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張希(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張希,1965年12月出生於遼寧本溪,籍貫湖南長沙,198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12月參加工作,理學博士,高分子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八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副主任 ,現任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副部長級)。

1982年張希考入吉林大學化學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1年作為吉林大學和德國美因茨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生前往德國學習;1992年博士畢業之後留在吉林大學化學系任教,先後擔任講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進入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博士後工作;1994年入選原國家教委“優秀跨世紀人才計畫”;1997年擔任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998年獲得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1999年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04年進入清華大學化學系工作,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擔任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2011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2014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主任,同年出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2016年當選為美國化學會會士,同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張希主要從事超分子組裝、有序分子薄膜及單分子力譜等方面的研究,致力於將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同超分子化學相結合, 賦予超分子以新內涵,並開拓高分子研究新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希
  • 外文名:Xi Zhang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遼寧本溪
  • 出生日期:1965年12月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吉林大學
  • 主要成就: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籍貫:湖南長沙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82年9月,張希進入吉林大學化學系學習,先後獲得分析化學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7月)、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理學碩士學位(1989年7月)。
張希張希
1989年9月,作為吉林大學化學系-德國Mainz大學有機化學所聯合培養的博士生,師從沈家驄院士、H. Ringsdorf教授。
1991年8月,前往德國Mainz大學有機化學所學習(-1992年11月)。
1992年12月,獲得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理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講師(1992年12月-1994年10月)、教授(1994年10月-2003年12月)、博士生導師(1996年10月-2003年12月)。
1993年1月,進入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跟隨鄒廣田院士進行博士後工作(-1994年12月)。
1994年,入選原國家教委“優秀跨世紀人才計畫”。同年獲得霍英東青年基金。
1997年5月,擔任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4年3月)。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同年入選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
1999年3月,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2004年,進入清華大學化學系工作,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隸屬於化學部。
2008年,擔任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2014年)。
2011年6月,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北京市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同年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
2013年,擔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2014年)。
2014年7月,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主任(-2018年3月)。12月,出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6年10月21日,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同年當選美國化學會會士。
2018年2月,被任命為第八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2018年12月13日,被任命為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副部長級)。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希是清華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在超分子組裝與聚合物薄膜方面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發展了基於分子間不同相互作用的界面分子組裝方法,實現了多種構築基元的有序組裝,並用以製備有機薄膜材料和功能表面。基於弱相互作用的協同效應,構築了穩定的組裝體系通過微環境調節,製備了可逆功能超分子材料。基於單分子力譜技術,研究聚合物的界面結構和表面黏附力,為從單分子水平認識分子結構、超分子結構及組裝驅動力提供了實驗依據。
  • 承擔項目&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名稱來源
2004年
有機、聚合物體系的層狀組裝與功能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二獲獎人)
  • 學術論著
截至2017年,張希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Mater.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多篇,應邀為國內外出版的8本專著各撰寫一章。
Zhang, X; Shi, F; Niu, J; et al.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from structural control to functional applic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08, 18(6): 621-633
Zhang, X; Shi, F; Yu, X; et al.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 as matrix for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gold clusters: toward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4, 126(10): 3064-3065
