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肌支持帶

屈肌支持帶

又名“腕橫韌帶”,位於腕掌側部。其橈側端分為兩層,附於手舟骨結節及大多角骨結節,有橈側腕屈肌腱通過;其尺側端附於豌豆骨及鉤骨鉤突。其淺面與腕掌韌帶圍成腕尺側管,有尺神經、血管通過。支持帶的深面為腕管。是腕部維持屈肌腱生物力學效應的重要結構,對腕管內肌腔和神經起支持和保護作用,並能改變肌健的運動方向,有效地發揮肌腿的生物力學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屈肌支持帶
  • 外文名:Flexorsupportband
臨床意義及作用,相關臨床技術,

臨床意義及作用

在腕部創傷處理時,常需切開屈肌支持帶以打開腕管來修復肌腱和神經。
1、屈肌支持帶對腕部指屈肌鍵修復的影響
腕部指屈肌鍵被掌側的屈肌支持帶和背側的腕骨限制於一狹小空間,損傷後肌鍵容易粘連、變性。過去一直認為,這一區域(屈肌鍵Ⅳ區)屈肌腔損傷時,應作屈肌支持帶切開來修復肌鍵,然而,臨床修復效果多不理想,常見術後手指關節部分屈曲度喪失。
2、屈肌支持帶是人上肢對屈肌腱功能影響最為重要的結構,對屈肌鍵起著強大的支持作用,腕關節屈曲時尤為明顯。切開部分或大部分屈肌支持帶,達到既利於腕管內的肌鍵修復手術,又仍能保留屈肌支持帶的生物力學作用是研究者的發展方向。
3、臨床上腕部損傷常累及腕管內屈肌腱,在肌腱修復過程中,常應該考慮到使得手能優先發揮屈曲功能,屈肌支持帶完全切開以後,喪失部分肌肉的收縮潛能,且由於力方向的改變又喪失了部分運動功能,最終使手指喪失部分屈曲功能。因此,臨床上從手術後的功能考慮,不宜造成肌健滑動距離太大的變化。對於肌膜損傷尤其是銳性傷常常要求修復雙腱,可是術後炎症反應以及修復處的體積增加將導致腕管內容積增大,據研究的結果知,可以將屈肌支持帶開放1/2一2/3,這樣既可減輕屈肌支持帶疤痕對修復後肌腱滑動的阻力,又保留了屈肌支持帶對屈肌勝的支持功能,可以避免“弓弦畸形”的發生,保證腕管內屈肌腔修復後生物力學功能的較好恢復。

相關臨床技術

1、屈肌支持帶重建術式的優點重建屈肌支持帶時既要保證正中神經,屈指肌腱的寬鬆環境,不至於二次卡壓及肌腱粘連,又要保證屈肌支持帶的完整性。受其他研究者“掌長肌腱轉位修復橈尺遠側關節脫位的形態學基礎”的啟發,在腕管手術時就地取材,以掌長肌腱轉位重建屈肌支持帶,取得良好效果,以後進一步改進,採用多股編織法重建屈肌支持帶。該術式取材方便,原材料充足,且不影響腕部肌力,可確保腕管容積寬鬆,操作簡單易掌握,療效肯定。
2、屈肌支持帶重建的注意事項:
重建屈肌支持帶前應詳細檢查腕管內容物,徹底予以減壓,重建時腕管空間適宜,重建之屈肌支持帶不宜過緊,以免形成二次卡壓。亦不可過松,過松則失去重建屈肌支持帶的意義。我們主張重建後的腕管應能輕鬆通過一小指尖為宜。因青年人及重體力勞動者對手部肌力要求較高者,為此手術適應症,而對老年人則不主張重建屈肌支持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