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唐代元稹詩作)

《岳陽樓》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景,從紅日斜照樓窗,寫到樓影落到湖中的樣子;後兩句抒情,寫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登樓觀景,而在於藉以表達他在殘春時節的悵然情懷。全詩琢句鍊字,新奇而妥確,且視角獨特,含蘊深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岳陽樓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元稹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地圖信息,

作品原文

岳陽樓1
岳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2
悵望3殘春萬般意4,滿欞5湖水入西江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岳陽樓:中國江南三大樓閣之一,位於湖南嶽陽西門城樓上,面臨洞庭湖。相傳三國時吳國大將魯肅曾於此建閱兵樓,唐開元四年(716),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時,修建此樓。
  2. 赤玉幢(chuáng):指岳陽樓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玉幢猶玉樓,指神仙居處。幢,佛教的柱狀石刻,柱上有盤蓋。洞庭龍女故事
  3. 悵望:寂寞失時的想望。這時作者仍過著貶謫生活,之後,他所作的《西歸絕句》六首中,有“世事漸多饒悵望”句,用以表達現實使人悵惘失望的心情。
  4. 萬般意:千頭萬緒難以表達的情意。萬般,猶言各種況味。
  5. 欞(líng):窗格,這裡指窗。
  6. 西江:這裡指長江。

白話譯文

岳陽樓紅日斜照樓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
寂寞失時地看向那殘春,仿佛有著千頭萬緒難以表達的情意,伴隨著湖水從窗子溢出並流向沒有盡頭的長江。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作者於元和九年(814)往潭州(今湖南長沙)途中所作。當正值元稹接連遭貶,此次至岳陽樓卻是作為潭守的從事侍宴陪游而來,心中頗有失意之慨,因而作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登樓鳥瞰洞庭湖,碧波連天,遙望君山,氣象萬千。此樓歷有興廢,宋滕子京重修後,以范仲淹曾作《岳陽樓記》而名聞遐邇。但是從此詩的立意及《元稹集》中有關篇目的題序看,當年作者的洞庭之行頗有失意之慨。所以此詩即不像其他詩文那樣著意描繪岳陽樓的雄偉壯闊。
首句寫紅日斜照樓窗,這本是人們常見景象。然而詩人用一“銜”字來喚起讀者的聯想,便使得整個境界活躍起來。次句寫樓的倒影:當太陽照射到樓窗上時,樓影落到湖中的赤玉幢上。岳陽樓的倒影映印在洞庭龍君的龍官之上。此句似包含了《柳毅傳》的故事,其作者李朝威恰與元稹同時,說不定這是最早涉及龍女故事的一首詩,其新穎獨到之處,不言而喻。
第三句“悵望殘春萬般意”,點出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登樓觀景,而在於藉以表達他在殘春時節的悵然情懷,既有惜春之嘆,亦有人生失意之嗟。末句“滿欞湖水人西江”,不說通過窗子向外眺望一碧萬頃的洞庭湖水,而是說湖水從窗子溢出並流向沒有盡頭的長江,這樣也就巧妙地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感受。全詩著重渲染景物,只用“悵望”兩字淡淡點出當時的心緒。最後以景結情,把無法排遣的悵惘愁思表達得非常含蓄婉轉。
在寫作上此詩與作者《行宮》詩相類似,雖然只有四句,讀者不覺其短,足見手法之妙。

名家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祖美:《元稹集》中山水詩為數很少,這一首則別具一格。說它別具一格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這位被官人呼為“元才子”的作者,在文學方面的擅場主要表現在艷情和悼亡詩方面,別的方面則往往其詞傷於太煩,其意傷於太盡,遂成冗長卑陋之格,“元輕白俗”幾成定論,而這首《岳陽樓》尚無此通病;另一層是說在詠岳陽樓的諸多名家名篇中,此詩視角獨特,別有意蘊。(《中國古代山水詩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貞元十九年(803)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後期之作,傷於浮艷,故有“元輕白俗”之譏。有《元氏長慶集》。

地圖信息

位置:岳陽市岳陽樓區洞庭北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