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特·崇綺(崇綺)

阿魯特·崇綺

崇綺一般指本詞條

崇綺(1829-1900),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狀元。晚清大臣,字文山,阿魯特氏,原隸蒙古正藍旗,父憑女貴,升隸滿洲鑲黃旗。大學士、軍機大臣賽尚阿之子,鄭親王端華的女婿。一妹一女同為同治帝后妃,妹妹即恭肅皇貴妃,女兒即孝哲毅皇后。同治四年一甲一名進士,狀元。遷侍講,以女為後,封三等承恩公,光緒間歷任吏部尚書禮部尚書,與徐侗同為大阿哥溥儁師傅。八國聯軍入京時,隨榮祿走保定,自縊死。諡號“文節”。

基本介紹

  • 本名:崇綺
  • 字號:字文山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洲鑲黃旗
  • 去世時間:1900
  • 主要成就: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狀元
人物生平,家族成員,書法作品,

人物生平

崇綺乃蒙古八旗子弟,最初為廩生,通過捐輸軍餉,謀得八品筆帖式,不久又被任命為玉牒館謄錄,1848年升任工部主事,一年後中舉。鹹豐元年(1851),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鹹豐帝任命賽尚阿為欽差大臣,督師廣西,進剿太平軍。太平軍勢如破竹,衝破清軍圍剿,從廣西進入湖南,直逼長沙城下。鹹豐帝大怒,將賽尚阿革職,押回北京,定斬監候,籍沒家產。崇綺也受其父牽連,被革去工部主事官銜。
崇綺像崇綺像
家道中落,崇綺備嘗“身居鬧市無人理”的世態炎涼。他索性閉門讀書,研習書法,練成一筆好字,他還擅長丹青,尤喜畫雁,以寄寓其“滄州舊隱無人識,正似寒蘆落雁邊”的感憤。
鹹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北伐軍逼近天津,威脅京師。鹹豐帝下令設巡防所,宣布戒嚴。巡防王大臣調崇綺充任督練旗兵處文案。次年,孤軍北上的太平軍彈盡糧絕,為清軍所敗,崇綺因抵禦太平軍北進有功被授予兵部七品筆帖式,並開復舉人。
鹹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鹹豐帝倉皇逃奔熱河。崇綺以隨辦巡防名義守衛內皇城,並協理內城團防晝夜巡行,以備不測。英法聯軍退去後,因守城有功,崇綺被提升為兵部主事,後遷兵部員外郎
同治三年(1864),寧夏將軍都興阿奏請讓諳熟軍事的崇綺隨他去西北參與軍務,兵部上疏堅請留崇綺在部,獲準,遂調充步軍統領衙門兼辦司員。
這一年,正逢三年一次的禮部會試,崇綺順利地取得了貢士資格,農曆四月二十一日既入保和殿參加殿試。這天,崇綺沉著鎮定,文思格外敏捷,下筆有如行雲流水,不多時,便洋洋灑灑地寫完了上千餘字的經史時務策文。次日,8位閱卷大臣在所有密封試卷中圈出前10名,送呈皇帝親覽。可當時同治帝還是個10歲的孩子,此事便由兩宮皇太后代行。慈禧太后見一本卷子文辭寫得不錯,字也挺有功夫,就主張點這本為狀元,慈安太后說不出什麼意見,就由著慈禧太后做主,把10本卷子的名狀安排停當,並用御筆點了。密封試卷拆開,才發現排在一甲一名進士的竟然是蒙古正藍旗人崇綺,這可是清代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先例。原來,清初為了籠絡漢族知識分子,在科舉取士上採用“旗不點元”的策略,即一甲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不取旗人。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這是從順治帝開始歷朝因循的慣例,怎能破例呢?可是,慈禧太后御筆點中的狀元,又不好改換。養心殿上,兩宮太后和閱卷大臣們皆頗費周章,慈禧太后斟酌再三,猶豫不決,遂決定交給軍機大臣和閱卷大臣商議。眾大臣經過反覆爭論,得出“但憑文字,何論滿漢”的結論,奏復兩宮。崇綺作為一名旗人,破天荒地當了科舉考試的狀元,引起了滿朝的議論和稱羨,成為當時轟動朝野的重大新聞。祟綺也因此有了“小金榜狀元”的美稱。而整個清代260年間,滿、蒙人參加漢文考試最終能奪魁的也只有祟綺一人。崇綺金榜題名後,照例入翰林院為修撰。
