6%,大學生創業企業發展到2740家。“全民社保”框架體系基本形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及養老金髮放實現動態全覆蓋,新農合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79.3%、位居全省第一,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440元和270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0317套,竣工5810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2336戶,建成棚戶區改造安置房6707套,新建農村偏遠學校教師公租房1056套。年初確定的三大類70件實事完成年度任務,投放7500輛公共腳踏車等實事受到民眾普遍歡迎。
社會事業健康協調發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穩步推進,7個縣(市)區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市、區)工作通過省級評估,新建改建農村中國小119所、幼稚園112所,超額完成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計畫任務,農村中小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保障水平明顯提高;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成功升格,我市被確定為第二批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徐醫附院新病房樓建成使用,中心醫院新城區分院、第一人民醫院和市精神病院遷建等項目有序推進,3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升級改造,標準化衛生室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精心打造“舞動漢風”品牌,文化產業發展明顯加快,一批文藝精品在國家和省獲獎,社區文化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實現城區全覆蓋,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做到免費開放,我市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行政村健身設施提檔升級工程全面完成,奧體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第十八屆省運會備戰訓練和籌辦工作穩步開展,成功舉辦第一屆市全民健身運動會和第二十屆市運會。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任務圓滿完成,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人口計生綜合改革深入推進,計畫外生育反彈和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出生強度持續回落。再次榮膺“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順利實現“七連冠”目標。殘疾人“強基育人”工作成效顯著,鎮村兩級殘疾人組織建設全國領先。婦女兒童、青少年、關心下一代、老齡等事業持續發展,人防、民兵、民族宗教、檔案、外事、僑務、台港澳事務、統計、審計、機關事務、廣播電視、淮塔管理、住房公積金管理、新聞出版、氣象、援疆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社會管理創新得到強化。深入開展“三解三促”、“大接訪”和“百日百案”活動,紮實推進“四項排查”,穩定風險評估數量和評估質效均居全省前列,非法集資專項治理等社會管理創新項目實現重點突破,來市上訪總量和進京上訪登記量不斷下降。社會治安形勢持續改善,嚴重刑事案件數量降至10年來最低。積極開展“幸福家園”創建,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300個,市養老信息服務中心投入使用,65%的城市社區和40%的農村社區達到和諧社區標準,5個社區被命名為國家級和諧社區示範單位。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0%和11.2%。食品藥品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市餐飲單位量化分級管理率達95%,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監督檢查覆蓋率達100%。
(四)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行政效能明顯提高
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紮實開展。設立400個協辦中心和2100個協辦崗位,建立了網路、電話、手機“零障礙”工程投訴平台,對民眾申辦事項實行全流程電子化監控和民眾滿意度即時測評,民眾反映突出的29項辦事障礙得到及時清除。112家市直單位修訂完善相關制度160個,對85個事項的服務流程進行了最佳化,促進政務服務提速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
“三位一體”政務服務新格局基本形成。大力推進審批服務提速,壓縮行政審批事項113個,取消、下放審批事項20個,進駐行政服務中心事項審批時限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著力推進便民服務提質,精心實施“市民卡工程”,主動拓展延時、預約、上門等便民服務。“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台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幫助解決民眾訴求事項4萬多件,綜合服務功能全面加強。
法治廉潔政府建設再上新水平。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及社會各界的民主監督,深入推進依法行政,進一步細化了工作要求和標準,全市行政訴訟案件總量明顯下降。開通全國首家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系統,12家試點單位的部門預算向社會公開。不斷加強廉政主題教育,紮實推進“兩個習慣”作風建設,積極開展領導幹部“曬權力”試點活動,建立了集績效、教育、監督、預防、懲戒於一體的勤廉評價系統,有力維護了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府形象。
