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縣(左權(山西省晉中市東南部轄縣))

左權縣(山西省晉中市東南部轄縣)

左權(山西省晉中市東南部轄縣)一般指本詞條

左權縣,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東南部,介於北緯36°45'~37°17'、東經113°6'~113°48'之間,總面積2028平方公里。左權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截至2018年,左權縣下轄5個鎮、5個鄉,另轄1個街道,縣政府駐遼陽鎮。截至2016年末,左權縣總人口165796人。

東漢延康元年(220年)始置轑河縣,治轑陽故城,屬樂平郡。1942年9月為紀念在此殉國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易名為左權縣。左權縣境內陽(泉)涉(縣)鐵路、207國道陽(泉)黎(城)高速公路貫通南北,省道南(坡)太(谷)公路、汾(陽)邢(台)高速公路橫穿東西,省道南(窯)沁(源)公路,墨(鐙)左(權)鐵路穿境而過。

左權縣原名遼縣,1942年5月25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犧牲於此,山西人民為紀念左權將軍,遂更縣名為左權。左權縣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9年3月,左權縣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左權縣有十字嶺左權將軍殉難處、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等革命景區。

2016年,左權縣生產總值44.05億元,比2015年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3億元,同比下降0.5%;第二產業增加值21.10億元,增長4.3%,其中工業增加值為15.18億元,同比增長2.8%;第三產業增加值20.11億元,增長4.9%。

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左權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左權縣
  • 外文名稱:Zuoquan County
  • 別名:遼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山西省晉中市
  • 下轄地區:5個鎮、5個鄉
  • 政府駐地:遼陽鎮
  • 電話區號:0354
  • 郵政區碼:032600
  • 地理位置:位於晉中地區東南部,太行山西側
  • 面積:2028平方公里
  • 人口:165796人(2016年)
  • 氣候條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左權將軍烈士陵園、龍泉國家森林公園
  • 車牌代碼:晉K
  • 行政區劃代碼:140722 
  • 地區生產總值:44.05億元(2016年)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水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基礎設施,歷史文化,文物古蹟,非遺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所獲榮譽,

