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故居

康有為故居

康有為故居,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銀河村委蘇村村。1858年3月19日,康有為誕生於此,至康有為出生時康氏家族已在此居住了五代人,康有為稱之為“百年舊宅”。

康有為青島故居,位於青島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始建於1899年,三層德式磚木結構建築,為德占時期總督府要員官邸。

1996年,康有為故居被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康有為故居
  • 開放時間:8:00-19:00
  • 門票價格:5元
  • 建議遊玩時長:建議1小時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廣東省佛山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故居簡介,馬關條約,延香古屋,新建紀念館,新館布局,後續建設,內部結構,故居正廳,故居客房,故居臥室,故居書房,藏品展室,參觀導航,北京故居,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康有為思想,現狀解析,故居保護難題,文保單位被占,各部門的回應,保護政策,知遇之恩,民主革命,青島故居,故居結構,位置優越,故居格局,故居門票,景區交通,相關資料,青年時代,相臨景點,

故居簡介

康有為,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性別男,身高約合現今1.7米,中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廣東佛山市南海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或南海先生。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學偽經考》(陳千秋、梁啓超協助編纂 )、《春秋董氏學》、《孔子改制考》、《日本變政考》、《大同書》、《歐洲十一國遊記》等。
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贊修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達初做過江西補用知縣。康有為自幼學習儒家思想,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
康有為康有為
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沒有考取。南歸時途經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方書籍,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馬關條約

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1891年後,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弟子有梁啓超、陳千秋等人。
康有為故居康有為故居
1895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又未上達。當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書,得到了光緒帝的讚許。7月,他和梁啓超創辦《中外紀聞》,不久又在北京組織強學會。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次年1月,光緒皇帝下令康有為條陳變法意見,他呈上《應詔統籌全局折》,又進呈所著《日本明治變政考》、《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二書。4月,他和梁啓超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6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準其專摺奏事,籌備變法事宜,史稱戊戌變法。後因慈禧太后的干預,維新運動失敗,其具體細節尚有較大爭議。
康有為故居康有為故居
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軟禁,康有為之弟康廣仁被殺,康有為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為獲得國際支持,他曾遊歷列國,會見歐洲各國君主。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主編“不忍”雜誌,宣揚尊孔復辟。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清廢帝溥儀復位。1917年,康有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軍閥張勛發動復辟,擁離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
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張園覲見探望。1927年,康有為病死於青島。

延香古屋

康有為故居又名“延香古屋”,建於1858年,康有為誕生於古屋。故居為一間一廳兩房兩廊的青磚鑊耳屋,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清代民宅。延香古屋採用青磚牆櫞木結構,古色古香。古屋大廳用黑色木板搭建了閣樓,兩廊中間留有天井,古屋採光足通風好,冬暖夏涼,環境非常舒適。延香古屋是保留完好的一處清代建築,具有很好的觀賞和研究價值。在這座故居中,康有為飽讀中西書籍,初步形成了維新思想體系,並在此處撰寫了至今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論著《大同書》初稿。
康有為故居坐落在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銀河蘇村的康有為故居,是變法的前沿,是維新的搖籃,這裡孕育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愛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藝術家,戊戌變法運動領袖康有為。康有為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全國、揚名海外的一處景區。 康有為故居由康有為紀念館、康有為故居、康氏宗祠、澹如樓、松軒、荷塘等主要建築和景區組成,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康有為紀念館共由兩層展廳組成,展出了康子從少年時代刻苦求學,青年時代立志報國,中年時代布衣上書,請求變法維新挽救民族危機,變法失敗流亡海外以及辦強學會、著書立說等波瀾壯闊的人生,從中可以了解到一代偉人康有為為尋求真理的奮鬥軌跡,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 1983年南海縣政府撥款對康有為故居按原貌進行修復,同年10月對外開放接待國內外遊客。1983年南海縣政府撥款對康有為故居按原貌進行修復,同年10月對外開放接待國內外遊客。1984年6月康有為故居被列為佛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康有為故居外景圖康有為故居外景圖

