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江

建三江

建三江是我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墾區”,位於祖國北部邊陲的三江平原腹地,與同江富錦撫遠饒河三市一縣相鄰,系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匯流的河間地帶。總面積1.24萬平方公里,占整個黑龍江墾區面積的22%。界江國境線長達230公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區內土地集中連片,三江環繞,七河貫通,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資源豐富,硬資源和軟資源一樣富集發達,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具有發展農、林、牧、副、漁、工、商、運、建、服及邊境貿易的巨大優勢和獨特條件,富有發展現代化企業特別是綠色產業的優越條件和獨特優勢。因地處祖國最東方,又以盛產綠色優質水稻聞名,故有“東方第一稻”和“中國綠色米都”之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三江
  • 外文名:bei da huang  jian san jiang
  • 特點:最早迎接太陽的墾區
  • 位置:三江平原腹地
  • 總面積:1.24萬平方公里
  • 界江國境線:長達230公里
  • 榮譽:“東方第一稻”“中國綠色米都”
  • 別稱: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 
  • 車牌:黑R
  • 機場建三江濕地機場 
  • 火車站:建三江站丶前進鎮站
  • 普通中學:建三江一中,建三江二中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經濟發展,資源優勢,墾區環境,風景線,特色農業,其他,建三江稻米節,交通,機場建立,機場命名,機場通航,旅遊資源,

歷史沿革

建三江分局前身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1969年9月組建。組建前境內有4個農場歸兵團第三師建制。1976年改制為建三江國營農場管理局,因當時兼有糧食生產和戍邊任務,在原有4個農場的基礎上逐步分化建點,到1988年形成了15個現代化國有農場。管理局機關駐地建三江。經過近四十年的開發建設,形成了初具規模、布局合理的區域性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電訊、金融、交通網路,成為三江平原上一個農工商貿綜合經營,種養、加各企業全面發展的大農業綜合立體開發的重點地區。
1957年,王震將軍帶領10萬轉業官兵,開進了這片沒有地名的亘古荒原,拉開了北大荒開發的序幕。緊接著,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六師在這裡成立,大批的支邊青年、大學生、知識青年來到了這裡,在這片未被開墾的處女地上展開了一場有史以來第一次特殊戰役。40多年來,經過兩代北大荒人的努力,經歷50年代的初創時期,60年代、70年代的大開發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建三江已由初創時期建立了七星、勤得利、勝利、八五九等15個農場,耕地也擴增至600萬畝。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後期,自實施以興辦家庭農場為標誌的經營體制改革和種植業結構戰略調整以來,農業經濟實現快速健康發展,糧食總量、質量、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生產力得到了根本性解放和提高,年糧食生產能力達到40億斤以上。昔日的北大荒已經變成了今天的綠色北大倉。到2004年累計生產糧食2694萬噸,為國家提供商品糧2157萬噸,商品率達85%以上,成為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職工人均居住面積已達到16.88平方米,磚瓦化率達到99%;無線電視覆蓋率已達到100%,局場直地區道路100%實現白色路面,全局白色路面達29.4%,有線電視入網率達100%,程控電話入戶率達到81%,九年義務制教育普及率達100%,兒童計畫免疫率達100%。現在建三江分局已經建起了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農場群,成為全國著名的優質商品糧基地。1992年,建三江分局被國家批准為綠色食品生產基地,1996年被國務院授予“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綠色產業經濟技術開發區,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綠色產業專家委員會認定為建三江國際綠色產業示範區。2003年,建三江分局通過國家環保總局驗收,獲“國家級生態示範局”稱號,同年被國家認定為“中國綠色大豆、水稻之鄉”。
建三江