建置沿革

冀州之域。
春秋屬晉。戰國先屬韓,後屬趙。
屬上黨郡。
西漢屬涅氏縣,隸屬上黨郡。
東漢延康元年(220年)始置轑河縣,治轑陽故城,屬樂平郡。
三國屬魏,隸屬樂平郡。
西晉改名轑陽縣,屬樂平郡。
東晉十六國大亂時期,隸屬變換頻繁,建興四年(316年)入漢(前趙),大興二年(319年)入趙(後趙),昇平二年(358年)入燕(前燕),太和五年(370年)入秦(前秦),太元十一年(386年)入(後燕)。二十一年(396年)入(北魏)。”
左權縣左權縣
南北朝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廢轑陽縣置併入鄉縣(今武鄉)。孝昌二年(526年)恢復縣置,將“轑”改為“遼”,即遼陽縣(因城東南三里有遼陽山而得名),屬樂平郡。北齊天保五年(554年)再度併入鄉縣。
開皇十年(590年)復置,改名遼山縣,屬并州。十六年(596年),境內新置交漳縣。是年始置遼州(治所遼陽故城),轄遼山、交漳二縣。大業二年(606年)廢州,裁交漳縣併入遼山縣,屬并州。
仍為遼山縣。隨著州置名稱變化,先後隸屬遼州、箕州、儀州、樂平郡、儀州。
五代十國,縣置未變。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儀州復名遼州,遼山屬遼州。十國時,遼州為北漢十二州之一,遼山屬遼州。
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廢遼州,降平城、和順二縣為鎮,入遼山縣,隸平定軍。元豐八年(1085年),復置遼州,遼山屬遼州。
,縣置未變。遼山屬遼州,隸河東南路。元,縣置未變。遼山屬遼州,隸晉寧路
洪武元年(1368年)裁遼山縣,併入遼州,隸山西布政使司,升遼州為直隸州,轄榆社、和順二縣。
雍正九年(1731年)山西恢復道制,遼州隸冀寧道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遼州改名遼縣。民國三年(1914年),隸冀寧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隸山西省政府。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遼縣隸屬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置管轄。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7月,侵華日軍占據縣城,遼縣抗日民主政府移駐西黃漳村,隸屬太行第三專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以平遼公路為界,劃縣境西北部置遼西縣,縣抗日民主政府駐蒿溝村,隸屬太行第三專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5月,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反“掃蕩”戰鬥中於十字嶺壯烈犧牲。為紀念左權將軍,是年9月經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批准,遼縣易名左權縣。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遼西縣改屬太行第二專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4月,縣城光復,遼西縣政府遷回縣城。同年11月,左權、遼西兩縣合併為左權縣、撤銷遼西縣置,左權縣隸屬太行第二專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太行第二專區易名左權專區,左權縣隸屬左權專區。同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銷左權專區,左權縣隸屬山西省榆次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左權縣仍屬山西省榆次專區。
1958年10月,左權、和順兩縣合併為和順縣,撤銷左權縣置。
1959年6月,恢復左權縣置,
1990年,屬山西省晉中地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實行社、管制。城區範圍內叫社,鄉村叫管。元《大一統志》載,遼山縣下轄在城社、東社、西社、黃漳管、蘇亭管、長城管、王莊管、長義管、豐堠管、嶺南管、高莊管。
代,改社、管制為坊、鄉制。城區範圍內劃坊,城區以外設鄉。明<永樂大典·遼州志)載,縣境共有五坊、八鄉:惠民坊、宣化坊、勤政坊、叢桂坊、永樂坊;黃漳鄉、蘇亭鄉、長城鄉、王莊鄉、長義鄉、豐堠鄉、高莊鄉、嶺南鄉。
明代後期改為里、村制。據明嘉靖<山西通志>載:“遼州編戶二十七里,弘治五年增為三十里”。清代沿襲明制,州下轄里,里下轄村。清雍正<遼州志>載:“州舊有三十里,今歸十一里”,即在城坊里、西廂坊里、南廂坊里、東廂坊里、豐堠里、五指里、長城裡、高莊裡、蘇亭里、粟城裡、黃漳里。共轄217個村。
民國七年(1918年),山西推行區、村制,縣下設區,區下轄村。遼縣劃為3個區,轄72個行政村,348個自然村。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春,將原三個區縮編為兩個區,即將原屬第二區之蛤蟆灘、沐池、紫陽及原屬第三區之莊則、十里店、高莊、龍則、梁峪、堡則、松樹坪等10個行政豐寸、53個自然村劃歸第一區管轄,第二、三區的其餘部分合併為第二區。年底又恢復原來三個區建制。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實行大編村制,全縣將72個行政村縮編為24個大編村,第一區轄9個大編村,即在城街、突堤、豐堠、寒王、柳林、高家莊、殿上、小嶺底、西河頭;第二區轄8個大編村,即西黃漳、拐兒、下莊、羊角、紫陽、粟城、葦則、寺坪;第三區轄7個大編村,即西寨、溫城、東隘峪口、桐峪、麻田、熟峪、澤城。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初撤銷大編村,將原來三個區劃為六個區,各區公所駐地:一區下豐堠,二區柳林,三區桐峪,四區澤城,五區芹泉,六區寺坪。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7月,日軍侵占縣城,沿平遼、榆遼公路構築碉堡,將全縣分割為東南和西北兩部分。
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為粉碎日軍對根據地的分割包圍,將縣境西北部分置遼西縣。遼縣轄7個區,116個行政村;遼西縣轄3個區,51個行政村。
民國三十一年至民國三十二年(1942~1943年),遼西縣將3個區合併為2個區,撤銷第三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秋,將2個區擴編為4個區,除恢復原第三區外,將縣城附近北至突堤,西至石匣一帶村莊編為第四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左權、遼西兩縣合併,原遼西縣第一、二、三、四醫依次改為左權縣第八、九、十、十一區,全縣總計11個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春,縮編為7個區,轄166個行政村。
1950年3月,行政區劃略作調整,將7個區縮編為6個,撤銷第七區,原七區所轄村莊分別劃歸第一、三、五區。第一、二、三、四、五、六區建制不變。各區區公所駐地為:一區城關、二區石匣、三區溫城、四區麻田、五區芹泉、六區拐兒。
1953年5月,遵照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劃鄉建鄉工作指示》,農村實行區、鄉、村行政管理體制。全縣劃為59個鄉,不久減為57個鄉,下轄263個行政村。
1955年,垴則溝鄉劃歸武安縣管轄。1956年,撤銷區級建制,將56個鄉縮編為33個。鄉下轄行政村,亦稱高級社,全縣170個高級社(行政村)大部確定新社名,如西關稱黎明社,清河店稱曙光社,馬廄稱晉明社,熟峪稱團結社,粟城稱生光社,下莊稱先鋒社等。
1958年8月,全縣33個鄉縮減為29個(裁撤十里店、龍則、磨溝、小南莊4個鄉)。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將29個鄉組建為6個人民公社,即紅旗(城關)、上游(石匣)、衛星(桐峪)、左權(麻田)、前進(芹泉)、火箭(拐兒)人民公社。各人民公社下轄若干管理區,每個管理區轄若干生產隊。同年12月,撤銷鄉、村建制,並從紅旗公社分出鋼鐵(寒王)、五一(堡則)兩個公社,全縣成為8個人民公社,200多個管理區。
1961年初,根據《中共中央關於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精神,全縣農村人民公社由8個劃分為14個,名稱一律以公社機關駐地命名,即:寒王、城關、石匣、川口、柳林、堡則、桐峪、麻田、澤城、粟城、芹泉、羊角、下莊、拐兒人民公社。同時撤銷管理區,基本上以村為單位組成生產大隊,每個生產大隊下轄若干生產隊。是年7月,從城關公社分出河南公社,全縣增為15個人民公社,轄371個生產大隊,1044個生產隊。實行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隊為基礎,政社合一的管理體制。
1971年5月,武鄉縣墨鐙公社劃歸本縣,全縣增為16個公社,382個生產大隊,1078個生產隊。1972年3月,墨鐙公社復歸武鄉縣,本縣仍為15個公社,376個生產大隊,1044個生產隊。
1984年,根據國務院關於建鄉工作指示精神,改革農村行政管理體制。左權縣原15個人民公社改為15個鄉(鎮),原376個生產大隊改為376個行政村。各鄉(鎮)設鄉(鎮)人民政府,各行政村設村民委員會。
1990年,左權縣共轄5個鎮、10個鄉、379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左權縣下轄5個鎮5個鄉另轄1個城區街道,縣政府駐遼陽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左權縣位於山西省東部邊緣,太行山山脊中段,清漳河中游。介於北緯36°45′~37°17′,東經113°06′~113°48′之間。北連和順,南鄰黎城武鄉,西接榆社,東與河北省邢台武安涉縣三縣市毗連。全縣總面積2028平方公里。
左權縣

地質

左權縣地處太行山脊中段和晉東南盆地的東緣中段之間,溝谷切割劇烈,大部岩石裸露,地質構造較為清晰。全境以古生界石灰岩的土石山、深石山為主體,東部夾雜有石英、長石、砂礫岩,並有少量大理石及花崗岩和火山變質岩;中部由北至南的石炭系中有煤、鐵礦床;中南部地表多有斷壁峻岩、洞穴深壑及風化沖積土質;西、北部間有砂石、板層頁岩。
左權縣境地層發育比較齊全,自下而上、由老而新依次為:五台繫上贊皇群:為粟城—桐峪一帶;長城系:為申家皎—前龍—官長溝一線以東至上贊皇群之間,以及沿清漳河河谷的麻田—澤城—芹泉—拐兒一帶。;寒武-奧陶系:為堡則—縣城—寒王一線以東至長城系之間地帶;石炭系:為堡則—縣城—寒王一線;二疊系:為縣城—石匣之間及其南北地帶;三疊系:為石匣以西地區;第三系玄武岩層:為縣境最東部的羊角—黃澤關一帶;第四系黃土層:分布全縣各地。