新建紀念館

1986年在故居旁修建康有為紀念館,面積599平方米,內設中英文對照的康有為生平事跡展覽。1989年6月,康有為故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被列為佛山市和南海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隨著佛山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步伐的不斷加快和南海文化強區、丹灶文化強鎮戰略的深入實施,康有為故居、紀念館正以全新的形象、方便的交通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坐落在南海市丹灶鎮蘇村的康有為故居,是佛山市目前僅有的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另一處為佛山祖廟)。
康有為故居“延香老屋”為一廳兩房兩廊的青磚“鑊耳屋”,面積8直平方米,走進這間有100多年歷史的老屋正廳,神案、八仙台椅之類的清代紅木家具便呈現在面前,牆上掛著“維新變法時期光緒皇帝、康有為、梁啓超照片”、“康有為70誕辰在上海居所前留影”、“康有為逝世前兩日在青島家中留影”、 “1926年徐悲鴻描畫的康有為油畫像”等一批歷史資料。丹灶鎮宣傳辦主任張國輝帶筆者來到大廳旁邊的主房說,按康氏老一輩人的回憶,現在陳設著一張雕花木大床的地方,就是康有為出生之處。在這間老屋裡,康有為飽讀中外書籍,度過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階段,初步形成了他的維新思想體系,並撰寫了至今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大同書》初稿。

新館布局

1987年,南縣政府撥出專款在康有為故居旁新建成康有為紀念館,請康有為的徒孫、全國書協副主席王學仲題寫了館名。館內的“康有為史跡展覽”,分為“青少年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布上書”、“萬木草堂講學”、“公車上書”、“組織學會與發行報刊”等部分,客觀、全面地介紹了他尋求救國救民道路的一生。 與康有為紀念館隔水而立的,則有澹如樓、九曲橋、康氏宗祠、松軒等一批仿古建築。丹灶廣播電視站站長杜志剛說,這些景點是康有為堂侄女、香港同胞陳康靜瑜女士捐資1998年建成的,她慷慨拿出450多萬元,並親自參加建築物的選址、設計、工程監督。登上澹如樓二樓的康氏家族私塾,便能見到按當年原樣重新恢復的康有為讀書處擺著先生座位和6套學生用的桌椅。書櫃裡陳列著《段注說文》(光緒三年印)、《大清通禮》(光緒九年印)以及清代出版的《康熙字典》、《全唐詩》等,是珍稀古籍善本。

後續建設

基礎設施的影響到紀念館憑弔這位戊戌變法運動領袖故居的遊人寥寥無幾,周圍氣氛冷冷清清。據康有為故居工作人員介紹,去年這裡僅接待了2萬餘人,與它所蘊藏的巨大歷史價值和深刻教育意義顯然不相稱。這可能是整個景區還沒有完全修復好,不少配套設施還有待建設;另外是交通方面,儘管目前從廣州、佛山、南海桂城到丹灶鎮中心每天都有班車,但鎮中心到康有為故居有3公里,這段路程沒有專線車,遊人深感不便。
可喜的是,當地領導已意識到建設好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深遠意義。去年底鎮裡專門成立了“康有為故居旅遊開發公司籌備組”,緊貼著康有為故居的樵丹路已於2000年重月建成4車道,整個景區正準備申報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張國輝介紹說,現在規劃的擴建工程包括輔助區、保護區和遊覽區,輔助區內要建商業街、停車場、酒樓、辦公室,遊覽區內重建七樹堂、大吉山館、述農茅廬、一天園、長興學舍等景點,把康有為青年時代的活動場所再現出來,並且重現珠江三角洲重9世紀時的農村景象,讓遊人在感受康有為生活足跡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康有為故居原名"涎香老屋",座落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銀河鄉蘇村,清代民居建築,為一廳、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頂,故居面積81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農村住宅形式--“ 鑊耳屋”。 “涎香老屋”始建於清代中葉,至康有為時,康氏家族已在老屋住了五代人,故康有為故居稱之為“百年舊宅”。 是康有為出生及幼年生活和讀書的地方,有“涎香書屋”、“澹如樓”、“七檜園”和康有為中進士時所豎立的旗桿夾石。
康有為在這座老屋中渡過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時期。在此,他遍覽群籍,初步形成了他的維新思想體系。並攥寫了傳誦千古的《大同書》(初稿)。

