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腸球菌

屎腸球菌

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屬腸球菌屬,是人及動物腸道中正常菌群的一部分,用屎腸球菌JT1701與人體腸系有害菌(大腸桿菌、產氣莢膜梭菌脆弱擬桿菌)和人體腸系益生菌(嬰兒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分別及共同培養發現,腸球球菌對這些菌均有抑制作用。

屎腸球菌屬於革蘭氏陽性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屎腸球菌
  • 外文名: Enterococcus Faecium
  • 隸屬腸球菌屬
  • 存在:人及動物腸道
概述,腸道作用機理,屎腸球菌的套用,屎腸球菌的好處,潛在危害性,

概述

屎腸球菌是動物腸道正常菌群中的菌類,因其能產生乳酸,所以歸屬於乳酸菌類。屎腸球菌是一種益生菌,對維持動物腸道菌群生態平衡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幼齡動物的腸道保健和疾病的防疫和治療上有突出的表現。許多企業將其製成微生態飼料添加劑,但是屎腸球菌的抗逆性較差,在生產加工中不能有效的保持其活性,對屎腸球菌的利用產生了很大的問題。
它能抑制這些菌氨的產生,降低培養基的pH。其原因是,屎腸球菌與氨產生相關的尿酶、胺基酸脫氨酶的種類少,酶活性亦低,而與NH4^+同化相關的谷氨酸脫氫酶谷氨酸合酶、谷醯氨合成酶的活性要高得多。表明屎腸球菌對人體腸系菌群具有調控作用。
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可致感染,
目前對於屎腸球菌的治療還沒有什麼很好的特效藥可以選用青黴素和鏈黴素進行治療。
屎腸球菌

腸道作用機理

屎腸球菌進入動物腸道後,主要通過以下四個途徑產生作用:①快速黏附腸道黏膜。通過排阻效應抑制病原菌黏附腸道,形成腸道屏障、保護腸道健康、維持微生態平衡。②代謝過程中產生乳酸、細菌素和過氧化氫等物質。可以降低腸道pH值、抑制動物病原菌繁殖、維持和調整腸道微生態平衡、減少腸道內毒素與尿素酶的含量、減少血液中毒素和氨的含量、促進動物器官成熟、改善動物生理狀態。③產生多種營養物質(維生素、胺基酸、促生長因子等)。營養物質可參與新陳代謝、促進動物生長。④誘導機體產生細胞因子、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等。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炎症反應、促進腸道健康。
實驗證明,屎腸球菌製劑在提高幼年畜禽體增重、提高動物免疫力、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提高營養吸收、減少腹瀉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均有很好的效果。

屎腸球菌的套用

2015年7月1日,歐盟發布(EU)2015/1053號法規,批准桔屎腸球菌DSM 10663/NCIMB 10415作為牛繁殖、仔豬和雞育肥、火雞育肥、貓和狗的飼料添加劑使用。該法規自公布二十日起生效。

屎腸球菌的好處

梅契尼科夫的“長壽學說”里曾得出的結論:“乳酸菌=益生菌=長壽菌”。乳酸菌有200多種,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動物體內必不可少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廣泛存在於動物腸道中。屎腸球菌是乳酸菌中抗逆性較強的一類,具有很好的抗逆性(高溫、酸鹼、高鹽、氧氣),腸道黏附能力好,對部分抗生素也具備很好的耐受性。因此,在目前的微生態製劑產業特別是飼料添加劑企業中,是深客群多廠家親睞的一類乳酸菌產品。
屎腸球菌

