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品牌中華行

山西品牌中華行

活動簡介

“山西品牌中華行”系列活動是由山西省商務廳、財政廳、外宣辦等聯合舉辦的活動,目的是將山西的好產品、好特產推向全國,讓全國人民認識山西、了解山西、品味山西、享用山西。本次活動以享用三晉品牌、提高生活品質為主題,堅持宣傳和推介、展示和銷售、洽談和簽約相結合為原則,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中西部地區市場為重點,走向全國,以重點品牌宣傳推介為載體,宣傳我省品牌形象,展示山西省產業優勢和優質品牌產品,提升山西品牌的知名度競爭力

此次系列活動由2013年6月持續到2013年12月,將先後在北京呼和浩特廣州成都杭州重慶南昌上海舉辦。參展商品為“中華老字號”產品、“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名優特產品等為主。本次北京站參展企業有67家,均是山西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品牌中華行
  • 外文名:shanxipianpaizhonghuahang
  • 舉辦部門山西省商務廳、財政廳、外宣辦
  • 活動時間:2013年6月持續至今
  • 地區:“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
  • 名優特產:柳林碗團、山西老陳醋、山西紅棗
背景資料,中華老字號歷史,活動歷程,媒體報導,

背景資料

山西,簡稱晉,戰國初期,因韓、趙、魏三家分晉,又稱“三晉”。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柳宗元稱山西為“表里山河”。由於地理條件千差萬別,生態環境的特殊性和複雜性造就了種類繁多、品質獨特的農副產品,這也決定了山西各地許多優良的糧、果品種,是在各地特有的地理、氣候等條件下才產生的。因此山西的土特產品以農副產品為主。既有晉北、晉西北的蕎面、豆面、紅面、紅棗、胡麻油、核桃;又有晉中的沁州黃小米、平遙牛肉、山西老陳醋、晉祠大米、呂梁的沙棘汁、清徐的葡萄;晉南的麻花、煮餅、長治黨參等。
山西曆代作為皇家貢品的名優特產就達100多種:其中以柳林碗團、山西老陳醋、山西紅棗、山西核桃、平遙牛肉六味齋醬肉渾源涼粉、太谷餅、聞喜煮餅稷山麻花、汾酒最為著名。

中華老字號歷史

柳林碗團是柳林特產,也被稱為“碗脫”或“碗禿”。“碗脫”之名的來源是因為它用小碗蒸,熟後晾涼,可從碗中脫下。在柳林方言中,“團”、“脫”、“禿”,音節相似,故有多名。但人們大多喜歡碗團這個名字,用圓圓的碗蒸出圓圓的碗團,象徵團團圓圓。
西晉初年,匈奴人內遷,但遭到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西晉統治者不但要他們納稅而且強迫他們當兵,甚至掠奪為奴婢,不少人陷於破產的境地,淪為流民,迫使各族人民奮起抗爭、眼看西晉統治階級欲墜,匈奴貴族劉淵,利用各族人民對西晉的怨恨,打起了反晉旗號,順應民心,從離石派大將石勒統領三軍發兵進攻西晉都城洛陽,營地扎在柳林三郎堡。由於石勒當過農民,曾被西晉官僚司馬騰作為奴隸出賣,參加過農民起義,因此對下層人民十分了解同情。石勒來柳林後,治軍嚴謹士兵秋毫無犯,深受當地民眾的歡迎。由於當時戰亂瀕繁加之自然災害嚴重,當地民眾苦不堪言,石勒的軍糧也眼看著成了大問題。石勒派出軍士四出購買軍糧,但購得數量甚小,也只不過是些蕎麥。以前軍士吃飯乾稀配合。因軍糧緊缺,就把乾飯改稀飯,把蕎麥磨碎後,熬粥喝。一次幾個軍士外出,誤了飯時,回來後,蕎面粥已凝結成塊,用手壓壓,乾硬幹硬的,幾個士兵就把碗內的涼蕎面塊用手扒了下來,抓而食之,吃起來堅韌韌的。於是,有個士兵提議切塊吃,他們就把蕎面塊切成條,隨便灑了些成鹽,大吃起來。感覺不錯,他們就把蕎面切成長條,撒了一些調料,並調以棗醋、蒜泥,給石勒端去,石勒吃後,大加讚賞,並讓廚房試做,次日廚房做好,讓軍上飽餐一頓。軍士吃後精神大振。當地百姓聞訊後,去軍營觀看。軍士就讓百姓嘗新。百姓嘗後,甚感新奇,就模仿著去做,從此就傳開了。
