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徐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徐州市市長張敬華
  • 報告時間:2011年1月21日
  • 報告背景: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基本信息,詳細內容,一、“十一五”及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回顧,二、“十二五”時期的奮鬥目標和戰略部署,三、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基本信息

【報告人】:徐州市市長張敬華
【報告時間】:2011年1月21日
【報告背景】:徐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詳細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及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2006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振興老工業基地,突出抓好經濟建設、中心城市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及2010年目標任務。
——五年來,全市經濟發展躍上新台階
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五年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下同)達28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和14.7%左右,均比2005年翻一番;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22億元,比上年增長35.2%,比2005年翻兩番。縣域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四年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銅山、邳州、沛縣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突破睢寧”和“豐縣崛起”戰略紮實推進,新沂工商稅收總量進入蘇北縣級前十強。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5%。全市小康社會建設達到序時進度,四大類18項25個指標中有20個實現目標值。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集中力量推進“三重一大”,201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49.3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其中工業投入首超千億;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38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3倍。中能多晶矽、卡特彼勒大型挖掘機、徐工斗山發動機和大噸位起重機、華潤電力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或開工建設。產業層次明顯提升,我市榮獲“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稱號,建成產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多晶矽生產基地。全市新增首發上市企業3家,徐工集團實現整體上市。2010年全市裝備製造、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物流旅遊三大主導產業均超過千億元規模,煤鹽化工、冶金、建材三大傳統產業完成產值1299.7億元,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5.4%和90%。服務業加快發展,城市中心商圈、新城區商務中心、高鐵生態商務區建設強力推進,4家省級和33家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進展順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9%,是2005年的2.4倍。
開放型經濟開創嶄新局面。2010年全市實際到賬註冊外資和出口總額分別達10.13億美元、26.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3%和73.6%;五年累計實際到賬註冊外資、出口總額分別達30億美元、93億美元,是“十五”時期的2.5倍和4.5倍,對外經濟合作領域進一步擴大。強力推進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二次創業”,爭先進位步伐持續加快,綜合實力、園區面貌不斷實現新跨越,7家省級開發區、6家南北共建園區建設快速推進,沛縣新型鋁材產業園等6個園區成為省級特色園區。
——五年來,城鄉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
中心城市建設全面拉開。強化規劃引領,修編完善各類城市規劃220項,完成114個鎮的鎮村布局和村莊建設規劃。強化功能性項目建設,2010年實施的149項城建重點工程有84項順利竣工,五年累計投入750多億元完成270多項城建重點工程,老城區面貌顯著提升,新城區建設初具規模,高鐵站區開發紮實推進。
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五年累計完成交通投資200億元,徐濟高速徐州段建成通車,實現所有縣(市)區半小時上高速目標,京滬高鐵徐州段基本建成。強化城市空間拓展,主城區面積擴大到3037平方公里,縣(市)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全市城市化率達53%。強化城市管理,構建了條塊聯動的“大城管”體制,“數位化城管”系統試運行,淮海路成功創建省級示範路,改造新建14個農貿市場,展覽館夜市、開明市場搬遷改造順利完成,城區環衛保潔、綠化養護市場化運作實現全覆蓋。
“三農”工作力度持續加大。各級財政五年累計投入“三農”資金259億元,帶動社會資金投入176億元。糧食總產七年連增,2010年達89.5億斤,設施農業和高效農業面積占比保持全省第一,農業產業化綜合水平走在全省前列,銅山區獲批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村新五件實事”和新一輪“農村六大實事工程”紮實推進,建成260個新農村示範村和600個環境綜合整治示範村,新建改建村綜合服務中心1092個;全市水利建設投資累計達71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5倍;解決了271.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農村公路3948公里;219個經濟薄弱村債務全部化解;91.8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生態環境建設有力推進。全市環保投資五年累計達136億元。截至去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85%以上,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占全年比例連續五年穩定在85%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連續6年100%達標;在全省率先關閉了立窯水泥生產線及小造紙、小焦化企業,對市區140多家重度污染企業進行了搬遷改造,北區環境整治力度進一步加大,全面完成省下達的“十一五”節能減排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務。全市造林面積9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9.5%,城市新增綠地6300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0.6%;實施了6萬畝採煤塌陷地復墾治理,九里湖濕地公園基本建成,中德共建徐州生態示範區工作進展順利。
