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廣東省英德市北部山區,南嶺山脈南端,地理坐標:東經113°05′00 "-113°30′50",北緯24°22′29"-24°30′41 ",總面積為33555公頃,屬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過渡地區,是以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與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過渡特徵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生態系統類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
  • 所在地:廣東英德
  • 級別:省級
  • 總面積:33555公頃
  • 主要保護對象: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珍稀動植物
  •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北部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土壤,氣候,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植物,動物,科研監測,保護機構,保護價值,

歷史沿革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1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地理環境

位置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廣東省中北部,東西寬約43.66公里,南北長約15.48公里,總面積為33555公頃。自然保護區地處北回歸線北緣,屬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過渡地區。

地貌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地以中山地貌為主約占保護區總面積的87.76%,海拔一般在800—1400米,以船底頂為最高峰,海拔高達1586米。

土壤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土壤為赤紅壤與紅壤並存,充分反映了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的過渡特徵;土壤具有明顯垂直變化,從低到高依次分布著赤紅壤、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和山地草甸土。

氣候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地處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因而具有兩氣候帶的過渡氣候特徵,光照充足,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0.9℃,7月平均氣溫28.9℃,極端最高氣溫40.1℃,1月平均氣溫11.0℃,極端最低氣溫-3.6℃,全年無霜期319天。年降水量1882.8mm,最多年降水量達3343mm,最少年降水量為1285.9mm,主要集中在3—9月,雨熱同季,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

區域範圍

2011年,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33555公頃,保護區劃分為三個功能區,三個功能區面積分別為:核心區13917.9公頃,占保護區的41.5%,緩衝區8855.0公頃和實驗區10782.1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與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過渡特徵的森林生態系。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

植物

截止2011年,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高等植物20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植物有2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有伯樂樹南方紅豆杉2種,屬於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蘇鐵蕨桫欏黑桫欏金毛狗水蕨福建柏等20餘種。

動物

截止2011年,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陸棲脊椎動物3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珍稀動物有50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瑤山鱷蜥金雕黃腹角雉等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短尾猴三線閉殼龜穿山甲白鷳等45種。昆蟲已鑑定的有1000多種。

科研監測

截止2011年,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與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合作,開展對區內森林資源的定點監測和野生動物的定期調查,已建立了10條野生動物監測樣線,調查記錄了189種鳥類資源,其中新增記錄20餘種,製作植物標本500餘份。
自主開展珍稀瀕危植物的人工繁育,已成功培育了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伯樂樹(鐘萼木)、以石門台保護區為模式標本產地的廣東含笑(新種)等一批珍稀瀕危植物物種,為擴大種群,拯救瀕危物種提供實踐依據。

保護機構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於1999年成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02年更名為“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為廣東省財政全額撥款的副處級事業單位,核定編制21人。實行省地共管,業務上歸口英德市林業局,行政由省林業局自然保護區管理辦公室管理。保護區內設四個科室,即綜合科、科研宣教科、保護管理科、資源可持續利用科。保護區管理處下設四個管理科室,即綜合科、保護管理科、科研宣教科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科。

保護價值

廣東英德石門台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質地貌複雜多樣,峰林峽谷千奇百怪,生態景觀奇特秀麗,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徵,生態旅遊資源,其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具有較高的藝術、美學、觀賞、文化和科學等價值。
在保護區東南部發現第四紀的植物化石,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對於研究古人類文化的發展和近代生物群落的演變等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