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學院建築工程系

合肥學院建築工程系

合肥學院建築工程系創建於1980 年10 月,是我校最早創建的系部之一。現有土木工程建築學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和土木工程(2+3)五個本科專業,在校生1600餘人;教職員工46 人,其中教授4 人,副教授14 人、博士10 人,專業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比例達90%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學院建築工程系
  • 創建於:1980年10月 
  • 前身合肥聯合大學建築工程系 
  •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 實驗室優勢:門類基本齊全,設備先進
  • 學制:四年和五年 
  • 地址:合肥市經濟開發區錦繡大道99號
系部概況,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現任領導,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主要課程,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主要課程,交通工程專業,培養目標,主要課程,建築學專業,培養目標,主要課程,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實施方案,主要課程,科研機構,科研項目,科研成果,

系部概況

建築工程系下設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築學、交通工程和實驗技術5 個教研室和土木工程管理研究所、建築物理與節能研究所(中德共建),承擔著全系各專業的教學工作以及校內外建築工程設計、工程諮詢和相關科研項目。系實驗中心擁有工程測量、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學、土力學、建築結構、道路工程、工程地質、建築物理、建築模型、建築電氣與設備、結構工程數字仿真技術、建築學創新、交通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管理等15 個實驗室,實驗室固定資產約1600 萬元,設備先進,其中許多設備是從德國進口。
合肥學院建築工程系
建築工程系在辦學過程中圍繞素質教育,按照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遵循“地方性、套用型、國際化” 的辦學定位,秉承“厚德、博學、善思、致用”的校訓,堅持以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為中心,逐步建立起融傳授知識、能力培養、提高綜合素質為一體,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套用型人才,建築工程系與合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合肥市建築業協會以及多家大型建築企業合作辦學,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和畢業生實習基地,構成了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人才培養

在30 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建築工程系始終強調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畢業生憑著紮實的基本功、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實幹精神贏得了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廣泛好評。截至2012 年底共培養了畢業生5000 餘人,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大型建築規劃設計單位和建築施工企業的骨幹力量,就業率連續多年名列學院前列。2005 年以來,有200 多人分別考取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湖南大學華僑大學等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的碩士研究生,考研錄取率保持在當年本科畢業生總數的15%。

國際交流

根據安徽省與德國下薩克森州1985 年3 月簽訂的友好協定,建築工程系作為與德國套用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系,與下州有關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係,雙方每年都有多名教師從事教學和科研交流,以及學習進修。2006 年,建築工程系按照與德國希爾德斯海姆套用科學大學的合作辦學協定,開設了土木工程(2+3)專業, 實現了中德合作培養本科生的目標,已有近60 名學生赴德攻讀學士、碩士學位。
為了加強校企參與建築節能減排的科研和技術轉化工作,在安徽省建設廳、合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聯合我省和合肥市相關科研院所,以及德國希爾德斯海姆套用科學與藝術大學、德國生態商務網(Econet-China)、德國企業外牆外保溫質量聯盟(ETICS)等單位共同創建了“安徽建築節能技術平台”,旨在我省建築節能領域為中國-歐洲積極開展建築節能技術交流與合作提供一個技術合作平台,為我省建築節能減排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現任領導

部門
人員
黨總支書記
章剛義
黨總支副書記
王雪冰
黨總支委員會
章義剛、王雪冰、陳長冰、安靜波、胡曉軍、張勁松、劉金龍
團總支副書記
符琳
系主任
胡曉軍
副主任
陳長冰
教學辦公室
謝雪勝、吳俁、丁蕾
教學工作委員會
胡曉軍、章義剛、陳長冰、王雪冰、安靜波、祝磊、張勁松、 陶峰、劉金龍、王青、劉明銀
學術學位委員會
胡曉軍、陳長冰、安靜波、汪洋、江衛國、劉金龍、劉惠芳
教學督查組
胡曉軍、呂曉棠、劉惠芳
學生工作辦公室
王多慈、韓道友、金麗、符琳、秦蕊
土木工程教研室
主任:祝磊副主任:馬翠玲
工程管理教研室
主任:張勁松副主任:王艷麗
建築學教研室
主任:陶峰 副主任:丁娜
交通工程教研室
主任:劉金龍 副主任:韓振峰
實驗中心
主任:王青
實驗技術教研室
主任:劉明銀

土木工程專業

土木工程專業(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紮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並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四年的學習,畢業生將掌握工程力學、建築結構和工程施工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具有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設計能力,工程技術經濟分析和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以及本專業必需的測繪、製圖、實驗測試、計算機套用、文獻檢索和外語等工作能力。畢業生可從事建築結構設計、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監理和工程造價審計等專業性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建築科研院所從事建築科研等工作,也可在建設單位的基建部門從事相關工作。

