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寧

富寧

富寧位於雲南東南部,南與越南河江省接壤,東部北部分別與廣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縣區毗鄰,西與文山州廣南、麻栗坡兩縣相連,地處兩國三省十縣結合部,國道323線貫穿縣境,是雲南通往廣西廣東的重要門戶。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東陲,地跨東經105°13'—106°12',北緯23°11'—24°09',北回歸線橫穿南境(由西向東跨過木央、大木匠、牛場、龍洋)。總面積5352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145個村居委會,居住著壯漢苗瑤彝仡佬六種民族,總人口38.7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76.4%。這裡曾是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立右江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97年被中央確定全國一類革命老區縣。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土地肥沃、山川秀美,因盛產八角,譽為“中國八角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富寧 
  • 行政區類別:縣 
  • 下轄地區:轄13個鄉鎮 
  • 政府駐地:新華鎮
  • 郵政區碼:663400
  • 地理位置:雲南東南部 
  • 面積:5352平方公里 
  • 人口:38.7萬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氣候特徵,河流水系,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林業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旅遊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文化,衛生,扶貧工作,旅遊資源,基礎建設,電力建設,交通建設,郵電通信,城鎮建設,文化遺產,風俗民情,壯族禮儀風俗,壯族飲食習俗,壯族傳統節日,藍靛瑤婚禮,風景名勝,清華洞旅遊區,普陽瀑布,馱娘江景區,

建制沿革

富寧縣境,古為句町縣地。
富寧縣富寧縣
西漢,隸牂牁郡
遠眺富寧縣
蜀漢,隸興古郡
隋朝,屬南寧州總管府地。
唐代,前期為僚子部,隸嶺南道,後為黔中道地。
宋朝,初屬邕州,皇祜五年(1053年)後為特磨道地。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境內置富州、安寧、羅佐三州,屬廣南西路宣撫司。
明初,安寧、羅佐併入富州,屬廣南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富州城,治所在普廳(今縣城);崇禎中州治所移駐皈朝(今歸朝鎮駐地),仍稱富州,又稱土富州。
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設廣南府分防普廳塘經歷,駐普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州治所從皈朝移駐普廳,稱富州廳撫彝府,同時改普廳塘經歷為巡檢,移駐剝隘(今剝隘鎮駐地),仍為廣南府節制。
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富州縣,屬雲南蒙自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以古富州、安寧州各取一字組合命名富寧縣,屬雲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隸雲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駐文山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改富寧縣為二等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隸第四行政督察區(駐硯山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富寧縣,1960年屬文山專署,1958年改屬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富寧縣下轄6鎮7鄉,分別為新華鎮、歸朝鎮、剝隘鎮、里達鎮、田蓬鎮、木央鎮、板侖鄉、谷拉鄉、者桑鄉、那能鄉、洞波瑤族鄉、阿用鄉、花甲鄉。共有141個村、4個社區,2567個村民小組。縣人民政府駐新華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富寧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東陲,地跨東經105°13'—106°12',北緯23°11'—24°09',北回歸線橫穿南境(由西向東跨過木央、大木匠、牛場、龍洋)。地處兩國三省十縣結合部,南與越南河江省苗旺、同文兩縣接壤,東部和北部分別與廣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縣(區)毗鄰,西與文山州廣南、麻栗坡兩縣相連。縣境東西相距最寬109.89千米,南北相距最長108.78千米,縣城所在地距州府駐地234千米(高速公路184千米),距省會昆明市565千米(高速公路480千米),距中越邊境70公里,國境線長75公里。國道323線,廣昆高速公路及在建的雲桂鐵路貫穿全境,是雲南通往廣西、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的重要門戶,是雲南的“東大門”和“出海口”。
富寧縣地理位置

地質地貌

富寧縣地處滇東南岩溶高原東部邊緣,地質屬川滇黔經向構造帶與青藏滇緬“歹”字型構造體系的交匯部位。雲嶺東延的結露山脈(六韶山)自西向東控制全境,四大山系(木洪、拜子、朱家、坡飄)南北縱橫,360座山峰為天然屏障。富寧縣國土面積中,山區面積占96%,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並列,其中:高原分布於西南部,山地分布於中北南部,丘陵分布於東北部,盆地分布於新華、普陽、木槓。境內海拔最高為西部木洪山,為1851米。最低為滇桂交界剝隘羅村口,蓄水淹沒前為142米,蓄水淹沒後為203米。

