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姓(尉遲)

尉遲姓

尉遲一般指本詞條

尉遲(讀音yù chí)是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時期苻堅攻滅鮮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國。後來拓跋邽復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與此同時,鮮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遲部落,號尉遲部,如同中華之諸侯國。後來尉遲部隨孝文帝進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遲為姓,稱尉遲氏。

尉遲氏是于闐國尉遲王朝的國姓,先後出過三十八位國王,國祚長達1238年,如尉遲僧烏波、尉遲蘇拉。

《後漢書·西域傳》所載于闐王名“位侍”,可能就是尉遲的異譯。《新唐書·西域傳》記載于闐“自漢武帝以來,中國詔書符節,其王傳以相授”。親歷于闐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敘述于闐建國後說:“自茲已降,奕世相承,傳國君臨,不失其緒”。可知尉遲氏家族在長達千年的時間裡,基本上控制著于闐政權。據研究,尉遲本不是姓氏,而是最初的于闐國名前的頭銜,其意是征服者、勝利者,自第三代于闐王起,用這一頭銜作為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尉遲
  • 拼音:yù chí
  • 起源:部落名
  • 名人:尉遲恭、尉遲鳳崗、尉遲琳嘉
  • 郡望:太原
  • 堂號:以望立堂
  • 地位:于闐(尉遲氏王朝)國姓
  • 著名國王:尉遲僧烏波、尉遲蘇拉
姓氏源流,遷徙分布,歷史名人,尉遲迥,尉遲綱,尉遲僧烏波,尉遲恭,尉遲勝,尉遲乙僧,尉遲跋質那,尉遲熾繁,尉遲惇,尉遲運,尉遲珪,尉遲汾,尉遲偓,尉遲德誠,當代名人,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宗祠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尉遲與尉,

姓氏源流

尉遲姓源流有二:源於塞種人,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尉遲氏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源流一:
距今一千六百餘年前,西北地區有一個氏族部落號“尉遲”,其祖先是中亞胡人的一個分支,即後世的“于闐人”,就是今稱的塞種人,使用印歐語伊朗語東伊朗語支的于闐語即于闐塞語,其族首領的世家姓氏叫做“Vi-ca”,漢譯音為“尉遲”,是冠在從漢朝時期開始立國的于闐國名前的頭銜,其意是“征服者”、“勝利者”。尉遲一族後與鮮卑拓拔部聯合,被稱作“西方尉遲氏”,後逐漸崛起成為一支部落,被鮮卑拓拔部大人稱之為“尉遲部”。之後,尉遲部一直跟隨拓跋部稱霸於北方地區。經過長時期的東征西戰,鮮卑拓跋氏終於建立了北魏政權,當上了中國北方皇帝,而尉遲部也就跟著身價百倍,成為北魏皇室中的世代貴族,也是北魏勛臣八姓之一。後來,北魏孝文帝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所折服,在北魏太和十七年至二十年間(493年―496年)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往洛陽(今河南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連皇帝的姓氏都由原來的拓跋氏改為漢姓元氏,同時還下令其餘的鮮卑族人也一律改漢姓。鮮卑尉遲氏部落族人便是在這種情形下,以部落名稱的諧音漢字“尉遲”為姓氏,稱尉遲氏,後逐漸融入漢族之中。在隋朝時期,整個尉遲氏家族又進行了第二次漢化過程,許多貴族稱單姓尉氏,後來還有尉遲氏被隋文帝賜改為楊氏者,如隋朝末期著名的將領楊義臣就是。楊義臣的父親就是隋朝的開國大將尉遲崇,後來在戰場上犧牲,隋文帝出於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於是下詔:“義臣可賜姓楊氏,賜錢三萬貫,酒三十斛,米麥各百斛,編之屬籍,為皇從孫。”不僅賜予皇室姓氏,還確定了楊義臣在皇族的輩份。
源流二:
來自賜姓:《周書·文帝下》:魏氏之初,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後多絕滅。至是,以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國後,次功者為九十九姓後,所統軍人,亦改從其姓,穿鮮卑服裝。 由於宇文家族實行鮮卑化政策,賜姓其勢力下的漢人將領和望族,其部將家族和家僕也要跟從改姓,其中改姓尉遲的有陳忻等,他們成為了漢族尉遲姓的始祖。