地理環境

建三江地處三江平原腹地,隔黑龍江、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相望,與富錦、同江、撫遠饒河、友誼等市縣相鄰,素有“小三江”之稱。擁有勤得利、東安兩個碼頭,毗鄰富錦、同江、饒河、撫遠4個國家級一類陸路口岸,福前鐵路前撫鐵路、佳撫公路橫貫,建虎高速公路過境,交通發達,通訊便捷。有洪河、撓力河等4個國家級和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400多萬畝沼澤濕地。總控制面積1.23萬平方公里,耕地572萬畝,尚有可墾荒地300萬畝,林地196萬畝,牧草地70萬畝,水面76萬畝。年平均無霜期120天。
建三江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坐標為東經132°31′26″~134°22′26″,屬寒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C~2°C,有效積溫20°C~24°C,日照時數為2260~2449小時,平均降水量為550~600毫米,無霜期為110~135天。這裡的雨量、熱量、日照時數是水稻、豆類及其他經濟作物的最佳生長區帶。

行政區劃

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由十五個農場組成:七星、大興、創業、前進、洪河、前鋒、八五九、勝利、勤得利、青龍山、紅衛、前哨、二道河、鴨綠河、濃江。2011年8月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決定將原歸哈爾濱管理局管理的阿城原種場、九龍山柞蠶育種場整建制劃歸建三江管理局。

經濟發展

經過幾代北大荒人40多年的開發建設,建三江分局已擁有七星農場創業農場前進農場洪河農場前鋒農場二道河農場前哨農場八五九農場勝利農場紅衛農場勤得利農場大興農場濃江農場、鴨綠河農場、青龍山農場共15個大中型國有農場,346個農業生產連隊,11個直屬企業,各類企業261個。總人口23萬人,其中職工7.4萬人,科技人員1.2萬人。現有資產總額31.3億元,所有者權益4.3億元。1997年糧食總產量35.5億斤,實現利潤7387萬元,農業總產值29.9億元,現已形成穩定的年生產糧豆30億斤的生產能力。
糧食基地糧食基地

資源優勢

建三江的大氣質量及草原森林的天然程度等均屬全國少見,符合綠色農業發展的要求,江澤民同志視察建三江時,多次提到空氣、水、土地和綠色食品。對建三江的生態環境給予了高度評價。 經過40多年的開發建設,建三江已經初步形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大農業的規模,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勢:
建三江現有耕地802萬畝,林地211萬畝,牧草地68萬畝,天然水面73萬畝,葦塘15萬畝;河流縱橫,除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外,主要支流為撓力河別拉洪河七星河濃江河、鴨綠河等,水質無污染,且地下水資源豐富。天然水域產全國聞名的大馬哈、大白魚及“三花五羅”等名貴魚種,人工養殖鯉魚、草魚、鰱魚、鯰魚等,養殖基地。成功地繁育了鱘魚等“活化石”類名特魚種。境內山地系完達山余脈,山高林密,山中有黑熊、野豬、狐狸、野兔、狍子等野生動物,山間有木耳、蘑菇、猴頭等菌類植物,還有刺五加、五味子、黃芪、桔梗等中草藥。墾區內礦產資源有銅、錳、鉻、煤、花崗岩、高山瓷土、草炭等。

墾區環境

建三江墾區環境優美,境內分局所在地和各個農場所在地建築各異、美觀大方、環境整潔、文明管理,分局和農場像16顆明珠鑲嵌在三江大地上。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春天一片綠色鋪天蓋大地,秋天一片金黃豐收的喜悅,激動人心。秋高氣爽,各種珍禽展異獸高空鳴叫,和墾區同慶豐收,共同歌唱,構成了一幅非常甜美和諧的畫卷。北大荒人發自內心地傾訴,美麗富饒的建三江,是我的家鄉、我的祖國。
區域內三江環繞,七河貫通,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具有發展農、林、牧、副、漁、工業及邊境貿易的優越條件。轄區內農場集中,布局合理,土地連片,與周圍市縣無交叉,鐵路貫通,公路縱橫,電力聯網,機械配套,程控電話、計算機、有線電視綜合信息網覆蓋全局,城鎮建設日趨完善,是開放型、多功能、社會化、現代化,既有農墾特色,又有城鎮風貌的新型墾區, 這裡匯聚了五湖四海人們開創了北大荒精神以及北大荒文化。