柳林碗團一般置於闊口淺底碗裡,做好的碗團是一層銀圓薄厚略發烏色的面結晶,吃時用鋼鋸條磨成的小刀,把碗裡那淺淺的一層麵食割成自己喜歡的形狀,拌以辣椒油、陳醋等佐料,入口咬嚼,柔韌、滑膩、筋道、香辣,霎時間酸甜鹹辣味溢滿口腔。細品,似乎還有點點苦味。碗團四季食用,老幼皆宜。
山西老陳醋,至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山西老陳醋以色、香、醇、濃、酸五大特徵著稱於世。老陳醋在1924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一舉奪得優質商品一等獎,自此揚名海內外。所釀之醋最馳名者為中華老字號“益源慶”。史稱明太祖之孫朱濟煥被封太原府為寧化王,“益源慶”所釀之醋被指定為寧化王府的專用醋。清順治元年(1644年),梗陽(今清徐)中華老字號“美和居”改新醋陳釀工藝為“夏伏曬、冬撈冰”,形成該字號食醋的獨特品味,並將產品定名為老陳醋。已故著名微生物學家方心芳先生,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對山西老陳醋的工藝進行了總結和肯定,他在《黃海》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清徐醋之發酵溫度高至40℃以上,其酪酸菌、乳酸菌必起作用,山西醋之氣味別致足可證明醋酸菌以外的細菌作用。”並稱“我國有四大名醋,首推山西老陳醋”。已故著名生物學家陳駒聲先生則在多種著作中明確指出:“山西老陳醋是我國北方最著名的食醋”。
相傳,唐太宗為了籠絡人心,要為當朝宰相房玄齡納妾,大臣之妻出於嫉妒,橫加干涉,就是不讓。太宗無奈,只得令大臣之妻在喝毒酒和納小妾之中選擇其一。沒想到房夫人確有幾分剛烈,寧願一死也是不在皇帝面前低頭。於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飲而盡。當房夫人含淚喝完後,才發現杯中不是毒酒,而是帶有甜酸香味的濃醋。從此便把“嫉妒”和“吃醋”融合起來,“吃醋”便成了嫉妒的比喻語。
白樂天贊醋留詩篇,相傳白居易閒居履道里時,因其住所與寺院相鄰,且與寺僧來往甚密,互有饋贈。一日神秀長老執酢到履道里與樂天品茶閒敘酢之神效,興致之時。神秀向樂天索句樂天以酢研墨,揮毫書就:長生殿上競爭傳,老來齒衰嫌茶淡。無契之處誰相依,疾酢倍覺酸勝甜。這首藏頭詩暗藏"長老無疾"四字,喻指神秀長老因經常食酢(通醋)而能長壽健康。
女皇武則天飲醋療疾,相傳女皇武則天有次龍體欠安,常常腹脹氣滯,不思飲食,御醫們想盡了辦法,也未能奏效,有位御醫因此還被砍了頭。後來有一道士進獻陳醋,武則天吃後胃口大開,龍體轉安,從此以後,武則天御膳時總要放上一壺醋。此習慣傳與民間,以開胃解酒,流傳至今。
清朝有個欽差大臣路過清徐,縣太爺請他吃山西的刀削麵,用的恰是陳醋來調味。欽差連連夸好,於是縣太爺就贈送給欽差十簍老陳醋,請他笑納。欽差回京後,皇上見欽差任務完成圓滿就賜宴與他,欽差忙拿出山西陳醋獻予皇上。散了御宴,皇上還在書房裡連夸好醋,順手用毛筆寫下:“山西老陳醋”五個大字,並命人進京,專為宮膳坊做醋。匠人來到金鑾殿,跪著向皇上說明:“醋絕有三個原因-水質、原料和工藝,山西的水最適合做陳醋,最好回清徐專為皇上做醋。”接著,皇上就封此人當了做醋的官-九品宮膳作師,賜旗桿一根,高懸“山西老陳醋”御筆大旗。打這以後,山西老陳醋在中國和外國可就出了名了。