地形地貌

據地質考查,太古代時期,左權縣處在大洋之中。元古代初期為東北.西南走向的淺海海峽。在早古生代,這裡處於海水較淺的碳酸鹽台地環境;晚古生代早期,處於濱海平原環境。之後,逐漸遠離海洋,處於內陸河湖環境。到距今一億年前後,山西大地褶皺隆起。後來,又由於河北平原不斷下陷,使這裡遭受劇烈侵蝕、剝蝕,逐漸形成西、北、東三面高,中南部低下的地勢形態。西北部海拔大部在1200米以上,最高海拔為2141米。東南部地勢低,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最低處僅有650米。高低相差1491米。全境主要地形區域可分為土石山區、深石山區和山間河谷區三部分。
土石山區:包括縣境西北部的川口、石匣、柳林、河南及東部羊角、下莊六個鄉和城關鎮、石港口鄉、堡則鄉的大部,占全縣總面積37.2%。
深石山區:括縣境東南部的拐兒、芹泉、粟城、澤城、桐峪、麻田六鄉鎮的全部及城關、堡則、石港口三鄉鎮的一部分,占全縣總面積41.6%。
山間河谷區:沿清漳河的拐兒、芹泉、澤城、麻田和桐峪、粟城一帶為山間河谷區。除此,在縣境西北部土石山區內亦有面積較小的山間河谷。全縣山間河谷區約占總面積21.2%。

氣候

左權縣域地處內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徵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3~5月為春季,雨少風多,冷暖多變;6~8月為夏季,高溫炎熱,降雨集中;9~11月為秋季,涼爽多霧,常有霜凍;12~2月為冬季,寒冷風大,少雪乾燥。
溫涼半濕潤區:本區包括石港口鄉大部和城關、石匣、川口、柳林、堡則五鄉鎮部分及拐兒、粟城、桐峪三鄉鎮部分山嶺地區,占全縣總面積的32%
溫和半乾旱區:本區以河南、羊角、下莊三鄉為主,包括城關大部和石港口、石匣、川口、柳林、堡則五鄉溝川地區及桐峪、粟城、芹泉、拐兒、澤城五鄉鎮的山嶺處,占全縣總面積的45%。
溫暖乾旱區:本區包括麻田鎮、澤城鄉的清漳河河谷地區,占全縣,總面積的4%。
日照:左權縣年日照總時數為257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8。日照時數年際變化很大,有記載以來,以1964年為最少,僅2037小時;以1980年最多。達3033小時,百分率為68%。一年內5、6月日照數最多,每月達260~270小時,百分率為61%;1、3、4、7、8、10月次之,每月205~230小時;其餘2、9、11、12月,每月僅180~200小時。日照百分率也因降水、雲、霧等影響各有不同,1月和12月,達67%;5、6兩月多為60%左右;7~9月,僅50%。
氣溫:據左權縣氣象站1959—1990年資料記載,全縣年平均氣溫為7.5℃。7月份最熱,平均21.3℃。1965年6月10日為極端最高氣溫,達36.3℃。1月份最冷,平均-8.6℃,1971年1月22日極端最低氣溫為-33.0*C。最冷月與最熱月平均差值達29.9℃。一般每年11月19日至次年3月10日,日平均氣溫在0℃以下,約120天的寒冷期;從4月18日至10月上旬,日平均氣溫在10.0℃以上。全縣年平均無霜期153天,1961年短至116天;1982年長達189天。
降水:左權縣年平均降水量538毫米。1965年降水量僅318毫米。1971年降水量達863.4毫米。1981年8月15日,日降水量達115.7毫米。降水量的季節差別也大。常年6~9月降水量為412毫米,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6%;12月至次年3月僅24毫米,不足年降水量的5%。降水量地區分布由北向南遞減,寒王、下莊、羊角一帶,一般多雨,年平均降水量達620毫米,而桐峪、麻田等地僅430毫米。
濕度:左權縣年均相對濕度63%,以7~9月最大,達75%~80%;6月和10~12月次之,為60%~70%;1~3月為55%;4、5月最小,僅50%左右。
蒸發:左權縣年蒸發量一般為1613毫米。一年中以5~6月蒸發量最大,達255~270毫米,占年蒸發總量的1/3。4月和7~8月次之,在155-205毫米之間。12~2月只有40-55毫米,蒸發量僅占年總量的8%。
風:左權縣境內風向多為偏西風或西北風。冬半年(11~4月)多為偏西或西北風;夏半年(5~10月)以偏東風為主。全縣年平均風速1.8米每秒。年內以3-6月較大,月平均在2.1~2.7米每秒之間,尤以4月最大,為2.7米每秒。其他各月為1.3~1.8米每秒。一般年份大於或等於8級的大風日數為11天,1980年大風日數22天,而1988年無8級以上的大風出現。1989、1990年,大風日數僅1~2天。大風天氣多出現於3~5月;12~2月,平均每月一天;其他各月平均不足一天;8~10月是大風最少的月份,月均僅0.2~0.3天。

