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山

白虎山,地名。有多處。其一甘肅蘭州市榆中縣白虎山。其二是海州八景“虎峰夕照”的處所,位於海州城南;其三是《水滸傳》里的白虎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虎山
  • 外文名:white tiger 
  • 地區:甘肅蘭州市
  • 地區2:海州城南
  • 地區3 :《水滸傳》
地理簡介,海州白虎山,文獻記載,

地理簡介

蘭州市榆中縣白虎山
白虎山,多么響亮的山名。想必是森林茂密,水草豐美,風景秀麗,動物繁多的名山吧!其實不然。這裡所說的白虎山,是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東40公里的榆中縣境內的一座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1公里,海拔最高處只有1926米的黃土山。這座山既不雄偉,也不壯觀,在海拔1700米的黃土高原上,相對高度只有200米的白虎山,既沒有興隆山的雄姿,也沒有麥積山、崆峒山的的馳名,更沒有官鵝溝的幽靜。這裡沒有森林,沒有灌木,沒有山泉,甚至連草也難以生長,實在是與大西北其他的黃土山沒有什麼兩樣。這裡不但沒有什麼白虎,而且甚至除了野兔和黃鼠,也就沒有什麼動物可生存的了。
傳說,白虎山原來是水草豐美的地方,曾因有白虎出沒而得名。白虎山山形酷似一條龍,只是到明朝初年,因興隆山蒲家墳的原因,朱元璋的軍事劉伯溫到興隆山挖掘蒲家墳後斬龍脈時,在白虎山的北部(現蘭州大學榆中校區後)斬了一刀,從此,白虎山就衰落的光禿禿的了。

海州白虎山

白虎山是海州八景“虎峰夕照”的處所,位於海州城南。遍山磊磊青石,形狀像只白虎蹲伏在那裡,因以為名。古人迷信,認為白虎是凶星,“白虎臨城”很不吉利,多次想把山名改掉。明朝改作白辟山,清朝改作鰲頭山,但終因山形確實太像白虎了,所以老百姓便一直稱呼到如今。白虎山雖不甚高,但靠近州城,登臨方便,所以遊人甚眾。從唐代至清代,歷朝都有人在山上勒石留名,形成了一處有價值的小碑林,其中尤以宋代張叔夜題名碑更為後世所珍重,那是因為張叔夜和梁山泊英雄的覆滅有著直接的關係。石刻長2.2米,寬1.5米;正文10行,每行7字。文曰:“微酞閣待制知州事張叔夜(同行官員人名賂)宣和庚子重陽日同登……”
白虎山
據正史記載,宣和三年(1120年)僅在張叔夜等人登高之後四個月,梁山泊英雄好漢便打到了海州。原來宋江等人在河北、京東一帶舉義旗,轉戰10郡,所向披靡,各地聞風喪膽,沒有敢和他們正面交鋒的。宣和二年十一月,義軍同朝廷調來的曾孝蘊部隊激戰一場。接著在沂州(今山東臨沂)和知州蔣園的軍隊又接上了火。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南下攻入沭陽縣城,然後移兵至海邊,傳言他們可能要攻打海州城。看來宋江是準備以雲台山為依託,與宋室作長期抗衡。不料由於輕敵,被張叔夜誘離海邊,焚燒了船隻,終於全軍覆滅。許多俘虜慘遭殺害,在海州城外堆起了一座“好漢塋”。
歷史上的張叔夜與電視連續劇上的張叔夜,是截然相反的兩個人物。遊人登臨白虎山,讀了張叔夜題名碑,想到一些歷史人物就是這樣被“戲說”而成,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文獻記載

《水滸傳》里的白虎山
孔明孔亮是白虎山山寨主。他們原是白虎山下孔太公的兒子。早年與宋江有交情,曾收留宋江。後來孔明與弟弟孔亮因和本鄉一個財主發生爭吵,殺了財主,占領白虎山為王,打家劫舍。叔叔孔賓在青州城被慕容知府捉住,關在監獄。孔明、孔亮點著人馬殺向青州去救叔叔,正好撞著被梁山打敗的呼延灼,孔明武藝不精,被呼延灼活捉。孔亮逃出至桃花山魯智深等人求助,眾人認為合三山之力仍不足以攻下青州城救人,於是派孔亮聯同梁山泊兵馬攻打青州。青州城破後,孔明、孔亮同二龍山、桃花山共十一名頭領加入梁山泊。孔明坐第六十二把交椅,孔亮坐第六十三把交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