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語

伊朗語

伊朗的官方語言、阿富汗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塔吉克斯坦的主要語言之一。中國的塔吉克族使用東部伊朗語的瓦罕和薩里庫爾方言,與此不同。伊朗約有4000萬人使用,阿富汗約500萬人使用。全世界操波斯語的人口約5000萬。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約公元前2000年操印度一伊朗原始母語的雅利安人西遷,經中亞分別進入伊朗和印度本土。其語言逐漸形成印度、伊朗兩大語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朗語
  • 外文名:Iranian languages
  • 來源:雅利安
  • 代表語言:阿維斯塔語和鍥形銘文語
  • 官方語言:伊朗、阿富汗
特點,區別,歷史,

特點

伊朗(Iran)的名稱即來自雅利安這個詞。伊朗語言的發展分為3個階段古伊朗語、中古伊朗語、新波斯語。古伊朗語的代表為“阿維斯塔語”(Avesta)和鍥形銘文語。“阿維斯塔語”為東部波斯語,是祆教經典所使用的語言。鍥形銘文語為西南部波斯語,是波斯帝國的官方語言,也是現代波斯語的直系祖先。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馬其頓亞歷山大東侵滅波斯帝國後,古伊朗語逐漸停止使用。
中古伊朗語分為東、西兩大系統。東部中古伊朗語包括花剌子模語、粟特語和中國發現的和田塞語。西部中古伊朗語包括巴列維語、摩尼中古波斯語、摩尼安息語等。其中巴列維語和摩尼中古波斯語是鍥形銘文語的後裔,屬於同一個語言系統,安息語屬於伊朗本土東部語言。巴列維語是波斯薩珊王朝的官方語言,它的文獻在中國發現的只有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唐蘇諒妻馬氏墓誌”,摩尼中古波斯語和摩尼安息語只發現於中國吐魯番地區,它們是古代入華的信奉摩尼教的波斯人和安息人所使用的語言。

區別

兩個硬齶音序列
原始伊朗語被假定包含在硬齶音到齦後音範圍內的兩個塞音塞擦音序列。[1]下表展示了這兩個序列的最共同的反映和起源(原始伊朗語被假定為伊朗語言包括阿維斯陀語古波斯語的祖先)。
原始印歐語通常被假定為有三個或更多喉音,它們每個都可以出現在音節主音或非音節主音的位置上。在原始印度-伊朗語中,這些喉音被合併為一個音位 /*H/。Beekes 提示了這個 /*H/ 的某些實例在阿維斯陀語中倖存為未寫下來的聲門塞音。
類似原始印歐語和吠陀梵語(還有阿維斯陀語,儘管未寫下來[5]),原始印度-伊朗語有音高重音,用在重音元音上的銳音符來指示。
後續語音改變
從原始伊朗語分離出印度-雅利安語的語音變更是濁噝擦音 *z 的消失。印度-雅利安語中清送氣音 ph, th, kh 起源的最普遍接受的說法是它們來自清塞音加上喉音,這是索緒爾在1891年最初提出來的[16]。例如梵語的 tíṣṭhati 來自原始印歐語的 steh2-。同源於拉丁語的 stō, 古希臘語的 ἵστημι(hístēmi)。
分離出伊朗語的是 PIE 的濁送氣音的不送氣化。伊朗語的創新是產生了一個擦音系列 f, θ, x,在多數情況下它們演變自在輔音之前位置上的清塞音p, t, k,但它們還所有位置上對應於印度-雅利安語的清送氣塞音 ph, th, kh[17]。在新阿維斯陀語中,濁塞音在詞中位置上除了在鼻音和噝擦音之後以外大量擦音化為 β, δ, γ。

歷史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滅薩珊王朝後,推行阿拉伯語及文化,中古波斯語逐漸被廢棄。原來的巴列維與安息語融合後產生了新波斯語,又稱為“達里”語。“達里”(Dari)意為“宮廷”。由於新波斯語是薩曼王朝宮廷中通行語言,故由此得名。它後來取代阿拉伯語,在公元9~10世紀成為東部伊斯蘭世界通行的書面語。新波斯文字採用阿拉伯字母,又在以阿拉伯字母B,J,Z和K的基礎上創造了P,ch,zh和G4個字母,還從阿拉伯語中借入了大量的辭彙。其語法與中古波斯語很接近,要點為:名詞、代詞形容語無性和格的差別,波斯語本族名詞單複數按規則變化,但阿拉伯語借詞則按阿拉伯語變化,不使用冠詞。動詞一般有兩個詞幹;現在詞幹和過去詞幹,其變化規則分為規則變化和不規則變化兩類,有6種人稱變位形式。時態有:將來時、現在進行時現在完成時、過去時、過去進行時過去完成時、假定時等。語態有:陳述式、命令式等。句法上與印歐語系其他語言大同小異,都有從句結構。元代中國把波斯文稱為“回回字”或“蒲速蠻字”。元政府各級機構都設有“回回譯史”等專職譯寫文書。中國穆斯林的宗教用語和經堂教育用語中有大量的波斯語語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