水文

左權縣境河流屬海河流域的南運河水系。全縣有2260多條大小河溝,除柳林鄉的祁家岩、安陽嶺、北溝、三教、三架溝,堡則鄉的東溝底、佛口、獨蘭凹、神凹、陳家溝、大坪、連壁、溫城、坪上、南嶺,羊角鄉的小寺上、泊里、敖垴、武家坪等村界的河水直接流出縣境分別注入榆社、武鄉、武安三市縣的其他河流外,其餘全部注入西清漳河和東清漳河,流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8%。全縣河川徑流總量年平均為1.8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有:
東清漳河:發源於昔陽縣白虎山與張老廟兩地。由本縣拐兒鎮駱駝村入境,流經拐兒、芹泉兩鎮至上交漳村南老虎岩與西清漳河會合。長30公里,河谷寬500~800米,河床寬50~100米。主要支流有南岔河、拐兒東溝河、禪房河等。
西清漳河:古稱轅水。東漢末年始置禳河縣時,即以此水名縣。源於和順縣八賦嶺官上一帶,由川口鄉蒿溝村北入境。經川口、石匣、河南、城關、粟城五鄉鎮,在粟城鄉上交漳村南老虎岩與東清漳河會合,長60公里。河谷寬約200~400米,河床寬50~100米。主要支流有:白堠河、馬家莊河、小嶺底河、馬廄河、枯河、十里店河、龍則河等。
清漳河:東、西清漳河會合後,南流經芹泉、澤城、麻田三鄉鎮至雲頭底村黑虎口出境入黎城縣。全長25公里。清漳河沿途歷經深山峽谷區,兩岸山勢嵯峨,河谷平均寬約300米,河床寬70~120米,河水寬多為50~80米,平時水深0.7~1.4米,流速0.3~0.5米每秒,流量2.5~8立方米每秒。主要支流有后庄河、大岩河、石暴河、熟峪河。
左權縣境地下水分布不均,清漳河兩岸的溝谷地帶以及寒王、下豐堠、城關、河南、堡則等璁,地下水位較高,水量豐富,易於開採。羊角、下莊、澤城、麻田、石港口等鄉鎮的部分材莊,地下水屬寒武.奧陶系灰岩水,埋藏深,難開採。

土壤

左權縣境成土母質有片麻岩、石灰岩、砂頁岩、火山岩等岩石風化物以及黃土質等近期沉積物。在20,28萬公頃(304.2萬畝)總面積中,除去近2.53萬公頃(37.89萬畝)被裸石山岩和水域所占外,其餘17.75萬公頃(266.31萬畝)面積中的土壤,大體分為山地草甸土褐土草甸土三個土類,山地草原草甸土、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淺色草甸土六個亞類,26個土屬,57個土種。
山地草甸土:此土類在縣境只有山地草原草甸土(黑土)一個亞類,主要分布於香菸嶺、南、北天池等海拔1800米以上的中山頂部,面積約1246.7公頃(1.87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0.70%
褐土:是本縣主要土壤。上至中山頂部,下至河谷高階地均有分布,面積約17.39萬公頃(260.85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98%。隨地勢高低不同,分為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和淡褐土四個亞類。
草甸土:左權縣只有淺色草甸土(黑膠土、紅砂土、灰黑土、污泥土、砂土)一個亞類,分布在縣境主要河流兩岸河灘和河谷階地上,地勢低平,土壤層次明顯,砂粘交替,水分狀況良好,較肥沃,自然植被稀少,多為農田。面積約2380公頃(3.57萬畝),占土壤總面積1.34%。

植被

左權縣海拔高差較大,自然條件不同,植被群落、種類及其地理分布也比較複雜。
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中山上部,頂部平緩台地,包括香菸嶺、翻轅嶺的中上部,自然植被以草甸、草灌型植物群落為主。主要生長針茅白草、沙草、小紅花草、醋柳、柴胡苔蘚等低等植物,微生物以嫌氣細菌為主。
在海拔1500~1800米左右的山地,包括石港口鄉的東山一帶;拐兒鎮西溝一帶;堡則鄉千畝川、龍則溝;城關鎮東部的東雲山、西雲山、李家垴、上小節、下小節;桐峪鎮的老洞山;澤城鄉西崖底、後山等地區,植物屬北方森林草原型木本植物群落。以針闊葉混交林為主,並有相適應的草木灌群植被,地衣類、苔蘚類、真菌類。此外,有放線菌和少量嫌氣生細菌。高山處森林茂密,生長良好,樹種以油松為主,其餘樹種為白樺山楊山柳椴樹柞樹柏樹、土槳、刺槐山榆等。分布在中山中下部山坡的多為山桃山杏、杜李、醋柳、荊條酸棗、馬公雞、香藜等。林下混生草木灌叢,主要種類有披尖草、黃芩知母狗尾草牡羊草青蒿等。
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低山和丘陵地區,包括縣境西北部大多數鄉村。這一帶地區,森林多為天然次生林,人工造林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植物種類主要以油松白樺楊樹為主,低山崗坡以山桃山杏香藜酸棗山丁子、醋柳等為主。在溝底部以艾蒿、絳瓣、披尖草及文冠果等草灌植被為主。
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川谷地區,包括麻田、澤城、芹泉等沿清漳河兩岸地帶,地勢較低,水源較為豐富,自然植被散布於河畔、渠旁、路邊、地堰等處。木本植物有:楊、柳、榆、槐、香椿核桃柿樹花椒泡桐大棗、桃、杏、李、蘋果等。草本植物有:青蒿蘆葦、灰苣菜、苦菜、披尖草、狗尾草馬蓮車前子馬齒菜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左權縣土地總面積為2028.1平方公里,折合202800公頃(304.2萬畝)。1989年,按照《山西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規程》調查結果,全縣土地利用現狀大體為:林、牧地46730公頃(70.1萬畝,其中各類林地52.6萬畝、牧草17.5萬畝),占總面積的23%;耕地16520公頃(24.78萬畝),占總面積的8.1%;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930公頃(4.4萬畝),占總面積的1.5%;交通用地1000公頃(1.5萬畝),占總面積的0.5%;水域2867公頃(4.3萬畝),占總面積的1.4%;園地270公頃(0.4萬畝),占總面積的0.1%。未利用土地132483公頃(198.72萬畝),占總面積的65.5%,其中除裸岩石礫52669公頃(79萬畝)、田坎3814公頃(5.72萬畝)外,其餘76000公頃(114萬畝)中,宜農9300公頃(約14萬畝),宜林、宜牧66700餘公頃(100萬畝)。