二、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實際到賬註冊外資和進出口總額均增長15%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2%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新增就業人口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任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為順利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一心一意惠民生。改善民生既是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民眾自身奮鬥的目標。辦民生實事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財政資金更多地用到改善民生上,同時引導廣大民眾樹立勞動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要深入實施民生幸福工程,立足當前辦好三大類100件民生實事,著眼長遠構建“六大體系”。
在增加居民收入上下工夫。突出高校畢業生、農民、企業職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等重點群體,進一步拓寬就業增收路徑,多渠道增加財產性收入,紮實推進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計畫。健全完善政策扶持、就業培訓和創業服務機制,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強化就業和勞動技能培訓,抓好15分鐘公共就業服務圈等基層平台建設,推動“充分轉移就業鎮村”創建,年內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5萬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抓好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和產業化基地建設,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充分的就業。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切實增強經濟薄弱村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年內力爭26.8萬農村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108個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目標。
在強化社會保障上下工夫。把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作為優先目標,繼續擴大城鄉社會保障覆蓋面,確保主要險種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城鎮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支付比例、新農合住院政策補償比例鞏固提升,城鄉低保標準保持蘇北領先。完善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新建第六期17.3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租房、廉租房建設。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按照不低於城鄉居民收入增幅提高“三無”人員和孤兒供養標準。深入推進老齡事業發展,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加快老年公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農村老年關愛之家、城市社區小型托老所等服務設施建設,為主城區低保和特困家庭60周歲以上老人購買公益性保險。積極落實惠民殯葬制度,抓好平價公墓建設。
在完善公共服務上下工夫。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能力和師德水平,大力提升各級各類教育辦學質量。最佳化中國小布局,繼續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和農村偏遠學校教師公租房工程,新建改建中國小44所、幼稚園118所,創建省市級優質幼稚園80所。加快區域教育基本現代化建設,創建110所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確保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5%以上,所有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市、區)評估驗收。支持特殊教育發展,加快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創建省首批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3所、示範性實訓基地10個。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創建10個以上省級示範鄉鎮衛生院,繼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加快市第一人民醫院遷建和新里程國際醫院、徐醫附院開發區分院建設,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文化強市建設。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文明素質。抓好第十八屆省運會籌辦工作,建成奧體中心;實施體育惠民“百千萬工程”,推進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和全民健身中心建設,爭創體育強市。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先進示範景區、放心糧油店、便民餐飲示範店(街)、放心藥店、價格誠信店等創建活動,全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抓好殘疾人托養機構建設,開展幫扶殘疾人系列活動。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最佳化出生人口性別比。推進未成年人、農民等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不斷提升全民科學素養。鞏固雙擁創建成果,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係。統籌抓好其他各項事業,為民眾提供更加完善的社會服務。