遷徙分布

尉遲氏是典型的源出北方少數民族的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十九位門閥。尉遲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尉遲,本來是南北朝時來華的鮮卑族部落的名稱。距今1600年前,這個部落隨同同族的拓跋氏跑到中原來打天下,經過長時期的東征西戰,拓跋氏終於當上了皇帝,於是尉遲部也就身價百倍,成了北魏皇室的一個諸侯。後來,北魏皇帝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所折服,極力推行中華文化,學習漢俗,連皇帝的姓氏都由原來的拓跋氏改為元氏,同時還下令其族人也一律改為漢姓,尉遲氏便是在這種情形下,以部落的名稱作了家族的姓氏,而稱尉遲氏。尉遲複姓望族居太原,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于山西省太原市。

歷史名人

尉遲迥

字薄居。北周孝閔帝時,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駐益州。他素有大志,好施愛士,政績卓著,為時人銘碑所頌。
尉遲迥廟碑尉遲迥廟碑

尉遲綱

字婆羅,蜀國公尉遲迥之從兄。是宇文泰一手培植出來的將領,驍勇而有膂力,善騎射。卒於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享年五十三歲,謚周太保吳武公。

尉遲僧烏波

五代、宋初的于闐國王。

尉遲恭

唐初大將,字敬德(586-658),鮮卑族,朔州鄯陽(今山西平魯區)人。隋朝末年,從軍高陽,以武勇著稱。曾隨劉武周起事,後降唐,從太宗擊敗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武德初秦王李世民引為右府參軍,屢立大功,是李世民親信之一。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太宗欲妻以女,敬德說:“臣妻雖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原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贈司徒兼併州都督,謚忠武,賜陪葬昭陵。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身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後尉遲恭被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鬥神。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胡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鬥神”的原型。
尉遲恭尉遲恭

尉遲勝

唐朝于闐王珪長子,幼年時就繼承了父親的王位。
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曾到長安朝見過唐朝皇帝李隆基,並帶去了于闐的特產名馬和美玉。唐玄宗李隆基不僅親自召見了他,而且回贈了中原特產,並將宗室的公主嫁給他為妻,同時又封他為右威衛,曾與高仙芝共同率兵擊敗了侵擾安西四鎮的薩毗播仙,立下了大功。因此,唐朝又加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之後又晉級為光祿卿。時隔不久,唐至德年間(公元756~756年),唐朝內地發生了安祿山、史思明叛亂。尉遲勝將王位讓給弟弟尉遲曜,親自率領于闐兵五千,到內地協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由於于闐王國在尉遲勝治理期間,經濟興盛,生活安定,于闐人民十分擁戴尉遲勝,對他的遠離依依不捨。尉遲勝為了表示自己仍歸故土的決心,特地將親生的小女兒留了下來。唐朝的皇帝李亨對尉遲勝千里迢迢率軍前來協助平叛也非常讚賞,又授予他特進、兼殿中監等官銜,尉遲勝從此成了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名高級將領。“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尉遲勝為了了解內地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加強於闐與中原地區的聯繫,請求留在京師從事宿衛。唐代宗李豫答應了他的要求,加開府儀同三司,封他為武都郡王,食邑百戶,封其弟尉遲·曜為于闐王。尉遲勝留在唐朝京師之後,在長安修行里,興建林園,接待來訪賓客。時間僅僅過了兩年,即唐朝貞元初年(公元785年),尉遲勝的弟弟尉遲曜派遣使者,向唐德宗李适上奏說:“于闐王位的繼承法規定,王位一向是國王正妻的長子才可以繼承,既然哥哥讓位於我,我應當讓位於侄兒尉遲銳。”於是,皇帝李适以尉遲勝的兒子尉遲銳為檢校光祿卿兼毗沙都督府長史,而拜尉遲勝為驃騎大將軍、于闐王,準備命他返回於閱承襲王位。但是,尉遲勝再三辭退,認為弟弟尉遲曜管理于闐國事多年,于闐人民生活安定,都心悅誠服;而尉遲銳久居京師長安,對於闐的情況並不了解,不宜封他為于闐王。李适聽從了尉遲勝的建議,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武都王。事後,尉遲勝兄弟間相互禪讓王位的佳話,受到了京師許多人的讚揚。後來,尉遲勝又升任為睦王府之傅、原王府之傅,六十四歲時與世長辭。
唐朝皇帝為了紀念這位品德高尚的少數民族將領、於聞王,於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追贈他涼州都督的官銜,並讓他的兒子尉遲銳繼承了職位。