Gao, J; Liu, F; Liu, YL; et al.Environment-Friendly Method To Produce Graphene That Employs Vitamin C and Amino Acid.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0, 22(7): 2213-2218
Zhang, X; Chen, H; Zhang, HYLayer-by-layer assembly: from conventional to unconventional method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2007,(14): 1395-1405
Zhang, X; Wang, CSupramolecular amphiphile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1, 40(1): 94-101
Wang, Yapei; Ma, Ning; Wang, Zhiqiang; et al.Photocontrolled reversible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of an azobenzene-containing surfactant with alpha-cyclodextrin.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7, 46(16): 2823-2826
Wang, Chao; Wang, Zhiqiang; Zhang, XiAmphiphilic Building Blocks for Self-Assembly: From Amphiphiles to Supra-amphiphile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2, 45(4): 608-618
Wang, LY; Wang, ZQ; Zhang, X; et al.A new approach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n alternating multilayer film of poly(4-vinylpyridine) and poly(acrylic acid) based on hydrogen bonding.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1997, 18(6): 509-514
Yang, Liulin; Tan, Xinxin; Wang, Zhiqiang; et al.Supramolecular Polymer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Functions. Chemical Reviews ,2015, 115(15): 7196-7239
Ma, N; Li, Y; Xu, HP; et al.Dual Redox Responsive Assemblies Formed from Diselenide Block Copolym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0, 132(2): 442-
Shi, F; Wang, ZQ; Zhang, XCombining a layer-by-layer assembling technique with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gold aggregates to mimic the legs of water striders. Advanced Materials ,2005, 17(8): 1005-
Wang, Y; Xu, H; Zhang, XTuning the Amphiphilicity of Building Blocks: Controlled Self-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for Functional Supramolecular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2009, 21(28): 2849-2864
Liu, YL; Yu, Y; Gao, JA; et al.Water-Soluble Supramolecular Polymerization Driven by Multiple Host-Stabilized Charge-Transfer Interaction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0, 49(37): 6576-6579
Zhao, N; Shi, F; Wang, ZQ; et al.Combining layer-by-layer assembly with electrodeposition of silver aggregates for fabricating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Langmuir ,2005, 21(10): 4713-4716
Yu, X; Wang, ZQ; Jiang, YG; et al.Reversible pH-responsive surface: From superhydrophobicity to superhydrophilicity. Advanced Materials ,2005, 17(10): 1289-
Yang, Hui; Yuan, Bin; Zhang, Xi; et al.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at Interfaces: Host-Guest Interactions for Fabricating Multifunctional Biointerface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4, 47(7): 2106-2115
Liu, Yiliu; Wang, Zhiqiang; Zhang, XiCharacterization of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2, 41(18): 5922-5932
Shi, F; Niu, J; Liu, JL; et al.Towards understanding why a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is needed by water striders. Advanced Materials ,2007, 19(17): 2257-
Sun, JQ; Wu, T; Sun, YP; et al.Fabrication of a covalently attached multilayer via photolysis of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ed films containing diazo-resin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1998,(17): 1853-1854
  • 學術交流
截至2016年,張希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和大會報告200多次。2012年6月24-29日,應邀參加在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召開的第44屆世界高分子大會,並以“單分子力譜與高分子作用”為題做了一小時的大會報告。2016年8月21-25日,應美國化學會邀請中國化學會代表團參加美國化學會第252次年會,並被授予美國化學會會士證書。
部分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時間地點
1994.8-1994.10
德國Mainz大學有機化學所訪問學者
1995.1-1995.3
德國Mainz大學有機化學所訪問學者
1996.11-1997.2
德國Muenster大學物理研究所訪問教授
1998.2
香港大學化學系訪問教授
1998.11-12
德國Muenster大學物理研究所訪問教授
2000.8-9
德國Muenster大學物理研究所訪問教授
2001.10
日本關西學院大學化學系訪問教授
2001.11
荷蘭Twente大學高分子材料與技術系訪問教授
2001.11-2002.1
德國Muenster大學物理研究所訪問教授
2003.9
比利時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訪問教授
2004.12
美國Harvard 大學訪問教授
2005.2
荷蘭Twente大學MESA+納米研究中心訪問教授