內部結構

1983年,南海將康有為故居修復,作"康有為史跡陳列室"。1986年在故居附近建"康有為紀念館",舉辦"康有為史跡陳列展覽"。
康有為故居康有為故居
1996年11月康有為故居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故居北近仙湖,南鄰西樵,區內環境幽雅、鳥語花香,是集旅遊、教育、文物保護、學術研討於一體的特色旅遊勝地。
隨著佛山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步伐的不斷加快和南海文化強區、丹灶文化強鎮戰略的深入實施,康有為故居以全新的形象、方便的交通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故居正廳

正廳是“康有為先生故居陳列室”,正門上方懸掛有康有為弟子劉海粟先生題寫的“康有為故居”匠額。一樓正廳安放一座康有為先生塑像,背襯這樣寫道: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求真理的一派人物。這是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給予康先生的正確評價。

故居客房

展廳對面是康先生的客房,是康先生會客之處。此處雖遠離權利中心,但當時卻依然鴻儒滿座,足見康先生在政界和文化界的影響。房中的陳設都為紫檀螺鈿家具,據說是親王博偉赴大連後留給康先生的。房西角落的“哥倫布石像”是康先生在“百日維新”失敗後流亡海外時所帶回的。牆上掛有康先生生前作品:“南生北來何事盪 湘雲楚水目及傷”這是康先生變法失敗後動盪後半生的心情寫照。海氣蒼蒼島嶼 回山顛樓閣抗崔嵬茂林峻岭百弛道重入仙山畫裡來這是1925年,康先生同次女康同璧、外甥羅邦榮同來青島,恰好公園櫻花盛開去賞櫻時寫下的。

故居臥室

客房隔壁是康先生的臥室,是康先生休憩之處。康有為常以臥榻聽濤為樂。室內掛著康先生三夫人的畫像及其白描作品。三夫人深得康先生寵愛,她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皆通,可惜英早逝。
南牆上掛著:截海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樹為芥莊嚴舊日節樓在 以落吾家可隱棲這是康先生在買下此樓後,寫下的《甲子六月領得德劇日提督樓》一詩,記述了他得此新居的愉悅心情。

故居書房

樓上是康先生的書房,是康先生讀書寫作及書法創作之處,命為“解慍軒”,表達了他後期政治思想上的苦悶心情。房內有康先生用過的六角櫥,和一個跟其輾轉南北的書箱。牆上掛有康先生青年時寫下的詩句“天地誰開闢,江山此玉據”。

藏品展室

這裡藏有多幅康先生生前留下的書法遺蹟。比較珍貴的有:一幅為:櫻寧簸(“櫻”為干擾的意思);一幅為:大觀拓宇宙,即事高華嵩(是康先生生前送其得意門生潘書箕的)。

參觀導航

南海康有為故居門票:旺季:5 元 淡季:5 元
南海康有為故居交通:廣州芳村客運站(捷運一號線坑口站對面)乘坐丹灶專線大巴車,票價13元,走行時間一個小時左右。從南海桂城乘汽車沿桂丹路向西行,經丹灶工業大道轉入蘇村,約40分鐘就可以到達。
南海康有為故居小吃:明爐烤乳豬 廣東臘腸 百花釀椒子 蛇羹
南海康有為故居特產:荔枝、麻涌香蕉、厚街瀨粉、厚街臘腸、白沙油鴨虎門麻蝦虎門膏蟹

北京故居

地址:米市胡同43號院 原廣東南海會館,其中“七樹堂”是康有為在北京時的住所。
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清光緒年間進士,是近代改良派領袖。曾七次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
1895年,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康有為再次上書主張變法,並邀請赴京會試的舉人聯合書名,要求拒簽契約,反對割地賠款,要求變法維新,即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車上書”。 康有為變法維新運動失敗後移居日本。1984年,康有為故居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廣東南海(今廣東省佛山市)人,人稱”南海先生”。康有為是清末改良主義運動的領袖。早在1888年,他便前來京城,試圖上書朝廷,鼓吹效法西方、實行改革,但未獲結果。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引起全國人民的反對。4月17日,清廷代表李鴻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即下關)簽訂條約。當時恰逢科舉會試,各省應考舉人會集北京,康有為與梁啓超等人也來應考,得知此事,義憤填膺,四處奔走,發動舉人上書朝廷。

