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

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

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前身是寧夏師範學院俄語系,創建於1959年。1962年寧夏師範學院、寧夏農學院和寧夏醫學院合併成立寧夏大學後,原農學院和醫學院俄語、英語教師合併到俄語系。1973年建立寧夏大學外語系,設英語專業。1997年與原寧夏教育學院(含銀川師專)外語系、寧夏工學院外語教研室合併。2002年又與寧夏農學院基礎部英語教研組合併,2002年6月成立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五十多年來,學院幾經曲折,不斷發展,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和豐碩的成果,已為自治區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專門人才,現已成為學校規模較大的文科院系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res Ningxia University
  • 簡稱:nxu
  • 創辦時間:1959年
  • 所屬地區銀川
  • 主要院系:俄語系
  • 現任校長:周玉忠
  • 前身寧夏師範學院俄語系
學院簡介,師資隊伍,辦學成果,學院領導,下屬機構,專業設定,學位建設,

學院簡介

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前身是寧夏師範學院俄語系,創建於1959年。1962年寧夏師範學院、寧夏農學院和寧夏醫學院合併成立寧夏大學後,原農學院和醫學院俄語、英語教師合併到俄語系。1973年建立寧夏大學外語系,設英語專業。1997年與原寧夏教育學院(含銀川師專)外語系、寧夏工學院外語教研室合併。2002年又與寧夏農學院基礎部英語教研組合併,2002年6月成立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五十多年來,學院幾經曲折,不斷發展,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和豐碩的成果,已為自治區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專門人才,現已成為學校規模較大的文科院系之一。
學院設有兩系兩部:英語系、東語系、研究生教學部、公共外語教學部;三個辦事機構:學院辦公室、教學科研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四個研究所: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所、翻譯研究所、套用語言學研究所、語言測試研究所。學院現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外國語言文學,下設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和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專業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還有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翻譯碩士專業。英語專業為國家級優勢特色,英語語言文學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為校級重點學科,《基礎英語》、《翻譯》和《大學英語》課為自治區精品課程,《英語閱讀》和《基礎日語》為校級精品課程。目前,學院有英、日、阿、俄、法、德、韓、西8個語種,四個本科專業:英語、英語教育、日語和俄語,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學生631人,碩士研究生127人。

師資隊伍

目前,學院有教職工131人,其中專任教師117人,行政教輔人員14人。有教授15人,副教授53人,講師50人,博士8人,在讀博士17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0人,具有國外留學背景的教師達到65%,常年聘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外籍教師8名,聘請北京外國語大學劉潤清、上海外國語大學何兆熊等客座教授8名。
學院總建築面積5200平方米,有較為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有語言實驗室8個,同聲傳譯室1個,多媒體報告廳1個。有中外文圖書資料2萬餘冊,中外報刊30種,中外聲像資料260餘種。

辦學成果

近年來,學院的教學、科研成果喜人。其中,有1人獲寧夏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人獲寧夏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8人獲寧夏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有1人獲區級教學成果一等獎,6人獲區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人獲區級教學成果三等獎,7人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人獲得“寧夏回族自治區優秀教師”稱號,2人獲曾憲梓獎,1人獲教育部“先進教育工作者”,1人獲自治區“9·10”教育獎章,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入選自治區“313人才工程”,1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學院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1項,自治區教育廳高校科研基金項目34項,區內外橫向課題4項,校級課題114項,發表學術論文近千篇,出版學術著作31部,譯著13部,教材及教參31部。學院成功舉辦過全國民族地區高校英語教學研討會、西北——華北地區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第五屆中國英語研究專家論壇暨第二屆全國認知詩學學術研討會、首屆寧夏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寧夏“兩區建設”外宣翻譯研討會、絲綢之路上的寧夏文化品牌傳播與翻譯研討會及6次寧夏高校外語教學研究會年會,連續多年舉辦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和寫作大賽、 “外教社杯”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大賽寧夏賽區複賽等區級大賽活動,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我區的英語教學。

