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樹(伯樂樹屬植物)

伯樂樹(伯樂樹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伯樂樹(拉丁學名: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落葉喬木罌粟目,又名鐘萼木或山桃花,伯樂樹是從Bretschneidera音譯而來。

伯樂樹高可達20米,樹冠塔形,樹皮褐色,光滑,有塊狀灰白斑點。葉為奇數羽狀複葉,橢圓形或倒卵形,葉背粉白色,密被棕色短柔毛。芽為寬卵形,較大,芽鱗紅褐色。花為大型總狀花序,頂生,粉紅色。蒴果紅褐色,木質,被毛,近球形,具三棱,內有種子1-6粒。4月-5月開花,9月-10月果熟。

伯樂樹經常長在闊葉林下,生長速度緩慢,而且還有個非常奇特的特性,種子要在林下的樹葉中覆蓋一年的後才能萌芽,苗期又無法長出發達的根系。

伯樂樹是中國特有樹種、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被譽為“植物中的龍鳳”。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統發育和古地理、古氣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學價值,並被國家列為—級保護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情況,繁殖方法,採種過程,育苗方式,栽培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有較明顯的皮孔。羽狀複葉通常長25-45厘米,總軸有疏短柔毛或無毛;葉柄長10-18厘米,小葉7-15片,紙質或革質,狹橢圓形,菱狀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多少偏斜,長6-26厘米,寬3-9厘米,全緣,頂端漸尖或急短漸尖,基部鈍圓或短尖、楔形,葉面綠色,無毛,葉背粉綠色或灰白色,有短柔毛,常在中脈側脈兩側較密;葉脈在葉背明顯,側脈8-15對;小葉柄長2-10毫米,無毛。
花序長20-36厘米;總花梗、花梗、花萼外面有棕色短絨毛;花淡紅色,直徑約4厘米,花梗長2-3厘米;花萼直徑約2厘米,長1.2-1.7厘米,頂端具短的5齒,內面有疏柔毛或無毛,花瓣闊匙形或倒卵楔形,頂端渾圓,長1.8-2厘米,寬1-1.5厘米,無毛,內面有紅色縱條紋;花絲長2.5-3厘米,基部有小柔毛;子房有光亮、白色的柔毛,花柱有柔毛。
果橢圓球形,近球形或闊卵形,長3-5.5厘米,直徑2-3.5厘米,被極短的棕褐色毛和常混生疏白色小柔毛,有或無明顯的黃褐色小瘤體,果瓣厚1.2-5毫米;果柄長2.5-3.5厘米,有或無毛;種子橢圓球形,平滑,成熟時長約1.8厘米,直徑約1.3厘米。花期3-9月,果期5月至翌年4月。

生長環境

生於溝谷、溪旁坡地。分布區的年平均溫為15℃以上,1月平均溫4.8℃,極端最低溫可降至-8.4以下,而南緣低平地區或西部乾熱河谷雖可高達22℃。伯樂樹多見於中山(海拔1000-1500米)地帶,氣候溫涼,年降水量約1000-2000毫米,多雲霧,氣候潮濕,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成土母質一般以流紋岩,凝灰岩為主體,土壤屬紅壤類中的黃紅壤,呈酸性,pH值4.5-6.0,有機質4.8%或以上(浙江龍泉分布點資料)。伯樂樹常散生於濕潤的溝谷坡地或溪旁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為中性偏陽樹種,幼年耐蔭,深根性,抗風力較強,稍能耐寒,但不耐高溫。生長緩慢,天然林中立木30年前生長較快。
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林中。

分布情況

伯樂樹伯樂樹
分布於中國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勐遮和思茅。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伯樂樹全國分布圖伯樂樹全國分布圖
江蘇、重慶、陝西、台灣、江蘇(崇安),浙江(龍泉),福建(泰寧、邵武、武夷山、連城),江西(修水、永修、信豐、大余、上猶、安遠、全南、石城、永豐、遂川、永新、井岡山、銅鼓、廣昌),湖北(恩施、利川),湖南(南嶽、衡山、新寧、城步、武岡、慈利、桑植、宜章、沅陵、芷江、古丈、永順),廣東(從化、曲江、始興、乳源、樂昌、信宜、封開、龍門、陽江、陽山、連山、連州、新興),廣西(全州、興安、龍勝、荔浦、賀州、象州、金秀),重慶(北碚),四川(峨邊、屏山、雷波),貴州(清鎮、江口、貞豐、冊亨、榕江),雲南(屏邊、硯山、西疇、富寧),陝西,台灣(台北)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種子於9月成熟,採種後用濕沙貯藏,冬播也可。產區多在2月初開溝點播,4月初發芽。7--8月高溫期,要搭蔭棚。1年生苗木平均高33厘米,2年生壯苗可以在2--3月定植。造林地的土壤應深厚濕潤。