公車上書

4月22曰,有百餘名舉人首先聯名上書,後來回響者日漸增多。4月30日,約一千三百名舉人在松筠庵集會,推選康有為連夜起草了一萬二千多字的《上清帝第二書》,由到會全體舉人簽字。此“萬言書”痛陳割地之害,提出拒簽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的主張。又建議改革腐朽的官制,實行代表民意,體現科學民主的議會制度。同時,就富國強民主張提出諸多具體意見。
因舉人無權直接向皇帝上書,需由都察院代奏,5月2曰眾舉人遊行前往都察院,造成極大的社會影響。由於依漢朝舊例舉人應試時乘公車進京,“公車”便成為舉人京試的代稱,所以這次請願運動史稱“公車上書”。儘管上書未獲結果,但為日後的“變法”埋下了伏筆, 康有為在此次京試中考中進士。

戊戌變法

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經翁同龢引薦,被光緒接見並獲得極大信任,他的主張為光緒所接受。1898年6月11日光緒宣布變法,起用康有為等維新派,至9月21日,頒布了數十道改革命令,強力推行新政,這就是所謂的“戊戌變法”,也稱”戊戌維新”。
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幽禁光緒,殺譚嗣同等6人,變法遂告失敗。康有為流亡海外,組織保皇會。辛亥革命後回國,任孔教會會長,後參加張勛復辟。1927年逝世。

康有為思想

從提倡效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推行變法改革到維護封建皇權制度,康有為代表了那個特殊時代的特殊思想潮流。康有為主張博愛哲學,認為家、國、天下都應以“仁“為本,指出: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符合“仁”的原則;主張“公羊三世”說,以為歷史是由據亂(君主專制)經小康(君主立憲)到達大同,大同世界沒有階級,人人平等。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戊戌奏稿》、《論語注》等,後合編為《萬木草堂叢書》。
康有為故居在宣武區米市胡同43號原南海會館。該會館始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原為董文恪(董邦達)故第,由在京南海籍的官員籌資買下,後又購入一幢相鄰的房舍。至光緒六年(1880年)時,因海南縣進京應試舉人頗多,又購得南側宅院,形成了由十三個小院組成的會館大院。院內“形勢安恬,花木競秀”,環境十分幽雅。其中的“七樹堂”,因有七棵古槐而得名,院內的西房便是康有為多次來京時居住的“汗漫舫”。這個名字是康有為起的。由七樹堂北望,是老便宜坊那座二層小樓,如同一艘畫舫上的樓閣,康有為把南海會館想像成大海,自己的住房也似一舫,可在海中自由的漂浮。所謂“汗漫”,就是無拘無束、漫無邊際的意思。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這裡成為愛國志士薈萃之地。康有為在這裡創辦過《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文》),並親自撰稿,宣傳變法維新。他還寫下了《上皇帝書》等重要文章及大量詩文。
然而由於歷史變遷,如今這裡只是普通民居,院內住戶雜多,早已失去昔日的風采。不知是否由於年代久遠地基下沉的緣故,院落低於胡同路面一大截,望去頗有落魄之感。 宣武區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地,然而多達39處的市級、區級文保單位中,有近半數還是民居和經營場所,許多故居、會館的房屋年久失修造成安全隱患,這一問題引起了市政協委員張文華的關注。日前,記者在走訪宣武區部分名人故居時發現,不少百年老屋處境岌岌可危。
委員建言 張文華市政協委員、宣武區政協主席
1、由於文物騰退在《文物保護法》中沒有明確規定,北京市也沒有關於文物周邊環境整治相關政策,根據目前文物騰退工作的進展情況,望有關部門儘快制定文物騰退使用和文物單位周邊環境整治的專項政策。
2、建議市政府有關部門加大文物保護單位內居民、單位騰退和周邊環境整治的資金支持力度,由市區兩級財政分別承擔一部分,保證文物修繕保護資金的落實。 現場對話 康有為故居已經是危房
米市胡同41號院是清末民初古院落,錯綜複雜的狹窄巷道讓人覺得好像突然掉進迷宮。民房、簡易窩棚將過道擠成了1米左右的“一線天”。而大門口赫然掛著“康有為故居――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牌。
正在洗衣服的王大媽好心提醒張委員和記者:“別走得太深,小心迷了路!”她指著西北側兩間半邊屋頂是灰瓦、半邊蓋著防雨水塑膠布的房子說:“那就是康有為住過的老房子,100多年了,從沒修過,早就是危房了。”
住在北側偏房的張樹楓知道自己這間老屋是康有為故居“七樹堂”中的一間,但也無可奈何:“房頂的塑膠布是我今年鋪的,要不下雨的時候屋裡沒處落腳,外邊是大雨,屋裡是小雨。”他還指著門口30厘米高的門檻說,沒有它,房子下雨時必定會雨水倒灌,因為整個院落比胡同路面低將近一米。而全院七八十戶人家竟然只有一個時堵時通的下水口。
王大媽說,去年因為電線老化,院子裡曾經著了一場大火。眨眼間七間民房燒得片瓦不剩,消防車進不來,在牆外面接水管滅火才保住了這兩間康有為住過的老房子。後來供電局來修線路,工作人員爬上去檢修,沒想到房頂瓦片竟開始往下掉,把睡午覺的居民全給嚇出來了。“要是再下場大雨,這兩間老房子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中山會館百戶居民年底搬完
在位於珠朝街的中山會館,居民們正在進行搬遷。在這裡一住30多年的劉大媽告訴委員,她年底前就要離開居住多年的地方有點捨不得,但也希望故居能再現“小時候清靜美麗”的面貌。
張委員告訴她,作為政協委員,他正積極呼籲有關方面落實文物保護單位騰退資金。100多戶老住戶年底搬出中山會館的老房子。