潛在危害性

腸球菌感染是新生兒敗血症的第3位病因,近幾年新生兒和兒童腸球菌敗血症的發病率增加了6倍。據報導腸球菌是內源性和外源性醫院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檢出率僅次於大腸桿菌。有資料統計,在引起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中,腸球菌感染居第2位;腹腔、盆腔感染,腸球菌居第3位;敗血症,腸球菌居第3位,病死率12.6%~57%。
當抗生素大量使用或宿主免疫力低下時,宿主與腸球菌之間的共生狀態失衡,腸球菌離開正常寄居部位進入其他組織器官,它首先在宿主組織局部聚集達到閾值密度,然後在粘附素的作用下粘附於宿主細胞的胞外矩陣蛋白,分泌細胞溶解素、明膠酶等毒力因子侵襲破壞宿主組織細胞,並通過質粒接合轉移使致病性在腸球菌種間擴散,並耐受宿主的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發生髮展。
同時,腸球菌還極易形成耐藥性,其耐藥性包括固有耐藥、獲得性耐藥及耐受性3種。由於其細胞壁堅厚,腸球菌對許多抗生素表現為固有耐藥。腸球菌的耐藥性在20世紀70年代表現為對氨基糖甙類耐藥, 如慶大黴素和鏈黴素,80 年代表現為耐β-內醯胺類及糖肽類,1986年首次發現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90 年代以後,由於抗菌藥物廣泛套用,加之侵入性治療以及過度使用氟喹諾酮類和口服頭孢菌素類藥物等因素,導致腸球菌耐藥菌所致感染菌株及病例不斷增加,已成為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因。由於這類細菌所引起的耐藥菌感染治療難度大,加之腸球菌對抗生索的耐藥現象比較複雜,目前,在臨床分離的腸球菌中有許多是多重耐藥菌株。
美國醫院內監測系統表明由VRE導致的醫院感染1989年為0.3% ,1993 年為7.9%,在ICU內則增加至13%,至1997 年,超過15%的醫院內腸球菌感染為VRE。VRE耐藥譜廣、易造成感染和流行並且能將耐萬古黴素基因轉移給其它革蘭氏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同時腸球菌屬在乾燥的物體表面可存活數日至數周,無疑可以從被污染的手和衣物表面進行攜帶傳播。腸球菌屬具備毒力和流行性,本身又可產生介導炎症反應的能力,以及它的耐藥性和播散性(包括耐藥因子的播散),都對臨床患者有潛在的危害,加重病情的進展。
另外,美國研究人員在《醫學微生物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糞腸球菌能產生有害化學物質,破壞DNA,進而引起促發直腸癌的基因活動。他們在實驗室中仔細研究了直腸細胞對糞腸球菌的反應。結果發現在發酵狀態下,糞腸球菌會生成一種叫“超氧化物”的氧分子,這種氧分子會破壞周圍細胞的DNA,但糞腸球菌的影響遠不止於此。這種超氧化物會給被稱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細胞發出強烈信號,改變一些腸道寄生細胞的生長、分裂方式,甚至還會增強致癌基因的活動。研究證實,發酵狀態下,與人體重要生理過程相關的42種細胞基因都受到了糞腸球菌的影響。
因此,International Probiotics Association 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均建議:益生菌中不宜使用腸球菌!目前最新的益生菌產品如東海藥業生產的阿泰寧、寶樂安、爽舒寶等都不含有腸球菌,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政府也會出台限制腸球菌用於微生態製劑的規定。
參考文獻
[1] Malik RK,Montecalvo MA,Reale MR,et a1.Epidemiology and contral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in a regional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Pediatr Infect Dis J,1999,18(4):352.
[2] Malik PK, Marisa AM, Mario RR, et al.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of 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i in a regional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9,18(4):352.
[3] David FM, Arthur EB, Gary JN,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icci faecium within the pediatric service of a large urban medical center.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8,17(3):184.
[4] 唐曉丹.腸球菌感染研究現狀.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2007,7(3):221-223.
[5] Gray J,Marsh PT,Stewart D et al.J Hosp infect,1994;27:179-186
[6] 馬立艷,許淑珍,馬紀平,腸球菌致病機制的研究進展,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05,15(3):356-360
[7] 李光輝,腸球菌感染研究進展,國外醫學內科學分冊,1999,26:471
[8] 賴曉全,王洪波,兒童腸球菌感染及耐藥性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5,20(3):311-313
[9] 侯美榮,76例腸球菌耐藥菌感染的臨床分析,中國社區醫師,2004,6(19):72-73
[10] 鄭穎,李從容,李艷,668株腸球菌的耐藥性分析,實驗與檢驗醫學, 2008, 26 (2): 157-158
[11] 歐陽范獻,徐秀華,耐萬古黴素腸球菌的流行現狀、治療及預防對策.中國熱帶醫學,2002,2(1):56~59
[12] Martínez L , Baquero F. Interactions among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infection: pathogenicity, epidemicity ,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Clin Microbiol Rev , 2002 , 15: 647- 679.
[13] Moore DR, Kotake Y, Huycke MM,Effects of iron and phytic acid on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radicals by Enterococcus faecalis. Exp Biol Med (Maywood). 2004 Dec; 229(11):1186-1195
[14]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O-WHO)(2002).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obiotics in food .FAO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WHO working group report [DB/OL].
[15] 鄭躍傑,益生菌在兒科的臨床套用.兒科藥學雜誌,2007,13(5):4-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