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期貨交易所

廣州期貨交易所

廣州期貨交易所,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規劃設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新區。2016年,由中國證監會與國家發改委達成共識,於2019年2月列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2020年5月14日,《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提出,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10月9日,證監會發布訊息稱,廣州期貨交易所籌備組正式成立,這標誌著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創建工作進入實質階段。

2021年1月22日,證監會批准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4月19日,廣州期貨交易所揭牌儀式舉行。

2022年4月19日,廣州期貨交易所官網正式上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期貨交易所
  • 成立時間:2021年4月19日 
  • 所有制:混合所有制 
  • 總部地點:廣州市南沙新區
發展歷程,歷史背景,籌備進展,正式成立,股東構成,發展定位,重大意義,上市品種,

發展歷程

歷史背景

1992年,廣州就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廣東萬通期貨。而在此後短短兩年時間裡,廣東期貨公司的數量攀升至130多家,期貨從業人員、成交量位居全國首位,廣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和華南期貨交易所也相繼成立,後合併為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
1998年,在期貨業大整頓里,廣州期貨業因投機過度而成為整頓對象,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亦最終被取締。

籌備進展

2012年4月23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州市服務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要求,推動粵港聯合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在南沙新區以創新方式共建廣州期貨交易所。
2015年6月24日,廣州市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市金融工作局擬制的《關於進一步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的若干意見(稿)》。會議指出,要穩步推進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的籌建工作,大力發展科技金融
2016年,中國證監會與國家發改委就在廣州設立創新型期貨交易所達成共識。
2019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6月19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廣州藍皮書:廣州城市國際化發展報告(2019)》。《報告》透露,廣州推進設立廣州創新型期貨交易所。7月16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爭取國家儘快批准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廣州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研究上市碳排放期貨產品。
2020年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出爐。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方面,提出,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統一的綠色金融相關標準。9月16日,廣州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官網發布《關於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方案》指出,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落地,積極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在穗落戶政策兌現落實,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做好交易所落地及交易品種研究儲備。9月25日,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新聞發言人聶林坤表示,全力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籌建工作。
2020年10月9日,中國證監會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成立廣州期貨交易所籌備組,開始廣州期貨交易所的籌建工作。當日,中國證監會在廣州正式宣布籌備組成立,標誌著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創建工作進入實質階段。
2021年4月16日,證監會在發布會上表示:探索研究碳期貨的市場建設,指導廣州期貨交易所積極穩妥推進碳期貨的研究開發工作。

正式成立

2021年1月22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宣布,經國務院同意,證監會正式批准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
2021年2月5日,香港交易所宣布投資新設立的廣州期貨交易所(廣期所)7%股權。
2021年4月19日,廣州期貨交易所揭牌儀式舉行。廣東省委書記李希、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共同為廣州期貨交易所揭牌。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廣東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張福海參加揭牌儀式。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廣東副省長張新,廣州市長溫國輝分别致辭。
2022年1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通知,廣州期貨交易所工業矽期貨契約正式掛牌交易時間為2022年12月22日,工業矽期權契約正式掛牌交易時間為2022年12月23日。
2022年12月22日,廣州期貨交易所(“廣期所”)首個品種、全國首個新能源金屬品種——工業矽期貨掛牌上市。截至12月22日15時收盤,工業矽期貨總成交量3.32萬手,持倉量0.66萬手,成交額30.78億元。

股東構成

廣期所是我國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股東構成多元,包括證監會管理的4家期貨交易所、廣東國資企業、民營企業和境外企業。

發展定位

廣州期貨交易所定位於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其設立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內企業、“一帶一路”沿線企業提供更多風險管理工具,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將有助於粵港澳大灣區構建資本市場高地,加速推進國際金融樞紐建設,提高全球金融影響力。
與現有交易所不同,廣期所系我國首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以及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珠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廣東企業作為廣期所的股東參與建設發展。
廣期所對標國際一流期貨交易所,而國際上的一流期貨交易所幾乎都是世界性的定價中心。”中國期貨市場創始人之一、中國期貨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常清認為,廣期所是起點高、國際化色彩非常濃厚的期貨交易所,將充分享受後發利益,後來居上,通過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的建設,可以使其上市的品種在很短時間內具有國際定價能力,成為亞太時區有定價力的國際化期貨交易所。
在《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中,廣州期貨交易所在未來將會涵蓋科技、綠色、金融、環保等新興的產業。廣期所有別於其他交易所,是一個全方位多領域覆蓋的交易所

重大意義

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委《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又一重要金融工作舉措,也是中國期貨市場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對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作用。
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

上市品種

2021年5月,廣期所兩年期品種計畫獲中國證監會批准,明確將16個期貨品種交由廣期所研發上市:
包括碳排放權電力等事關國民經濟基礎領域和能源價格改革的重大戰略品種;
中證商品指數能源化工飼料養殖鋼廠利潤等商品指數類創新型品種;
工業矽多晶矽稀土等與綠色低碳發展密切相關的產業特色品種;
咖啡高粱秈米等具有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特點的區域特色品種;
國際市場產品互掛類品種;
2022年12月,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訊息,證監會同意廣州期貨交易所開展工業矽期貨和期權交易
2023年7月,證監會同意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期貨及期權註冊;7月21日上午9點,經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碳酸鋰期貨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碳酸鋰期權將於24號上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