(二)千方百計穩增長。把穩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突出任務,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進一步拓展外需市場,積極破解各類瓶頸制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年內計畫實施重大項目220項、總投資4043億元,其中當年實施200項、年度投資972.8億元。抓住國家加快新型城鎮化的機遇,重點推進鄭徐客運專線、三環東路北路西路高架、城市軌道交通、億噸大港、“兩河兩路”、黃河故道綜合開發、五環路等26項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著眼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產業結構最佳化,重點推進溫氏畜牧農業示範基地、徐工重型汽車、徐煙異地改造、必康新醫藥、龍英紡織、萬科城等164項重大產業項目。積極推進徐菏鐵路、觀音機場二期擴建等20項前期項目。有效破解用地、資金、環境等瓶頸制約,全力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積極推動各類園區集聚集約發展。進一步提升開發園區的承載能力、產業層次、產出比重和項目集聚程度,強化爭先進位,更好地發揮引領示範作用。重點支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家級一流開發區和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壯大以高端工程機械為主的裝備製造、以光伏光電為主的新能源、以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五大新興產業。高水平推進徐州高新區“六大園區”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打造區域性創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爭創省級科技金融合作示範區和國家級生態工業園。高標準制定泉山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集中發展現代物流、都市型工業、休閒旅遊業等主導產業,加快培育市區西部重要經濟成長極。合力推進其他各省級經濟開發區、旅遊度假區和南北共建園區發展,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加快形成功能互補、產業互動的發展格局。
大力強化招商引資和市場開拓。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在強化支持本土企業的同時,堅持“四招四引”,加強產業鏈招商、專題招商和以商引商,精心組織第十六屆投資洽談會暨第七屆漢文化旅遊節等重點招商活動,抓好項目推介和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加快建設專業素質強、人員相對穩定的招商團隊,著力提高招商效益,爭取各縣(市)都有一批10億元或1億美元以上的產業項目落地。加大對進出口企業的幫扶力度,推動徐州工程機械申報國家級出口基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爭創國家級出口品牌,積極培育國際化大型企業集團。
(三)堅定不移調結構。堅持做大產業規模與最佳化產業結構互動並進,大力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工程,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切實提升產業發展的層次、質量和效益。
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以規模、品牌等“六個提升”為抓手,壯大六大工業千億產業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力爭規模工業總產值過萬億。加速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幅全省領先,力爭年內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產值分別達4300億元和4000億元。堅持扶大扶優扶強,支持徐工集團強化資本運作、實施對外併購和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推動中能協鑫開展技術升級和新項目建設,鼓勵優勢企業開展合資合作、加速規模擴張,強化傳統企業技術改造。進一步提高銅山工程機械、鋼鐵冶金及賈汪建材等產業集聚度,支持賈汪創建國家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示範區。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生產、銷售和管理等環節的套用,爭創國家級、省級“兩化融合示範基地”。
狠抓現代服務業發展。精心打造中心商圈、高鐵生態商務區、新城區總部經濟區等現代服務業活力板塊,加快推進萬達廣場、鼓樓廣場、淮海西路商業街等重大服務業項目,繼續實施製造業企業主輔分離,促進商貿、物流、金融等服務業擴容提質,推動軟體、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服務業加速擴張。強化旅遊產業功能配套和景區景點建設,推動雲龍湖風景區、邳州艾山九龍風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啟動“智慧旅遊”項目與旅遊諮詢中心建設。完善優進劣出的動態調整機制,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構築一批各具特色的服務業發展載體。堅持一手抓文化事業繁榮,一手抓文化產業發展,深入實施“舞動漢風”工程,精心組織文藝精品創作,重點發展演藝娛樂、文藝服務等文化業態,加快老徐州歷史文化片區、影視動漫基地、龜山博物館景區等載體建設,爭創國家和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大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深化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加快高標準農田和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150萬畝高亢山區水源工程,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抓好萬頃良田建設,繼續實施高效設施農業“2020”工程,促進現代農業規模化發展。加強銅山、沛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有序推進土地流轉,積極開展農田託管,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提升農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水平。突出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做好農產品質量和名牌認證,完善農產品銷售網路。深入實施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堅持水利、交通、農業、生態、文化旅遊、扶貧“六位一體”,系統推進中泓貫通、土地整治等八大工程,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帶。
加速壯大縣域經濟。完善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加強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產業布局和發展規劃編制的指導,進一步明晰產業發展重點和城市發展定位。鼓勵沛縣、新沂、邳州提速發展,深化“突破睢寧”戰略內涵,加快推動“豐縣崛起”,強力促進縣域發展爭先進位,加快建成實實在在、不含水分、老百姓認可的小康社會。支持豐縣鹽化工和電動車、沛縣煤化工和鋁加工、邳州板材和再生資源、睢寧皮革皮具和白色家電、新沂新醫藥和精細化工等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做強縣域經濟產業支撐。
