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山農場

青龍山農場隸屬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位於同江市南部與富錦市交界處,場部距同江市政府駐地35公里。青龍山農場,因場部所在地北靠青龍山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龍山農場
  • 外文名稱:bei da huang  qing long shan
  • 別名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第五十九團
  • 行政區類別:國營農墾
  • 所屬地區黑龍江墾區
  • 下轄地區:各生產連隊
  • 地理位置:黑龍江墾區 建三江農墾管理局區域
  • 面積:90萬畝
  • 人口:12700
  • 方言:標普
  • 氣候條件:適宜
  • 著名景點:農墾兵團特色
  • 車牌代碼:黑R
基本介紹,自然資源,土特產品,經濟發展,特色企業,農場發展,文化教育,發展前景,

基本介紹

1969年由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抽調人員和農機具進入同江縣青龍山南麓開荒建場,組建第六師第五十九團。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更名為青龍山農場,隸屬當時的建三江農場管理局。青龍山農場地處三江平原東部,地勢低平,濃江河、青龍河流經場區,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
場區土地面積90萬畝,其中耕地面積55萬畝,主要種植水稻、大豆,1992年糧食總產量2.4萬噸。場辦工業有農機修理、糧油加工廠等。場部所在地青龍山,已形成有1.27萬人的小城鎮。

自然資源

青龍山農場位於三江平原東北部,街津山南麓,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匯合處的同江市境內。全場總控制面積為570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有耕地31.5萬畝,林地5.9萬畝,牧地0.7萬畝,荒地22.9萬畝,葦地8.9萬畝,水域6.6萬畝,建設用地7.6萬畝。

土特產品

有木耳、蘑菇等,藥材有黨參五味子、龍膽草等近20種。場轄兩個街道辦事處和18個農業生產連隊。1997年底,全場人口11678人,其中職工2125人,有漢、滿、蒙古、回、朝鮮、侗、赫哲、彝8個民族。

經濟發展

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2012年,全場實現社會總產值8.7億元。農場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不斷引進新品種,新的種植技術,堅持增加投入和綜合治理相結合。1997年,糧豆薯總產量13.3萬噸,其中水稻11萬噸、大豆1.34萬噸、玉米5000噸、小麥4595噸。擴大了保護地生產,增加蔬菜棚室面積,做到了棚室配套,系列化栽培,1997年有蔬菜大棚40餘個,溫室1.58萬平方米,保護地面積達800餘畝。1997年自營經濟產值達2300萬元。
青龍山農場五味子青龍山農場五味子
大力發展養殖業,全場有規模養殖戶71家,生豬存欄4581頭,出欄4120頭,產肉515噸;牛存欄1471頭,其中奶牛存欄485頭,產奶602噸;蛋雞13.72萬隻,產蛋550噸;肉禽3.5萬隻,出欄1.2萬隻,產肉169噸。畜牧業增加值698萬元。

特色企業

以珍珠米廠為龍頭企業,年加工水稻3000噸,實現工業產值450萬元。個體工業已達31戶,全場實現工業增加值420萬元。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674萬元。

農場發展

為了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強化了基礎設施建設,1992年以來,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500萬元,場部實現了路燈化,築有4.5公里長的水泥路面,1997年投資270萬元,新建3300平方米的培訓中心大樓,為職工提供了文體、娛樂和學習場所。

文化教育

改善辦學條件,1992—1997年,用於教育投資達1500萬元,建有中學、國小、幼稚園。社會保障網路已經形成,目前,場部有3000平方米的職工醫院大樓1座,病床300張,各生產隊全部配有衛生所。
全場有文化宮1座,活動中心1個,圖書室20個,體育場1處。計畫生育達標率為1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
職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12年全場人均收入2.48萬元,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8%,職工住房磚瓦化率達95%以上。

發展前景

青龍山農場按照省委提出的“搞好二次創業,實現富民強省”的發展目標,加快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搞活場辦工業,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圍繞總局黨委經濟發展指導思想,繼續加強農業,夯實農業基礎,實施四化工程。
到2020年,力爭全場實現社會總產值達到3億多元,人均收入30000元,把農場建成現代化的城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