採種過程

種子外種皮黃色多汁,內種皮白色薄而脆;外種皮是必須去掉的,否則易發生霉變。在去掉外種皮時,可放適量洗衣粉輕輕搓洗,切勿用力過度弄破內種皮,否則也易霉變。同時,種子應隨采隨播,切勿暴曬;也不能幹藏,乾藏的種子極易喪失發芽力。暫時不能播種的,套用濕潤河沙貯藏。
伯樂樹果實伯樂樹果實
10月中下旬果實成熟,結實有大小年之分,結實樹齡一般在15年生以上。採種要選擇20-30年生的健壯母樹。當果實由青綠色變紅褐色時,即可採種。採回後攤在通風處陰乾,待果開裂後剝出種子,再將種子浸在水中洗去外種皮,陰乾1-2天后沙藏。

育苗方式

選取排灌方便,沙質壤土的圃地,每畝施腐熟欄肥500公斤,鈣鎂磷肥200公斤,耕耙後築畦。早春條播,條距25厘米,播種溝深3厘米,每畝播種量12.5-15公斤。播種後覆焦泥灰厚約3厘米,再蓋狼衣草。春播後約2個月發芽出土,20天后苗木基本出齊。出土後及時揭取苗床覆蓋的草,並適時除草,施追肥。在苗木生長期間,要拔草施肥6-7次。一年生苗平均高18厘米,根莖0.6厘米,林地條件好的地方,當年可出圃造林,一般需移植或留床一年再出圃造林。每畝產苗2.5-3.0萬株。

栽培技術

造林地選擇:伯樂樹對土壤和水分條件要求較高,造林地應選擇在海拔200-800米、土壤肥沃、濕潤、避風的陰坡山谷或山坡下部為好。1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易受凍害,不宜造林。
整地方式:造林前,清除林地上的雜灌草,塊狀整地。挖定植穴,穴徑大約60厘米、深大約50厘米。
造林密度:造林密度為株行距2.5×3.0米(即每畝88株)或株行距2.0×2.0米。
造林季節:宜在早春雨後陰天進行,成活率可達85%以上。
造林方式:栽植前最好放基肥和回填表土,栽植時,做到苗正、根舒、泥緊。
幼林撫育:造林後應加強幼林培育管理。每年除草鬆土1-2次,擴穴埋青。
間伐和主伐期:伯樂樹生長前期表現緩慢,20年後至50胸徑和材積生長都處於速生階段,間伐期30年,主伐期在55-60年。

主要價值

伯樂樹系伯樂樹科惟一的種,中國特有的第三紀孑遺植物。該種冠大蔭濃,樹幹通直,材質優良;其花大型,總狀花序頂生,初夏盛開時滿樹粉紅如霞,格外引人注目;果實成熟時暗紅色果實掛滿枝頭,形如小仙桃,在綠葉的襯托下,十分耀眼,獨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優良的園林觀賞和綠化造林樹種。因主根直伸,側根發達,為深根性樹種,抗風力強,生長較快,為中低山區的一個優良的速生樹種。

保護現狀

零星分布於亞熱帶低山至中山地帶,為偶見成分。長期以來,由於人為的破壞和結實稀少、更新困難,而處於瀕臨絕滅的境地。
保護級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稀有種。伯樂樹又明鐘萼木,是中國特有的、古老的單種科和殘遺種。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統發育和古地理、古氣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學價值,並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植物。
保護措施:凡有伯樂樹分布的自然保護區,應嚴加管護,並進行人工繁殖;未建保護區的產區亦應保護好母樹,採種育苗。植物園、樹木園應引種栽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