學院領導

學院院長:周玉忠,男,1959年10月生於寧夏,祖籍甘肅,漢族,中共黨員。1988年研究生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外語系,在蘭州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99年至2000年由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選拔公派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英語系留學,研究美國文學與文化。2008年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翻譯、美國文學),寧夏翻譯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寧夏高等院校外語教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西北—西南地區外語教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理事;寧夏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寧夏社會科學語言學科評審專家組成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教育部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1999年被確定為寧夏回族自治區跨世紀學術帶頭人(自治區政府“313人才工程”)。2001年被評為自治區優秀教師。2002年起享受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被評為“自治區模範教師”。長期從事美國文學、翻譯及跨文化交際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黨總支書記:孫建軍,1968年10月出生於寧夏平羅縣,中共黨員,講師,碩士學位,畢業於寧夏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現任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黨總支書記,負責主持學院黨總支全面工作,分工負責組織、紀檢、統戰、分黨校、綜合治理工作,指導教工黨支部,分工會工作。主要從事大學生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的教學及研究工作,承擔《大學生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要科研工作情況如下:參與完成了教育部重大課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貧困生群體評價及教育對策研究—以寧夏為例 》(2005-2007年)、自治區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4-2006)《寧夏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研究》、寧夏大學教改項目(2005-2007)《套用數學專業學生“分流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等課題的研究;作為主持人正在負責寧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2項課題的研究工作:《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評估體系建設研究》(2008年)、《西北高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以寧夏大學為例》(2009年);負責寧夏高校學生工作套用研究項目《福特基金寧夏大學提高高校貧困生能力(PHE)項目》、《惠普公司MAP大學生創業技術培訓項目》的執行及管理工作;2008年6月作為負責人申報了教育部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
郭鴻雁,副院長,1963年11月出生,教授,碩士,中共黨員。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點導師,1986年6月畢業於寧夏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獲學士學位。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受教育部國家留學基金委選拔公派,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語言學系留學,主要從事英語套用語言學研究。現任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黨總支委員,分工負責學院的大英教學工作。主要從事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英語教學工作和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主要致力於大學英語的教學研究工作,發表相關論文十多篇,主編教材三部,主持寧夏大學校級科研課題2項、教改課題2項,主持寧夏教育廳科研課題2項、教改課題2項,主持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項目1項。曾2次獲寧夏大學教學成果獎,2次獲寧夏大學教學優秀獎,獲寧夏高校外語教學研究會優秀論文一、二、三等獎項。
周震,副院長,男,1970年5月生於寧夏同心,祖籍廣東,中共黨員。1991年畢業於寧夏大學外語系英語語言文學專業。1999年至2005年先後在西北師範大學、山東大學、英國南安普敦索蘭特大學語言中心進修學習。2007年由國家留學基金委選派赴英國南安普敦留學,2008年獲英國南安普敦索蘭特大學語言教育碩士學位,該校攻讀博士學位。現任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寧夏高等院校外語教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兼常務理事、寧夏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大學英語教學》雜誌特約編輯、英語語言文學自治區重點學科學術骨幹。長期從事二語習得、外語教學研究、社會學科研方法論等研究工作,承擔研究生“科研方法與論文寫作”、本科生“視聽說”“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等教學工作。曾獲自治區、校級等獎勵7次。
瞧秀梅,女,副院長,1965年9月生。1988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1999年獲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及外語教學。現任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寧夏高校外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分管英語、日語和阿拉伯語三個專業的教學工作。主講本科高級英語、口譯及研究生口譯等課程。2005年赴英國南安普敦商學院參加為期一個月的短期培訓;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美國訪學。多次獲寧夏大學教學優秀獎和教學成果獎;2004年獲寧夏大學優秀教師稱號;2009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9.10”教育獎章;主持承擔寧夏大學科研課題一項,教改課題兩項,參與完成教育部課題一項,自治區級課題一項。主編教材兩部、教參一部。

下屬機構

文化翻譯研究所簡介
研究所2002年10月在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成立,2003年8月通過寧夏大學科技處審定。現有兼職研究人員2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8人有碩士學位。
研究所旨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的學風,發揮外國語學院智力資源優勢,聯繫和組織學院教師和研究人員,促進學院的科研活動,開展對翻譯和文化教學及實踐中各類問題的研究,為學院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
研究所主要開展翻譯學、外國文學和中外文化對比等方向的研究。所內有3個研究小組:翻譯學組、文學組和文化綜合組。現承擔寧夏大學科學研究項目1項、寧夏大學青年教師科研項目2項。
工作內容
1、了解國內外文化、翻譯方面的學術動態,收集相關資料,為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提供信息;
2、負責課題的申報及院內管理工作;
3、為科研提供服務,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開展實用技術研究;
4、開展翻譯研究;和翻譯培訓部合作,組織翻譯服務活動,做好翻譯資料的保存和分析工作;
5、開展翻譯和文化方面的諮詢工作;
6、協助系部組織教師開展學術交流。