氣候特徵

富寧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溫高於秋溫,雨熱同季,立體氣候明顯,有四季之分,但不明顯。年總積溫為7227℃,年平均氣溫為19.8℃,最高溫為39.5℃,最低溫為–3.7℃。日照時數1641小時,年均無霜期338天,最長無霜期364天,最短無霜期258天。年平均降雨量1103.5毫米,最高降雨量為1457.6毫米,最低降雨量為763毫米。縣域年平均風速在6-8m/s,最大風速高達14m/s。大風累積時數高達半年之久,有較高的利用價值。有乾旱、暴雨、雷電、冰雹、大風等氣候災害,其中乾旱、暴雨、雷電災害性天氣基本每年發生。
富寧縣山水美景富寧縣山水美景

河流水系

富寧縣境內有5條主要河流和29條大小支流,主河道全長555.8公里。東北部普廳河、那馬河和西洋江屬珠江水系,西南部郎恆河和南利河屬紅河水系。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有耕地103.99萬畝,園地18.56萬畝,林地477.18萬畝,草地119.73萬畝。耕地面積中,常用耕地面積86.108萬畝,其中:田25.22萬畝,地60.983萬畝。

林業資源

縣內植被多為常綠闊葉林、針葉林及草山,樹種資源豐富,屬科繁多,共有129科、425屬、966種,其中,喬木440種,小喬木和灌木526種。全縣森林面積468.28萬畝,其中天然林352.9萬畝、人工林115.4萬畝、灌木林108.3萬畝。全縣有林地面積55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9.26%,活立木蓄積量726.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3.21%,盛產八角、油桐、油茶、核桃、茶葉等經濟林和杉樹、松木等用材林。現已納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公益林面積共89.94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面積65.94萬畝,省級公益林面積24萬畝)。國家級公益林中,按性質分,國防林23.74萬畝,水土保持林42.2萬畝;按等級分,一級保護23.75萬畝,二級保護42.19萬畝;按權屬分,集體公益林59.87萬畝,個人的公益林6.07萬畝。省級公益林中,國有公益林4.27萬畝,集體公益林18.94萬畝,個人公益林0.79萬畝。
截止2012年底,全縣累計發展油茶58.06萬畝,其中新植43.06萬畝(標準化種植基地27.65萬畝),建有油茶苗圃5個;新植八角2萬畝,總面積達50萬畝;發展速生豐產林3.3萬畝,總面積達48.1萬畝。

動物資源

富寧縣境內常見的野生動物有:哺乳類48種、兩棲類11種、爬行類29種、鳥類198種、昆蟲類122科1077種等。分布有國家、雲南省保護動物共有55種,其中,哺乳類22種、鳥類20種、爬行類11種、兩棲類2種。在這些保護動物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雲豹、蜂猴、熊猴、林麝、圓鼻巨晰、蟒蛇6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黑熊、水獺、中國穿山甲、獼猴、短尾猴、小靈貓、豺、青鼬、小爪水獺、斑靈狸、大靈貓、金貓、中華鬣羚、川西斑羚、巨松鼠、果子狸、虎紋蛙、紅瘰疣螈、山瑞鱉、大壁虎、松雀鷹、大鵟、普通鵟、白腿小隼、燕隼、紅隼、白鷳、原雞、白腹錦雞、棕背田雞、楔尾綠雞、斑尾鵑鳩、褐翅鴉鵑、小鴉鵑、領角鴞、雕鴞、領鵂鶹、斑頭鵂鶹、長尾闊嘴鳥、藍翅八色鶇等40種;省級保護野生動物有毛冠鹿、豹貓、平胸龜、眼鏡蛇、眼鏡王蛇、滑鼠蛇、金環蛇、銀環蛇、黑眉錦蛇9種。

礦產資源

境內已探明的礦種有煤、金、鐵、銅、銻、錳、鈦等金屬和非金屬礦19種,有中型礦產3個,小型礦產43個,褐煤儲量1億多噸,居全州首位。縣境內已發現能源、貴金屬、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礦床(點)110餘處,共五大類19種礦產。其中:鐵礦點主要有板侖毛尖山—那納97.135萬噸,新華橋樂—莫勺69.8萬噸,板侖洞哈58.58萬噸,板侖牙牌—安定42.6萬噸,新華牙牌東段23.87萬噸,新華牙牌山21.84萬噸,板侖坤洪21.49萬噸,板侖那納18.81萬噸等;鈦礦點主要有田蓬上冶12.41萬噸,田蓬達嘎上寨12.41萬噸,新華沙莫9.1萬噸,里達牛場7.43萬噸等;錳礦點主要有板侖各門29.58萬噸,花甲大寶山22.55萬噸,新華力追麻里山20.18萬噸;鉛鋅礦點有花甲安農1.38萬噸;銻礦點有里達銻礦床1.07萬噸,新華格當銻山寨子約0.3萬噸;鋁土礦點有谷拉谷桃150萬噸;煤礦點有木央普陽7846.31萬噸,木央木樹146.73萬噸,木央木槓174.75萬噸;金礦點主要有新華那坪12865.28公斤,那能金礦3639.87公斤,者桑那谷332.19公斤,者桑鵝雞山263.1公斤,者桑那抖255.63公斤,洞波馬列安那228公斤等。