同治九年(1870),崇綺升為侍講,是年秋,又任河南鄉試主考官,後來又充當日講起居注官,侍奉於皇帝左右。
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皇帝已屆成婚之年,需從高級官員的女兒中選一皇后。崇綺之女相貌端莊,文靜嫻淑,被東宮慈安太后相中,最終獲得同治帝首肯,被冊封為正宮皇后。作為皇后之父的崇綺,受封為三等承恩公,崇妻瓜爾佳氏一品夫人,他的直系親屬從蒙古正藍旗升隸滿洲鑲黃旗。崇綺一家又驚又喜。做夢也沒想到能與當今天子聯姻,並受到這樣的恩寵。此後,崇綺歷任內閣學士戶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
然而好景不長。雖然同治帝與皇后十分恩愛,可慈禧太后卻不喜歡這位皇后,經常強迫同治疏遠她。同治十二年(1873),同治帝親政,慈禧太后仍然干涉朝政,大權獨攬。同治帝心中不悅,便經常微服出宮,同治十四年(1875)1月,因患天花駕崩,年僅20歲。
同治帝死後,照理應該立同治帝下一輩中的皇族為君,但這樣一來,慈禧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不能再垂簾聽政,因此她自作主張,立同治帝載淳的同輩,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恬鹹豐皇帝之嗣,繼承皇位。因載恬年僅3歲,自然仍由兩宮皇太后臨朝垂簾聽政。
同治帝駕崩,皇后本已哀慟之極,現在立載恬為帝,自己這個皇后不倫不類,真是羞辱名節。況且自同治帝死後,慈禧太后將皇后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從不給皇后好臉色,崇綺探明了慈禧對皇后的意思,知道天命難為,就幫助女兒自殺。啟功提到這一段悲涼往事(崇綺為啟功的三外曾祖父),說皇后死志已定,叫來崇綺,問該怎么死。崇綺跪在外面,問“不吃行不行”,皇后說行,於是絕食而死。皇后即死,慈禧去了心頭大患,就過往不咎,命令厚葬,諡號孝哲。
同治帝和皇后相繼去世,崇綺曾上書稱疾告退,朝廷不準。 光緒二年(1876),祟綺任會試副考官,鑲黃旗漢軍副都統等職。 光緒三年(1877),河南乾旱無雨,災情嚴重,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誇大災情,從中漁利。崇綺上奏朝廷,說明“河南饑民遮道,呈訴蒙蔽勒捐並懇求蠲緩等節”,請求對廢馳的吏治加以整肅。朝廷命祟綺偕同侍郎邵亨豫查核地方官吏貪贓枉法之事,祟綺揭露了藩司劉齊銜貽害地方、巡撫李慶翱玩視民瘼等情況,交由吏部議處
光緒四年(1878),崇綺奉命與侍郎馮譽驥查辦吉林駐防侍衛倭興額(鈕祜祿·阿里袞之子)被控搶劫栽贓案,並署吉林將軍,辦案不力,自提辭呈,被赦免。次年,崇綺出任熱河駐防都統,主持修挖旱河工程。御史孔憲瑴上疏稱其忠直,適合留京,沒有得到批准。
光緒七年(1881),崇綺調任盛京將軍,駐奉天城。崇綺到任之後,即整飭吏治,充實營伍,練兵籌餉,並嚴定邊民交易的限額。光緒八年(1882),法國謀據越南,並企圖入侵中國。崇綺針對邊境不斷告警的情況,及時調整財務稅收,添練步兵,分駐盛京各個重要海口,以防備法國兵艦北上騷擾。
光緒十年(1884),任戶部尚書內閣學士周德潤上疏彈劾安徽風穎六泗道任蘭生盤距利津,營私肥己,致使安徽稅務積弊叢生。清廷派崇綺偕內閣學士廖壽恆前往查核。他們嚴查密訪,獲得了充足可靠的證據,上奏朝廷將任蘭生議處。
