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

日據

日據時期就是從1895年甲午戰爭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都將日本視為侵略國、中國為被侵略國的關係,台灣被日本殖民占領時期。台灣當局發文,要求台灣地區各級各部門在今後公文中,對甲午戰爭之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光復這段被日本侵略占領時期的稱謂統一為日據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據
  • 時間:1895年到1945年
  • 定義:甲午戰爭到二戰結束被日侵略時期
  • 地區:中國台灣
各界態度,日據與日治之爭,學者觀點,

各界態度

各界認為,糾正“日治時期”一詞,是台灣當局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對台灣歷來屬於中國領土一部分的歷史事實的尊重。糾正“日治”一詞,不僅事涉國家主權,更事涉民族尊嚴。
然而,這個本應該得到全球中華兒女支持和回響的做法,卻遭到島內“台獨”勢力的反對,並掀起一場爭論。輿論認為,“台獨”分子反對島內統一對台灣過去被日本侵略者占領時期稱謂,再次反映他們撕碎島內族群,暴露其“台獨”和“賣國”心態。明眼人都明白,‘日據’和‘日治’之爭背後暗藏的是‘台獨’勢力的去中國化圖謀。”
從國小到中學,我們的歷史教科書都是用的‘日據’一詞。”一位本周剛剛被馬英九提名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的年輕候選人在電話中告訴本報記者,在台灣,凡是40歲以上的人,過去接受的歷史教育,在對日本自甲午戰爭以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光復那段時間的論述,基本都是說的“日本對台灣長達50年的殖民占領”。這一點從來都沒有含糊過,更沒有過什麼爭論,只不過有的人在說這段歷史時表達出來的是“日本侵略者對台灣有過50年殖民統治”,即便說“殖民統治”,也沒有人簡單地去把這個詞簡化為“日治”。

日據與日治之爭

李、扁時期的“反共”、“反中”教材,則是鞏固既有美國在東亞的宰制態勢,持續扮演忠誠的“以台制陸”自我殖民化角色。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台灣教育部門委託台灣歷史學會於2007年5月發布一項《海洋教育與教科書用詞檢核計畫》,將“日據”列為“不客觀歷史價值判斷、刻意褒揚或貶抑的非中性辭彙”,“日據”成為官方眼中的“不當用詞”,官方認為“日治”才正確。
“為什麼李登輝陳水扁會提出將‘日治’作為官方用語。這其中還有媚日和賣國的傾向。”台灣政治大學一位島內知名政論家表示,李登輝這個人一直有媚日傾向,他認為有日本人血統,還常常向日本獻媚,以他哥哥骨灰能安放在日本的靖國神社而倍感榮光。因為媚日,李登輝還常常穿和服,行日本禮。“而陳水扁雖然祖籍大陸,但是他沒有什麼複雜背景,因為‘台獨’而上台,但是大陸卻是一直反‘台獨’的,所以,在陳水扁看來,要想讓台灣獨立,沒有美國和日本幫忙不行,所以媚日親美成為他的政治取向,甚至不惜出賣台灣,與祖籍割裂。”
原先我對當局領導人就“日據”和“日治”做出的“要行政院發文,今後在台灣地區統一使用‘日據’”表示很滿意,但是看到之後的一些“台獨”勢力反對後,馬英九公開回響表示,雖然他從小到大都是用“日據”,但民主社會應該要包容不同聲音,所以他不反對有人用“日治”,民眾對歷史有不同看法和記憶,可以容許討論。而台灣教育部門也決定,教科書可以使用“日據”,但不必禁止“日治”,由出版商自行詮釋,換句話說,教科書里,兩種都可以用。
而本次“日治”和“日據”爭論出現後,馬當局在台灣歷史教科書方面以分開兩部分來處理“日據”與“日治”用詞之爭,更讓民眾覺得,台灣現執政當局根本沒有勇氣,也沒有想法去更正不正確的歷史觀,這是對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對教育流毒的放任。
台灣另外一家媒體評論稱,台灣歷史教科書的綱本卷進“日據”與“日治”之爭,不是言論自由問題,更不是包容與否問題,“否則,教科書亦當包容‘支持台灣地位未定論’的主張,亦當包容‘釣魚台是日本的’。”

學者觀點

台灣知名學者劉順達也撰文批評當局,台灣為“日據”與“日治”紛紛擾擾,讓韓國人覺得不可思議。
文章說,沒有一個韓國人不知道日本殖民統治韓國36年,在韓國,“去日本化”工程仍在進行,位於首爾市中心的總督府早已沒了痕跡……“而台灣,居然還要爭論,這不很好笑嗎!”
台灣知名學者江岷欽則認為,台灣當局有必要硬起腰桿,對台灣教歷史科書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讓“台獨”和日本“皇民化”遠離台灣教科書,讓台灣史回歸中國史,畢竟歷史就是歷史,不能因為那么一小部分人的恣意妄為而被篡改,清除教科書上的“污垢”是一項正義的事情,“但如果馬當局連一個正義的事情都不敢做,那還談什麼歷史定位?連歷史都錯了還談定位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