現狀解析

故居保護難題

據了解,目前宣武區的文保單位面臨著四個問題:居民長期不合理使用;存在建築、消防安全隱患;居民外遷、建築修繕、環境整治等綜合問題導致保護利用難度極大;名人故居評審標準尚無權威部門作出統一規定。
據張文華委員調查,在宣武區39處市級、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中,近二分之一的單位仍作為民居和生產經營場所。

文保單位被占

根據市文物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北京現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324處,其中開放單位約30%。由於歷史原因,部分文物保護單位被機關團體和居民占用,存在嚴重的火險隱患,名人故居的保護實際上是全市性的難題。

各部門的回應

宣武區文委:建設名人故居景觀標誌
康有為故居的保護方案正在制定,將結合居民外遷、周圍歷史風貌保護等綜合性措施。目前,楊椒山祠朱彝尊故居、康有為故居的電錶改裝已經完成。
中山會館的搬遷改造工作已列入今年的“城中村”整治工程,目前院內100多戶居民年將在底前遷出,並陸續拆除私搭亂建。
宣武區已制定保護規劃,確定對一批重點文物,包括名人故居進行修繕和搬遷整治,同時建設一批具有宣南文化特色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展覽館。根據文保專家的意見,目前正在進行結合城市道路建設和景觀標識設定工作,樹立名人雕像,形成藝術組群。“景觀標誌的設定將在5年時間內基本完成。”

保護政策

市文物局將會同市法制辦等部門研究起草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騰退工作標準及管理辦法,使建立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長效機製得到法律上的保障。相關工作正在調研中。
康有為寓所:韶九胡同23號
韶九胡同東城區東華門地區,是王府井大街路西從北往南數的第五條胡同。胡同自東向西溝通王府井大街與東黃城根南街,長300多米。胡同南側有支巷通錫拉胡同,北側與北官場胡同相通。
明代,稱“燒酒胡同”,因有光祿寺所屬燒酒作坊而得名。清宣統時以其諧音改稱“韶九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人民路七條”,後復稱“韶九胡同”。
韶九胡同23號,舊時的門牌是韶九胡同12號,在胡同西端北側,坐北朝南。1951年9月,登記為“萬壽關帝廟”,有房屋44.5間,建築面積為640平方米,空地面積為315平方米。據《北京文物勝跡大全·東城區卷》載:“據50年代調查,主要建築原有山門殿、前後殿以及配殿、配房。山門殿為硬山筒瓦頂,前帶抱廈,懸有乾隆辛卯年(三十六年、1771年)題‘護法安僧’木匾;前、後殿均為硬山箍頭脊筒瓦頂,殿內分別供奉泥塑十八羅漢、雷公、菩薩等神像幾十尊。1985年調查時,除存留三間配房外,其餘建築均已拆除蓋樓。”樓房為一棟六層居民樓,樓號為“東黃城根88號”。
大同書大同書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之時居住在“萬壽關帝廟”中。
康有為(1858-1927),近代維新派領袖,後為保皇派首領,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廣東南海人。著作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書》、《康南海先生詩集》等。
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鑑於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第一次向光緒皇帝上書,建議“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後在廣州長興里聚徒講學,名噪一時。
康有為人生最為精彩的兩筆是“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派李鴻章赴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引起全國人民的反對。5月2日,康有為聯合各省在北京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餘人簽名上書,提出拒簽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三項主張。因漢代以公家車馬遞送應舉的人,故“公車”被後人引申為舉人入京應試的代稱。此次事件遂被稱為“公車上書”。參加會試的舉人都是盼望在仕途一展才華的社會精英,他們的聯合行動自然震驚朝野,康有為更以領袖群倫的作用而名聲大振。
甲午戰爭甲午戰爭
康有為中舉後,被授予工部主事,但他沒有到職,卻在北京組織了強學會,編印《中外紀聞》,積極鼓吹“變法維新”,並讓其弟子梁啓超為《時務報》主筆。“風聲所樹,舉國傾動,未及一年而變法自強之思想四方勃興……康、梁之名亦一時震於宇內”。康有為遂有“康聖人”之譽。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為戊戌年,康有為在北京又成立了保國會,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得到軍機大臣翁同■等人的支持。“四月,帝以外交急迫,決意變法,下《定國是詔》。於是,以侍讀、學士徐致靖之薦,召見康有為,垂問天下大計。”光緒皇帝任命康有為“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之後,光緒皇帝又召見梁啓超,讓其“辦理譯書局事務”,掌握理論宣傳大權。維新派人士內閣候補侍讀楊銳、刑部候補主事劉光第、內閣候補中書林旭、江蘇候補知府譚嗣同“均加賞四品卿銜,著在軍機章京上行走”,當時被稱為軍機四卿