——五年來,和諧社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民生民計顯著改善。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0840元和7780元,比上年增長11%和12%,是2005年的1.9倍和1.8倍。就業創業紮實推進,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7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8.2萬人,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零就業家庭”持續動態清零;建成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基地,全市大學生創業企業超過500家。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五年累計投入社會保障資金369億元、年均增長26%,其中各級財政投入131億元,職工和居民醫保醫療費報銷比例分別達80%和60%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99%以上,新農保參保覆蓋率和基礎養老金髮放率均達98%以上,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保障標準居蘇北首位;社會救助水平穩步提高,慈善事業蓬勃興起,困難民眾、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強化。住房保障力度持續加大,全市建成369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市區完成408萬平方米棚戶區拆遷,回購和建設389萬平方米居民安置房,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對177個老居民小區進行了綜合整治,受益民眾達60萬人。努力穩定消費品價格,及時落實物價補貼制度,有力保障了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
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2010年,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9000件和4620件,五年累計完成量是“十五”時期的5.1倍和4.1倍;五年累計完成科技成果728項,爭取國家和省科技計畫項目1107項,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全市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實施了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制度,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高中階段優質學校比例分別比2005年提高17和30個百分點,高校在校生由11萬人躍升至17萬人,四個主城區通過省教育現代化驗收。市直文化體制改革改制基本完成,演藝集團和文化產業集團成功組建,公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現全覆蓋,全市60%的地區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價格降低50%左右。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實力穩步提升,8人15次獲得世界冠軍。人口與計畫生育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狀況得到初步遏制。第2次經濟普查圓滿完成,第6次人口普查順利推進。雙擁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榮膺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援川任務在全省率先完成,援疆工作有序推進。高質量完成參與世博會的各項任務。人防、民兵、民族宗教、檔案、外事、僑務、台灣事務、統計、廣播電視、新聞出版、住房公積金管理、無線電管理、淮塔管理、防震減災、氣象、婦女兒童、青少年、關心下一代、老齡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社會保持持續和諧穩定。深入開展法治徐州、平安徐州建設,建立完善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和包掛重點信訪案件等制度,著力加強基層基礎和政權建設,和諧社區建設穩步推進,全面實施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逐步完善社會治安大防控體系和社會矛盾大調解機制,我市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不斷強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各類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比2005年下降37.3%和24.2%,安全生產環境明顯改善。
——五年來,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行政效率效能持續提升。市級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縣(市)區政府和鄉鎮機構改革穩步實施。第一批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基本結束,社會公益類和行政執行類事業單位改革積極推進。市直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基本完成。行政審批事項削減39%,市行政服務中心許可項目入駐率、視窗現場辦結率分別達94%和91%。“萬人評議機關”等活動深入開展,政務公開逐步深化,市、縣兩級行政權力實現網上公開透明運行。
推動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影響,建立健全了服務企業制度和中小企業金融顧問制度。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前提下,強化集約節約用地,為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用地保障。建立“鬆綁放權、自我提拔”的激勵機制,開發區的自主發展活力明顯增強。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減稅讓費扶持企業。實施“引銀入徐”戰略,成功引進5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8家農村商業銀行分支機構。
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健全120餘項內控制度,順利完成“五五”普法規劃。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市政協及社會各界的民主監督,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深入推進“廉潔徐州”、“勤廉徐州”創建,廣泛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政府工作人員的依法行政意識和拒腐防變能力明顯增強。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五年,是我市加快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的五年,是人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生活環境顯著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的五年。特別在多年來奠定的堅實基礎上,去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重大突破,市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順利完成,徐州經濟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觀音機場晉升為國家級對外開放航空口岸,億噸大港和湖西航道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通過覆核驗收。這些重大事項的完成,為我市的長遠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
