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綱(東漢官員)

張綱(東漢官員)

張綱,字文紀(108—143年),東漢犍為郡武陽(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縣)人。 張綱是漢留侯張良的後代(七世孫),父親叫張皓,爺爺叫張胤。他還是蜀漢將軍張翼的曾祖父。

基本介紹

  • 本名:張綱
  • 字號:文紀
  • 所處時代:東漢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犍為郡武陽
  • 出生時間:108年
  • 去世時間:143年
  • 主要成就:彈劾權貴  收服盜寇  治理南州
  • 職位:廣陵太守
生平事跡,史籍記載,家族人員,

生平事跡

張綱少時勤奮好學,對經學有一定研究。他雖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紈絝習氣,很注意氣節方面的修養。主管教化的司徒知道張綱品學兼優,是個人才,便徵召他但任朝廷御史。
東漢順帝劉保,是由宦官司扶持當上皇帝的,因此,外戚與宦官權勢很大,互相勾接,專橫跋扈,陷害忠良,危邦亂國。目睹此情,張綱深以為憂,毅然向順帝上書,陳述對國事的見解和主張,希望皇上“割損左右”以順天下人心。奏章呈上去,竟被擱置。
順帝永建、陽嘉年間,朝政更加混亂,民不聊生。順帝一面向上天祈求保佑,改永和六年為漢安元年;一面派遣八名專使巡行各州郡,宣講聖上的威德,推薦人才,彈劾奸佞。八名專使大多是年老博學名士,都有顯要的職位,只有張綱年紀最輕,官次最低。張綱離京出巡到近郊洛陽都亭,將車輪卸掉埋在地下,憤然宣稱:“豺狼當道,安問狐狸!”隨即草擬奏章,先彈劾太尉桓焉、司徒劉壽“尸位素餐,不堪其職”。又揭露司隸校尉趙峻、河南尹梁不疑、汝南太守梁乾等貪贓枉法、違法亂紀,並用檻車將他們送交廷尉治罪。還指控魯相寇儀有犯罪行為,寇儀畏罪自殺。
後張綱又不顧個人安危,上書歷數當朝國舅、大將軍梁冀等十五條罪狀,京城為之震動。順帝知道張綱仗義執言,既不採納,也不降罪。受到衝擊的梁冀等十分懷恨,伺機報復張綱。
當時,廣陵郡有個叫張嬰的人,聚集數萬人在揚州和徐州之間抗擊官府,殺刺史,前後達十餘年,朝廷深感棘手。梁冀意欲借刀殺人,乘機指使尚書推薦張綱出任廣陵太守。
張綱赴廣陵,率領郡吏十餘人來到張嬰營壘。張嬰不解來意,閉壘嚴防。張綱派人將手書傳喻張嬰,說明自已是奉詔宣慰,並非開戰討伐。張嬰見綱來意誠懇,出壘相迎。張綱以利害禍福曉喻張嬰,張嬰很受感動,含淚說:“我因蒙冤受屈才聚眾反抗,苟且偷生,並沒有多考慮後果。經過你開導,我明白了事理,唯一擔心的是我做了對抗朝廷的事,即便投誠了,也不免問罪。”後經張綱解釋,張嬰打消了顧慮,決定投誠。次日,張嬰率領部眾萬餘人,與妻子一道歸降。張綱設宴慶賀,將其部屬遣散,勸他們回家種田,又給張嬰選擇住處,劃給田產。
張嬰一事平息後,朝廷將論功行賞,但梁翼從中阻梗,遂罷。朝廷器重張綱,要召他入朝任職,被張嬰等知道,上書挽留,得到順帝準許。
張綱在廣陵一年,病歿於任上,當時僅三十六歲。百姓前去哀悼的不計其數。自張綱染疾,當地官員、父老百姓為他禱告求福。人們說:“千年萬載,何時才能再遇此君?”他死後,張嬰等五百餘人披麻戴孝,負靈扶柩至武陽,直到安葬完畢才揮淚而去。

史籍記載

《後漢書·列傳卷五十六·張綱傳》
綱字文紀。少明經學。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舉孝廉不就,司徒辟高第為侍御史。
時順帝委縱宦官,有識危心。綱常感激,慨然嘆曰:“穢惡滿朝,不能奮身出命埽國家之難,雖生,吾不願也。”退而上書曰:《詩》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尋大漢初隆,及中興之世,文、明二帝,德化尤盛。觀其禮為,易循易見,但恭儉守節,約身尚德而已。中官常侍不過兩人,近幸賞賜裁滿數金,惜費重人,故家給人足。夷狄聞中國優富,任信道德,所以奸謀自消而和氣感應。而皆者以來,不遵舊典,無功小人皆有官爵,富之驕之而復害之,非愛人重器,承天順道者也。伏願陛下少留聖思,割損左右,以奉天心。書奏不省。
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餘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遂奏曰:“大將軍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國厚恩,以芻蕘之資,居阿衡之任,不能敷揚五教,翼贊日月,而專為封豕長蛇,肆其食叨,甘心好貨,縱恣無底,多樹諂諛,以害忠良。誠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謹條其無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齒者也。”書御,京師震竦。時,冀妹為皇后,內寵方盛,諸梁姻族滿朝,帝雖知綱言直,終不忍用。
連環畫《張綱毀車》連環畫《張綱毀車》
時,廣陵賊張嬰等眾數萬人,殺刺史、二千石,寇亂揚、徐間,積十餘年,朝廷不能討。冀乃諷尚書,以綱為廣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馬,綱獨請腳踏車之職。既到,乃將吏卒十餘人,徑造嬰壘,以慰安之,求得與長老相見,申示國恩。嬰初大驚,既見綱誠信,乃出拜謁。綱延置上坐,問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後二千石多肆貪暴,故致公等懷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為之者又非義也。今主上仁聖,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祿相榮,不願以刑罰相加,今誠轉禍為福之時也。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荊、揚、兗、豫大兵雲合,豈不危乎?若不料強弱,非明也;充善取惡,非智也;去順效逆,非忠也;身絕血嗣,非孝也;背正從邪,非直也;見義不為,非勇也;六者成敗之幾,利害所從,公其深計之。
嬰聞,泣下,曰:“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今聞明府之言,乃嬰等更生之辰也。既陷不義,實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綱約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嬰深感悟,乃辭還營。明日,將所部萬餘人與妻子面縛歸降。綱乃腳踏車入嬰壘,大會,置酒為樂,散遣部眾,任從所之;親為卜居宅,相田疇;子弟欲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悅服,南州晏然。朝廷論功當封,梁冀遏絕,乃止。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綱,而嬰等上書乞留,乃許之。
綱在郡一年,年三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攜,詣府赴哀者不可勝數。綱自被疾,吏人鹹為祠祀祈福,皆言“千秋萬歲,何時復見此君”。張嬰等五百餘人制服行喪,送到犍為(武陽,今彭山縣),負土成墳。詔曰:“故廣陵太守張綱,大臣之苗,剖符統務,正身導下,班宣德信,降集劇賊張嬰萬人,息干戈之役,濟蒸庶之困,未升顯爵,不幸早卒。嬰等縗杖,若喪考妣,朕甚愍焉!”
拜綱子續為郎中,賜錢百萬。

家族人員

祖父:張胤
父親:張皓
兒子:張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