多吃醋,愛吃醋,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醋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機體休息,消除疲勞,預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醋不僅是一種調味品,而且是一種保健養生食品。醋除了含有大量的醋酸外,還含有鈣、鐵、葡萄酸、乳酸、甘油、脂肪酸和鹽類,在食用方面,醋可以溶解食物中的鈣和鐵,使人體容易吸收,還能保護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不被破壞。 食用醋可消化脂肪和糖、可利尿通便、可減少鹽分的攝取、可降低血壓和血清膽固醇醋。
山西紅棗,自占以來就被列為“五果”之一,歷史悠久。大棗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在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複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因此,大棗就有了“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
棗在我國的文字記載就有三千多年。關於棗的最古老的著述大概出現於《詩經》,在《詩·豳風·七月》中有“八月剝棗,十月獲稻。”可以說,從古代採食果腹到後來種植,從古代給王進食之品到諸侯相互問候禮品,以至到儒家“三禮”(即喪禮、葬禮、祭禮)用品、明清時期皇室供品,再到後代隨著經濟發展人們有意識地大規模種植,棗作為果品在政治、經濟、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棗被歷代詩人寫入詩辭歌賦中,詠頌棗樹的詩文比比皆是。唐朝詩人李頎吟詠“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末落桐蔭長”,唐代另一著名詩人劉長卿詩云“行過大山過小山,房上地下紅一片”,宋代詩人張耒寫到“棗徑瓜田經雨涼,白衫烏帽野人裝”,清代慶雲縣令桂山吟到“正是晴和好時節,棗芽初長麥初肥”,另有詩人也寫到“叢林騰赤霞,千家射雲紅”,宋代大詩人蘇軾任徐州太守時欣然作詞《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表達了他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
紅棗除了給人們提供基本飲食功能外,還被人們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嫁女時蒸的花饃饃上以布滿紅棗為喜慶,新婚夫婦的被褥四角內要包數顆大紅棗,洞房炕角也要撒紅棗,"棗"與"早"諧音,企求早生貴子,並願新人未來的生活紅紅火火;孩子過滿月、生日時也都要吃棗糕,望孩子早點長高,早日成材;母親給外出的子女捎衣服時也要夾帶一把紅棗,盼孩子早日歸來。
大紅棗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中寫道:"大棗氣味甘平,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久服輕身延年。"所以人們常將大紅棗作為禮品送給親友。
山西核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幹果”之一。不僅味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萬歲子”、“長壽果”。