水能資源

境內地表水資源量28.19億立方米,過境水資源量38.3億立方米。有5條主要河流和29條大小支流,主河道全長555.8公里。東北部普廳河、那馬河和西洋江屬珠江流域,西南部郎恆河和南利河屬紅河流域,可開發利用河流20條。全縣境內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84.48萬千瓦,可開發利用超過60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裝機500千瓦以上水能48.27萬千瓦。各主要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和可開發500千瓦以上裝機為:普廳河36.04萬千瓦、14.56萬千瓦,那馬河16.1萬千瓦、8.41萬千瓦,西洋江10.04萬千瓦、9.86萬千瓦,郎恆河11.25萬千瓦、6.78萬千瓦;南利河11.05萬千瓦、8.66萬千瓦。截至2013年8月19日,已建成水電站22座20.018萬千瓦,在建水電站6座5.57萬千瓦。
全縣各類水域總面積15萬畝,其中河流23067畝、水庫70500畝、壩塘1000畝、池塘1500畝;宜漁水面達8萬畝,其中:池壩塘0.25萬畝,河溝0.7萬畝,水庫7.05萬畝;宜魚稻田面積4萬畝。2012年全縣漁業養殖面積達5.16萬畝,產量2.18萬噸,庫區網箱養殖發展到232畝,產量1.6萬噸,實現產值2億元。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以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主,主要景區有:剝隘馱娘江旅遊區(AA級)、雲南低海拔體育訓練基地富寧基地旅遊帶、剝隘坡芽歌書文化生態村、歸朝老街三寨稻作文化生態旅遊村、紅色旅遊區、歸朝架街片區旅遊休閒景區。2012年,全縣共接待遊客70.67萬人次,接待海外旅遊者6774人次,旅遊收入7.75億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富寧縣有戶數95026戶,戶籍人口為418259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17456人,占人口總數的75.9%。分性別人口看,男性人口為217449人,男女性別比為108.3:100。分民族人口看,壯族231527人,漢族100803人,瑤族43089人,苗族29005人,彝族13355人,仡佬族126人。常住人口為41.5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12.91萬人,鄉村人口為28.6萬人,城鎮化率31.1%。

民族

截至2013年,富寧是多民族聚居地,境內居住著壯、漢、苗、瑤、彝、仡佬6種民族。壯族為富寧的主題人口,占總人口的55.31%。

政治

縣委書記:陳家興
縣長:陸勇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富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37億元,比2012年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7.87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0.71億元,增長20.7%(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19.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0.79億元,增長11.8%。產業結構比為30.1:34.9:35。
富寧縣城建富寧縣城建

第一產業

2013年,富寧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2830萬元,比2012年增長8.5%。其中農業產值150015萬元,增長3.6%;林業產值33248萬元,增長22.8%;畜牧業產值96201萬元,增長9.2%;漁業產值11090萬元,增長45.6%;農業服務業產值2276萬元,增長8.6%。糧食播種面積66.7萬畝,產量達到15.09萬噸。網箱養魚300畝,產量10078噸。肥豬出欄58.24萬頭,肉牛出欄12.37萬頭,羊出欄2.41萬隻,家禽出欄248.9萬隻;年末實現大牲畜存欄28.62萬頭(匹),豬存欄40.12萬頭。肉類總產量達60537噸。
富寧縣民族富寧縣民族

第二產業

2013年,富寧縣實現工業總產值543266萬元,比2012年增長36.6%。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35753萬元,增長19.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05471萬元,增長21.7%。從重點行業看,採礦業完成產值209096萬元,增長21.3%,其中煤炭開採業完成產值58268萬元,下降25.9%;製造和供應業完成產值298949萬元,增長55.6%,其中製糖業完成產值154487萬元,增長2.4倍。建築業實現增加值71380萬元,增長23.7%。