知遇之恩

康有為感雷射緒皇帝的知遇之恩,“凡有所見無不上達,帝亦言無不從。自四月至八月,革新之詔不下百數十通,雷厲風行、中外震動。”
這場發生在1898年6月11日至9月20日曆時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維新運動,被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扼殺了。光緒皇帝被幽禁,康有為、梁啓超逃亡國外,最為悲壯的是譚嗣同等六君子引頸受戮。
譚嗣同決意用自己的熱血喚醒國人,在獄中牆壁上題寫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其父譚繼洵則有字字泣血的《哭子殉難聯》:
謠風遍萬國九州,無非是罵;
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民主革命

康有為出逃後,組織保皇會反對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後,主編《不忍》雜誌,並任孔教會會長,為復辟帝制製造輿論,還積極參與“張勛復辟”,有逆歷史潮流。據說,在軍閥角逐中,康有為看好有“儒將”之稱的吳佩孚。在吳佩孚五十壽辰之時,康有為曾獻壽聯:
牧野鷹揚,一世英名功半倍;
洛陽虎踞,八方風雨會中州。
“張勛復辟”失敗後,康有為流亡海外,還去了一趟北極。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登義武漢大學舉行《極地變化與人類活動》學術講座時披露:“1908年5月,康有為曾經到達北極斯瓦爾德群島的那岌島,該島位於北緯84度附近……康有為是有據可查的到過北極的中國第一人。”對此,康有為有文字記錄:“攜同璧(康有為之女)游挪威北冰洋那岌島夜半觀日將下來而忽”,並有注釋:“時五月二十四日,夜半十一時,泊舟登山,十二時至頂,如日正午。頂有亭,飲三邊酒,視日稍低如幕,旋即上升,實不夜也,光景奇艷。”康有為詳細地描寫了極晝現象。
康有為故居康有為故居
對於這位“康聖人”,天津相聲名家蘇文茂先生在相聲《文章會》中敢拿其抓哏;以錚錚鐵骨著稱的梁漱溟先生對康有為更是頗有微詞。
梁漱溟在《這個世界會好嗎》一書中回憶康有為,說:“康有為他有他的價值,不過他的價值是在他比較早的時候,比較年輕的時候,他越到後來他越是不行了”。還說:“有一個四川人廖平,康有為的許多見解和特別是對古書的看法吧,他都是從這兒來的,從廖平來的,旁人都是這么說,他是竊取了廖平的東西發表……《大同書》嘛是一種,用不好的話說吧,是一種做夢的書,不算什麼學問。”
梁漱溟在書中還揭露了康有為不太光彩的兩件事:一是康有為曾將西安城南臥龍寺古代版本的佛經偷運出來想據為己有,被當地人發現給追了回去;二是康有為以自己的聲望向當時的中國銀行副總裁余凡澄借了一幅古畫,言明“回家觀賞兩三天”,結果是到期不還,逾期不給,余凡澄急了,帶著一夥子人到康宅將古畫強行取走。
康有為故居康有為故居
1923年,康有為結束了流亡生活,到青島定居,悠閒自在。先生對青島的描述是“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如今,青島人正按照“康聖人”的描述打造青島市的形象。一句八十多年前的話成為城市建設的現代理念。