人才培養

截至2017年,張希一共培養博士生50多名,碩士10多名,出站博士後10多名。1997年獲得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特等獎”。2005年獲得清華大學第八屆“良師益友”。具體培養學生的信息如下:
姓名畢業時間學位姓名畢業時間學位姓名畢業時間學位
王波
1996年
碩士
白世龍
2005年
碩士
劉志華
2011年
博士
薄志山
1997年
博士
陳歡
2006年
博士
蔣振華
2011年
博士
李宏斌
1998年
博士
許華平
2006年
博士
萬鵬博
2011年
博士
孫軼鵬
1998年
博士
趙楠
2006年
碩士
王朝
2011年
博士
王力彥
1999年
博士
於曦
2006年
碩士
吳光鷺
2012年
博士
熊輝明
2000年
博士
石峰
2007年
博士
邢義波
2012年
碩士
張麗
2001年
博士
石味青
2007年
博士
張佳瑋
2013年
博士後
孫俊奇
2001年
博士
劉傳軍
2007年
博士
劉一流
2013年
博士
吳濤
2001年
碩士
馬寧
2007年
博士
易宇
2013年
碩士
鄒釤
2001年
碩士
楊巡宇
2007年
博士
李飛
2014年
博士後
鄒勃
2002年
博士
魏浩
2007年
博士後
楊輝
2014年
博士後
張文科
2002年
博士
尹守春
2008年
博士後
丁岩
2014年
博士
霍峰蔚
2002年
碩士
牛嘉
2008年
碩士
韓朋
2014年
博士
許巧兵
2002年
碩士
劉贊
2008年
碩士
劉凱
2014年
博士
付昱
2003年
博士
宋波
2009年
博士
楊柳林
2015年
博士後
王馳
2003年
碩士
蔣玉貴
2009年
博士
王廣通
2015年
博士
崔樹勛
2004年
博士
王亞培
2009年
博士
任慧峰
2015年
博士
仇登利
2004年
博士
陳森林
2009年
博士
譚欣欣
2015年
博士
王明鋒
2004年
碩士
陳曉欣
2010年
博士後
徐江飛
2016年
博士後
張璐
2004年
碩士
張義恆
2010年
博士
徐俊
2016年
博士
董彬
2005年
博士
高見
2010年
博士
房若辰
2016年
博士
牟忠誠
2005年
博士
於瑩
2010年
博士
宋橋
2017年
博士
孫晶
2005年
博士
曾光洪
2011年
博士
袁斌
2017年
博士
張宏宇
2005年
博士
劉方
2011年
博士
康岳桐
2017年
博士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來源
1997年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1998年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
1998年
吉林省“十大傑出青年”
2001年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2004年
科技部“973”計畫先進個人
2004年
2005年
第三屆中國化學會—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識創新獎
2006年
2007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部)
2008年
2009年
中國化學會高分子科學邀請報告榮譽獎
2010年
2011年
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
2011年
北京市高校優秀共產黨員
2013年
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Fellow
2013年
香港浸會大學傑出客座教授
2016年
2016年
復旦大學“吳征鎧化學獎”
2016年
美國化學會(ACS)Fellow
2016年
2017年
Peter Timms 報告獎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來源
2007年-2010年
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七屆)理事
2008年-2017年
Langmuir》副主編
2011年-2014年
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八屆)副理事長、常務理事
2015年-2018年
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九屆)理事會理事
2015年-2018年
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副主任
2016年~2019年
高分子學報》主編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RSC)》編委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Wiley-VCH)》編委
《Small (Wiley-VCH)》編委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ACS)》編委
《Polymer Chemistry (RSC)》編委
《Polymer (Elsevier)》編委
《Polymer International (Wiley-VCH)》編委
《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 (Springer)》編委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 (Wiley-VCH)》編委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Wiley-VCH)》編委
《Polymer Journal (NPG)》編委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RSC)》編委
《ACS Omega (ACS)》編委
2016年-2017年
環太平洋高分子聯合會(Pacific Polymer Federation)主席
中山大學客座教授
南開大學兼職教授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兼職教授

人物評價

張希長期從事超分子體系的構築、調控與功能研究,致力於發展超分子體系的分子工程學,主要學術成就包括:提出了超兩親分子新概念,建立了可控超分子聚合新方法,發展和建立一些界面超分子組裝方法,並以此製備了一系列有序功能薄膜等。此外,他擔任了美國化學會《Langmuir》雜誌副主編,組織了多次中美化學學術研討會,為促進中美兩國的化學交流與合作也做出了重要貢獻。(清華大學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