回顧“十一五”的奮鬥歷程,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全市上下堅定不移地抓住用好各種重大戰略機遇,堅定不移地推進“三重一大”建設,堅定不移地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堅定不移地持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地推動爭先進位、競相發展,不僅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而且創造了許多推動科學發展的寶貴經驗。五年來的巨大成就,深深凝聚了全市960萬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充分體現了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支持與幫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民眾、向人民解放軍駐徐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向支持徐州現代化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各界人士,向投身徐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外投資者和企業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依然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占比還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開放型經濟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較弱;城市化進程相對較慢,與小康社會目標要求存在著較大差距;政府職能尚需進一步轉變,行政效能仍要進一步提升;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難度增加,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城市交通擁堵、物價上漲壓力加大、住房價格過快增長等,對改善民生民計帶來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時期的奮鬥目標和戰略部署

今後五年,是我市加快振興老工業基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綜觀國內外形勢,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國家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省委、省政府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戰略深入推進,沿海開發和長三角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我市率先進入高鐵時代,加上近年來相繼建成一大批重大項目,這些都為我市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經濟環境更趨複雜;受國內流動性旺盛、國際輸入型通脹等因素影響,國內通脹預期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信貸資金供應趨緊,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強化,對我市經濟發展特別是經濟結構調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十二五”期間的形勢和任務,按照市委十屆十次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市政府組織制定了“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了今後五年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大戰略措施。
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動跨越發展、建設美好徐州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著力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加強環境保護,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鞏固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成果,全面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特大型區域性中心城市,開創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1)經濟綜合實力邁入全國發達地區行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確保超過5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過500億元。(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以上。(3)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城鄉一體化、行政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財稅金融體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國際化水平明顯提高。(4)特大型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7%以上,基本建成區域性產業、交通、商貿、教育醫療、物流、旅遊、金融、文化“八大中心”。(5)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2%,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幅下降,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和生態園林城市。(6)建成全面小康社會。2011年以市為單位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會,2014年以縣為單位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城鄉居民收入力爭六年倍增,2011年確保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今後五年,我們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十屆十次全會的戰略部署,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改善民生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大力實施科教和人才強市戰略,加快促進科教資源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充滿活力的創新型城市;大力實施綠色增長戰略,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積極呼應沿海開發,加快融入長三角;大力實施統籌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大力實施民生優先戰略,採取更加紮實有力的措施改善民生民計,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於民。
各位代表!立足新的起點,展望美好願景,我們堅信,只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搶抓新機遇、推動新跨越,一定能夠譜寫徐州又好又快發展的新篇章!

三、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目標”和以市為單位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於順利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們將按照“十二五”規劃的總體部署,以紮實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1)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8%。(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新口徑)增長22%。(4)實際到賬註冊外資增長15%。(5)自營出口總額增長1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20%,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6%。(10)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1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著力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壯大主導產業和培育世界級企業為重點,強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加大對主導產業和世界級企業的培育力度。強化工業主導產業的鏈條延伸和層次提升,突出抓好工程機械整機製造的大噸位、自動化和關鍵零部件的配套完善,繼續強化傳統能源產業轉型轉移和新能源產業發展壯大,重點推進乳品、飲料、果蔬等食品及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力爭年內裝備製造、能源、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規模分別達到1800億元、1000億元和1400億元。突出“上大壓小、整合集聚、延伸發展”,加快煤鹽化工、建材、冶金三大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力爭年內產業總規模達到1500億元。加速培育大企業大集團,採取有力措施支持徐工集團、中能矽業加快向世界級企業的目標邁進,努力形成在國內工業經濟和全球同行業中的競爭優勢;與此同時,引導扶持現有超百億企業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力爭年內新增2-3家百億元企業。