尉遲乙僧

于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人,唐代畫家。與其父尉遲跋質那(畫家)皆以善畫聞名,有大小尉遲之稱。
尉遲乙僧《降魔變》尉遲乙僧《降魔變》
尉遲跋質那、尉遲乙僧父子是于闐人。于闐是今天的新疆和田,處在中亞和中原文化交流的過道上。那裡的繪畫,既受中原的影響,又受中亞和南亞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尉遲父子的繪畫,是當時中西繪畫融合的產物。關於尉遲跋質那的記載很少。《歷代名畫記》說他是西國人,“善畫外國及佛像,當時擅名,今謂之大尉遲”。而有小尉遲之稱的尉遲乙僧,則記載較多,且多出自唐人,誠可信也。

尉遲跋質那

唐氏畫家。于闐人,與子乙僧並稱為“大小尉遲”。善畫外國風俗及人物、佛像、寶樹,尤擅畫黃犬及鷹,當時印度佛教藝術傳入中原,如印度僧人曇摩拙義、跋摩便是對大小尉遲有重要影響的人。畫跡有《降魔》、《變相》等壁畫,作於東都寺院,著錄於《京洛寺塔記》;《六番圖》、《婆羅門圖》、《外國寶樹圖》,著錄於《歷代名畫記》。

尉遲熾繁

《周書·列傳第一·皇后》 宣帝尉遲皇后名熾繁,蜀國公迥之孫女。有美色。初適杞國公亮子西陽公溫,以宗婦例入朝,帝逼而幸之。及亮謀逆,帝誅溫,進後入宮,拜為長貴妃。大象二年三月,立為天左大皇后。冊曰 :“咨爾門膺積善,躬表靈貺,徽音茂德,朕實嘉之。是用弘茲盛典,申彼寵章。爾其克慎厥猷,寅荅景命,永 承休烈,可不慎歟。”帝崩,後出俗為尼,改名華首。隋開皇十五年,殂,年三十。

尉遲惇

尉遲迥之子。尉遲迥不滿楊堅,起兵反抗。尉遲惇率軍十萬進抵武德(今河南武陟東南),在沁水東岸布陣二十餘里。高熲命人在沁水上架橋,尉遲惇在上流縱火筏燒橋,高熲則命人填“土狗”以阻火筏。尉遲惇下令部隊稍稍後退,這時孝寬見機不可失,命大軍迅速前進,渡過沁水。高熲下令焚燒浮橋,斷絕士卒逃走的念頭。至八月十七,韋孝寬破尉遲迥於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尉遲迥兵敗自殺身亡,尉遲惇單騎逃往鄴城,韋孝寬軍乘勝追擊。尉遲惇向青州(山東省青州市)逃奔,途中被郭衍擒殺。

尉遲運

(公元539~579年),鮮卑族,尉遲綱之子;朔州善陽人(今山西朔縣)。著名北朝北周將領。有文武才幹,忠勤鯁直。受武帝器重。北周建德初年,以其為右宮正,輔太子贇。數直言諫贇過,反遭其忌恨。
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宇文直乘帝離長安,突襲宮城。運臨機應變,擊潰直兵。帝還,進位大將軍。參預籌劃平齊,封盧國公。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總領禁軍,隨帝北伐,護帝喪還京。
北周宣帝初,進位上柱國。後尉遲·運懼帝報復,求出為秦州刺史。
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以憂懼卒於秦州,其實北周靜帝宇文衍並沒有要報復他的意思,賜謚“中”。

尉遲珪

(生卒年待考),于闐人(今新疆和田)。著名唐朝時期于闐王(今新疆和田)。

尉遲汾

(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詩人。
唐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他與韓愈等同游洛北惠林寺,並題名刻石。次年在中書舍人權德輿下登進士第。
唐元和七~九年(公元812~814年),任太常博士,曾議杜佑、李吉甫之謚。後任祠部員外郎。
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任國子司業。
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任少監,旋官衛尉少卿,曾陪河南尹王璠至嵩山祭岳,並作詩狀嵩高靈勝。
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任河南少尹。今存詩一首,文一篇。