(四)全力以赴抓創新。把創新作為改革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強化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突出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
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加強商業模式創新,堅持開放式創新,更加注重協同創新。抓好傳統優勢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0家以上。實施自主研發重大項目20項,組織研發省級高新技術產品350項以上,力爭專利授權量突破一萬件,啟動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市創建工作。開展博士後和海外留學人員科技項目洽談、“百所名校徐州行”等產學研對接活動,支持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承建國家和省級科技創新平台、到海外設立研發機構,年內新建校企聯盟200家,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30家。推動礦大科技園加快發展,促進師大科技園創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建設好徐州醫學院、徐州工程學院、江蘇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市級大學科技園。完善人才政策體系,用好本地人才,加速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緊缺人才,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努力打造區域性人才高地。
大力推動國有企業體制創新。堅持增量式改革及淘汰落後產能相結合,積極引進戰略合作夥伴,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改制和經營機制創新,加大國有企業最佳化組合力度,積極推行年薪制改革,激發企業內在發展活力。加快徐工集團改制步伐,著力整合化工、輕工、機電建材、建築資產四家資產經營公司,繼續做好物資集團債務處置工作,認真解決改制企業遺留問題。加快建設新的區域生產資料市場,培育壯大蘇山木材市場。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做大做強資產規模,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做好國有資產收益收繳工作。
大力推動投融資體制創新。強化政府投融資平台建設,有效整合各類資源,著力提高投融資運作水平,確保市級投融資平台融資規模達到400億元。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擴大直接融資渠道,深化金融顧問制度,健全金融監管協作機制,改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有效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確保貸款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新增非信貸融資額不少於新增貸款額。加快金融集聚區建設,引進更多的金融機構落戶徐州,推動省級金融機構在徐州設立信貸審批分中心,支持各類資本創辦創業投資、風險投資企業。
大力推動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穩妥推進市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開展賦予重點中心鎮縣級管理許可權試點,激發基層發展活力。加快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完成分類改革任務。切實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強化對民營企業和成長型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大力消除有形和無形壁壘,放寬市場準入,完善市場環境。
(五)統籌協調建城鄉。以整體增強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為目標,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功能配套和公共服務方面實現統籌推進、有序發展。
持續提升中心城市現代化水平。圍繞建設區域性“八大中心”,加快推進三環東路北路西路高架、新淮海西路等道路暢通工程,啟動建設徐沛快速通道、徐明高速,開通至韓國航線,確保豐沛鐵路竣工通車;啟用徐州高鐵綜合客運樞紐,抓好北區長途客運站等功能性項目建設。實施市區林蔭路、道路綠化提升工程以及公園服務半徑達標工程,開展泉山森林公園等敞園改造,新建大黃山森林公園、三八河帶狀公園。加快新城區沿崑崙大道、漢源大道和環大龍湖“三條軸線”開發,全面推進高鐵生態商務區二期建設,加速銅山、賈汪融入主城區步伐,推動城市組團發展。著力強化城市管理,編制“智慧城市”規劃,完善數位化城管監控系統,加強違法建設制止和管理,有序實施市容市貌綜合治理,做好居民小區及背街小巷的專項整治,深入開展“外創示範路、內創幸福家園”活動。抓好城鄉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垃圾收運體系。突出公交優先,大力治理城市非法營運計程車,新增停車泊位9000個、公共腳踏車7500輛,新建改造一批公交港灣,努力緩解市區交通擁堵狀況。繼續推動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合作發展,加速一體化進程。
著力推進新型城鎮體系建設。按照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要求,注重城鎮化發展與產業布局有機銜接,抓好徐州特大城市和各縣(市)總體規劃修編,加快編制城鎮控制性詳規及專項規劃,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功能互補、集約發展。有序推進各縣(市)老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大力實施“1+3個100萬”工程,促進各縣(市)每年出讓1000畝建設用地,每年徵收100萬平方米土地、建設100萬平方米安置房、銷售100萬平方米商品房,加快建成宜居宜業的中等城市。繼續開展中心鎮創建,完善鄉鎮分類考核機制,打造一批工業強鎮、農業強鎮、商貿旅遊名鎮。鼓勵和引導農村居民向城鎮轉移,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紮實抓好新農村建設。繼續推進新農村示範村創建,建成50個市級新農村示範村、25個三星級“康居鄉村”。以“六整治、六提升”為抓手,完成2100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推動公共資源向農村延伸,建設農村公路200公里、農村橋樑100座,力爭鎮村公交覆蓋率達到25%以上;疏濬縣鄉河道281條,清理村莊河塘土方1700萬方;抓好農民飲水健康工程;實施農村改廁12萬戶、農村有線電視入戶10萬戶。
(六)齊心協力促和諧。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諧相處,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努力建設美麗徐州、和諧徐州。
