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堂

山西大學堂

山西大學堂創立於1902年,設中學專齋和西學專齋,由山西巡撫岑春煊和英國人李提摩太共同創辦,山西大學堂是中國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堂之一,和北洋大學堂(現天津大學),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一道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紀元。

1912年學校更名為山西大學校;1918年更名為國立第三大學;1931年改名為國立山西大學;1953年院系調整,原山西大學被撤銷,工學院改建為太原工學院(現太原理工大學)、醫學院改建為山西醫學院(現山西醫科大學),文理兩院合併,改建為山西師範學院(後併入1959年復建的山西大學)。1996年,山西大學堂舊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址為太原師範學院北校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大學堂
  • 設立時間:1902年
  • 現址:太原市迎澤區侯家巷9號
  • 文物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文物級別: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 校訓:登崇俊良
誕生背景,中學專齋,西學專齋,教學章程,歷史沿革,

誕生背景

中學專齋

1898年的“百日維新”和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以後,清王朝為了維護其專制統治,迫於國內外各種壓力,於1901年 (光緒二十七年)初宣布實行所謂“新政”,興辦學堂為其教育改革之主要內容。同年,清政府下詔,“除京師大學堂應切實整頓外,著各省所有書院牞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國小堂。”當時山西省太原設有 “晉陽書院”和“令德堂”兩所書院。“百日維新”期間,“令德堂”曾改為山西省會學堂,進行過一定改革,在此基礎上,1902年初,山西巡撫岑春煊即遵朝廷諭旨將令德堂改設為山西大學堂。委派山西候補道姚文棟為首任督辦(相當於校長),高燮曾總教習谷如墉為副總教習,以太原文瀛湖南鄉試貢院作為臨時校址,接收晉陽書院和令德堂學生,正式開學。由此山西大學堂正式成立。
山西大學堂舊址山西大學堂舊址

西學專齋

義和團運動中,山西仇殺天主教主教、教士130餘人,教案特別嚴重。在處理教案問題中,在山西傳教的英國耶穌教浸禮會傳教士李提摩太(RichardTimothy)於1901年3月曾向清廷議和全權大臣李鴻章與奕劻提議,以山西教案賠款50萬兩白銀用於在太原創辦一所近代中西大學堂,選拔全省優秀學子入學,學習近代學問。後又於5月29日遞交了 《上李傅相辦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條》,其中第三條對此提議作了專門的具體陳述。大意為:共罰白銀50萬兩,每年交5萬兩,十年為止,設立學堂,教導有用之學,開導晉省人知識。對此李鴻章、奕劻立即表示贊同並電告巡撫岑春煊遵辦。10月岑春煊曾派洋務局提調周之驤赴上海與李提摩太面談此事並議定了創辦中西大學堂契約八條。1902年初,李提摩太偕人來太原擬簽訂正式契約時,方知晉省已辦起了山西大學堂。於是他又建議岑春煊將山西大學堂與他擬創辦的中西大學堂會並辦理。合併後山西大學堂內設兩部,一部專教中學,由華人負責;一部專教西學,由李提摩太本人負責。就此建議,岑春煊認為涉及教育主權問題和傳教問題,未敢應允。後經多方反覆籌商,並交由西大學堂學生進行了民意測驗,對有關細節進行了逐條逐字的斟酌,議定了合辦山西大學堂的契約23條,於光緒二十八年五月初二日(1902年6月7日)由山西司道及紳士等與李提摩太及擬聘之西學專齋總教習敦崇禮簽字,巡撫蓋章立案,呈報光緒皇帝朱批。
契約生效後,山西大學堂就改制成為兩個組成部分,即山西大學堂原來部分改為“中學專齋”,總理為谷如墉(山西神池人,進士出身,曾任戶部主事,晉陽書院山長),總教習為高燮曾(湖北人,翰林出身,曾任山西提學使),擬辦中西學堂改為 “西學專齋”,總理為李提摩太,總教習為敦崇禮。由此山西大學堂就成為了中西共為一體的一所新式學堂。