尉遲偓

(生卒年待考),著名五代南唐史學家。官給事中,預修國史。著有《中朝故事》二卷,記唐末懿宗、僖宗、昭宗、哀帝四朝故事。上卷多載君臣事跡及朝廷制度,下卷則雜錄神異怪幻之事。所記多可補史書之缺,但亦有事出聞,不盡可信。

尉遲德誠

(生卒年待考),字信甫;絳州人(今山西絳縣)。著名元朝大臣。
元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為詹事院都事。
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為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同知,擊奸吏,寬稅斂,上計京師。
元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拜遼東道肅政廉訪使。上疏言事,提出立諫官,崇科舉,抑奢侈,裁冗官等。未報而卒。

當代名人

尉遲鳳崗
(1903~1937),字敏鳴,山西朔縣人。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第二十一旅副旅長,抗日英烈。尉遲鳳崗自幼為人正直,頗有燕趙義士風采,好打抱不平,疾惡如仇。青年時代,他痛恨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統治腐敗無能,投身軍旅,考入步兵專科學校學習。他學習認真,軍事訓練中吃苦耐勞,多次考試成績均為優良,深受校方的好評和同學們的讚賞。尉遲鳳崗從步兵專門學校畢業後,到部隊擔任排長,他善於帶兵,賞罰分明,與士兵同甘共苦,深為士兵所擁戴。作戰中,他身先士卒,勇猛無比,旦足智多謀,處理情況果斷,依戰功逐步擢升為連長、營長、副團長等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尉遲鳳崗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師第二十一旅少將副旅長,兼第四十一團團長。當他得知日寇發動大規模的全面的侵華戰爭的訊息後,立即請纓上陣,要求率部與日寇決一死戰,殺敵立功,以報效國家。不久,陸軍第七師奉軍事指揮機關命令北上作戰,到達河北省涿州一線援助華北戰場上正在浴血奮戰中的中國抗日軍隊,並阻擊侵占中國北部重要城市北平、天津後又沿平漢路南下的日本侵略軍,以保障後援大軍集結保定,作好與南下日寇決戰的準備。
1937年9月22日,尉遲鳳崗接到上峰命令,要他火速率部到滿城縣布防,做好迎擊日寇進攻的準備。此時,日寇已在華北穩住陣腳,並在獲得大量援兵後,分別沿平漢、津浦、平綏路大舉進攻,各地戰況異常激烈,瞬息萬變。當尉遲鳳崗率部行經保定附近董村時,與大批日寇突然遭遇,雙方互相射擊,混戰成一團。尉遲·鳳崗臨危不懼,鎮定如常,火速指揮部隊迅速占據有利地形,掩護全旅主力從容應戰。這時,敵情尚不明了,旅長不在部隊,尉遲·鳳崗勇敢地擔起了指揮作戰的重任,指揮部隊打退了日寇多次的進攻。不久探明,當面敵人系南口戰役後向南推進的日寇主力師團,尉遲·鳳崗奉令率部堅守陣地,阻擊敵人,掩護這一地區其他友軍迅速轉移。尉遲鳳崗臨危受命,他自知敵情嚴重,形勢萬分危急,但卻毫不畏懼地接受了阻擊任務。他親臨前線,鼓勵抗日將士勇敢作戰,殺敵立功,誓與陣地共存亡。這時,日寇主力部隊在密集的炮火和裝甲車火力的掩護下發起瘋狂進攻,將士們憑藉高昂的士氣,簡陋的工事抵抗,拚死廝殺,戰況慘烈,尉遲鳳崗在激戰中,親臨前線,身先士卒,率領抗日將士奮勇殺敵,不幸在戰鬥中,身中數彈。他咬緊牙關,裹好傷口,繼續指揮戰鬥,不肯退下戰場,後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
尉遲瑞蘭
(1898~1981),女;江蘇江寧人。著名現代護理學專家、教育家。
1927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護士學校。1928年回國,曾任江西南昌婦幼醫院護士主任、蕪湖弋磯山醫院護士學校教員、雲南聖光醫院護理主任、南京鼓樓醫院金陵護士學校校長。
1952年起任南京護士學校校長。她從事護理教育工作四十餘年,為促進中國醫學護理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尉遲靜
(1922~1996),江蘇南京人。著名現代針灸醫學家。著有《簡明耳針學》、《耳背穴位療法圖解》等。
尉遲玉珩
(1975~),女;祖籍浙江紹興,上海出生。著名安徽電視台節目主持人。
1996年畢業於安徽服裝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現為安徽電視台知名主持人。在校期間各方面表現優秀,並擔任校學生會文藝委員,活潑、上進。走入社會後憑藉個人的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母校爭了光。每年都為母校的服裝設計大賽擔任主持,不辭辛苦,表現出對母校的深厚情感。
尉遲佩玉
(1977~),女;尉遲恭後裔;台灣台北人。著名台灣省“飛碟”電台主播。任職飛碟電台近十年,主持兒童新聞世界報導,還擅長在節目播報過程中“突爆內幕”。
尉遲琳嘉
(1982年7月7日~):河北大學工商學院畢業,曾在中央電視台“挑戰主持人”節目中成功連任擂主9期,成為該節目裡程碑式的人物。現為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主持“娛樂大風暴”和“娛樂新聞報導”兩檔節目。榮獲鳳凰衛視2007年度最佳娛樂節目主持人獎。曾在中央電視台“健康星”節目和中央教育台的“青春嘉年華”節目中擔任主持。
2016年主持“四大名助”節目。
尉遲治平
(1944 年4月25日~):文學碩士,中文系教授。《語言研究》主編。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語言學會、全國方言學會、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兼任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兼職研究員,上海師範大學兼職研究員,湖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大語言文化學報》評審委員,韓國慶尚大學校客座教授及語言信息處理協調中心召集人。

