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教學

對於差異教學的定義,我國華國棟教授認為“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差異教學”實質謅議》中指出“差異教學”是在班集體教學中,利用和照顧學生個體差異,建立在教育測查和診斷基礎上、“保底不封頂”,促進學生最大發展為教學目標,多元化彈性組織管理的教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差異教學
  • 領域:教育
  • 背景:生產力水平低下
  • 源於:古代
理論產生,教學定義,理論基礎,教學區別,教學反思,

理論產生

在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只有少部分人能夠接受教育,最初的教育形式就是個別化教學,我國古代的私塾,書院雖然是很多人在一個班裡,但是他們不分班級年級,教師單獨輔導每個人,他們都屬於個別化教學的組織形式,個別化教學是適應於古代的生產力水平低下,科技水平不高的社會環境的,它的規模小,效率低。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了大工業時代,為適應新興資本主義與工商業的發展,這就要求普及教育,擴大教學規模,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從而批判和否定了長期以來分散的小農經濟和封閉狀態下長期形成的個別教學組織形式,逐漸確立了班級授課制。夸美紐斯在總結班級授課的初步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並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班級授課制度,為資本主義大生產“快出人才”做出了明顯的貢獻。
人類進入了20世紀以後,隨著人們對教育要求的提高,班級授課制的那種不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別需要,教學內容、方法、時間、進度整齊劃一的缺點也暴露出來。但是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是明顯的,如:第一,由於班級教學是基於共性的教學,不適應現代教育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趨勢;第二,班級授課制的本質是以教育者為中心的,雖然開展了適當的小組學習,但仍不適應現代教育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趨勢;第三,由於班級授課重視的是學校教育,課堂教學,教材學習,教學不同程度的處於封閉狀態,不適應現代化教育開放的趨勢。(崔相錄)
多年來教育學者為探討更好的教學組織形式,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小班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普郎特製等,還有的人對按年齡分年級的制度提出了質疑。最終,人們的在實踐和探索中,創造並運用差異教學思想來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定義

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與學生個性的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促進個別學習的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差異教學就是關注某個學生或某組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教學,而不是常見的班級授課形式,教師針對學習者的需要做出的回響性反映。同時他提出關注學生差異性的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各種需要:1.表達情緒或開展團隊合作的需要;2.在某些技能上對額外教學的需要;3.深入討論某個問題的需要;4.在閱讀段落中得到指導的需要等,教師應該積極回響這些需要。(Carol Ann Tomlinson)“實施差異教學意指教師改變教學速度、水平或類型以適應學習者的需要、學習風格和興趣”。(Diane Heacox)

理論基礎

(一)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
布魯姆在他的目標分類學提出的不同水平的思維,這可以明確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具有多大的挑戰性。根據目標分類學所設計出來的教學所具有挑戰性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可以促進所有學生以較高水平的思維方式進行學習;和基礎課程緊密相關的教學指導,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教學內容。按照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思維可以分為六個層次:知識、理解、套用、分析、評價、綜合。知識是最低水平的思維,要求學生回憶先前學習過的事實或其他信息;理解要求學生戰士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套用要求學生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做事;分析要求學生剖析並批判性地審視某個想法;評價指根據一系列指標判斷某事物的價值;綜合是把事物用新的或其他方式重新組合。六個層次的思維水平是教師進行差異教學的基礎,給學生不同難度的挑戰,這六層次更是進行差異評估的基礎。
(二)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
差異教學的理論基礎是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慧型(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論,加德納在批判了智商測試的前提下,提出了人是具有多種智慧型的,具體包括:語言智慧型、邏輯-數學智慧型、空間智慧型、音樂智慧型、身體運動智慧型、人際智慧型、自我認識智慧型等,多元智慧型的提出,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新的視角來可看待人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多元智慧型理論,以讚許的眼光看學生,發現學生的優勢智慧型,揚長補短;同樣評估的時候要考慮的多元智慧型的理論,評估的方式要適合每個學生的優勢智慧型。
(三)課堂教學最佳化理論
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學教育過程最最佳化理論是差異教學的另一個理論基礎,它力圖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組織形式”、“課堂結構”都達到最佳化的程度,而且作為一個系統,整體效果也是最最佳化的。“教學最最佳化”就是“從順利解決教學任務和合理消耗師生時間的觀點出發,有科學依據地選擇並實施既定條件下最佳的教學方案”。教學最最佳化的標準:(1)每個學生在教養、教育、發展上都達到符合他最近發展區內實際的學習可能性的水平;(2)教師和學生均遵守衛生學規定的用於教學和家庭作業的時間定額。教學最最佳化的方式體系是指教學過程的所有基本成分——任務、內容、條件、方法、手段、形式、結果——最最佳化方式的總和,並且不是彼此孤立的算術總和,而是相互聯繫、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教學區別

