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科

帶魚科

帶魚科Trichiuridae:體形扁長如帶故名。脊椎骨100以上。背鰭臀鰭很長,並彼此連續看不出分界,腹鰭退化或不存在。無尾鰭。牙齒銳長。中國有2屬4種,分布在暖海域,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帶魚科
  • 外文名:Trichiuridae
  • 分類:鱸形目鯖亞目
  • 種類:全世界共有9屬32
  • 生態:中、下水層
  • 體形:長如帶故名
  • 中國種類:有2屬4種
簡介,形態特徵,分類地位,分類爭議,食性,分布範圍,價值,

簡介

帶魚科Trichiuridae:體形扁長如帶故名。脊椎骨100以上。背鰭與臀鰭很長,並彼此連續看不出分界,腹鰭退化或不存在。無尾鰭。牙齒銳長。中國有2屬4種,分布在暖海域,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能入藥的有帶魚Trichiurus haumela(Forskal)、小帶魚T.multicusGray.沙帶魚T.savala(GuvieretValenciennes)等。
分類:鱸形目鯖亞目;
種類:全世界共有9屬32種,台灣現有4屬6種;
生態:中、下水層,卵生,肉食。

形態特徵

帶魚的身體扁長,宛如一條帶子。不過英文俗名"ribbonfish",卻是指屬於深海魚的粗鰭魚科,而"cutlassfish"(短刀魚)或"hairtail"(發尾魚)才是帶魚的英文俗名。帶魚平時棲息於大洋或近海的中水層,休息時頭上尾下,垂直靜立於水中,不論白天或晚上應都有攝食行為。有紀錄顯示它們在夜晚即上浮至中表層捕食燈籠魚,或趨近沿岸捕食鯡、鰮等小型魚類。它全身無鱗,呈銀白色。口大,下頜前突,齒尖銳且呈側扁狀。背鰭很長;尾鰭小呈叉狀,或絲狀延長;腹鰭退化呈鱗片狀或一軟條,甚或完全消失。帶魚遍布三大洋,數量多,是重要的食用魚類。台灣地區產量最多的帶魚為白帶魚,產地為中國東海海域。

分類地位

帶魚科其下分9個屬,如下:
帶魚科
1.等鰭叉尾帶魚屬(Aphanopus)
西太平洋等鰭叉尾帶魚(Aphanopus arigato)
貝氏等鰭叉尾帶魚(Aphanopus beckeri)
羊角等鰭叉尾帶魚(Aphanopus capricornis)
黑等鰭叉尾帶魚(Aphanopus carbo)
中間等鰭叉尾帶魚(Aphanopus intermedius)
小眼等鰭叉尾帶魚(Aphanopus microphthalmus)
米氏等鰭叉尾帶魚(Aphanopus miklhailini)
2.剃刀帶魚屬(Assurger)
長剃刀帶魚(Assurger anzac)
3.深海帶魚屬(Benthodesmus)
長體深海帶魚(Benthodesmus elongatus)
大眼深海帶魚(Benthodesmus macrophthalmus)
細尾深海帶魚(Benthodesmus neglectus)
少鰭深海帶魚(Benthodesmus oligoradiatus)
太平洋深海帶魚(Benthodesmus pacificus)
巴布亞深海帶魚(Benthodesmus papua)
西蒙深海帶魚(Benthodesmus simonyi)
蘇祿深海帶魚(Benthodesmus suluensis)
叉尾深海帶魚(Benthodesmus tenuis)
塔氏深海帶魚(Benthodesmus tuckeri)
維氏深海帶魚(Benthodesmus vityazi)
4.小帶魚屬(Eupleurogrammus)
長牙小帶魚(Eupleurogrammus glossodon)
小帶魚(Eupleurogrammus muticus)
5.窄顱帶魚屬(Evoxymetopon)
波氏窄顱帶魚(Evoxymetopon poeyi):又稱卜氏深海帶魚。
條狀窄顱帶魚(Evoxymetopon taeniatus):又稱深海帶魚。
6.叉尾帶魚屬(Lepidopus)
高額叉尾帶魚(Lepidopus altifrons)
卡爾叉尾帶魚(Lepidopus calcar)
大西洋叉尾帶魚(Lepidopus caudatus)
西非叉尾帶魚(Lepidopus dubius)
菲氏叉尾帶魚(Lepidopus fitchi)
魔形叉尾帶魚(Lepidopus manis)
7.沙帶魚屬(Lepturacanthus)
潘氏沙帶魚(Lepturacanthus pantului)
沙帶魚(Lepturacanthus savala)
8.狹顱帶魚屬(Tentoriceps)
狹顱帶魚(Tentoriceps cristatus):又稱隆頭帶魚。
9.帶魚屬(Trichiurus)
帶魚帶魚
珍帶魚(Trichiurus auriga)
恆河帶魚(Trichiurus gangeticus)
日本帶魚(Trichiurus japonicus)
白帶魚(Trichiurus lepturus):又稱高鰭帶魚。
珠帶魚(Trichiurus margarites)
瓊帶魚(Trichiurus minor)
南海帶魚(Trichiurus nanhaiensis)

分類爭議

白帶魚種的爭議:
我們一般人熟悉的白帶魚究竟有幾種,其實目前仍有爭議,有的學者認為只有一種,即帶魚(Trichiurus lepturus),有的學者則將其分為3~10種。本來大家普遍接受鬃帶魚(T. haumela),和日本帶魚(T. japonicus)應為帶魚的同種異名。但是1992~1994年大陸學者王可玲等利用同功異構酉每(allozyme)又將此帶魚(T. lepturus)分成三種,另分出南海帶魚(T. nanhaiensis),及短帶魚(T. brevis)兩個新種,它們的差異可以由臀鰭前的背鰭鰭條數及前腦骨是否分離來判別。

食性

兇猛的貪食者:
帶魚屬於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有一口銳利的牙齒可幫助掠食,主要獵物為燈籠魚、鯧、鯊等群游性小魚,它也會吃烏賊或甲殼類。帶魚非常貪食,據說它們為了追逐日本鮆等鯊魚群,有時會衝上岸邊,甚至還會同類相殘呢!帶魚有一口銳利的牙齒,令人望而生畏。

分布範圍

中國是帶魚的故鄉。帶魚科的分布範圍,包括沿岸水錶層到上千公尺的深海,視不同種類而異。其中,白帶魚盛產在中國黃海、東海至南海一帶,包括台灣海峽,每年產量20萬公噸左右,占全球帶魚80%的漁獲量,可說是帶魚的故鄉。捕獲白帶魚的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巾著網、定置網或一支釣,春夏為盛漁期。帶魚的肉質佳,體型大的常分段出售,可油炸、醃食,或作生魚片。

價值

(1)帶魚性溫、味甘、鹹;歸肝、脾經。有補脾、益氣、暖胃、養肝、澤膚、補氣、養血、健美的作用;
(2)帶魚的脂肪含量高於一般魚類,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這種脂肪酸的碳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3)帶魚全身的鱗和銀白色油脂層中還含有一種抗癌成分6-硫代鳥嘌呤,對輔助治療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有益;
(4)經常食用帶魚,具有補益五臟的功效;
(5)帶魚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常吃帶魚還有養肝補血、澤膚養發健美的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