核桃吃了使人健壯,潤肌,補腦,黑鬚髮。多吃利小便,去五痔。將搗碎的桃核肉和胡椒粉放入毛孔中,會長出黑毛。核桃燒成灰和松脂研,可敷頸淋巴結核潰爛。另外吃核桃使人開胃,通潤血脈,骨肉細膩。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腰腿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腸風,散腫痛,發痘瘡,制銅毒。同破故紙蜜丸服,補下焦。治損傷、尿道結石。吃酸導致牙酥的人,細嚼胡桃便可解。堅持每周吃兩次核桃,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降低24%。而且核桃中含有一種減少動脈硬化、讓動脈保持柔軟的成分,還含有抗氧化劑和α-亞麻酸,這些都會保護氧化氮,就保護了動脈,有助於身體健康。
核桃做法有很多,生吃熟吃有很多,生吃不用說,去皮後直接吃就可以,熟吃核桃可研碎與紅糖拌合蒸包子吃,還可以煮粥或做成桃餅吃,如果孕婦每天堅持吃幾個核桃,對自己身體的保養和對胎兒的發育均有很大的好處。
平遙牛肉,產于山西平遙。據傳,明代中期,平遙牛肉就聞名於世了,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產銷歷史。到了清代、民國時期,許多達官顯貴把它作為宴客的必備佳肴。本世紀30年代,平遙牛肉運銷北京、天津、西安等外省市,當時每逢秋冬之季,各地行商紛去集平遙,販運牛肉,平遙牛肉遂蜚聲全國。平遙牛肉外觀紅潤,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一選優質菜牛或老殘牛宰殺後,即時剔骨,再將全牛一劈兩半,按頭、脖子、排沙、前膘、脊肋骨、挪頭、膘圍、二道墩、敦子肉等九部分分為十六大塊。二醃肉。將切好的牛肉晾二、三小時,用當地產的硝鹽撒在肉塊上,好入缸,用牛肚封缸存放,醃時間隨季節而定:夏季半個月,春秋一個月,冬季二、三個月。三煮肉。醃好的牛肉,撈出後用冷水洗淨,分層入特製筒式大鍋,一般每鍋八百斤,加含鹼井水和硝鹽煮製,要求“水深要把肉漫到,湯沸鍋冒小泡。”且煮時不蓋鍋蓋,以利肉中異味和水分蒸發,煮到八成熟時,壓火,使其自然燜煮。待全熟後,出鍋上架,最後用苦布封蓋,上市出售。久食扶胃健脾,老少皆宜,是旅遊、饋贈親友的佳品。
六味齋醬肉產于山西太原。六味齋最負盛名的產品是醬肘子,在清乾隆年間即為貢品,慈禧太后為經常吃到醬肘子,特賜給送醬肘人一塊進宮腰牌,拿著這個“特別通行證”可以直入深宮無須稟報。特點:從外觀色澤看為醬紅色或紅褐色,用刀切開後,內部組織為粉紅色,口感綿爛利口,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尤其是皮軟嫩。在六味齋的傳統工藝中,醬汁純屬滷製醬肉的老湯經濾渣熬制而成,不添加任何東西。醬肘花於1982年被原中商部評為優質產品,享受了地方熟肉產品的最高榮譽,1984年、1988年連續複評合格。1988年,醬肉又被評為部優產品。自1981年起醬肉、醬肘花一直被評為省優產品,此外省優產品還有排叉、醬豬頭肉,市優產品有排叉、醬豬肝、叉燒、醬大肚、醬頭肉。
渾源涼粉是老百姓喜歡吃的食品之一。山西渾源地處我國道教聖地北嶽恆山腳下,以山美水美人美聞名於天下,而很多人了解渾源卻是從一碗普通的涼粉開始的。吃過渾源涼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獨特的味道。在渾源的每一個涼粉攤,你都會看到那裡除了碗坨狀的涼粉外,還有十幾個小盆,那裡放著各種各樣的調料,主要的有醋、蒜水、蔥花、黃瓜、香菜,而使渾源涼粉之所以稱為渾源涼粉的就是其特有的蓮花豆、豆腐乾和辣椒油。蓮花豆香酥可口,豆腐乾嚼得過癮,而辣椒油則口感香辣,不同於其他辣椒的乾辣。
太谷餅,位於山西省中部的太谷縣,有一種譽滿三晉的傳統功夫小吃餅,俗稱“太谷餅”。傳說太谷餅發明於清朝鹹豐年間,當時太谷地區商業、手工業、金融業極為繁榮,一位燒餅鋪里的老師傅在祖傳工藝的基礎上,精心調製成現在的太谷餅配方。太谷餅製作精細,工藝講究,成品色香味美,回味無窮,敢與京糕粵餅相媲美。太谷餅在選料上很有講究,選用上好的麵粉、白糖、食油和糖稀為原料,水的比重極小,食油選用山西北部優質熟榨的胡麻油,糖選用上等的砂白糖,糖稀選用米稀。太谷餅有四大特點:一是酥軟至極,將鮮餅放不同的器皿上,它會隨所放器皿的不同形狀而彎曲。假如放在小碗裡,便彎成碗底狀;二是馨香誘人,甘涼爽口,令人回味不盡;三是稍嚼即化,餘味綿綿,口感極好;四是易於貯藏,存放於適當之處,半年之內色、味如初。