第三產業

2013年,富寧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8227萬元,比2012年增長13.9%。其中批發業24064萬元,增長21%;零售業217677萬元,增長8.9%;住宿業實現營業額6705萬元,增長15.2%;餐飲業實現營業額59781萬元,增長32.9%。郵電通信業務收入15968萬元,增長16.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97127萬元,增長19.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322430萬元,增長26.4%。各項貸款餘額325574萬元,增長25.8%。

社會事業

教育

2013年,富寧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66所,其中普通中學17所(完全中學4所,初級中學13所),民族職業高級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國小231所(完小159所,教學點72個),幼稚園15所(民辦12所),特殊學校1所。在校小學生44530人,國中生20151人,普通高中學生4980人,在園(班)幼兒9888人。在職中國小教職工5397人,其中中學教職工1736人(含職高教職工78人),國小教職工3398人,幼稚園教職工258人,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5人。
富寧縣民族中學富寧縣民族中學

文化

2013年,富寧縣有民眾演出30場,觀眾達1.5萬人次;送電影下鄉放映1764場(含廣場電影放映),觀眾24.9萬人(次)。成功舉辦第十一屆滇桂邊境縣文化交流活動,《坡芽山歌》合唱團、壯劇《彩虹》等精品文化唱響國內外。

衛生

2013年,富寧縣有衛生機構20個,有病床750張,其中醫院床位數366張。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624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89人。

扶貧工作

按國家新的脫貧標準2300元計算,2012年全縣貧困人口由2005年的24.35萬人下降到10.79萬人,貧困村2538個。自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以來,全縣先後實施建設673個,尚有1865個村等待建設。其中,自1996年上海虹口區對口幫扶以來,投入幫扶資金7583.59萬元,扶持邊境民族特困鄉鎮建設1個,建成溫飽試點村46個,完成白玉蘭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20個,田蓬邊境一線整村推進項目村41個。同時,按照“搬家、種樹、辦教育”的思路,採取“就近就地集中安置、縣內易地搬遷安置、城鎮集中安置”三種扶持模式,對山瑤民眾進行分類安置。2011年至2013年3月,累計爭取山瑤扶持到位資金29627.18萬元,完成山瑤搬遷安置1026戶4710人。