主要課程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流體力學、畫法幾何與工程製圖、工程測量、房屋建築學、土木工程材料、AUTO CAD、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建築結構抗震設計高層建築結構設計、砌體結構、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建築施工、工程造價、建築經濟與企業管理、路基路面工程、道橋工程概論、橋樑工程、道路勘察設計、工程水文水利計算,水電站及水泵站、PKPM結構設計軟體等。

工程管理專業

本專業為德國合作共建專業 安徽省省級特色專業
工程管理專業(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位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掌握土木工程技術、工程法律、管理學、經濟學、計算機套用和外語等基本知識,具備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房地產開發經營和一定的外語能力,能夠從事建築企業生產與經營、工程項目管理與諮詢、工程項目投資管理、工程造價編制及審計、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建設工程監理等工作的複合型高級管理人才。畢業生可以在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建築企業、工程建設監理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和工程諮詢企業等單位,以及在政府部門、教育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主要課程

管理學、運籌學、工程經濟學、工程測量、工程圖學、工程力學、房屋建築學、工程項目管理、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建築結構、土木工程施工、建設法規、工程契約管理、工程項目融資與保險、財務管理、工程造價、工程建設監理、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地產估價等。

交通工程專業

交通工程專業(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位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交通工程系統規劃、設計與控制等方面知識,具有交通運輸規劃、交通工程建設與施工、交通工程設計等方面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可到交通運輸部門、城市軌道運營管理部門、交通工程運營管理部門、城市規劃建設部門、勘察設計院及施工企業從事交通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管理等相關工作,以及在教育和科研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主要課程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測量、工程圖學、交通規劃、系統工程、道路交通控制技術、軌道交通、交通工程經濟與法規、交通項目評價、道路工程監理、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橋樑工程、工程造價、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建築學專業

本專業為與德國合作共建專業
建築學專業(本科)
學制:五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位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以掌握建築學學科基本理論和技能為基礎,著力於培養基礎紮實、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未來建築師,以及具有多種職業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高級建築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可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建築環境藝術設計、房地產開發、建設管理、建築教學與科研等工作。

主要課程

建築製圖與陰影透視、素描、色彩、建築力學、建築構造、建築物理、建築設備、建築設計理論與方法、公共建築設計原理、城市規劃原理、居住區規劃與住宅設計、景觀園林、室內設計、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報考本專業的考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

土木工程專業

土木工程專業
學制:2+3年
授予學位:國內工學學士 德國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學習借鑑德國套用科學大學人才培養模式 , 融合了東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 發揮中、德大學的特色和優勢,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系統地掌握工程力學、建築結構和工程施工的基礎知識。學生畢業後可從事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和施工和房地產管理等行業的工作。

實施方案

本專業是根據合肥學院與德國希爾德斯海姆——赫爾茲明登——格廷根套用科學大學的合作辦學協定開設的專業,實行“2+3”雙文憑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學習分兩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在我院完成兩年的基礎課程學習,達到德國套用科學大學要求的入學條件後,可赴德國希爾德斯海姆——赫爾茲明登——格廷根套用科學大學選擇土木工程、建築學、房地產經濟與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工程、建築管理和建築設備工程等專業中的一個專業攻讀學士學位完成第二階段的學習。修完兩校教學計畫規定的課程,成績合格,可獲得雙方院校頒發的學歷證書,符合雙方院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例的,可授予雙方學士學位。
本專業以德語為第一外語。德語必須達到德國希爾德海姆—赫爾茲明登—格廷根套用科技大學學位授予條件的要求。

主要課程

國內部分即第一階段:高等數學、德語語法、德語聽力與口語、德語精讀與寫作、專業德語、英語、大學物理、線性代數、畫法幾何、建築製圖與CAD、體育、房屋建築學、建築力學等。
第二階段的課程為德方院校規定的課程(完全學分制)