聞喜煮餅有著山西“餅點之王”的美譽。煮餅在明末就已有名氣。從清朝嘉慶年間至抗日戰爭前的300年間,聞喜煮餅不僅暢銷於天津、北京、西安、濟南、開封、太原等內地城市,而且聞名於上海、廣州、海南等地。晉南的一些縣城和大集鎮,一般經營食品的店裡,都掛著“聞喜煮餅”的幌子,作為招攬顧客的名牌。魯迅先生在小說《孤獨者》中有“我提著兩包聞喜產的煮餅去看友人”的字句,可見聞喜煮餅確實聲名遠播。 煮餅是一種油炸的點心。在晉南民間把“炸”就叫“煮”,炸油條都叫作“煮油條”。聞喜煮餅形似圓月,由於外皮粘滿白芝麻,所以外觀是月白色。掰開兩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窩金絲,吃到嘴裡,酥沙鬆軟,不皮不粘,甜而不膩,食後回味,有一種松柏的余香。聞喜煮餅始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康熙皇帝巡行路徑聞喜時,聞喜官紳為迎接聖駕,遍選名師治宴。席間,皇上覺得其他肴饌都淡而無味,唯有煮餅滋味獨特,餘味綿長,不禁喜問其名,眾官宦搜尋枯腸,都想取一個吉利的名稱來討皇上高興,但因皇上猝然發問,不免一時語塞,無言以對。皇上見此情狀不覺笑說:就叫煮餅吧。於是康熙皇帝命名的聞喜煮餅就此名聲大燥並流傳至今。聞喜煮餅並不是餅狀,而是滾圓形,外邊裹一層脫皮芝麻。將芝麻團掰開,便顯露出外深內淺的栗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餡子,以及能拉幾寸長的甜絲。再把掰開的芝麻合在一起,馬上又恢復球狀。這種煮餅風味佳美,營養豐富,吃起來越嚼越香,帶有一種異樣的甜香味,令人口味無窮。
稷山麻花稷山是中華農耕始祖后稷培植五穀、教民稼穡之地,是中國農業的發祥地。稷山麻花起源於隋仁壽年間,成形於唐朝中期,成熟於北宋徽宗年間,起初為一股麻花,後演變為兩股麻花,到明代成為三股麻花,開始風行民間。唐朝著名政治家、宰相裴耀卿(681至743年),字煥之,稷山人氏。唐開元初年,玄宗升耀卿為長安令,後任濟、宣、冀三州刺史,升任戶部侍郎,調任京兆尹、侍中,升為尚書左丞相,封為趙成侯。他在做州官和朝政理事時,終不忘將家鄉的稷山麻花和稷山板棗兩大地方傳統名特產介紹給朝中,使稷山麻花、板棗得以成為宮廷佳品。清代大學士、一代文豪紀曉嵐曾對推介稷山麻花做過歷史性的貢獻。紀曉嵐的岳父馬永圖,敕封儒林郎,曾任四川江津、山西稷山、山東城武知縣和內閣中書。馬永圖生有四女,次女嫁與紀曉嵐。紀曉嵐常吃到岳父帶給他的稷山麻花和稷山板棗,細細品味,感悟許多,撰文稱頌。乾隆皇帝江南出巡,紀曉嵐向皇上介紹地方名吃稷山麻花,乾隆皇帝親口品嘗,稱道:“形如繩頭,香酥可口,出類拔萃,別具風味。”由此,稷山麻花被列為朝廷御餐食品,地方年年進貢。稷山麻花隨之名聲大振,傳名後世。稷山麻花製作精成,用料考究,色澤金黃,圓潤透亮,食時酥脆適口,油而不膩,嚼後無渣,百食不厭,風味無窮,長存不回潮,留味一品香。通常分為油酥麻花和普通乾麻花,以鹹味為主。幾千年的中華美食文化中,稷山麻花成為中國麻花發源地,是炎黃子孫喜愛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傳統食品。關於稷山麻花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南北朝時,西魏大統四年(538年),河東行台王思政上表始建玉璧城。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玉璧城曾發生過兩次大戰。東魏的高歡政權,於公元542年和546年,兩次攻打西魏的於文泰政權,都以高歡失敗而告終。明代御史宋儀望曾寫詩云:軺車轉入稷山城,城畔猶傳玉璧營;戰骨只留荒冢土,蕭蕭落水盡悲聲。此地汾河南玉璧城周圍為戰地實營,因戰亂災荒,在這裡生息的民眾,雖草木茂盛,但野獸出沒,毒蠍橫行,凡中毒者,十有半亡。人們為詛咒蠍毒,在每年的陰曆二月初二,家家戶戶把和好的面拉成長條,扭作毒蠍尾狀,油炸後吃掉,稱之為“咬蠍尾”。這種起初只有一股油炸的蠍尾,演變成今天的兩股、三股稷山麻花。如今蠍毒早已消失,但稷山麻花卻一直流傳下來。