青島故居

康有為故居,位於青島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始建於1899年,三層德式磚木結構建築,為德占時期總督府要員官邸。
康有為故居康有為故居
1924年康有為先生購買此房作為寓所,直至1927年3月病逝於此,現為山東省重點保護。 康有為是清末維新運動的主要領導人物,維新變法失敗後便流亡海外,到辛亥革命後又回到祖國。
1923年康有為來青島後便買下此樓居住,並對此院十分滿意,說“青島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此屋卑小而園甚大,望海碧波僅距百步”。由於溥儀曾贈給康有為一個堂,名叫“天游堂”,所以康有為將這裡取名“天遊園”。自此,康有為每年都要在此住一段時間。

故居結構

青島康有為故居主體為一幢三層磚木結構樓房,紅瓦黃牆,屬青島最早的德式建築。站在小樓上環望,右側幾丈之遙即是一派蔥蘢的小魚山,正前方是蔚藍色彎月形的匯泉灣,就在這個依山面海、高雅別致的地方,1923至1927年,康有為作為自己的棲息之地,度過了四年美好的時光。
康有為第一次來青島是在1917年,目的是拜謁第二代恭親王溥偉,發現青島的美麗是他的意外收穫。面對旖旎的山海風光,康有為發出了“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中國第一”的讚嘆,在給家人的信中,他盛讚青島美景是“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綠樹紅瓦,可舟可車”,青島“綠樹紅瓦,碧海藍天”的贊語就是由此歸納而出的。

位置優越

南依匯泉灣,比鄰小魚山公園,環境清幽。1923年康有為購買此房作為寓所,由於溥儀曾贈給康有為一個堂,名叫“天游堂”,故題名“天遊園”。此屋花了足足五萬個大洋,其時魯迅先生千字不過值40大洋而已,此後,他每年都來此居住一段時間,直到1927年3月病逝於此。洋樓為德式三層樓房,磚木結構,建築面積1128平米。始建於1899年,原系德國駐青島總督府要員官邸。康有為變法失敗後流亡海外,辛亥革命後回國,當時在青島市政當局就安排他住在此處,對此院十分滿意,說“青島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此屋卑小而園甚大,望海碧波僅距百步”。
入門處是團團得繡球花迎賓(小魚山一帶頗喜種植繡球花,與康有為影響與否已不可考),樓上匾額為其弟子劉海粟先生86歲高齡時親筆所書:康有為故居,不愧是康之高徒,字型頗似康有為;樓側有康有為手書特展,均為南海康有為故居典藏真跡,至今一共開展過兩次,一次2003年為紀念康有為寓居青島80周年,今年是第二次,紀念康有為逝世八十周年;一樓正廳有一尊康有為先生的塑像,背後為紅底金子“法既積久,弊必叢生,故無百年不變之法”;樓內木質樓梯總給人搖搖欲墜得感覺,會客廳正中央的牆面上掛著一幅康有為先生親筆手書的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辨了半天終於搞明白了,上書“南生北來何事盪湘雲楚水目極傷心”,讓我立刻聯想到電視劇《少年包青天》的劇情,當時周杰對句“南麟北走滿山禽獸遍低頭”,背道而馳的意境,不知怎么的就被聯繫到了一起。
康有為故居康有為故居

故居格局

故居共設三個展廳,分別為康有為生活居所,康有為收藏展覽館,康有為生平圖片展。文革期間照例多遭毀壞,後經復員維修,基本恢復原貌。康有為來青定居,適逢清朝第二代恭親王溥偉舉家遷往大連,因二人頗有私交,故樓內家具陳設多為溥偉所贈,因此居所內並無華麗得歐式陳設,均為高雅得中式家具,以目前而言,也是頗為值錢的;至於康有為所收藏的珍寶,那更是價值連城,喜歡收藏的朋友倒可以多研究一番,相信會耗去不少時間的;喜歡歷史考證的朋友適合在生平展廳里留連,故居有專門的研究講解人員為你做嚮導。
康有為故居康有為故居
康有為故居至於掩映在“綠林之梢,碧山之下,滄波之上,花氣葉香,萬綠青英之中”的康有為墓,參觀也好,憑弔也罷,都可免之。