科研機構

合肥學院建築物理與節能研究所
合肥學院建築物理與節能研究所是我院與德國沃芬比特BBS建築物理研究所合作共同建設的,主要圍繞我國低碳經濟和綠色建築及建築節能主題,針對我省及合肥市綠色建築及建築節能領域的需求,積極探索開展低碳城市和建築工程領域的相關科研工作,建立學校與政府、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密切聯繫,為合肥市大建設服務。同時,藉助我院對外合作廣泛的優勢,建立國際合作的渠道,學習和借鑑國際上的先進理念和先進技術,探討我省及合肥市建築節能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途徑,為推進我省及合肥市建築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應有貢獻。
德國沃芬比特BBS建築物理研究所聯合安徽省住建廳、合肥市建委、合肥學院,以及眾多中國--德國企業和研究機構於上海2010年世博會期間,在上海德國中心建造了一棟展示建築節能技術的“創新展亭”。
合肥學院建築工程系
業務領域:
1、 建築節能技術研究與評價;
2、 地源熱泵檢測;
3、 建築環境模擬;
4、 綠色建築評價。
安徽建築節能技術平台
“安徽省建築節能技術平台”是由安徽省建設廳、合肥市政府和合肥學院共同創立,邀請安徽省及合肥市相關科研院所和德國高校及部分企業等單位參加,旨在為中國-歐洲開展建築節能技術和綠色建築研究、交流與合作構建的一個技術合作平台組織。
合肥學院建築工程系
建築業及其產品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效應,對全球資源和環境的負面影響日益顯著。減少建築能耗和污染排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建築與自然和諧共存,是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
“安徽省建築節能技術平台”致力於學習和借鑑德國及歐洲建築節能先進理念和先進技術,積極開展與德國大學和歐洲企業在建築節能領域的科研合作與技術交流,研究和開發適合我省及合肥市氣候區特點的建築節能新技術和高效建築節能材料,改進和提高我省建築物建築節能設計和施工水平,為我省建築節能減排工作和社會提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建築產品作出應有的貢獻。
安徽省建築節能技術平台成員單位:
安徽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
合肥市政府
合肥學院
合肥市建設委員會
安徽省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
合肥市建築工程質量檢測中心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恆集團
德國希爾德斯海姆套用科學與藝術大學(HAWK)
德國建築物理和建築構造研究所(BBS)
德中生態商務平台(Econet - China)
外牆外保溫質量聯盟(ETICS)
土木工程管理研究所簡介
土木工程管理研究成立於2007年7月。研究所現有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6人,講師、工程師5人。
主要研究與諮詢內容
(1)工程項目管理,包括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管理策劃;項目投資管理、工程造價諮詢、項目採購與契約管理、工程監理、招投標、項目風險管理、已建工程項目的運營管理。
(2)房地產,包括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管理、物業管理、投資與造價管理、房地產估價、房地產政策。
(3)建築工程技術,包括工程設計諮詢、施工技術諮詢、建築材料、工程質量事故處理。
(4)綠色建築,包括綠色建築評價技術、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技術、綠色建材技術、綠色施工技術與管理等。
(5)建築企業管理。

科研項目

2012年院外項目
序號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備註(項目編號)
1
陶峰
青少年實踐基地生態設計策略研究
省教育廳自然科學一般
KJ2012Z341
2
張勁松
合肥濱湖新區城市土地增值潛力研究
省教育廳社會科學一般
SK2012B400
3
劉金龍
考慮溫度效應的兩淮煤礦井筒破裂機理研究
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
1208085QE89
4
陶峰
安徽淮河地區傳統建築信息化復原設計研究
省教育廳青年計畫
2012SQRL173
2011年院外項目
序號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備註(項目編號)
1
江衛國
中國小校舍抗震加固及抗震性能研究
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重點
KJ2011A244
2
吳延枝
膨脹土邊坡穩定與防護技術研究
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重點
KJ2011Z320
3
王多慈
合肥城市化進程中“新市民”問題研究
合肥市哲社規劃項目
HFSK11-12D69
4
張洵
城市居住區公共空間與交往環境設計研究
省教育廳青年計畫
2011SQRL135
5
汪洋
外牆外保溫套用研究和外牆加氣混凝土自保溫性能研究
安徽住建廳科技項目
2011YF-01
6
胡毅
地域節水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安徽住建廳科技項目
2011YF-30
7
張洵
基於合肥市大建設中的城市街道空間人性化設計研究
安徽住建廳科技項目
2011YF-37
8
夏勇
EPS聚苯板外牆外保溫系統抗裂、防潮及耐久性套用技術研究
安徽住建廳國際合作科技項目
2011GJ -01
9
陶峰
安徽沿淮河地區傳統建築信息化復原關鍵技術研究
安徽住建廳科技項目
2011YF-49
10
陶峰
安徽沿淮河地區傳統建築信息化復原技術系統研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1-R3-31
11
夏勇
EPS聚苯板外牆外保溫系統含濕條件下保溫性能及耐久性套用技術研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1-H-16
2010年院外項目
序號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備註(項目編號)
1
安靜波
拉-壓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統一設計方法研究
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重點
KJ2010A291
2
陳長冰
大型筒倉結構力學機理研究
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重點
KJ2010A294
3
劉惠芳
城市住宅區可持續水景研究-以合肥市為例
省教育廳自然科學一般
KJ2010B178
4
劉金龍
承壓水體上基坑開控安全技術研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0-K3-7
5
王多慈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問題研究
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AHSKF09-10D90