教學章程

根據1902年清政府頒布的 《欽定學堂章程》(稱為 “壬寅學制”)和次年又重新頒布實施的 《奏定學堂章程》(稱為 “癸卯學制”),高等教育分高等學堂(大學預科)、大學堂(大學專門分科)和大學院(亦稱“通儒院”,相當於研究院,大學畢業始許入學)。高等學堂和大學堂學制為三年,大學院學制為五年。山西大學堂的學科課程設定和教學基本上是依照新學制的規定建立並逐步完善的。
中學專齋的教學
中學專齋初辦時,設有高等科和三年制預科,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基本承襲了令德堂舊制。所上課程分經、史、政、藝四科,谷如墉講《戰國策》,高燮曾講《近思錄》,賈耕(前上黨書院山長)講《禹貢》,田應璜(舉人出身)講《明史》,成連增(翰林出身)講算術,胡瀛(貢生出身)講地理,學生不分班次,集中於大堂聽課,教習按品職依次列坐正中,學生分坐兩側。考試於每月初八統一舉行,成績優異者按等級發給獎金。
1904年,新任提學使寶熙對山西大學堂進行了整頓。設監督為學校負責人,取消總理,總教習改稱教務長,提調改稱庶務長,堂舍監督改稱齋務長。特別對課程設定進行了較大的改革,高等科分為兩類,一類以文為主,一類以理為主。舊課程只保留經學一門,其他一律取消,增設了英文、日文、法文、俄文、代數、幾何、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生物、圖畫、音樂和體操等課,教員自編講義,印發給學生。教員主要有傅岳?,講西洋史,曾編寫《山西大學堂史》上中下三冊。張友桐,講授中國史,對徐繼畲著述很有研究,曾編著《山西大學堂史學課程》。任翽鑾,講授地理,曾編著《中外地理課程》。還有楊培根、王垂純、祁崇仁、吳渭濱、任鐘澍等,以及日本籍教員小金龜次郎、剛田等,分別擔任各科教學。1905年中齋第一批學生畢業,根據畢業考試成績,分別授予拔貢、優貢和歲貢的 “貢生名義”。1904至1905兩年還選派了優秀學生40名留學日本。
西學專齋的教學
西學專齋開辦時,由學會劉嘉琛通過向各縣分配名額,招收了學生,於1902年6月26日(農曆五月二十一日)開學。巡撫岑春煊和省城重要官紳都出席了開學典禮。為解決校舍不足,巡撫岑春煊專令拔貢院附近皇華館學台衙門西院作為西學專齋辦公、上課和教習宿舍之用。西齋的總管理和學生膳食住宿等一切行政事務由中齋所設提調和舍堂監督統一管理,只教學相對獨立。
西學專齋初辦時只設有預科,教習多為外籍人,教學內容和方法基本上與英國學校相同。開設的課程一般是近代學科,有英語、數學、文學、法律、物理、化學、採礦、格致、西洋史、世界史、體操、圖畫等,並開有物理和化學實驗課。為解決西齋教材不足的問題,李提摩太等還曾於1902年至1908年在上海開設了山西大學堂高譯書院,此為中國第一所大學譯書院。翻譯出版了各種高等、中等和師範學校教材和名著,為引進和傳播西方先進科技知識和學術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後來,經過一定發展,西齋於1906年開辦了法律、礦學和格致三個專門科,1908年又開辦了工程科。
考試錄取
西齋學生畢業也同中齋學生同時於省城進行統一畢業考試,考試及格,一律稱為“舉人”,各專科畢業生,經過進京應試,及格後授予“進士”。此外,省府還撥專款,前後從西齋選派了優秀畢業生50餘名赴英國留學,學習鐵路、採礦、機械等工程科目,這些學生學成歸國後為我省開發礦產、興辦工業及發展該校工科做出了一定貢獻。

歷史沿革

山西大學堂
1901年3月,英國耶穌教浸禮會傳教士李提摩太(RichardTimothy)提議,以山西教案賠款50萬兩白銀用於在太原創辦一所近代中西大學堂,10月岑春煊派洋務局赴上海與李提摩太面談此事並議定了創辦中西大學堂契約八條。
1902年初,山西巡撫岑春煊遵朝廷諭旨將令德堂改設為山西大學堂,接收晉陽書院令德堂學生,正式開學。由此山西大學堂正式成立。
1902年初,李提摩太建議岑春煊將山西大學堂與他擬創辦的中西大學堂合併辦理。合併後山西大學堂內設兩部:山西大學堂改為“中學專齋”專教中學,由華人負責;中西大學堂改為“西學專齋”專教西學,由李提摩太本人負責,由此山西大學堂就成為了中西共為一體的一所新式學堂。
當時,根據《奏定學堂章程》,設立在省會的大學堂,至少需要設定三科才能成立。1903年下半年,各省都按章程規定改為高等學堂,全國只有京師大學堂和山西大學堂仍保留為大學堂,同年10月,天津中西大學堂改為北洋大學堂,直到辛亥革命時,全國總共也只有以上三所大學堂。
山西大學校
1910年,山西大學堂已開辦近10年,省出經費50萬商銀已付清,根據“契約”規定,西學專齋應歸還山西自辦。是年11月上旬,李提摩太來並辦理了有關移交手續,西齋教習也大部分按契約解聘離晉,不久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建立。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教育部頒布了新的教育法令。遵照新的規章,山西大學堂改名為山西大學校,監督改稱為校長,中學專齋與西學專齋的建制也同時取消。設立了預科和本科,預科分為一、二兩部,一部為文法科,二部為理工科,均修業三年,本科分文法工三科。由此山西大學校便奠定了以後文理多科的綜合性大學的基礎。
國立山西大學
1918年7月,山西大學校列入國立範圍,被稱為國立第三大學。直至此時,全國公立(官立)大學仍只有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和山西大學三所,並規定凡是山西大學本科畢業生,以其所學任事三年,或曾任校長及教員滿三年者可參加參議員選舉。直到1922年重新頒布學制,全國大學才逐步增多。
山西大學(民國)
1931年改名為山西大學,抗戰期間,曾遷至晉南、陝西三原、秋林等地。
1937年被迫停辦,1939年復校。
1949年春,中國大學理學院併入山西大學。1949年6月,法學院法律系併入北京大學。
山西大學(建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山西大學設有文、理、工、醫、法五個學院,是當時國內辦學規模較大、學科門類齊全、辦學水平較高的高等院校之一。著名進步學者鄧初民任校長。
1952— 1953年院系調整取消山西大學建制,文、理、工、醫、法五個學院調整如下:
文、理兩院(含中文、歷史、外語、教育、數學、化學、生物7個系)合併,改稱山西師範學院,1959年更名為山西大學,1962年,山西體育學院、山西藝術學院併入山西大學。1998年,成為山西省重點大學。2005年,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部共建大學。2011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工學院(含土木工程採礦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紡織工程7個系)中冶金工程系參與組建新成立的北京鋼鐵工業學院(今北京科技大,紡織工程系和採礦工程系併入西北工學院(今西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個系獨立建院為太原工學院(今太原理工大學)。
醫學院(含醫學系)獨立建院為山西醫學院(今山西醫科大學)。
法學院改稱財經學院(含經濟、工商管理、會計3個系),後劃歸入中國人民大學
師範學院1999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太原師範專科學校和山西省教育學院合併組建而成太原師範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