風景線

美麗富饒的建三江,不僅凝聚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中華兒女,獻身建三江的開放、開發、自願為這裡的建設出力流汗,尤其是老農墾戰士、支邊戰士、知識青年,他們為這片熱土獻出青春獻終身,獻出終身獻子孫,要世世代代戰鬥在這裡。而且,每逢春秋兩季,還有八十年代10萬移民大軍湧向北大荒,一座座農家屋,是他們的臨時住所,春播種、秋收割,幸福勞動形成一道特殊的風景線,為建三江墾區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特色農業

建三江墾區又一個鮮明的特點,這個分局被聯合國工業促進組織命名“國際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生態示範局”通過了國家專家組鑑定,生態環境良好。各農場都充分利用自己的得天優勢,在大力發展水稻種植的同時,以市場為導向,以訂單農業為前提,大力引進紅小豆、白瓜籽,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如絨山羊、長毛兔、鱘魚等,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有一批經國家審核批准的綠色食品,獲得A級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生產的AA級綠色標誌使用權。生產的AA級綠色食品銷往日本、德國等國家。
在建三江開發建設中,他們緊緊抓住重點科研項目和高新技術的推廣套用;緊緊抓住科技園區和科技示範帶的建設;緊緊抓住農業現代化標誌性創新工程的啟動實施;緊緊抓住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把培養人才放在建三江建設的主要位置。

其他

建三江地處世界聞名的三大黑土帶,境內有20多萬公傾的濕地,具有“地球之腎”美譽,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面對十六屆五中全會提供的加快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建三江分局黨委審時度勢,發揮優勢,科學制定了分局“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堅持“穩農、快牧、強工、活貿、興城、富民”十二字方針,和“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墾區”的總體目標,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按照“十一五”規劃,建三江分局2006年將重點發揮資源、生態、科技、地緣、現代農業等優勢,著力發展標準農業、科技農業、效益農業、觀光農業,努力建設好墾區現代化農業視窗,實現“625521”的農業發展目標,即,總播面積600萬畝、糧豆總產275萬噸、平均單產500公斤、農業總產值50億元、畝利潤240元、農業人均收入1.2萬元。遠景目標是,到201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0.5億元,比2005年平均增長15%;糧豆總產60億斤,優質率達到100%,種植業勞均生產糧豆由上前的48噸提高到58噸,商品率達到90%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8%;“十一五”期間,全局專業技術人才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5%左右,人才總量從2005年的9724人發展到12730人左右;到2010年全局城鎮化水平達到65%,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25平方米,城鎮住房磚瓦化率達到100%,全面加快局場城市化、現代化、城鄉一體化進程。

建三江稻米節

建三江稻米節開幕式建三江稻米節開幕式
2008年8月28日,中國優質粳稻米(建三江)交易合作洽談會暨首屆“中國綠色米都”稻米節在黑龍江省建三江隆重舉行。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張桂鳳、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白美清以及來自全國30個省、市(中直企業)的161個行政單位、社會團體、大中型企業、新聞單位、農墾系統及周邊市縣總計15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這次交易會由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黑龍江省糧食局、省糧食行業協會、省農墾總局、農墾建三江分局等5家單位聯合主辦,由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大米分會、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分局、省農墾總局糧食局、北大荒米業集團等4個單位承辦的一次國家級行業盛會,搭建了展示墾區大農業、大糧食的平台,既是我省與主銷區糧食產銷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進一步推動糧食產銷合作的重大舉措。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參觀考察了農墾建三江分局現代化、生態化粳稻產業示範區,組織了優質粳稻米產品展銷。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北京市糧食局、黑龍江省糧食局、農墾建三江分局等單位將就中國粳稻米市場發展,舉行了產業發展論壇。還舉行了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大米分會一屆四次理事會。
交易會上有14個交易合作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總簽約額為113.3萬噸,實現總交易額22.5億元。其中大米17.3萬噸,水稻96萬噸。
2009年9月15日,黑龍江省金秋糧食洽談會暨第二屆建三江稻米節進入5天倒計時,建三江分局金秋糧食洽談會準備工作全部結束,此次洽談會是由省糧食局、省農墾總局、省行業協會與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雲南7個糧食主銷區省市糧食局共同主辦的,將於2009年9月21日至22日在建三江分局舉辦。屆時,將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糧食部門(行業協會)和大中型糧食產、銷企業(集團)1300人參加。