(一)差異教學的與個別化教學
個別化教學(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是為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而設計的教學,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提出一些具體而有效的措施。在教學內容上,給與較廣的材料,並用工藝學來擴大個人的學習;在學生學習上,使學生認清教學目標和評定成績的標準,學生可選擇不同的課程和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途徑進行學習,以達到規定的教育目標,並可自定學習進度與時間;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勸告和提供諮詢,幫助學生選定或設計學習活動,鼓舞學生個人的創造性,而非提供信息。
差異教學不是個別化教學,即使有的時候教師需要進行個別化教學。一個進行個別化教學的教師會面對每一個初級學生會感到很疲憊,沒有人希望教育者變成這樣。當一個教師回答一個正在迷惑的學生的問題的時候,他站在學生身旁讓他們感到安定,建議他們改變研究資源或者建議他們改變方法,這個教師就是在進行個別化教學同時也是差異教學,但是個別化教學是暫時的和必要的。差異課堂要求學生單獨的學習或者在小組裡學習,有的學生主要是在集體教學中學習,有的學生在小組中學習還有的學生單獨的學習。一些教師錯誤的認為教室中的多群體或者最後單元的多種選擇就是差異教學了,這並不是差異教學的根本特徵,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是否分組,或者提供多種選擇,這都是建立在教師要對她的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的基礎上。當教師用評估來引導教學決定的時候,他就在進行差異教學了。
(二)差異教學與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來的,孔子認為“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從某種意義上說體現了“以教為中心”的思想。從“施”字上可以明顯的看出。因材施教是在個別教學條件下產生的一種教學思想和策略。提倡因材施教這一教學思想和原則的人們普遍認為,因材施教是教學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這一規律的反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的身心發展在一定年齡階段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普遍性,但由於每個人的素質、環境和所受教育的影響不同,以及主觀努力等諸方面的差異,使處在同一年齡階段中的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又表現出其特殊性和差異性。因此,教育、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採取特殊措施,以適應每個學生的需要。這種以“適應”為主的教育、教學思想,看似合理,實則既不合理,也難以實踐。
而他們的本質區別是差異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差異教學關注的則是“教如何更好的為學服務”。差異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師以“服務於學生”作為教學的一個出發點,差異教學提供學習內容,過程和成果的多元選擇;差異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差異教學是全班、小組與個別教學的組合教和學是不可分的,教是為學服務的,並認為任何忽視或無視學生的教學都不能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差異教學既看到學生的共性也看到學生的差異,立足於有差異的群體,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素質,培養既全面發展又具有個性的人才。差異教學既立足於學生的差異,又不消極的適應學生差異,而謀求創造種種條件,讓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

教學反思

(一)正確認識差異與公平的關係
教師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差異與公平的關係,教師必須認識為了更好的公平,差異是必要的。進行差異教學,與傳統的教學在觀念上和行為上都有著很大的不同,相當於進行一場改革,改革必然會遭到不理解的人的牴觸。孩子在學校能否接受到優質的教育,公正的對待,就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而實施差異教學,必然在表面上會存在對學生要求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會在同一時間做著不同的事情,按不同的進度學習,有的學生分到了小組學習,有的學生單獨學習,任務的不同,難度的不同等都是容易引起家長和學生質疑的事情,問題的焦點同時又集中到了評估上來,教師要儘量的和家長和學生交流,以消除家長和學生對差異評價偏見和不理解。告訴家長和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愛好和學習需要,而進行差異教學評估的目的也是要更好的了解學生,以使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使幫助學生在學校取得成功。
(二)改變現有的評估觀念,實施差異評估
差異教學的評估是十分重要的,是差異教學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沒有良好的差異教學評估,就沒有成功的差異教學。傳統的評估的唯一方式是考試,側重於對學生知識的考查;差異評估不同與傳統的評估,差異評估還要測查學生的準備狀態、學習興趣、學習風格等,考查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學生的態度、情感、意志各方面發展的情況。特別要注意考查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的能力。差異的評估要提供多種教育信息,更注重對學生平時的經常測查,強調通過考試進行及時的反饋、矯正。必要時要採取非正式的評估方式,教師可以用隨身攜帶的記事本隨時記錄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和行為表現,為後續教學提供科學依據,使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需要以及發揮學生的優勢智慧型,同時也可以校正學生的最後評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