加快農業提檔升級步伐。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各項政策,進一步增加“三農”投入,著力提高農業科技和產業化水平。積極扶持糧食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支持優質專用糧食產業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年內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00萬畝,其中新增設施農業面積20萬畝,重點建設20個設施蔬菜、瓜果生產基地和20個規模養殖場,突出抓好國家級和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形成一批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高度重視農產品市場流通、質量安全和品牌體系建設,不斷增強徐州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完成年度水利投資20億元,農業綜合開發面積達到25萬畝。
推動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跨越發展。大力強化政策扶持、重點產業培育和創新載體建設,努力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產值均增長80%的目標。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引導金融信貸和社會資金更多地支持創新型經濟發展。統籌推進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節能環保、物聯網、軟體與服務外包六大新興產業發展,把礦山安全物聯網產業作為重要突破口,強力推動核心技術向產業化成果的快速轉化。突出抓好力晶光電產業園、徐州軟體園、安全生產科技產業園等產業載體建設,高標準推進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園、中國礦大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徐師大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創新型基地建設,全力支持銅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加快實施徐工研究院等一批企業研發機構和自主創新平台建設。
著力打造區域性現代服務業高地。大力推進軟體開發、國際服務外包、現代物流、文化動漫、旅遊服務和商務中介六大重點現代服務業發展,重點培育20個龍頭骨幹型和一批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現代服務業企業,高標準抓好4個省級和33個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推動製造業企業將服務業環節分離或外包。圍繞建設淮海經濟區第一商圈的目標,加快中央國際廣場、蘇寧商務廣場、金鷹國際二期等重大服務業項目建設,不斷提升綜合開發和建設水平。圍繞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的目標,加大物流資源重組力度,重點推進八里國際家居交易博覽中心、金駒現代物流園、新城區生活物流園等現代物流基地建設。圍繞建設區域性旅遊中心城市的目標,加快建設彭城歡樂世界、微山湖千島濕地等重點旅遊項目,積極整合全市旅遊資源,強化旅遊品牌行銷和城市形象宣傳,推動旅遊業大開發、大發展。
大力提升縣域經濟和城區經濟發展水平。突出重大項目建設、主導產業培育、園區經濟發展三大重點,推進縣域經濟和城區經濟協調發展。在各縣(市)科學選擇2-3個主導產業進行重點培育扶持,引導鎮域經濟錯位發展,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格局,力爭“突破睢寧”和“豐縣崛起”戰略取得更大成效,新沂躋身全國百強縣,沛縣、邳州在百強縣中的位次穩步提升。支持鼓樓區、雲龍區、泉山區有重點、差別化地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銅山區、賈汪區產業升級,加快銅山區和老城區一體化進程,促進賈汪區儘快融入主城區發展的大框架。
全力破解瓶頸制約難題。抓住資金、土地、環評等關鍵環節,紮實做好對內銜接和向上爭取各項工作。進一步鞏固金融生態環境創建成果,引導金融機構不斷擴大信貸規模,健全銀政企對接合作平台,大力推動企業上市,年內新增3家首發上市企業,積極拓寬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以及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直接融資渠道,有效緩解資金壓力。牢固樹立保障科學發展、保護耕地紅線的“雙保”理念,全面落實征地補償各項政策,維護好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加大土地違法責任追究和執法獎懲工作力度,積極規範地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萬頃良田建設”等工作。繼續強化節能減排對產業最佳化升級的倒逼機制,堅持源頭控制、科技支撐、嚴格監管,加快主城區工業企業向開發園區集中,大力淘汰落後產能,加強節能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套用,嚴格控制工業“三廢”排放,確保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二)以狠抓“三重一大”和擴大消費為重點,強力推進三大需求較快增長
堅定不移推進“三重一大”。計畫實施重大項目180項,年度投資597億元;滾動實施超億元工業項目300項,其中當年竣工120項。紮實推進億噸大港一期、湖西航道一期、豐沛鐵路、宿新高速、海倫哲專用車輛、熒茂觸控螢幕及保護鏡片等45個續建項目,力爭早日竣工運營;加快實施徐蘭客運專線、南水北調東線一期、中小河流治理、徐工重卡、晶旺光電LED晶片、徐煙技改等95個新上項目,力爭加快開工建設;積極抓好城市軌道交通、觀音機場二期擴建、徐宿淮鹽通鐵路、大郭莊機場搬遷、煤基清潔能源等前期推進項目,力爭實現突破性進展。
多措並舉擴大消費需求。進一步挖掘城鄉消費潛力,大力開拓農村市場,繼續開展家電、建材、農機具下鄉等工作,著力加強“新網工程”、“萬村千鄉工程”等農村流通網路和服務體系建設,新建100個為農服務中心。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鞏固提升傳統消費,穩定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擴大文化消費、老齡消費、旅遊消費和健身消費等多樣化服務消費。深入開展放心消費活動,加快推進“放心肉”、“放心菜”、“放心糧油”工程,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建立健全規範有序的市場體系。
大力提升對外貿易的規模和水平。強化對外貿企業的掛鈎服務,幫助企業化解人民幣升值等方面帶來的出口壓力,積極爭取更多的企業進入省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行列。進一步最佳化出口主體、商品和貿易結構,鼓勵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擴大出口,抓好工程機械、光伏光電、大蒜、板材等重點出口基地建設。有針對性地引導冶金、煤礦等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走出去”,開展工程承包,建設境外資源基地。
(三)以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化水平為重點,強力推進特大型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