郡望堂號

郡望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980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鏑余堂、忠武堂:唐朝時有鄂國公尉遲敬德,戰功累累。有奸臣說他要造反,太宗問他,他回答說:“臣從陛下身經百戰,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我隨陛下身經百戰,如今留下的,是槍刀弓箭裡面撿回來的一條剩下的命。如今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嗎?)說罷,就脫光衣服往地下一扔,要太宗數數他身上的傷疤,太宗留著淚撫摩著,安慰他。他卒後謚忠武。

家譜文獻

安徽橫陽尉遲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博望鎮橫山村。

宗祠聯

四言

望出太原;源自鮮卑。——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尉遲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如皋城築;益州碑留。——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舊日如皋城磚上有“尉遲敬德造”字樣。今靈威觀即當年尉遲敬德行轅。下聯典指北魏·尉遲迥都督益州,政績卓著,州人立碑頌德。

五言

兄弟雙公爵,父子兩畫家。——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蜀公尉遲迥及其從兄吳國公尉遲綱。下聯典指唐代畫家尉遲乙僧與其父跋質那(畫家)皆以善畫聞名,有大小尉遲之稱。

六言

鄂國表凌煙閣;益州留頌德碑。——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大將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隋末跟從劉武周,後降唐,曾擊敗王世充軍,並參與鎮壓竇建德。武德年間玄武門之變中,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官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封鄂國公,圖形繪於凌煙閣。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周代地人尉遲迥,字薄居羅,孝閔帝時,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駐益州。

七言

益土頌恩威並濟;凌煙表山嶽不移。——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尉遲迥,有大志,好施愛士。以平蜀功封蜀公。下聯典指唐·尉遲恭,佐太宗中興有功,其圖形繪於凌煙閣。

八言

富不易妻,願辭帝女;情甘讓國,留待唐廷。——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太宗欲以女妻尉遲恭,尉遲恭以“富不易妻”辭之。下聯典指于闐國王長子尉遲勝天寶中來朝,官至驃騎大將軍,請以該國王位讓弟,自己留唐宿衛。

九言

智勇兼全,累功見忠武;恩威並濟,刻石頌姓名。——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大將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省朔縣)人。因戰功卓著,是李世民親信之一。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任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太宗欲妻以女,敬德曰:“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之所願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國公。卒謚忠武。下聯典指北周蜀公尉遲迥,字薄居,有大志。好施愛士。為是夫銘碑頌之。

尉遲與尉

相傳在北魏時期,孝文帝拓跋宏提出漢化政策,其中之一是“改漢姓”,其中就提及到尉遲姓改為姓。故部分尉姓的祖先為尉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