旅遊資源

境內群山連綿,山形地貌奇異,可開發的景區有剝隘馱娘江,者桑的原始森林,洞波的西六、果布、大灣八角林風景,里達的鳥王山,歸朝的田園風光,清華洞水庫,百色水庫等生態旅遊資源和滇黔桂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等。同時,利用縣境內的民族文化,建設“壯鄉風情旅遊帶”,上連丘北普者黑,中靠越南,下接百色右江革命根據地,形成滇桂生態、出境、人文旅遊線。
民族文化資源
歷史上富寧就享有“歌舞海洋”的美稱,壯族的“土戲”、苗族的“滾蘆笙舞”、瑤族的“銅鈴舞”、彝族的“銅鼓舞”、仡佬族的“弦子舞”等五彩繽紛的舞蹈世代相傳,是當代名揚中外的《銅鼓舞》的發源地,又是譽滿全國的壯劇螺螄姑娘》的故鄉,苗族舞蹈《滾蘆笙》和《滾嗩吶》曾從四季如春的昆明跳到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及內蒙的呼和浩特等省市。節日活動豐富多彩,主要有壯族的“風流街”、苗族的“踩花山”、瑤族的“盤王節”、彝族的“跳宮節”等。
人才資源
富寧現有國家公務員1598人,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4527人,其中高級職稱50人,中級職稱1135人。有研究生1人,大學本科252人,大專1465人,中專3271人。
水利設施 基本建成了總庫容為9934萬立方米的清華洞水庫。建有小(二)型水庫16座,設計蓄水庫容353萬立方米。灌溉面積達26萬畝,水利化程度31%。
重點旅遊資源及建設項目
(一)富寧縣剝隘馱娘江旅遊區
馱娘江旅遊區位於富寧縣東北部剝隘鎮境內,東接廣西百色市陽圩鎮,南連者桑,西靠那能,北接廣西田林縣八桂鄉,規劃範圍185平方公里,距富寧縣城79公里,距文山州府260公里,衡昆高速公路和國道323線從景區旁通過,是雲南通往沿海地區的“橋頭堡”,區位優越。旅遊區集剝隘庫區水域風光、馱娘峽谷風光、壯族風情和亞熱帶雨林為一體的AA級旅遊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是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龍頭,也是州、縣“十二五”旅遊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景區受百色水利樞紐建設的影響,旅遊接待服務設施“布瑞村”被淹沒,為此,整個景區經營被中斷。百色水利主體工程蓄水後形成33.841平方公里的庫區(博愛湖)水域風光,使景區資源優勢和開發價值更加明顯, 準備新開發位於者義村的“能罕曼瑞”野外拓展活動訓練基地,其優越的地勢和環境優於整個湖區山水風光。2006年10月《富寧馱娘江旅遊區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通過規劃和可行性研究,馱娘江旅遊區將以百色水利樞紐建設形成的庫區水域為依託,以“碧江、峽谷、壯鄉、新鎮”為核心吸引物,挖掘壯族歷史文化內涵,開發峽谷觀光遊覽和水域兩大特色旅遊產品,建設集峽谷觀光遊覽、水上康體娛樂、壯鄉民俗體驗、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生態水域旅遊區。
(二)雲南富寧相思島低海拔體育訓練基地旅遊帶
相思島位於剝隘鎮西北方,老國道323線旁,距剝隘新鎮相依傍,是一個由於百色水利樞紐工程的實施淹沒而形成的孤島,島上植被較好,有大面積的相思樹,綠樹蔥蘢,綠水環抱,自然景觀價值高。包括旖旎的者寧河水域自然風光、熱帶季雨林、水庫島嶼、瀕水河灘、臨江村寨、壯族文化等,是集觀光遊覽、水上康體娛樂、壯鄉民俗體驗和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生態水域旅遊區。根據云南富寧相思島低海拔體育項目訓練的規劃,我縣也相應規劃了旅遊功能帶,建設項目包括旅遊假日主題酒店、度假山莊、戶外旅遊運動拓展區,特色民族村、主題遊樂場、生態主題旅遊園、垂釣基地等。項目建設後,可豐富馱娘江旅遊景區活動內容,增加遊客在景區的逗留時間,提高景區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使馱娘江旅遊區由單一的觀光型旅遊向集觀光和休閒度假型旅遊轉變。
(三)剝隘坡芽歌書文化生態村
剝隘鎮坡芽村小組位於剝隘鎮東南方向,距國道323線和衡昆高速公路約4公里,距剝隘鎮政府所在地約5公里。全村共有55戶278人,實有耕地面積565畝,其中田85畝,旱地480畝,人均產糧260公斤,人均純收入550元。該村大約於清朝初年從縣境內的剝隘、者桑等地遷入,世代以種稻狩獵為業,民風古樸,由於地處深山,極少受外來文化影響,至今為止,依然完整保留著壯家人傳統的習俗禮儀。2006年8月,民族文化研究人員在該村發現一本壯族古老歌書。該書有八十一幅圖案,每幅圖案均記錄了一首壯族情歌。經眾專家考證:這一發現填補了壯族沒有古老文字的空白。是堪與“世界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東巴文相媲美的民族文化資源,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認識價值和開發利用價值。該村壯族風情也獨具特色,但村寨建設混亂,道路狹窄,環境衛生差,農民生活水平還相當貧困。
(四)老街三寨稻作文化生態旅遊村
歸朝鎮老街三寨位於歸朝鎮東南部,距鎮政府2公里,距富寧縣城33公里,屬普廳河下遊河沿地區,與323線國道隔河相望,是一個壯族集居的村寨。寨子由老街、長沙、登冒3個村小組組成,故稱“老街三寨”,全村共141戶564人,現有耕地面積227畝,人均純收入1500元,交通便利,土質肥沃,水熱條件好。老街三寨村內綠樹翠竹成蔭,植被保存較好,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村莊背靠“天印”,右靠“象鼻”,左有“龍泉噴血”,前有“百鳥朝王”,坐落在歸朝八大風景其中的四大風景之中,是滇東南保留壯族原生態文化較為完整的村寨,還是名符其實的壯戲之鄉,2006年8月20日,被確定為“中國壯族文化民俗科學研究基地”,並立有由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親筆題寫的碑文一座,建有中國稻作文化展覽室。
(五)紅色旅遊資源
我縣以全國一類革命老區縣為依託,紮實抓好谷拉紅軍洞、那能甘邦紅軍洞、田蓬獅子山哨所等革命遺址的文化深層挖掘和包裝,為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提供更多的教育內涵和旅遊文化底蘊,全力打造“雲南紅都”。特別是那能甘邦紅軍洞方園幾公里都屬於南部季雨林植被,由於自然條件的差異和森林群落的植物各類組成、生態結構、群落外貌屬於石灰山季雨林植被類型,各種野生動植物完好。甘幫革命老區核心區地處滇東南岩溶高原的東部邊緣,屬滇東南岩溶高原地貌,平均海撥在800—1200米之間。形成特殊岩溶地貌,其特點是山高谷深,山勢險峻陡峭。還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歷史悠久的革命老區核心區,少數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全村共有甘幫、弄院等20個村小組553戶2772人,屬富寧縣革命老區重點鄉鎮之一。堅持保護促開發的原則,深入挖掘紅色革命遺址,規劃建設打造連線百色、麻栗坡老山的紅色旅遊線,努力使“雲南紅都”—富寧成為雲南乃至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革命教育基地和旅遊勝地,逐步形成“紅色文化帶動旅遊、旅遊帶動經濟發展”的產業格局。
(六)歸朝架街水庫旅遊休閒景區
富寧皈朝水上森林休閒公園項目位於皈朝鎮與板侖鄉交界處,距富寧縣城26公里,距高邦至廣西那坡省際公路4公里,即將新建的那坡至高邦高速公路擦邊而過。富寧的區位優勢和對外形成的便捷交通網路,為皈朝水上森林休閒公園的建設奠定了優良的基礎。皈朝水上森林休閒公園是1958年架街村委會民眾投勞興建的小(二)型水庫,1993年縣政府籌集資金對庫區改造擴建,形成了總庫容34萬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庫,水庫位於皈朝鎮與板侖鄉交界處的架街村委會轄區,故稱架街水庫。架街水庫處於1200米海拔的高山之上,水淹面積500畝,周邊森林幅蓋率高達80%以上,水庫的興建在庫尾形成了幾百畝壯觀的森林濕地。水面和濕地淹映在幾千畝的森林之中,就象一顆高原明珠閃閃發光。其自然資源特點表現為:水上森林、清涼世界、金秋紅葉、休閒勝地。
水上森林——水庫上游幾百畝濕地中生長著水楊柳,樹生長在水中,酷似亞馬遜河中的森林,故稱水上森林。春天,濕地周邊的紅、黃、藍、白、青、紫各類野花爭相怒放,與水中的樹林搖相呼應,形成百花爭艷,五彩繽紛的世界。
清涼世界——富寧處於低熱河谷地區,從富寧至廣西一帶處於低海拔區域,夏季都比較炎熱,架街水庫濕地地處1200米海拔的高原山地,地勢開闊,靠近近北回歸線,距南海較近,受東南季風、地理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響,形成固有的氣候特點:四季溫差小、雨量充沛、乾濕季分明、垂直差異顯著的低緯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7。C左右,年平均空氣濕度80%左右,常年均為人體感到舒適的氣候,是最適宜居住的地方。總之,架街濕地氣候溫和、四季如春、空氣濕潤,全年為休閒度假氣候,是人們夏季避暑的勝地。
金秋紅葉——圍繞湖岸邊的楓樹林,經過秋風的洗禮變成了紅黃色,斑斕眩目,倒映在清澈的湖面,遙遙望去,楓林與水連為一片,染紅了湖面,構成了秋水共長山一色的奇瑰景色。就象唐代大詩人杜牧詩中所描述的那樣:“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從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休閒勝地——舒適的氣候環境,風景如畫的濕地,便利的交通條件,為人們提供一個休閒度假的勝地。