礦產資源

左權縣境內有鞍山式磁鐵礦、山西式鐵礦、屯留式錳鐵礦、鉻鐵礦、鈦鐵礦、鋁土礦、鋁礦、煤礦、硫鐵礦、磷礦、電石灰岩、白雲岩、石灰岩、蛭石、紅板石、耐火粘土、大理石等十七種礦藏。
鞍山式磁鐵礦:布於桐峪、橋上、故驛、粟城等五台繫上贊皇群地帶,長約6.86公里,寬1.68公里。
山西式鐵礦:主要分布於梁峪、西瑤、大節、溫城、坪上、魚躍口、中吉梁等地的石炭系底部。呈窩狀或串珠狀,一般每窩長2~200米,厚0.5~3米,儲量預測2000萬噸,
屯留式錳鐵礦:屯留式錳鐵礦分布於石港、五里堠、堡則等地。呈凸鏡狀,儲量不大。
鉻鐵礦:分布於桐峪、下武一帶,含礦面積約1.7平方公里,預測儲量48.35萬噸。
鈦鐵礦:布於桐峪、中莊、上武一帶,呈層狀體,礦體總長約1700米,厚40~80米,儲量4987.1萬噸。
鋁土礦:主要分布於曹家寨一帶,呈層狀,長約50~300米,厚5米。
鋁礦:分布於段峪村的老雕口一帶,含鋁鐵礦脈約百米。
煤礦:布於石港口、城關、河南、堡則四鄉鎮,207國道兩側,屬沁水煤田的東部邊緣。南北長28.6~40公里,東西寬14~25.5公里,含煤面積61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為54.69億噸,已探明儲量為18.91億噸,煤質有焦煤瘦煤貧煤無煙煤
硫鐵礦:分布於粟城村南,含礦面積2.88平方公里,儲量160.25萬噸。
磷礦:藏於中莊一帶,面積2平方公里,與鈦鐵礦共存。探明儲量4987萬噸。
電石灰岩:藏於清河店、華山一帶,屬層狀礦床。
白雲岩:布於土門至申家峧一帶,厚75米。
石灰岩:分布於清河店、華山、魚躍口、蛤蟆灘、土門、申家峧、熟峪等地帶。呈層狀,厚16.65~100米。
蛭石:分布於拐兒、粟城、桐峪等地。呈薄層狀或豆莢狀,主要有褐色、金黃色兩種。
紅板石:分布於仙人坪、秋林灘、大爐等地。屬砂岩,呈層理狀。埋藏厚度20餘米,儲量較大。
耐火粘土:主要分布於石港、石港口和馬家拐、新安莊一帶。呈層狀,一般厚2~8米,長50~300米。
大理石:主要分布於四里莊、熟峪。有棕紅色、白色、淺黃色和黑色斑狀等種類。
左權縣境內可利用的礦藏還有:鑄石(玄武岩)、花崗石、矽石(脈石英、石英砂岩)、白雲母、鉀長石、含鉀岩石、紫沙陶土、石棉(透閃石型)、建築用沙、卵石等。

動物資源

左權縣境內動物主要有獸類18種:鳥類31種:爬行類7種:兩棲類2種:魚類6種:昆蟲類19種:蛛形類4種:多足類2種:環節類1種:軟體類3種。
獸類有金錢豹虎豹艾葉豹)、狐狸狍子等:鳥類有雉雞山雞)、石雞(嘎嘎雞)、山鴿、白翅雕(餓老雕)、蒼鷹等:爬行類有烏蛇、草水蛇、七寸蛇、林蛇白背蛇等:兩棲類有青蛙蟾蜍(疥毒)等:魚類有鯉魚鯽魚鰱魚草魚鮎魚等:昆蟲類有桑蠶蜜蜂土蜂胡蜂馬蜂)、蝴蝶等:蛛形類有蜘蛛紅蜘蛛喜蛛蠍子等:多足類有蜈蚣蚰蜒等:環節類有蚯蚓曲蟮)等:軟體類有蝸牛河蚌田螺等。

植物資源

左權縣境內植物物主要有喬木23種:灌木22種:果樹17種:草和藥材多種。
喬木有油松、扁葉柏、小葉楊、山楊、桑等:灌木有、頑榛、枸杞、絳瓣、葛尖等:果樹有核桃、花椒、柿子、蘋果、梨等:草的品種有120多種,主要有兩大類。一是灌木草叢類,如牡羊草、野古草、狼尾草、隱子草及各種蒿草等,二是山地草甸類草,如青蒿、艾蒿、針茅、百里香等:野生藥材以黃芩、連翹、柴胡、酸棗、黨參、豬苓為主。粟城、芹泉、羊角、下莊、拐兒五鄉鎮主要有黨參、豬苓、柴胡、酸棗、桔梗等150餘種,蘊藏量約200萬公斤。桐峪、麻田、澤城三鄉鎮主要有連翹、柿蒂、半夏、郁李等50多種,蘊藏量約50萬公斤。石匣、川口、柳林三鄉鎮主要有黃芩、知母、地榆、蘆根、遠志等50多種,蘊藏量約20萬公斤。石港口、城關、河南、堡則四鄉鎮主要有瞿麥、扁蓄、合歡花、黨參、枸杞等150餘種,蘊藏量約150萬公斤。此外,艾蒿、荊芥、獨活、薄荷、藜蘆等,各地均有分布。

水資源

左權縣境內地下水的主要台水系統有基岩裂隙承、寒武一奧陶系灰岩水、石灰系層間岩溶水及第四系沖積層水。總貯量為1.416億立方米每年,重複量為0.904億立方米每年,扣除重複後地下水量為0.512億立方米每年,開採量為900萬立方米每年,占總貯量的63%。水質優良多屬低礦化度、低硬度的淡水。
縣內有利澤泉、胡家溫泉、水坡泉、柏峪口泉、西蛟泉、葦則泉、熟峪泉、西隘略13泉、千畝靈泉等大小泉水133處,年湧水量為1300萬立方米。年利用量為171萬立方米,占湧水量的13%。

