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

腕管

由屈肌支持帶與腕骨溝共同構成。管內有指淺、深屈肌腱及屈肌總腱鞘、拇長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經通過。在管內,各指淺、深屈肌腱被屈肌總腱鞘(尺側囊)包裹:拇長屈肌腱被拇長屈肌腱鞘(橈側囊)包繞。兩腱鞘均超過屈肌支持帶近側和遠側各2.5cm。屈肌總腱鞘常與小指指滑膜相通。由於拇長屈肌腱鞘一直延續到拇指的末節,故拇長屈肌腱鞘與拇指的指滑膜鞘相連。正中神經在腕管內變扁平,緊貼屈肌支持帶橈側端深面,腕骨骨折時可壓迫正中神經,導致腕管綜合徵。

基本介紹

腕管綜合徵,腕管內壓測量及其臨床意義,

腕管綜合徵

在肘關節尺側後方有肘管,正中神經即在肘管中通過進入手掌,“腕管綜合徵”是由於從手臂通往手指的神經——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壓迫所導致的症候群。正中神經受壓後,受正中神經所“指揮”的三個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會首先產生疼痛和感覺麻木。受其支配的手部小肌肉萎縮,因而出現“猿形手”,拇指不能對掌,拇指與食指對指無力、手指不能分開與併攏等現象。
腕管綜合症是一種很常見的文明病,主要和以手部動作為主的職業有關。得了這種病會出現手部逐漸麻木、灼痛、腕關節腫脹、手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症狀,到了晚上,疼痛會加劇,甚至讓患者從夢中痛醒。鍵盤、特別是滑鼠是我們最常見的“腕管殺手”。隨著開車族的日漸增多,方向盤也成為一大“腕管殺手”。其他頻繁使用雙手的職業,如音樂家、教師、編輯記者、建築設計師、裝配工等,都有可能遭遇腕管綜合症的“毒手”。女性是腕管綜合徵的最大受害者,她們的發病幾率大約是男性的3倍,好發年齡多在30-60歲。原由是女性的骨骼要比男性小,手部的腕管發育先天較男性細,腕部的正中神經更容易受到壓迫性損傷。特別是孕婦及某些內分泌失調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失調、風濕或類風濕關節炎等,由於肌腱滑膜增厚,腕管管腔變小,更容易引發腕管綜合徵。如果頻繁使用電腦則會“雪上加霜”,使“滑鼠手”更厲害。

腕管內壓測量及其臨床意義

腕管綜合症是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所致,其臨床表現為橈側指頭麻木、疼痛或大魚際肌麻痹,拇指對掌無力,影響手的功能。探討腕管綜合症的發病原因,測量腕管的內壓,觀察腕橫韌帶的解剖特徵,對臨床尋找腕管綜合症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根據本組資料分析,腕管在腕橫韌帶上方的管內壓力明顯高於腕橫韌帶下方的壓力,切斷腕橫韌帶後,利用同類內壓測量器不能測得腕管內的壓力,可以說明腕橫韌帶是維持腕管內壓的重要結構之一。腕橫韌帶的厚度與腕管內壓成正比關係。本組資料顯示,右側的腕橫韌帶普遍比左側的腕橫韌帶厚。可能是右手勞動優勢多於左手所致。而測得的腕管內壓(無論在韌帶上下方)右側的壓力要高於左側的壓力,說明腕橫韌帶的厚度和腕管內壓有正比關係。根據相關文獻報導,腕管綜合症好發中老年女性。是由於女性的腕管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容易受到壓迫。但本組測量樣本男性多於女性,且樣本例數太少尚未做男、女性腕管內壓的統計學處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腕管綜合症的治療方法應根據腕管綜合症的發病原因、臨床症狀的輕重來決定。對於臨床症狀較輕患者,其正中神經受壓迫程度輕,可採取中醫綜合手法按摩、手法松解、中藥理療等保守治療方法。正中神經受壓迫程度重、臨床症狀重的患者可採取外科腕管切開和正中神經外膜切開減壓、腕橫韌帶切除等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