基礎建設

電力建設

縣內可供電力3萬千瓦。2003年發電量達3814.05萬千瓦時,比1995年增長169.4%。全縣15個鄉(鎮)已通高壓電,村委會通電率達70.8%,村民小組通電率52.1%。

交通建設

公路
2013年,富寧縣完成內屋至龍門、者桑至百恩等9條143.8公里通行政村路面硬化,完成龍旁至廷桑、歸朝至那臘等29條134.1公里村組和蔗區道路建設。截至2013年底,富寧縣公路通車裡程8744公里,比2012年增加445公里。境內等級公路2529公里,高等級公路90公里,鄉鎮公路硬化率100%。貨運周轉量15818萬噸公里,增長13.8%。客運周轉量55640萬人公里,增長14.5%。
富寧縣鄉村公路富寧縣鄉村公路
水路
富寧港是國家交通部規劃的珠江水系16個重點港口之一,位於富寧縣剝隘鎮,總占地面積5.67平方公里;規劃建設客運港區、貨櫃港區、雜貨件港區、散貨港區等4個港區。

郵電通信

所有鄉(鎮)架通程控電話通信網,實現了交換程控化、傳輸光纜化;GSM行動電話、分組交換、數字數據通信和電腦會議系統等已投入運用;建成6個行動電話基礎站。城鄉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2.04萬門,無線尋呼得到普及,行動電話用戶達2.04萬部,電話普及率每100人有5.3部,村委會通話率達72.4%。