專業設定

阿拉伯語專業本科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深厚的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專業功底、比較寬廣的人文社科知識和出色的學習、思辨、創造、合作與管理能力的國際型、通識型優秀人才。畢業生在外交、外事、國際經貿、對外文化交流、國際傳播等領域具有較強就業能力、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也可以順利進入阿拉伯語專業乃至所有人文社科領域進一步深造。
二、目標體系的構成要素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阿拉伯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在阿拉伯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受到良好的訓練。
(一)畢業生應掌握的知識
1. 掌握阿拉伯語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
2. 掌握語言學、文學、哲學、經濟學等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基礎知識,以及科技發展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自然科學知識;
3. 掌握計算機和網路信息技術套用、中外文文獻檢索、方法論、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等工具性知識;
4. 習得一種第二外國語。
(二)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
1. 具有紮實的阿拉伯語語言基礎和較熟練的聽、說、讀、寫、譯能力;
2. 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海內外人士得體交往的社交能力;
3. 具有運用專業知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4. 具有第二外國語實際套用能力以及較好的漢語表達能力;
5. 具有使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不斷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畢業生應養成的素質
1.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誠信意識;
2. 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文學藝術修養、較強的現代意識和人際交往意識;
3. 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求實創新精神、專業學科意識、綜合分析的素養;
4. 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質。
三、主幹學科
阿拉伯語言文學。
四、學位課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大學計算機文化技術基礎、英語、基礎阿語、高級阿語、閱讀、阿語寫作、阿語語法、翻譯、聽力、口語、語音及畢業論文、畢業實習。
五、授予學位
六、學制、學習年限與畢業學分要求
學制四年。學習年限最短為三年,最長為六年。畢業總學分要求168學分,其中通識課27學分,學科基礎課程3學分,專業必修課程89學分,專業選修課程15學分,全校任意選修課程10學分,畢業實習8學分,畢業論文8學分,創新能力實踐8學分。
七、學分獎勵措施
學分獎勵按照學校和學院學分獎勵相關規定執行。
英語專業(師範)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深厚的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功底、比較寬廣的人文社科知識和出色的學習、思辨、創造、合作與教育教學能力的中學英語教師。畢業生在英語教育等領域具有較強就業能力、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也可以順利進入英語專業乃至所有人文社科領域進一步深造。
主幹學科
英語語言文學。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英語專業本科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深厚的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功底、比較寬廣的人文社科知識和出色的學習、思辨、創造、合作與管理能力的國際型、通識型優秀人才。

學位建設

寧夏大學翻譯碩士
根據國務院學院辦學位〔2010〕32號檔案《關於下達2010新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的通知》,寧夏大學於2010年獲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並計畫於2011年開始招生。
寧夏大學始建於1958年,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承擔翻譯碩士教學與管理的外國語學院現設有英、日、阿、俄、法、德、韓7個語種,其中英語語言文學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翻譯》課為自治區精品課程,英語專業為教育部、財政部第四批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點。
寧夏大學翻譯碩士設有兩個專業方向:英語筆譯方向和英語口譯方向,旨在為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一步推進,輸送大量能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需要的高層次、套用型、專業性的優秀口筆譯人才;緩解目前我國翻譯領域特別是高級翻譯領域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解決我國高校在翻譯教學與實踐之間的脫節問題。
寧夏大學翻譯碩士採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為2年,課程學習時間為1年。課程設定分為學位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實踐四個模組。翻譯碩士專業要求筆譯方向研究生取得的總學分不低於34學分,其中課程學分不低於28學分,學位課程(含學位基礎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不低於17學分,口譯方向研究生取得的總學分不低於34學分,其中課程學分不低於28學分,學位課程(含學位基礎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不低於19學分。其中英語筆譯方向(34學分):包括1、學位基礎課(13學分):開設:政治理論(含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等)(2學分),中國語言文化(3學分),翻譯概論(2學分),交替傳譯(4學分),筆譯理論與技巧(2學分);2、專業必修課(4學分):開設:英漢互譯實務(2學分)和漢英互譯實務(2學分);3、專業選修課(11學分);4、實踐環節(2學分); 5、學位論文(4學分)。 口譯方向(34學分):包括1、學位基礎課(13學分),開設政治理論(含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等)(2學分),;2、專業必修課(6學分):開設:專題口譯(2學分)和同聲傳譯(4學分);3、專業選修課(9學分);  4、實踐環節(2學分); 5、學位論文(4學分)。本翻譯碩士專業要求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於1年。
該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寫作時間一般為一個學期。學位論文可以採用項目、實驗報告或研究論文等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