人口

截至2016年,左權縣總人口165796人;其中:男性87916人,女性77880人。當年出生人口1563人,死亡人口809人,人口出生率9.45‰,死亡率4.89‰,人口自然增長率4.56‰。城鎮人口73131人,鄉村人口92665人,城鎮化率達到44.11%。
左權縣左權縣

經濟

綜述

2016年,左權縣生產總值44.05億元,比2015年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3億元,同比下降0.5%;第二產業增加值21.10億元,增長4.3%,其中工業增加值為15.18億元,同比增長2.8%;第三產業增加值20.11億元,增長4.9%。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8.9:47.3:43.8調整為6.4:47:45.6。人均生產總值2.65億元。
2016年,左權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9.4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五千萬以上項目完成143.19億元,同比下降29.4%;五千萬以下項目完成67.97億元,同比增長292.3%。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完成投資24.22億元,同比增長51.5%;非國有企業完成投資75.17億元,同比增長4.2%;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0.46億元,同比增長58%;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2.07億元,同比下降38.1%,占全部投資比重的32%;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6.85億元,同比下降100.6%;按項目構成分,建築工程完成投資58.30億元,同比增長54.9%;安裝工程完成投資7.45億元,同比增長32.1%;設備、工具、器具購置完成投資16.14億元,同比下降40.2%;其他費用完成投資17.48億元,同比下降1.8%。
2016年,左權縣一般預算支出執行13.73億元,比上年增長4.95%;教育支出27,91億元,同比增長17.25%;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17.60億元,同比增長12.67%;醫療衛生支出13.31億元,同比下降2.59%;節能環保支出0.42億元,同比下降37.68%;農林水事務支出0.28億元,同比增長32.58%。
2016年,左權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3687元,同比增長6.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5元,同比增長7.1%,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16.6%,農民恩格爾係數28.3%。
2016年,左權縣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個數278個,同比增長129.8%,本年新開工項目229個,同比增長133.7%,占全部施工項目個數的82%;新增固定資產61.21億元,同比下降3.4%。
2016年,左權縣財政總收入完成6.86億元,同比下降17.3%,占年度預算8.15億元的84.2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53y億元,占年度預算任務4.53億元的100.1%,同比(同口徑)增長0.7%。2016年主體稅種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四個稅種收入達到全縣稅收收入的65.2%。

第一產業

2016年,左權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2738.1公頃,比2015年增加31.1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11536.5公頃,在糧食播種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7782公頃,比2015年減少203公頃。在其他作物播種面積中,油料種植面積301.4公頃,比2015年增加1.4公頃;蔬菜種植面積為561.1公頃,比上年增加45.1公頃。
左權縣左權縣
2016年,左權縣糧食總產量56729.4噸,比上年減少了2853.6噸,同比下降4.7%。其中,夏糧產量43.6噸,同比增長9%,秋糧產量56685.8噸,同比下降4.8%。農林牧漁總產值完成6.22億元,同比下降2.6%。其中農業產值4.44億元,同比下降4%;林業產值0.32億元,同比下降4.8%;牧業產值1.25億元,同比增長3%;漁業產值0.04億元,同比下降22%。
2016年,左權縣肉類總產量3652.7噸,同比下降2.9%。其中豬肉產量1535噸,牛肉產量231噸,羊肉產量1139噸,禽肉產量727噸,禽蛋產量4903噸。年末大牲畜存欄4979頭,同比增長38%;豬存欄15146頭,同比下降1.1%;羊存欄144807隻,同比增長6.4%;雞存欄45.5萬隻,同比下降7.3%。
2016年,左權縣植樹造林面積36500畝,新增育苗4095畝,四旁植樹68.5萬株。

第二產業

2016年,左權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3.26億元,同比下降6.6%;完成工業增加值14.39億元,同比增長3%。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原煤產量330.2萬噸,同比下降38.6%;洗精煤產量220.9萬噸,同比增長28.7%;鐵精粉產量29.6萬噸,同比增長77.6%;電石產量7623.5噸,同比增長683.1%;鐵合金產量11529.2噸,同比增長99.5%;發電量570781.33萬千瓦時,同比下降0.3%;水泥產量118.3萬噸,同比增長25.1%。
2016年,左權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6.97億元,同比下降8.8%;實現稅金1.34億元,同比下降47%;利潤總額為-5.64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5.65億元,同比增長105%。

第三產業

2016年,左權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累計105.33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個人存款65.36億元,占到全部存款餘額的62%,較年初增加0.27億元,同比下降0.01%;單位存款36.79億元,占到全部存款餘額的35%,較年初增加17.98元,同比增長96%;財政性存款3.17億元,占到全部存款餘額的3%,較年初增加0.49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2.99億元,同比增長18%。
2016年,左權縣保費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0.39億元,同比下降1.1%;人壽險保費收入0.99億元,同比增長16.1%。2016年全縣支出各類賠款給付0.71億元,同比下降16.2%,其中財產險賠付0.18億元,同比下降12.9%;人壽險賠付0.53億元,同比下降17.3%。
2016年,左權縣郵電業務收入完成0.97億元,同比下降38.4%,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11億元,同比下降5.9%,電信業務收入0.85億元。電話用戶總數達147500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17100戶;行動電話用戶130400戶。全縣寬頻接入用戶達23290戶。
2016年,左權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3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2%。分區域看,城鎮零售額實現8.81億元,鄉村零售額實現5.53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7.7%、6.2%;按銷售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11.48億元,同比增長7.2%;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86億萬元,同比下降7%。
2016年,左權縣房地產開發投資3.84億元,同比增長177.5%。房屋施工面積206394平方米。
2016年,左權縣一共接待旅客達277.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3.4億元。