汾酒產于山西汾陽縣杏花村酒廠。汾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清香純正、醇厚綿軟、甜潤淨潔的特點。
歷史上,汾酒曾經過了三次輝煌: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晚唐著名詩人杜牧一首《清明》詩吟出千古絕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汾酒的二次成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甲等金質大獎章,為國爭光,成為中國釀酒行業的佼佼者。
著名作家《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梁衡說:“原來我國的名酒有4個香型,即濃、醬、清、鳳香型的代表。杏花村汾酒他不求那濃那烈;只求這純這真,屬於清香型的典型代表。其他酒或如艷麗少婦,或如濃妝重抹,這杏花村汾酒呢,則如窈窕淑女,淡梳輕妝,大約因為這純,才使它成為名酒之始祖。”
1959年黨中央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主席在廬山會晤了紅軍時期的老戰友賀子珍,一天晚飯的飯桌上,毛主席自己斟了一盅山西杏花村老白汾酒,自己先呷了一口,微笑著對她說:“我還是這個習慣,酒要喝的,但不多喝,汾酒很純正,我愛喝……”因為一個“純正”,道出了開國領袖毛主席對杏花村汾酒的一貫鐘愛。
在第三屆全國人大會議時,生物學家、白酒專家秦含章鄧穎超分在一個小組,秦含章讓鄧大姐轉告周恩來總理,今後應多飲杏花村汾酒,鄧大姐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汾酒純正”。又因為一個“純正”道出一位老科學家對總理的熱愛和對汾酒的讚揚。
梁衡又說:“據史料記載,貴州的‘茅台’是清代康熙年間,一個山西鹽商傳去的。至今我國不少地方的名酒中仍有‘汾’字,如‘湘汾’、‘溪汾’、‘佳汾’,可見其淵源。”梁衡還說:“汾酒是中國的紅高粱,中國的清泉所釀成的,是中國母親的乳汁。”
每升酒甲醇含量國家規定不得超過0.4克,汾酒卻只有0.064克;鉛含量國家規定不得超過0.001克,汾酒卻只有0.000043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酒中有益物質總脂含量,國家標準中每升含量不得少於2克,而汾酒達到4.4克,難怪杏花村汾酒飄洋過海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7年第三世界廣告大會開幕式上一對居住在巴基坦的夫婦說:“我們第一次嘗到這么好的中國杏花村汾酒。”許多回大陸探親的台胞把能夠喝到汾酒,竹葉青酒看作是非常榮耀的事,總要設法帶一兩瓶回台灣。1988年美國朋友史文思參觀汾酒廠說:“非常愉快地看到這么好的工廠,你們有資格感到驕傲。”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陪同日本客人訪問杏花村汾酒廠題詩:“和風華雨正紛紛,舉盞欲招前古魂。般若湯兮長壽水,不妨暢飲杏花村。”前國家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謝覺哉參觀杏花村汾酒廠後題詩:“逢人便說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聞,草長鶯飛春已暮,我來仍是雨紛紛。”