城鎮建設

縣城新完成5條街道建設,主要街道增加到16條,面積從9萬平方米增加到16萬平方米;縣城面積由原來的1平方公里擴大到3.8平方公里。建成了大牲畜交易市場、木材交易市場、休閒廣場、游泳館、足球運動場和水面遊船樂園等一批基礎設施。種植草坪2.1萬平方米,各類風景綠化樹木6000多株,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15萬平方米。323國道線和省道富田公路沿線的田蓬、里達、木央、板侖、歸朝、者桑等鄉(鎮)正逐步建成具有集貿市場、停車場、大牲畜交易市場、垃圾場、公廁等基礎設施的新型集鎮。全縣有各類市場24個,其中綜合市場18個,批發市場1個,水果市場1個,木材市場2個,畜牧交易市場8個,修理市場1個。

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雲南省富寧縣申報的“坡芽情歌”入選,列入民間文學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風俗民情

壯族禮儀風俗

嬰兒降生,賓客們送油炸粑數百個或糯米飯5公斤;迎親結婚,男方備酒、肉、糯米飯送到女方家為禮。女方陪嫁物以大米製品為貴,用紅布包小竹籮,裡面放上糯米飯,到夫家後次早將米和飯一起蒸熟,新郎新娘與婆家人分食,表示今后豐衣足食。祝壽,兒女送豬一頭,壽席一桌,壽幛一面,魂米一包,親戚或村人送雞、肉、米、酒共慶。喪葬,親生兒女將一枚錢幣和少量米塞入死者口中,一會再掏出分別裝入土罐保存下來,意為給子孫留下金倉銀庫;然後用柚子葉煮水洗屍消毒、梳發、更換新裝,意為生得其所,死得乾淨。

壯族飲食習俗

富寧壯族的飲食文化,與稻作生產相關,“餱糯餱喜”是明顯的飲食特徵。五彩花糯米飯是一種以天然植物色素加工製作而成的糯米飯,是“餱糯”中最有特色的一種。

壯族傳統節日

“瓏端節”是代表性的節慶,從壯族同胞在稻田耕作中的和諧共助精神演變而來。每年農曆2至3月,活動當天,民眾們穿著新裝,成群結隊來到東道主指定的山場和田壩過節,殺豬宰羊、載歌載舞、自編自演土戲。過節時,既祭神,又開展各種各樣的社交和文娛活動。