交通運輸

左權縣境陽(泉)涉(縣)鐵路、207國道陽(泉)黎(城)高速公路貫通南北,省道南(坡)太(谷)公路、汾(陽)邢(台)高速公路橫穿東西,省道南(窯)沁(源)公路,墨(鐙)左(權)鐵路穿境而過。
左權縣(左權(山西省晉中市東南部轄縣))
2004年2月12日,陽涉鐵路工程正式通過國家驗收,並交付陽涉鐵路公司營運。
截至2016年末,左權縣民用汽車擁有量為21345輛,比上年增加了734輛,其中:載客汽車18452輛,比上年增加了723輛;載貨汽車2334輛,比上年增加了156輛;其它汽車211輛,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8輛。
2016年,左權縣境內公路通車裡程達1261.566公里,農村新增道路通車裡程0公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6年,左權縣縣城中小學生占全縣中小學生總數比例高達60%,民辦教育、企業辦教育也邁出了較大步伐。全縣各類學校在校學生人數25900人(包括幼兒),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學生2100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1441人,國中在校學生4662人,國小在校學生12336人,幼稚園60所,536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高考達線479人。

科技事業

2016年,左權縣科技引資34萬元,截止年末,共申請專利35件,其中:發明專利3件,實用新型26件,外觀設計6件。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末,左權縣有文藝表演團體30個。全社會館藏圖書達到8.5萬冊,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8%,有線電視用戶達22198萬戶。

衛生事業

截至2016年末,左權縣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5個,鄉鎮衛生院10個,分院5個,農村衛生所達到202個。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達標率分別為100%、80%、80%。病床位430張,衛生技術人員475人。2016年全縣農民有122605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52%,覆蓋率達到100%。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6萬人。

社會保障

2016年,左權縣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764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7640人,全縣共有城鎮居民719人和農村居民1664人得到了政府最低社會保障。

基礎設施

截至2016年,左權縣城市建成區面積6.05平方公里,城市房屋建築面285.5積萬平方米。年末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03%,城區有公園5座。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手蹤崖·黑龍潭
位於拐兒鎮東小窯上村與阪上村之間。手蹤崖古稱五指山,臨河一側石壁刀削斧砍一般,且向前傾。崖面正中距地數十米處有一右手掌印,據《郡國志》載:“北齊宣王遣人量之,長七尺。”五指分明,比例合度,指節、掌紋清晰,嵌入崖石寸許。北魏《十六國春秋》對此已有記述。為古遼陽八景之一。石壁腳下向東200米處河床中有一石峽,形如瓮口,水色墨綠,其深莫測,投物不入,四季湍流,名黑龍潭,當地人稱“沒底海眼”。
千畝靈泉
李家莊村南雷音寺腳下懸崖絕壁上有一石孔,泉水飛流直下,形成瀑布,名千畝靈泉,為古遼陽八景之一。
龍洞
千畝靈泉西側山巔,有一大溶洞,人稱“龍洞”,坐西朝東,進深40米,寬32米,高25米。明初在洞內修建寺院一座,名龍窯寺,亦名雷音寺。
箕山
箕山村西,山麓有故縣村,據舊志載,相傳為古箕城。唐武德八年,改遼州為箕州,即以此得名。山腰石壁有一天然洞窟,盛暑內有霜雪,即古遼陽八景之一“箕山積雪”所在。

非遺文化

左權小花戲
左權小花戲舊時稱“社火”,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的志書在風俗欄目內均書有“社火”一段文字。由此可見,民間“社火”的產生與形成當不晚於明初或更早的宋元之間。舞槍弄棒的演出叫“武社火”,吹拉彈唱的叫“文社火”,說學逗唱的叫“醜社火”,1937年抗戰開始時,“社火”中的“文社火”在縣內一些地方已稱為“小花戲”。遼縣易名左權縣後,“小花戲”改稱“左權小花戲”了。2014年“左權小花戲”被評定為國家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左權開花調
左權民歌源遠流長,有近千年歷史可考,約產生於宋元時期,傳開於明清,廣泛普及於抗日戰爭年代,興盛於新中國,大發展於改革開放。2006年“開花調”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保護項目。
左權縣左權縣
左權剪紙
剪紙是流傳於左權縣民間一種非常古老的一種藝術形式。其歷史可遠溯到春秋時期。在紙還沒有出現之前,人們就把樹葉、竹筒、木筒、錦帛當紙用。到了西漢,隨著紙的發明運用,推動了剪紙藝術的發展。至南北朝時,剪紙與當時的風俗聯繫在一起,豐富了剪紙的內容。唐宋時期,剪紙藝術已十分普及。明清以來,剪紙之風,全縣盛行。2011年“左權剪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五里堠竹馬
五里堠竹馬是一門介於民間音樂與民間藝術之間的獨家獨門藝術。歷史久遠,代代相傳,興盛於新中國,發展於改革開放。2011年“五里堠竹馬”被評定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布老虎
以布老虎為代表作的左權民間手工藝品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組成部分,於左權民歌小花戲一樣源遠流長。布老虎起源於何時,已無法考證,據推算,布老虎系列手工藝品起碼300年以上歷史。左權縣東南鄉、西北鄉均有流傳,尤以麻田一帶最具特色。2017年“布老虎工藝”被評為省級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黃河陣
左權縣(左權(山西省晉中市東南部轄縣))
“黃河陣”這一藝術形式,它是人與面具、服裝、道具諸多因素結合。比如獨角獸,就是在人的頭上戴上獨角獸的頭套,也叫面具。身穿樹皮,手拿九連環刀,純粹變成一個猙獰可怕的水中怪物,諸如此類。2011年“黃河陣”被評為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保護項目。