強化城建重點工程建設。在道路暢通、景觀綠化和商貿文化等六個方面,計畫實施186項城建重點工程,年度投資262億元。在老城區,大力推進“市區道路三年暢通”工程,突出抓好三環東路高架快速路、新淮海西路、韓山隧道等道路建設;加快歷史文化片區改造,實施回龍窩、快哉亭改造等建設工程;提高城市景觀綠化水平,實施雲龍湖景觀改造、雲龍山敞園、科技廣場、西苑體育公園等一批景觀綠化工程。在新城區,實施中心醫院新城區分院、大龍湖五星級酒店、水街等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在高鐵站區,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如期通車的全面要求;加快推進道路、東西廣場、長途客運站、公交樞紐站、商辦服務設施等功能性配套項目建設,打造交通樞紐、生態、商務、居住“四位一體”的城市副中心。統籌抓好銅山區、賈汪區城建重點工程,推進徐賈快速通道、微山湖沿湖大道一期、潘安湖濕地公園、呂梁山風景區等工程建設。
強化縣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搞好縣、鎮、村三級規劃銜接,支持五個縣城鎮加快發展,加強30個重點中心鎮建設,協調推進經濟發展、環境建設、民生改善等工作,重點加大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幫扶力度,加快建設一批工業型、農業型、旅遊型、商貿型和綜合型中心鎮。有序推進農民轉市民,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力爭全市城市化水平較快提升。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農村公路260公里,疏濬縣鄉河道1200公里,新建50個新農村示範村和100個環境綜合整治示範村,解決好5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強化環境綜合治理。推行以“街長制”、“片長制”為載體的“格線化”城市管理,加大對主次幹道、視窗地區、背街小巷、居民小區等重點區域的綜合整治,確保市區主幹道兩側門頭店招首次設定規範率達到98%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改造新建一批農貿市場。優先發展公共運輸,著力解決行車難、停車難、車輛非法營運等問題。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加大污水管網建設力度,建設並啟用丁萬河、新城區等7個污水處理廠,大力實施“二次進軍荒山”計畫和城市增綠工程,確保全市綠化造林8萬畝、新增城市綠地1100公頃以上。
強化淮海經濟區核心區一體化建設。加快推動淮海經濟區列入國家區域發展規劃,積極構建沿東隴海線工業走廊,深化完善核心區8個城市的區域合作體系,重點推進交通、產業、市場、旅遊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擴大區內各城市之間醫保聯網結算,建立鮮活農副產品流通“綠色通道”,努力在聯動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四)以擴大招商引資和發展園區經濟為重點,強力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和體制機制改革
用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資。圍繞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和重點現代服務業,強化專業化招商和產業鏈招商,以徐台直接通航為契機,加大對台招商力度,繼續抓好香港、歐盟、長三角、珠三角等境內外招商,力爭引進一批投資超10億元和1億美元的大項目。精心組織香港及深圳招商周、第14屆投資洽談會暨2011漢文化國際旅遊節等兩項綜合招商活動,以及日韓招商、歐盟招商、第4屆現代農業投資推介會、蘇台光伏光電產業合作論壇等系列專題招商活動,組織開展重大招商活動績效評估,加大考核推進力度,提高招商引資活動的實效。
不斷增強開發園區的集聚帶動能力。加快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引導各開發區重點培育2-3個主導產業,力爭在全省開發區排名中有明顯進位。大力支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國家級生態園區,辦好中德東方魯爾產業園、高鐵生態商務區等專業園區,推進工程機械、光伏光電、現代物流等特色產業園建設。進一步強化各省級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工業項目向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集聚;深化南北合作園區共建,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承接產業轉移。把工業開發園區的發展理念引入農業和服務業領域,加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力度,全面推進項目集中建設、產業集群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探索和建立土地承包管理的長效機制,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全面完成縣級政府和鄉鎮機構改革任務,推進政府部門所辦企業改制。繼續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實施績效工資改革,全面推行崗位設定管理制度。大力實施“引銀入徐”戰略,加快農信社改制組行步伐,多渠道搭建擔保公司、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性機構,規範投融資平台建設和發展。深化市區財政體制改革,強化綜合治稅。完成市縣文化行政管理機構改革、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及文藝院團轉企改制。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
加快發展民營經濟。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意見,切實降低民營經濟準入門檻,引導民營企業積極融入大企業、大集團,吸引民資進入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和重大城建及實事項目建設領域。選擇100家成長型企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著力培育壯大銅山機械和食品、邳州板材、豐縣電動車、沛縣煤化工、新沂農用化工、睢寧紡織、賈汪建材等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產業集群,推動民營經濟快速發展。
(五)以強化“兩增兩控”和社會保障為重點,強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精心抓好“兩增兩控”。在增加居民收入上,啟動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計畫,高度重視農民收入增長問題,大力推動農業、就業、創業、物業“四業富民”,完成8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抓好職工工資增加和困難群體幫扶等重點,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在增加就業上,加強勞動技能培訓,重點推進困難和特殊群體就業,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深入推動全民創業,確保新增城鎮就業7.5萬人、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3.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在市場物價調控上,加強主要農產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點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供應,突出抓好產銷銜接和區域合作,擴大由田間到市場的直銷規模,努力壓降流通成本;加強市場價格監測預警和監督檢查,嚴格控制政府調價項目,建立健全農副產品應急儲備制度,確保各項補貼制度落實到位。在住房價格調控上,嚴格落實各項調控政策措施,完善商品房價格預售和備案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年內全市建設4150套經濟適用房、586套廉租房、2850套公共租賃房,實施市區200萬平方米的城中村及危舊房拆遷改造,對人均住房1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實現廉租房保障應保盡保。