科研成果

合肥學院建築工程系2000年以來發表的教科研論文
一、教研論文
⒈劉金龍,任小琴. 土力學實驗教學的改革探索[J]. 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9⑴: 90~92.
⒉劉金龍. 以實驗報告為切入點加強土力學實驗教學效果[J]. 山西建築,2009,35⑹: 217~218.
⒊李長花,劉金龍,肖華光.工程項目管理雙語教學探索與實踐,企業家天地,2009年第四期,總第361期,ISSN 1003-8434,CN43-1027/F
⒋江衛國. 工程抗震設計課程的教學與實踐[J].安徽建築,2009,3:177-178,180.
⒌江衛國. 套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實現途徑的若干思考[J].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09,27⑸:73-75.
⒍胡曉軍、吳延枝,《論本科土木專業3個教育階段的跨越》合肥學院學報,2009年 5月第19卷第2期
⒎ 吳延枝、胡曉軍《高校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探討》高等建築教育,2008年第17卷第6期
二、科研論文
⒈孫愛琴《層合板殼振動主動控制的研究現狀與發展》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第3期
⒉孫愛琴《層合板殼振動控制LQR方法的理論推導》山西建築2008年9月
⒊孫愛琴《複合材料層合板殼頻率和振幅的一種解法》 工業建築 09年增刊
⒋王青《水泥快速強度測試的實驗驗證》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4月第15卷 第2期
⒌王青《SBS卷材檢測技術研究》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2月第6卷 第1期
⒍王青《建設工程質量保險制度下檢測業轉型的思考》安徽建築2007年4月20日第2期
⒎王青《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與散裝水泥》散裝水泥,2007年第3期
⒏王青《混凝土結構實體鋼筋無損檢測技術探討》安徽建築 2007年10月20日第5期
⒐王青《水泥強度快速檢測中預養方案的試驗研究》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年第一期總第20期
⒑劉金龍,夏勇. 路基體內最大側向位移的位置[J]. 岩土工程技術,2006,20⑸: 252~255.
⒒劉金龍,夏勇. 關於“基於M-C準則的D-P系列準則在岩土工程中的套用研究”的討論[J]. 岩土工程學報,2006,28⑿: 2168~2169. (2007統計)
⒓劉金龍,欒茂田,王吉利,袁凡凡. 土工織物加固軟土路基的機理分析[J]. 岩土力學,2007,28⑸: 1009~1014.
⒔劉金龍. 邊坡穩定性及路堤變形與破壞機制研究[J].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26⑺: 1511~1511.
⒕劉金龍,欒茂田,王吉利. 測斜儀測量路基水平位移過程中的局限性分析[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7,24⑸: 56~59.
⒖劉金龍,王吉利,夏 勇. 基於不同破壞準則的邊坡穩定性有限元數值分析[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0⑽: 1357-1360.
⒗劉金龍,王吉利,梁昌望,夏勇. 庫水位變化對邊坡穩定性影響的有限元模擬[J]. 水力發電,2007,33⑽: 41~44.
⒘劉金龍,朱建群,王吉利,夏 勇. 測斜儀在路基水平位移監測中的若干問題探討[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2⑶: 71~75.
⒙劉金龍,陳陸望,王吉利. 水位變化對非均質庫岸邊坡穩定性的影響[J]. 水電能源科學,2007,25⑹: 85~88.
⒚劉金龍,劉潔群,陳陸望. 傾斜軟弱路基上路堤的變形特徵研究[J].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9⑹: 818~823.
⒛劉金龍,陳陸望. 變形參數對邊坡安全係數的影響[J]. 長江科學院院報,2008,25⑴: 36~39.
21.劉金龍,陳陸望,劉潔群. 軟土路基上路堤填築方法的對比分析[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1⑵: 229~232.
22.劉金龍,欒茂田,王吉利. 擋土牆後填土面傾斜情況下土壓力計算方法[J]. 人民長江,2008,39⑶: 78~80.
23.劉金龍,陳陸望,王吉利. 邊坡穩定性分析方法簡述[J]. 水電能源科學,2008,26⑴: 133~137.
24.劉金龍,陳陸望,王吉利. 反壓護道作用效果的對比分析[J]. 人民長江,2008,39⑹: 77~79.
25.J. L. Liu(劉金龍),J.Q. Liu,L. W. Chen.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embankment reinforced with geotextile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C]. Geosythetics in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Geosynthetics Asia 2008[A],Proceedings of the 4th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n geosynthetics in shanghai,China: SpringerPress,2008: 662-66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