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哺握髮

吐哺握髮

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吐哺握髮
  • 出處:《史記
  • 拼音:tǔ bǔ wò fà
  • 釋義: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詞語辨析,

成語解釋

【解釋】: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釋義
“然吾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謂洗髮時多次挽束頭髮停下來不洗,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於迎客。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成語典故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 周公 大聖,以貴下賤,吐哺握髮,懼於失人。”
無名氏《氣英布》第三折:“雖然做不得吐哺握髮下名流,也是喒的風雲湊。”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巍巍宰輔呵吐哺握髮,金璧贖我呵重睹芳華。”
韓愈《後廿九日復上書》:“今雖不能如 周公 吐哺捉髮,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周公在周盛時,天下太平,四夷賓服,猶且吐哺握髮,以納天下賢士。”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後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後來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權。管叔和他的諸弟在國中散布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訴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說:"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之業憂勞甚久,現在才剛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為了完成穩定周朝之大業,我才這樣做。"於是終究輔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
周朝最早的王是周文王,他的兒子周武王推翻了殷紂王。武王快要病死時,把江山傳給了兒子周成王,但成王年幼,因此,武王臨危之際,就把弟弟周公召來,託付說:"你可要好好協助你侄兒執掌天下啊!"於是,成王成年以前,就由周公處理政事。
周公不但足智多謀,而且為人忠誠,過去協助武王討伐紂王,如今代替武王執掌江山,心裡卻毫無竊奪之意。可是朝廷里卻有人非議說:"總有一天,他會把王廢了,自己來當王。"於是,真的有人打著防止周公篡奪天下的旗號,起來叛亂,想把周公推翻,把周朝的江山據為己有。周公憑藉自己的能力,還是把他們全都鎮壓了下去;周公還制訂了國家的禮法,使得長幼、君臣有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公"制禮作樂"。等到侄子長大成人,天下安定,周公便將朝政還給了他。周成王知道自己能執掌天下,全靠叔叔的輔佐,故而對周公非常敬重。周公有個兒子,叫伯禽。周成王為了表達對周公的感激之情,打算把魯國封給伯禽。
伯禽臨出發時,周公把兒子叫到跟前說:"你到魯地後一定要記住,要勤於政事,你知道我是怎么管理周朝天下的嗎?只要有人來找我,哪怕我正在吃飯,也立刻接待。有時飯剛到嘴邊,有賢臣求見,馬上又把飯碗放下,先出來接待;有時正在洗髮,有人求見,顧不上束頭髮,就趕緊先把頭髮攥在手裡,先出來迎接。'一飯三吐哺,沐浴三握髮。'這樣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吐哺握髮"這條成語,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

詞語辨析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愛惜人才
【近義詞】禮賢下士、吐哺捉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