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社會保險征繳擴面工作,在擴大覆蓋範圍、提高統籌層次、實現制度統一等方面邁出新步伐。確保城鎮職工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城鄉低保應保盡保,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繳費率達95%以上,新農合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新農保和基礎養老金髮放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67%以上。高度重視並逐步解決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進一步完善對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的社會救助機制。
統籌抓好各項社會事業。加快教育強市步伐,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擴大高中教育優質資源,支持職業教育特色發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重視老年教育發展。著力抓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逐步解決高中階段教師收入偏低和偏遠農村教師住房等問題。實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高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三高聯動”,分層次、有重點地抓好現有人才的教育培訓,大力培養引進緊缺急需人才與創新創業團隊。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抓好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設,創建7個省級、20個市級示範鎮衛生院,完成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任務。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提高市民綜合素質,確保通過江蘇省文明城市覆核驗收,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組織實施精品文化培育、公共文化服務、文化遺產保護等工程,加快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推動文化大市向文化強市轉變。積極抓好體育事業,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加快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建設,精心做好第18屆省運會籌備工作。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紮實推進殘疾人創業就業、殘疾人學生教育專項補貼等五項工程,加快建設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推動雙擁工作特色化,確保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統籌抓好人防、民兵、民族宗教、檔案、外事、僑務、台灣事務、統計、審計、廣播電視、新聞出版、住房公積金管理、無線電管理、淮塔管理、防震減災、氣象、婦女兒童、青少年、關心下一代、老齡、慈善、援疆等方面的工作。
鞏固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繼續推行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和重大信訪案件包掛制度,健全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機制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強化居委會、村委會的基層基礎作用,完善社區和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健全大排查、大調解、大防控體系,深入推進法治徐州、平安徐州建設,爭創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抓好專項整治,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有效防範各類事故和突發事件的發生。
(六)以創先爭優和提高服務水平為重點,強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設
大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圍繞全面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基本建成小康社會、加快進入全國發達地區行列,把全市的工作放在全省和淮海經濟區的大局中去比較、去衡量,抓住綜合競爭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指標,確保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蘇北、高於周邊地區、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各縣(市)區超過全省縣(市)區平均水平,努力做到速度指標確保爭先、總量指標奮力進位、結構指標有力提升。在市政府工作部門深入開展對標找差,積極推動各項工作上台階、上水平。
著力增強服務發展、服務民眾的能力。加強學習型、創新型政府建設,增強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能力,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完善企業分類調度服務制度,強化督查督辦,用創新的舉措破解制約發展的各種瓶頸。紮實推進為民興辦的9個方面56件實事項目,加大財政保障和工作推進力度,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深入推行行政問責制度和績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效能評估機制和投訴處理機制,引導各級幹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幹事創業上,切實增強政府及各部門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不斷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入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健全領導幹部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機制,深化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建立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權,有效避免執法的隨意性。認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司法機關依法實施的監督,高度重視新聞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密切與各民主黨派的聯繫,積極支持統一戰線工作。
深入推進政府廉政建設。堅持以廉政準則為準繩,嚴格規範各級領導幹部的從政行為;認真落實《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著力解決影響廉政責任制落實的突出問題,切實做到責任明確、考核到位、追究有力。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不斷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深入開展糾風工作,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建設為民、務實、廉潔、高效的公務員隊伍,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
各位代表,承繼“十一五”發展,再創“十二五”輝煌,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為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共同開創徐州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以在蘇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