藍靛瑤婚禮

瑤族的支系很多,文山州內的瑤族主要有藍靛瑤、大板瑤和山瑤三個支系,其中以歷史上習種藍靛染布而得名的藍靛瑤,屬盤瑤系統,自稱“金門”。
在藍靛瑤的諸多傳統習俗中,以婚禮和度戒等最具民族特色。
藍靛瑤的婚禮相當隆重。一家辦婚事全村沸騰幾天,男女雙方在不同時間分別宴請賓客,村里家家都要請,遠方親戚甚至其他民族的朋友也要請。
在舉行婚禮前,男方要聘請九至十二人的禮賓,組成禮賓團,受男方父母之重託,到女方家取親。禮賓團中有“主人”一人,男性,為男方父母的代理人,懂本族婚姻習俗,能言善辯,善於喝酒,在婚禮中負責聯絡和協調。其他禮賓有:鴛父,中年男性,能歌善酒,是婚禮中重大禮儀的履行人;鴛母,中年女性,歌手,能歌善辯,負責對歌答辯;茶郎,未婚男青年,分為甲、乙、丙三等,為鴛父的助手;鴛姑,未婚姑娘,也分甲、乙、丙三等,為鴛母的助手。女方要聘請兩位賓相,三位堂上老人,兩名招姑。賓相,未婚男性青年,懂本族婚姻習慣及禮儀,有一定文化水平,會唱歌;堂上老人,必須是有一定威望的男性,深知本族婚姻習慣法和本族歷史,是深謀善唱的老歌手,受女方委託主持嫁女的事務;招姑,未婚女青年,善唱歌,負責招待禮賓和客人。
藍靛瑤婚禮的內容和形式都包含著濃郁的民族文化、民族歷史和神話傳說等,一般包括五個階段,即填補對聯、核對生日、敬禮酒、換取“生日錄”和送女出門。
各階段都有嚴格的禮儀要求。在良辰吉日定後,時晨一到,男方娶親團浩浩蕩蕩前往女方家。
在進女方家門前,男方禮賓團要過第一關:填補對聯。填補對聯是對男方的一種文化測試,反映瑤族重視文化知識。
只見鴛父身穿綠色長衫,頭戴禮帽,挎著彩帶花盒包,鴛母及第一助手要戴上全副銀制裝飾品,圍著珠串花線彩裙,其餘禮賓成員均著新裝,聚集於門外,準備履行各自的職責。女方賓相則身穿綠色長衫,頭戴禮帽,肩挎彩帶花盒包,手持布傘,站在門內。村裡的男女老少紛紛前來助興。
填補對聯儀式十分隆重,氣氛十分熱烈。賓相打開布傘示意,收傘後,彬彬有禮地向鴛父鴛母鞠躬行禮,鴛父鴛母還禮。雙方施禮後,賓相首先唱歌問話,問禮賓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為何路經此地,等等。賓相的問話要由鴛母來回答,鴛母一般要用典故或故事性的比喻進行回答,以唱歌的形式,回顧了男女青年愛情生活和自由戀愛與命定婚姻之間發生衝突所經歷的曲折過程。
過了第一關,男方娶親團來到了女方家,堂上老人當面向禮賓核對新郎新娘的生日,確定是夫妻命相生還是夫妻命相剋。禮賓敬見堂上老人時,由“主人”出面通報禮賓各成員的身份,然後鴛父鴛母直接與堂上老人對話。先由堂上老人以對歌形式提問,鴛母作答。核對生日的對歌,內容雖然有一定格式,但要是沒有一定知識水平,不熟悉本族婚姻習慣法,也是難以對付的。
核對生日後,禮賓代表男方向女方敬獻禮酒。敬獻禮酒是藍靛瑤婚禮中的重要禮儀之一,女方接受敬酒後就意味著承認了結婚男女青年是相生命,同意並祝願他們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禮酒由男方父母準備,交由禮賓敬獻給女方父母。獻禮酒是通過向堂上老人敬酒,表達男方父母對女方父母以及新娘的祝福。在敬獻禮酒時,鴛母和堂上老人要對唱禮歌,互敬對歌酒,然後打開禮酒罐,由鴛姑抬著有酒杯的盤子,逐一敬獻。這期間,鴛母還要針對不同的對象,以不同的歌表示不同祝福,一杯祝福堂上老人延年益壽,二杯祝福女方父母年壽德高;三杯祝福新婚夫妻恩愛到老;四杯祝福眾位鄉親家家安寧,戶戶樂業。敬獻禮酒時,爆竹齊鳴,共同祝願新婚夫婦生活美滿幸福。敬獻禮酒後,舉行換取“生日錄”儀式,女方將“生日錄”交給男方。
經過前四個階段的儀式之後,鴛父便向堂上老人提出送女出門的要求。同意後,由賓相將新娘背出大門,家在本村較近的直接送到男家,嫁到本村較遠或外村的改為騎馬或乘車,送到目的地。無論嫁在本村還是嫁到外地,無論晴天還是雨天,都要打著布傘,用花巾將新娘的臉遮住。
藍靛瑤的婚禮中,在新娘即將到來時,新郎一般要先躲起來,由父母派陪郎四處尋找,找到了才讓他換上新裝,連推帶拉地領回來完成婚禮。新娘到村邊時,男方所在村裡的民眾都主動聚集起來迎接。在振奮人心的鞭炮聲中,新郎新娘進門。新郎新娘進門時還要跨過正在燃燒的油鍋,叫“劫剎”,以保證今後婚姻幸福平安。
男方將新娘娶回來後,便辦酒席熱鬧幾天,整個婚禮酒宴一般要兩到三天才散。

風景名勝

清華洞旅遊區

清華洞旅遊區位於富寧縣城西郊5公里許的峽谷內,洪門河沿底流出。洞分三台,一台為底洞,寬數百平方米,暗河通洞口,匯入洪門河,長600餘米,寬10餘米。二台洞寬敞空闊,洞中有洞,鐘乳石形態怪異。三台洞為上洞,寬約千餘平方米,辟有平台舞廳及其他服務設施。

普陽瀑布

普陽瀑布位於富寧縣木央鄉普陽村,距縣城44公里,在南利河上游。瀑布兩側,峭壁如削,怪石睜峙。山上林木蔥籠,野花爛漫,清香溢於幽谷。

馱娘江景區

馱娘江景區位於雲南省富寧縣剝隘鎮境內,地處雲、桂兩省(區)交界。馱娘峽左岸是一高大的原始岩林山,右岸是一座高聳入雲的岩石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