表達了對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的讚頌。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進軍北京,路經杏花村暢飲汾酒,讚譽為“盡善盡美”。清李汝珍在《鏡花緣》一書九十六回的曲牌中,列舉當時全國知名酒類五十餘種,其中推汾酒為首,另外《兩般秋雨庵》、《清稗類鈔》等也有不少嗜飲汾酒的記載。自一九一五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優勝金質獎後,其聲譽更是宇內交馳,名聲大噪。於是,閻錫山責令其副官集資設立晉裕汾酒有限公司,吞併了杏花村的大小酒家。一九四八年汾陽解放後,汾酒獲得了新生,正式成立了國營杏花村汾酒廠。酒廠的職工們進一步總結了歷史傳統經驗,改進生產工藝,使這枝古老的釀造奇花更加光彩奪目,汾酒以其清澈透明,清香純正,綿甜清爽,餘味爽淨的清香風格而獨樹一幟,成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一九五三年以來,連續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一九八零年又榮獲國務院頒發的金質獎章,近兩年多以來,汾酒除滿足國內人民的需要外,還遠銷世界五大洲的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活動歷程

1、 北京(6月17日-23日)
地點: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一層
主題活動:阿寶現場叫賣、媒體開放日、“模特秀”宣傳促銷活動、“金醋之韻”舞蹈表演及現場促銷、陶瓷樂器表演、“不一樣的6度醋”。
山西品牌中華行
山西品牌中華行
1、 呼和浩特(未開啟)
2、 廣州(未開啟)
3、 成都(未開啟)
4、 杭州(未開啟)
5、 重慶(未開啟)
6、 南昌(未開啟)
7、 上海(未開啟)

媒體報導

記者10月15日從省商務廳獲悉,山西品牌中華行(上海站)將於10月18日至10月22日在上海國際農展中心舉行。
“山西品牌中華行(上海站)”為期五天,我省結合上海市場的消費特點,挑選了73家品牌企業赴滬展示。本次活動將是歷次山西品牌中華行中參展商品最多的一次活動,將有16大類、2000餘種商品亮相。在布展方面,73家品牌企業統一採用充分反映山西文化、企業特點和產品特色等的元素特裝搭建展台,展銷活動區面積4000平方米。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是,新增了山西會館、晉韻樓兩家麵食表演類企業,屆時將向上海消費者展示山西麵食製作技藝。
“山西品牌中華行”上海站的活動包括品牌綜合推介對接會、品鑑山西名優特產品、媒體開放日和主題活動日以及山西麵食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場表演展示等內容。10月18日,金醋科技將向上海市長寧區環衛局150名環衛工人舉行現場捐贈活動;10月18日,山西品牌綜合推介對接會舉行,將邀請駐上海的集團總部、外商企業,上海大型商貿流通企業,上海大型商場、連鎖超市,上海連鎖經營協會等單位參加;10月18日至22日,舉行山西麵食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場表演展示。
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山西品牌中華行前四站現場銷售總額608萬元,簽訂銷售契約1.8億元,隨著山西品牌中華行的持續舉辦,山西品牌正在被更廣闊的市場認可,受到了更多消費者的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