風景名勝

左權縣(左權(山西省晉中市東南部轄縣))
左權將軍烈士陵園
左權將軍烈士陵園,位於左權縣城內的北街胡同里。烈士陵園占地面積1396平方米,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前院有園門、左右耳房、東西展廊、東西六角形碑亭、左權將軍紀念碑和七層烈士塔;後院有東西展廳、碑廊等。園內另外儲存紀念碑16通,紀念石碣2方、漢白玉左權將軍立像1尊。
左權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著名軍事家。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
1980年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成立並對外開放,198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對外開放的有總部辦公室舊址、鄧小平舊居、左權、羅瑞卿舊居、陳毅《過太行山書懷》詩牆、總部首長《對弈亭》等紅色景點。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
太行龍泉旅遊區
太行龍泉旅遊區位於山西省左權縣境內,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太行龍泉旅遊區是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建設的,以山水觀光旅遊為基礎,避暑休閒度假為主體,兼具商務會議、運動養生、山村休閒、民俗體驗等多種旅遊產品功能的綜合旅遊區,
太行龍泉旅遊區太行龍泉旅遊區
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舊址
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舊址(簡稱臨參會)位於左權縣東南部的桐峪鎮桐灘村,距縣城35公里。此處占地9000㎡,分為閣樓、廣場、民主牆、舊址和東院展館五部分。舊址原為桐灘村西老爺廟,抗戰時期,遼縣抗日政府在此建立“第三民族革命兩級國小校”(簡稱三民校)。舊址按傳統的寺廟結構布局,二進院落,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由南至北建有山門(兼做戲台)、正殿、後殿,東西有廂房,碑廊。正殿是臨參會的會場,兩側分別是秘書處、主席團、提案審查委員會和資格審查委員會,後院為高等法院和邊區政府、議會辦公地。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舊址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舊址
太行新聞烈士紀念碑
1986年5月,由山西省文物局撥專款,縣文管所承辦,在麻田鎮上麻田村西山腳下建造太行新聞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坐西南朝東北,通高7.5米,碑座呈正方形,四面凸階,雕欄環繞。碑體正面鐫刻楊尚昆題詞“太行新聞烈士永垂不朽”,右邊鐫有陸定—題詞“1942年5月,華北新華日報社社長何雲等四十餘位同志壯烈犧牲。烈士們永垂不朽。”左面鐫刻“何雲同志簡歷”碑文,背面鐫有太行新聞烈士芳名。

地方特產

左權綿核桃
左權縣位於太行山北麓,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適宜核桃樹生長。特別是桐峪、麻田、澤城、芹泉、粟城、拐兒、下莊、羊角等8個鄉有栽培核桃樹的悠久歷史。

著名人物

左權(1905--1942),原名左紀權,湖南省醴陵縣人。出身貧苦農家。民國13年(1924)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民國14年(1925)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留學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民國19年(1930)回到中央蘇區,任紅軍高級參謀及第十二軍軍長、十五軍政委等職。1942年5月25日上午,當直屬隊突圍至遼縣十字嶺時,左權被敵一彈片擊中頭部,壯烈犧牲。6月24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根據遼縣萬餘民眾簽名請求,決定將遼縣易名為左投縣,永志紀念。9月18日在縣政府駐地西黃津村舉行了隆重的易名大會。
何雲(1904—1942),原名朱士喬,浙江省上虞人。出生書香門第,從小穎悟好學。民國14年(1925)杭州師範畢業後,入上海復旦大學,民國18年(1929)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專攻經濟學,因家貧乏資,兼任日本牮僑國小校長。民國21年(1932)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社會科學研究會,並擔任抗日武裝自衛會秘書、國民禦侮自救會宣傳部長。民國27年(1938年)11月北上晉東南,創辦<新華日報,(華北版),擔任社長、總編輯。民國31年(1942年)5月,日本侵略軍“掃蕩”太行山腹心地區,他率領報社工作人員在反“掃蕩”中堅持出報。是月28日,在羊角村附近與敵人周旋中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8歲。
先軫(?一前627),春秋時晉國執政,食邑在原(今河南濟源西北),也稱原軫。《水經注》載:“遼山縣西南黃崖山,先軫所出也。”晉文公重耳逃亡國外時,身邊五賢士之一。初為下軍之佐,後升為中軍元帥,執掌國政。
高巍(?一1402),字不危,遼州五指里桃園村人。15歲時,老母蕭氏患痼疾,巍奉湯藥不懈怠,母謝世,素食廬墓三年。明洪武十五年(1382),因品學皆優,被薦京城國子監讀書。兩年後,舉孝廉,授前軍都督府斷事。
趙鶴(?一?),字叔鳴,遼州城內人。明弘治十四年(1501)中舉人,正德三年(1508)中進士。初任朝中御史,後任浙江省金華府知府。剛直不阿,疾惡如仇,聲名焯然。因上書彈劾閹黨首領劉瑾而被貶。後家居20年,杜門謝客。晚年起任山東提督學道。
傅明道(?一?),原籍江西省,明嘉靖年間(1522--1566)遷入遼州蘇公村。母親患病,侍奉至孝。其母病逝後,與弟傅明倫不遠千里赴原籍江西背其祖父、父親遺骨於蘇公村安葬,被傳為佳話。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知州旌匾其門,上書《天恩褒孝》,以表彰其孝敬父母之高尚品德。
申錫榮(1911—1941),遼縣梁峪村人。出身貧苦,從小給地主放牛、放羊。稍長即靠下煤窯挖煤維生。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本村自衛隊長。1941年5月25日,申在掩護民眾退卻轉移時,壯烈犧牲,年僅30歲。
巨貴如(1914_1941),遼縣川口村人。幼時入國小讀書三年。抗戰開始後任本村村副,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旋即任村武裝中隊長。日本侵略軍占據縣城後,於石匣等地構築軍事據點並企圖繼續向西擴張。1941年4月19日,帶領隊員前去收拾戰利品時,中敵埋伏,壯烈犧牲,年僅27歲。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3月,左權縣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