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德斯海姆(聖瑪麗大教堂和聖米迦爾教堂)

希爾德斯海姆(聖瑪麗大教堂和聖米迦爾教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希爾德斯海姆坐落於德國西北部的哈茨山的西北側、漢諾瓦東南的伊內爾斯特河畔,這裡以貝恩沃德主教修建的羅馬式教堂聖瑪麗大教堂和聖米迦爾教堂而聞名遐爾,1985年,希爾德斯海姆的聖瑪麗大教堂和聖米迦爾教堂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希爾德斯海姆的聖瑪麗大教堂和聖米爾勒教堂
  • 外文名: St. Mary's Cathedral and St. Michael's Church at Hildesheim
  • 地理位置:德國西北部、漢諾瓦東南的伊內爾斯特河畔
  • 著名景點:聖瑪麗大教堂和聖迦爾教堂
基本資料,遺產描述,世遺評價,遺產介紹,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希爾德斯海姆的聖瑪麗大教堂和聖米迦爾教堂
St. Mary's Cathedral and St. Michael's Church at Hildesheim
入選時間:1985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i)
地理位置:N52 09 10 E09 56 38 (聖米迦爾教堂)
N52 08 56 E09 56 50 (聖瑪麗大教堂)
遺產編號:187

遺產描述

希爾德斯海姆坐落於德國西北部、漢諾瓦東南的伊內爾斯特河畔。這裡有以貝恩沃德主教修建的羅馬式教堂而聞名遐爾,並享有“早期羅馬式建築瑰寶”之美稱。半木質結構建築物的特徵形成了希爾德斯海姆市的獨特特徵。
希爾德斯海姆
德國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198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i),希爾德斯海姆的聖瑪麗大教堂和聖米迦爾教堂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遺評價

聖米迦爾教堂建造於公元1010年至1020年間,嚴格遵循了對稱的設計理念,兩個對稱的半圓形後殿是老撒克遜(Old Saxony)時期典型的奧圖羅馬式(Ottonian Romanesque)風格。教堂的內部裝潢設計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羅馬式教堂風格,特別是木製天花板、粉刷的牆壁,以及有名的青銅門和伯那德青銅圓柱。聖瑪麗大教堂的裝飾也是這一風格。

遺產介紹

希爾德斯海姆坐落在漢諾瓦東南的伊內爾斯特河畔,哈茨山的西北側。貝恩沃德主教於1010到1020年間創建了德國最精美的長方形教堂之一—聖米迦爾教堂。該教堂尤以其中殿木質頂棚上繪製的耶穌家系圖、唱詩班席位和地窖里精美的貝恩沃德石棺而聞名;用黃銅鑄造,貝恩沃德門及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亦是他的首創,那些現存的傳奇式的浪漫建築和美術作品更向全世界展示了他非凡過人的創造才華。 希爾德斯海姆的聖瑪麗大教堂在世界文化遺產中也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這裡陳列著珍貴的古埃及藝術品、厄恩斯特(僑居法國和美國的德國超現實主義畫家)收藏的精美絕倫的中國古代瓷器和巴洛克時期大主教的銀器。這個歷史上的集會場所,連同其中那個世界聞名的陰森恐怖的大房子,就坐落在希爾德斯海姆——德國最美麗的商業城市之中。
“貝恩沃德時代”
希爾德斯海姆最早只是科隆至馬格德堡商路上的一個貿易站,因為該地有一株千年薔薇,這條商路也由此被人稱為“薔薇之路”。7世紀,基督教傳入薩克森。815年,在查理大帝的兒子路德維希時代,希爾德斯海姆成為主教管區。11世紀時,進而發展成為宗教文化中心。這主要應歸功於當時的主教貝恩沃德,如他用青銅器鑄造的鐫刻有反映《聖經》故事的浮雕的銅門、銅柱等,在希爾德斯海姆的許多建築傑作上均留下了深深的印跡,“貝恩沃德的窗子”和“基督的圓柱”兩件青銅製品,以其工藝卓絕而成為大教堂的“鎮家之寶”,被人們稱為藝術史上的“貝恩沃德藝術”。
貝恩沃德主教是希爾德斯海姆歷史上出現的一個光芒四射的人物,他為當時社會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貝恩沃德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多面手”,他不僅是頗具影響力的政治家、藝術家,同時還充當著聖人和經理的角色;他開創了德國藝術史上的新紀元,以至於人們把他身後的一個相當長的藝術時期稱為貝恩沃德時代。
享有“早期羅馬式建築瑰寶”美稱
在希爾德斯海姆這座中世紀的名城中矗立的這兩座大教堂以其裝飾的華貴和建築的對稱性,成為神聖羅馬帝國時期薩克森地區羅馬建築藝術的最好見證,享有“早期羅馬式建築瑰寶”之美稱。
相比較而言,聖瑪利亞大教堂的時間更為久遠一些。9世紀中葉,在當地主教阿特弗里德的主持下,修建了早期基督教那種帶狹長中廊和低矮側廊的大教堂。後來,其繼任者古德哈特主教對該教堂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整修,使其變成了一座加羅林式風格的建築。
1046年,一場大火將教堂焚毀,到海茨羅主教任職時期又開始重建。此次重建基本上恢復了聖瑪利亞大教堂最初的風格和面貌。但由於海茨羅的去世,重建計畫並未全部完成。其後補建的若干部分,使整個建築風格很不協調。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教堂幾乎被完全摧毀。現在人們看到的聖瑪利亞大教堂,是戰後嚴格按最初原型和統一風格重新修建的。大教堂狹長中廊的頂部是羅曼風格的木質天花板。大殿內每兩根圓柱均搭配一根方柱,構成了特有的排列。雙層十字形迴廊中的祭壇,千年薔薇綠色常青,生機勃勃。教堂的西大門就是著名的貝恩沃德銅門(原為聖米迦爾教堂門),門上有16組浮雕,內容系《聖經》中創世紀和基督生平的故事。與銅門相媲美的貝恩沃德銅柱,建造於1020年,呈螺旋形,上刻《新約》中的一些故事。教堂內輪狀大吊燈直徑6米,以金、銀、銅薄片構造出聖城耶路撒冷的城樓和牆垛,巨大的青銅洗禮盆四腳為四個跪著的男子,他們神態各異,手中各擎一個水罐,象徵著四條天堂之河,盆面上雕刻著《聖經》里的洗禮場景。聖瑪麗亞大教堂還保存有許多其他珍品,如海茨羅主教的豪華冠帽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