更大力度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嚴格耕地保護,完善土地資源空間開發保護制度,降低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強度,提高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嚴格落實節能減排措施,堅決關停規模以下“兩高”企業,實施一批節能改造示範工程,確保年耗能3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節能改造達到35%以上。加快新沂、豐縣、沛縣、睢寧的水資源化利用工程建設,強化重點斷面水質保護區管理,實施荊馬河、老房亭河、順堤河、丁萬河等一批河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提升污水處理廠建設和管理水平,改造完善三環北路及西路污水管網和市區18個片區排水線路,確保水質達到功能區標準。積極開展PM2.5監測,強化對機動車尾氣排放、施工揚塵、工業廢氣煙塵的治理。堅持建管並重,大力推進國家生態市創建,綠化荒山1.9萬畝,開展京滬高鐵沿線綠化和26個採石宕口生態整治,加快呂梁山風景區、黃河故道綠色生態長廊、沛縣千島濕地建設,全面完成30個國家級生態鎮創建任務,力爭沛縣、銅山區、賈汪區建成省級生態縣(區)。加強對重金屬企業污染的治理整頓,推進三環路以內化工企業和二環路以內規劃搬遷工業企業退城入園,著力解決關係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
更大力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深入實施社會管理創新“四治理、三提升”工程,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抓好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建立60個規範化縣(市)區、鎮(街道)社會管理綜合服務中心,確保城鄉和諧社區達標率分別達75%和55%,著力提升基層組織協調事務、化解矛盾的能力,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完善信訪工作制度和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加大企業改制、征地拆遷、涉法涉訴等重點問題解決力度。深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農村中心警備室和城市社區警備室建設,大力預防和依法懲治違法犯罪。突出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進一步提高校園安全水平。強化食品藥品生產經營源頭管理和環節監管,開展藥品藥械打假治劣安全專項行動,嚴格食用油、食品添加劑、生鮮肉等重點品種的跟蹤檢查。加強安全生產基礎和監管體系建設,著力抓好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的發生。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為人民服務是各級政府的根本宗旨,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各級政府的首要職責。我們一定要確立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既要開拓奮進,又不能急於求成,不盲目攀比指標數字,堅決反對弄虛作假,勤勉盡責,永不懈怠,努力提高推動發展、統籌協調的能力,努力建設人民更加信賴的政府。
(一)推動行政服務再上新水平。按照應進必進、精簡高效的原則,再清理、減少、調整一批審批事項,進一步強化視窗的服務功能,加快推動行政審批項目全部納入行政服務中心辦理。建設全市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提高資源配置質量和效率。強化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做好“市民卡”發放和管理工作;加大“12345”服務熱線整合提升力度,積極吸納直接服務民生的企業成為上線成員單位,打造“線報聲屏網”立體聯動服務體系,加快向社會服務特別是生活類社會服務領域拓展。認真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和優質服務。
(二)堅持不懈改進工作作風。深入實施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堅持思想教育、素質提升、剷除障礙、程式最佳化多措並舉,構建更加方便快捷的長效服務機制。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和省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有關要求,制定貫徹落實辦法,狠抓措施落實。堅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深入基層察實情、解難題,推進“三解三促”活動常態化制度化,杜絕走過場和形式主義。切實改進文風會風,提倡少開會、開短會,少發文、發短文,嚴格控制以政府名義召開全市性會議和舉行大型活動,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減少紙質檔案,提高辦文、辦會、辦事效率。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最佳化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強化督查督辦,加大行政問責力度,使“善操作、會落實、能創新、敢擔當”成為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鮮明特質。
(三)促進行政行為更加規範有序。把嚴格依法辦事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重點加強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嚴格落實行政裁量基準制度,認真清理基層執法項目,積極預防化解行政爭議,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依法擴大政務公開,推行部門預算公開,做好政府信息發布工作,推進領導幹部“曬權力”活動,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強化政府內部層級監督,更加自覺地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社會公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切實加強改進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確保各項工作在法律框架內開展。
(四)牢固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厲行勤儉節約,嚴格“三公”經費管理,堅決制止鋪張浪費,把有限的資源和財力用在推動發展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上。持續開展“兩個習慣”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實施專項整治,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