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漢語詞語)

山水(漢語詞語)

山水一詞有三層意思:(1)山上流下來的水;(2)山和水,泛指山、江、河、湖、海;(3)山水畫的簡稱,指以風景為題材的中國畫。山水畫是以自然風景為主要描寫對象的繪畫,是中國傳統三大畫科之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水
  • 外文名:Landscape
  • 拼音:shān shuǐ 
  • 注音:ㄕㄢ ㄕㄨㄟˇ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相關詩詞,山水畫,

基本解釋

(1) [water from a mountain]∶山上流下來的水。
(2) [mountains and rivers]∶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of mountains and waters]∶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引證解釋

1.山與水。
墨子·明鬼下》:“古今之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為鬼者。”
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吳 蜀 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皆難卒謀也。”
唐· 柳宗元漁翁》詩:“煙銷日出不見人,乃一聲山水綠。”
清·錢謙益《南征吟小引》:“睢陽袁伯應(袁可立子),以名臣子之牽絲郎署,負文武大略。博雅好古,散華落藻,輶軒問俗,戎車出塞,山水登臨。”
2.泛指有山有水的風景。
宋書·謝靈運傳》:“出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靈運素所愛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惲敬《重修松竇庵記》:“後陳茂才雲渠 來談,縣西山水之勝,皆遠在數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縣東之 松竇 。”
3.山水畫的簡稱。
唐·杜甫存歿口號》之二:“鄭公粉繪隨長夜,曹霸丹青已白頭,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間不解重驊騮。”
宋·張淏雲谷雜記》卷四:“ 王象先 於鵝溪絹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焦循憶書》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時, 卞公 無子,深愛之,延師教以詩畫,遂工山水,詩畫外無他好也。”
張天翼《新生》:“ 章老先生 總炫耀他家藏的東西,吳昌碩刻過一幅圖章送他,他還藏了一幅倪雲林的山水,上面有 張延濟 的題跋。”
4.山中之水。
《南齊書·高逸傳·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
《新唐書·五行志三》:“ 鹹亨 四年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漲,溺死五千餘人。”
5.猶山野。
宋·王安石贈李士雲》詩:“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蘇軾《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聊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相關詩詞

  1.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2.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3.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4.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5.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6.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7.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8.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9.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宋·蘇軾《題西林壁

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發展歷史
山水畫是中國的一個有特色的分支,從隋朝就開始出現山水畫,山水畫強調“平遠”、“高遠”、 和“深遠”,運用散點透視法,平遠如同“漫步在山陰道上”,邊走邊看,焦點不斷變化,可以畫出非常長的長卷,括進江山萬里;高遠如同乘降落傘從山頂緩慢下降,焦點也在變化,從山頂畫到山腳,可以畫出立軸長卷;深遠則運用遠近山的形態濃淡對比,畫出立體,山谷深邃的效果。
從古代起,中國的山水畫的特點四必須有人或建築出現在畫上,這幅畫才顯出生氣;從唐朝開始,中國的山水畫開始分為南、北兩派,北派的創始人是唐代畫家李思訓,他發明的大斧劈皴法,畫中重用色彩,濃墨點苔上也用鮮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適合變現北方陽光燦爛、峭壁高聳的山峰。宋代的畫家張擇端李唐馬遠夏圭等繼承了他的風格,形成一種派別。
本來山水畫發展到明中頁,已較為開放,畫派紛爭是主要特色。這是一種有生命活力的表現。在四起的畫派中,主要可分為以戴進為首的“浙派”和以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為代表的“吳門畫派”以及張宏為代表的吳派後勁。約自萬曆至崇禎年間繪畫領域出現新的轉機。以張宏為代表的蘇州畫家在文人山水畫方面另闢蹊徑,創作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繪畫作品。他們在繼承吳門畫派風格和特色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回歸自然,到大山里去寫生,師自然造化,悟出了繪畫的真諦。他在畫中體現出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使山水畫活了起來。滿清的“四王”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翬影響於董氏畫理,呈明時院體的臨摹之風,把對傳統士者筆墨的理解達於致極,迎合了清庭政治文化追求,左右了後市百年格局。清朝初期與四王的藝術觀點相悖的畫家很多,敢於創新的也不乏其人,但是敢於出來開宗立派的卻寥寥無幾。當時在滿清貴族統治畫壇的時代背景下,出現了一位提倡山水畫創新的革命領袖石濤。這位前明遺逸托寄空門,以憤世刺時的精神突破窠臼,以自由、個性為藝術的標的,他藉“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實踐,向四王院體發起了挑戰。石濤的意義在於他的生命運動觀、整體氣勢觀、節奏韻律觀、重心比襯觀和筆墨張力觀,加之三教一理的高深學養,文士情懷可謂見石濤面又見一峰。正由於石濤用極富抗爭的生命之筆,開拓了自寫性靈、姿態新奇的頗具視覺刺激和意境感召的大寫意形式法則,他的影響自清初而入今,是幾代人的楷模。
明 仇英《仙山樓閣圖》明 仇英《仙山樓閣圖》
南方山水畫派亦稱“江南山水畫派”或“南宗山水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說:“董源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氣;建業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畫史》也說 :“董源平淡天真多,唐無此品。”此派以董源和巨然為一代宗師,世稱 :“董巨”。惠崇趙令穰的小景,為此派支流。米芾父子的“米派雲山”,畫京口一帶景色,顯出此派新貌 。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芬(玉澗)等,屬南畫體系,至元代而大盛。
南派早期畫家中被評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著名詩人畫家王維,運用披麻皴和宋代畫家米芾發明的雨點皴或叫米點皴,多用墨色少用顏色表現濛濛細雨中的江南丘陵。後來發展到只用墨的水墨山水,王蒙倪瓚等畫家發展形成了南派風格。 從明代後期到清朝時,山水畫陷入了形式主義的格式套路,畫家不在觀察自然,從臨摹古畫 技巧入手,隨意擺布畫中的構圖,雖然明、清時期出現了許多花鳥畫和人物畫的大師,但山水畫的發展停滯不前,《芥子園畫傳》更將山水畫變成一種八股。 直到近代,山水畫又重新發展,新一代畫家如黃賓虹傅抱石關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繪畫理論,深入觀察自然,創作自己的風格,使山水畫重新注入生氣,將山水畫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他們更多的重視筆墨,即對線的運用,講究“古法用筆”,對筆墨的變化,更重視作者自身對筆墨的掌控,來表現作者內心的奇美自然景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