故居門票

淡季(11月1日至3月31日),票價5元;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票價8元。
70歲以上免票,60歲以上及中小學生半價。

景區交通

乘6路,15路,26路,304路,311路,312路,316路公車“海水浴場”下車即到;或者乘214、220、228路車小魚山站下車;附近建築多依山勢而建,路比較窄,停車不是很方便。

相關資料

從南海桂城乘汽車沿桂丹路向西行,經丹灶工業大道轉入蘇村,約40分鐘就可以到達康有為故居。鹹豐八年二月初五(1858年3月19日)深夜,南海縣伏隆堡蘇村(舊名銀塘,今屬丹灶鎮銀河管理區)敦仁里一間普通的一廳二房兩廊青磚鑊耳屋裡,一名男嬰呱呱落地。男嬰的父親康達初十分高興,當即寫信向遠在欽州任學正的父親康贊修報喜,請他為孫兒起名。康贊修接報喜後,欣喜萬分,為孫兒取名“有欽”,並寫下《聞長孫有欽生》七律一首:“舊切孫謀望眼穿,震雷未發巽風先。
康有為故居康有為故居
慢將璋瓦猜三索,湖報喪胡話以前、忽報桑弧畫一乾。畫省孤燈宮獨冷,書香再世汝應延。可憐大母含朝露,空話含飴慰九泉。”詩中表達他希望孫兒延續世代書香,並安慰去世不久的妻子。
由於南海與欽州相距千里,交通不便,家書往來頗費時日,康氏家族急切盼望嬰兒早日有個名字,伯祖父康學修給他起名“有為”,希望他今後“大有作為”。等到祖父的信到達時,家人已叫慣“有為”,便沒有用“有欽”的名字。

青年時代

康有為出生在"世以理學傳家"的官僚地主家庭。在“西學東漸”的年代,青年時代的康有為博覽群書,開始了向西方尋找救民真理的艱苦歷程。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清政府被迫接受割地賠款的恥辱,康有為聯合各省1300多名應試舉人上書光緒,請求拒簽各約,提出"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史稱“公車上書”。其後,康有為與維新派人士在全國各地組織學會 ,建立學堂,創辦報刊,廣泛宣傳維新變法的主張。
康有為故居康有為故居
從1888年至1898年,康有為先後7次上書,設計了一個以君主立憲為主體的救國方案,反覆申述和論證了他的政治主張。在翁同和等支持下,光緒在1898年6月11日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正式變法。
慈禧太后在是年9月21日發動宮遷政變,囚禁光緒,重新垂簾聽政,並下令捕殺康有為。“百日維新”被打入血泊之中。 流亡海外的康有為16年間周遊列國,尋找救國救民的方案。然而,迷信皇帝的康有為在海外組織保皇會,與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展開了論戰,1917年更參加了張勛復辟,寫下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他在晚年完成的《大同書》中,描繪出一個東方式的烏托邦:“無邦國,無帝王,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

相臨景點

西樵山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南部,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樵山是一座沉寂了億萬…
西樵山西樵山
三水荷花世界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荷花園。該園占地1000畝,種植著300多種…
南海市位於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緊連廣州,鄰近港澳。境內沃野平曠。
順德清暉園位於順德市大良鎮,據傳建於明萬曆丁未年,廟院樓閣,幽深清雅,奇花異草。
三水市森林公園三水森林公園位於市區北郊之公里處,321國道北側:總面積3380公頃。園內… 世紀蓮體育中心體育場佛山世紀蓮體育中心體育場位於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東平河畔。
佛山祖廟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
佛山樑園梁園在佛山市松風路先鋒古道。。
南風古灶南風灶--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龍窯。石灣以前燒窯以龍窯為主。
劉傳紀念館為紀念陶塑藝術大師劉傳先生,2001年10月16日,在劉傳大師逝世一周年時候,劉傳紀…
梁啓超故居梁啓超故居在新會市環城鎮茶坑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