交通

建三江轄區人口23萬人,共有客運站16個,營運線路142條,營運貨車1108台,營運客車230台。轄區內以省道、縣道、專用路東西三橫、南北三縱主幹線為框架結構,與農場相連,農場與連隊相通的公路網。局場相連、場隊相通,乾、支線銜接,人便於行的客運網路初步形成。到2008年6月,居民組至農場線路通車率達100%。

機場建立

國務院、中央軍委於2013年7月31日批准同意新建黑龍江農墾建三江民用機場。本期工程飛行區按4C標準設計,新建一條長2500米的跑道;航站區按滿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50噸的目標設計,建設航站樓3000平方米和站坪機位4個;配套建設空管、供電、供水、供油、消防等輔助生產設施。[2]
新建建三江民用機場位於建三江管理局南部約15公里,飛行區等級為4C,近期將建設一條長2500米、寬45米的跑道,新建VOR和ILS導航台各一套。空域規劃設計了兩條進離場航線,西北方向新辟X點至本場VOR航線,北京、哈爾濱等地航班經此航線進出建三江,西南方向新辟雞西VOR至本場VOR航線,大連、青島等地航班經此航線進出建三江。飛行程式設計了雙向儀表進離場程式、進近程式,並制定了起降天氣標準

機場命名

從黑龍江省政府獲悉,建三江民用機場正式獲得國家批覆,並被命名為“建三江濕地機場”。該新機場位於5處國際重要濕地的懷抱之中,今後,將成為去欣賞這些大美濕地最便捷的一條路線。
新建的“建三江濕地機場”項目,位於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西南方向的七星農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跑道長2500米,航站樓面積3000平方米。
七星農場是黑龍江農墾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建三江農墾管理局。該機場是黑龍江墾區第一座民用運輸航空機。七星農場場部距富錦市政府駐地45公里,同江市政府駐地85公里,七星農場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地勢低平,坡降平緩,另外七星河流經場區南部,場區多為沼澤地。
機場附近還有鐵路,福前鐵路通過場區。這條鐵路西起佳富鐵路(佳木斯至富錦)福利屯站,東到同江市境內前進農場站,全長226.3公里,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三江平原的集賢縣、友誼農場、富錦市、同江市境內。
黑龍江省有八處國際重要濕地,未來,經“建三江濕地機場”可以赴黑龍江省東部的五處國際重要濕地,包括:七星河濕地、洪河濕地、三江濕地、珍寶島濕地、東方紅濕地等。[4]
建三江機場是黑龍江省和北大荒農墾重點建設項目,主體工程概算投資6.13億元,定位為新建國內支線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目前,機場已完成飛行區工程、站坪工程、空管工程等。新建航站樓工程、總圖及附屬工程、生產輔助及生活服務工程、公共設施工程等預計於2017年6月份完成,預計年內實現通航。
下一步,建三江機場將圍繞工程總體驗收、試飛、行業驗收等關鍵節點,積極謀劃,紮實推進,確保機場早日開航。[5]

機場通航

建三江濕地機場已於2017年10月29日通航,首期開通建三江—哈爾濱—北京、建三江—哈爾濱兩條航線。

旅遊資源

有國家糧食儲備基地,有溶洞,有天然白樺林,有現代化農場,有喀爾喀山風景區,有洪河、撓力河兩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烏蘇里江、勤得利兩個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有額圖灣、東安等風光旅遊區,有赫哲等民俗風情旅遊區等。建三江物產豐富,地下水總儲量6263億立方米;牧地草原總產量214億公斤;已探明草炭量達1.1億噸,居全省首位,居全國第二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