光緒十一年(1885年),崇綺調離盛京,擔任武英殿總裁。此後,崇綺又被委以吏部尚書等職。但崇綺患有嚴重的腹瀉之症,只好上書請求回家養病,獲準。從此,崇綺閉門謝客,每日在家中讀書寫字作畫,倒也怡然自得,但每當念及女兒之死,仍不免老淚縱橫。
1898年,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誅逐維新黨人,將光緒帝幽禁於中南海瀛台榮祿向慈禧太后獻計立“大阿哥”,作為同治帝嗣子,藉以廢黜光緒帝。次年,慈禧太后召集王公大臣會議,決定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俊穆宗毅皇帝(即同治帝)的繼承人,接進宮中,準備將來承繼大統。崇綺聞知,心中暗喜。當年同治帝和皇后相繼去世,沒有留下繼承人,卻讓載恬繼了帝位,崇綺一直耿耿於懷。如今機會難得,祟綺便與大學士徐桐、尚書啟秀等往來籌議,積極策劃廢立之事。此舉頗合太后心思,崇綺因此被授與翰林院掌院學士,入值弘德殿,充大阿哥師傅。慈禧太后對崇綺恩寵有加,特下諭旨:“命管理禮部事務崇綺,在西苑門內乘坐二人肩輿。崇綺又是國丈,又是太子師傅,身價陡增,眾人羨艷,這是他生平第二次鴻運高升的得意之事。
1900年,義和團運動蓬勃開展起來,團民大批進入北京城。朝中不少大臣都崇信義和團宣揚的可避刀槍的法術,幻想著憑藉這支農民武裝把洋鬼子趕走,重振大清國威。崇綺當時正是積極附和者之一。一次,有人來拜訪崇綺,談話中稱義和團為“拳匪”,崇綺大為惱怒,曰:“君何將我中國義士以匪目之?”立即端茶送客。在一次御前會議上,崇綺與徐桐一致稱道:“義和團民氣可用。”內閣學士聯元則針鋒相對地指出:。民氣可用,匪氣不可用。”當時慈禧太后聽說列強支持光緒皇帝,要她歸政,大為惱恨,也想利用義和團來對付一下洋鬼子,因此改剿為撫,企圖欺騙利用義和團。以渡過這一難關。
義和團的反帝鬥爭,引起了帝國主義的恐懼,1900年6月,英、法、日、俄、德、美、意、奧八國組成聯軍,由天津出發,進犯北京。8月14日,北京城被攻破,慈禧太后攜帶光緒帝、大阿哥和一些王公大臣逃往西安,命崇綺和榮祿等為留京辦事大臣
當時慈禧西行路線是取道居庸關,經大同以達太原。崇綺擔心八國聯軍以輕騎尾追其後,襲擊慈禧乘輿,於是與榮祿等偽裝成皇駕乘輿,從南路直奔保定。想以此作為掩護,以防意外。到達保定後,崇綺等人住進蓮池書院,每日派人打聽北京局勢。不久,噩耗傳來,崇綺之妻瓜爾佳氏在崇綺走後,指揮僕人在屋內掘了兩個大坑,男女老幼,按昭穆為序,分別左右坑內,然後命僕人填土掩埋.僕人不應命。驚慌逃出,兒子葆初便自己點燃了窗欞,全家人巍坐不動,以身殉國。崇綺聞知,如五雷轟頂,五內俱焚,又聽說列強揚言要殺掉一切支持義和團的官員。崇綺自忖在劫難進,唯有以死殉忠,寧可同家人九泉相聚,也不能被洋鬼子擒拿受辱。當晚,這位年近古稀的滿蒙狀元便自書了絕命辭:“聖駕西幸,未敢即死,恢復無力,以身殉之。”自縊於蓮池書院。此後,清廷以崇綺洵能捨生取義,大節無虧。著照尚書例賜恤,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復,尋賜祭葬,諡文節,入祀昭忠祠。

家族成員

原配嫡妻:鄭親王愛新覺羅·端華之女(孝哲毅皇后的生母)
繼妻:瓜爾佳氏,八國聯軍入京時殉節。
同父異母妹:恭肅皇貴妃
子:阿魯特·葆初散秩大臣,八國聯軍入京時殉節。
孫:阿魯特·廉定,員外郎,八國聯軍入京時殉節。
孫:阿魯特·廉容,筆帖式,八國聯軍入京時殉節。
孫:阿魯特·廉密,筆帖式,八國聯軍入京時殉節
孫:阿魯特·廉宏,監生,八國聯軍入京時殉節。
曾孫:阿魯特·法亮,阿魯特·廉定子,光緒二十七年(1901)襲爵。

書法作品

阿魯特·崇綺(崇綺)
阿魯特·崇綺(崇綺)
阿魯特·崇綺(崇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