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子舞

弦子舞

弦子舞,西藏自治區傳統舞蹈類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弦子舞流行於四川、雲南等省藏族地區及西藏昌都一帶。弦子舞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自樂性歌舞。在節慶、婚嫁、集會時,人們歡聚一堂,舞時圍成圓圈,領舞者邊歌邊舞,拉著弦子(藏族一種拉弦樂器)伴奏,余者隨之,時而向圈內聚攏,時而散開,雙手甩動長袖,動作優美。

2006年5月20日,弦子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1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弦子舞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Ⅲ-19
  • 遺產類型:傳統舞蹈
  • 申報單位:西藏自治區
歷史淵源,舞蹈特色,表演形式,表演道具,舞蹈動作,音樂特點,主要分支,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活動,榮譽表彰,

歷史淵源

芒康弦子舞芒康弦子舞
弦子舞起源於巴塘,廣泛流傳在西藏昌都和雲南、青海、四川等省的康區,其中巴塘弦子較有名氣。
芒康弦子舞歷史悠久,據考證,唐朝時期芒康人就開始跳弦子舞了,那時的弦子舞以單一的拉唱為主,是以家庭形式進行演出的小型歌舞。唐朝“茶馬古道”的開發,結芒康弦子舞注入了創新和發展的生機,芒康人民不斷吸收其他地區、民族的文化,滋補弦子舞,發展弦子舞,以生活為題材,人人創作,人人唱跳,人人加工,不斷豐富獨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藝術特色,弦子舞成為一種民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在藏族歷史長河中,成為文化藝術的一顆珠寶,被譽為茶馬古道上的“神韻”。
當代芒康弦子舞已經成為廣大藏族民眾重要的娛樂方式,芒康十六個鄉(鎮)每逢佳節,都要開展以弦子舞為主的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這些活動豐富和活躍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民眾的文化素質,增強了他們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芒康弦子舞歷史悠久,古老神奇,形式獨特,民族氣質強烈,高原特色濃郁,流派較多,表演體系完整,其歌舞傳統彌足珍貴。
2006年5月20日,“弦子舞”經西藏自治區申報,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表演時由男子拉弦子,女子舞彩袖,隨著弦子節奏的變化,歌聲舞姿變化多樣。弦子的歌詞大部分為迎賓、相會、讚美、情意、辭別、祝願的內容;曲調繁多,歌詞豐富,舞步多變。舞蹈時男女舞隊各圍成半圈,時而聚圓,時而疏散,且歌且舞;男子舞姿重在舞靴、跺腳,顯示豪放粗獷之美;女子突出長袖輕柔舒展之美。
弦子舞弦子舞
弦子舞的內容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以迎賓、相會為內容,相互歡迎與感謝、互相讚美的迎賓舞和相會舞;二是以尊敬長輩、熱愛家鄉為內容的讚頌歌舞;三是表達青年男女間充滿愛慕之情和純潔真摯友誼,內容包括相會、談愛、離別、祝願的愛情歌舞。弦律活潑熱情,舞蹈輕鬆抒情。
跳弦子舞不受任何限制,不管人多人少,場地大小,或台上台下,均可跳弦子舞。跳弦子舞時,一般都是圍著篝火圓圈起舞,不受人數、場地等限制,人多也可圈中套圈,男女分開各半,男子拉弦子站立排頭,帶領人群拂袖起舞,時而圓集,時而散開,時而繞行,邊唱邊跳,男女一唱一和,此起彼伏。舞蹈的節奏以男子拉弦子的音樂節奏為準。一般都是在悠揚緩和中開始,流暢歡快中表現,升騰熱烈中結束。

表演道具

弦子舞是以弦子為樂器,隨著音樂旋律,男女聚集翩翩起舞。藏語叫“蕃諧羌”,“蕃”藏語意為藏族,“諧”為歌舞,“羌”為跳。弦子叫“白央”,也就是當地老百姓自己發明的一種樂器二胡,比其他地區的二胡短而粗,在歷史書中稱為:“胡琴”。

舞蹈動作

跳弦子舞,多以模擬一些善良、吉祥的動物姿態動作為其形體特徵,如《孔雀吸水》、《兔子歡奔》等等。舞步圓潤、舒展,曲調悠揚、流暢,弦子舞的“拖步”、“點步轉身”、“晃袖”、“叉腰顫步”等動作,尤其是長袖飄飛很有特色。
一般來講,弦子舞舞者的形態要求有上身動作像雄獅,腰部動作要妖嬈,四肢關節要靈巧,肌腱活動要鬆弛,全身姿態要柔軟,面部表情要驕傲,動作舉止要像流水,緩步膝窩曲節要顫動,腳步腳尖要靈活,普遍要求影子雄壯。從弦子舞對人體各部位提出的基本要求,不難看出藏族弦子舞的基本美學思想。形體美、韻律美、動作和諧美是舞蹈美學的基本特徵。
弦子舞強調的是腳、膝、胸、手、肩、頭、眼的配合及統一運用。在弦子舞中男舞者的上身動作非常講究,不論手持道具與否,其上身動作像雄獅威武壯觀,都極富有高原人彪悍豪放的氣質,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動作則要求含蓄典雅,給人以柔和、優美的感覺。其中在弦子舞中腰間動作非常豐富,不管是以腳點為主的“堆諧”,還是線條極富有動感的“諧”腰部輕柔搖擺,在似動非動中給人一種充分展現人體的線條美。各種翻身動作、側腰、下後腰等動作都把腰做到了極致。“妖嬈”的腰部動作是藏族舞極為突出的一個美學特徵。

音樂特點

弦子舞,舞姿優美,剛柔兼備,弦律快流暢,節奏鮮明開朗。其曲調大都高亢嘹亮,粗獷豪放豐富多彩。音樂結構一般為二樂句,四樂句也不少。一個曲調,多段歌詞,反覆演唱。歌曲實際上有曲牌名,相當於漢詞的詞牌名一樣。先為頌歌、友誼歌,後為對歌,男女比試高低,以技決勝,若對歌持久不散,或出現互相挖苦、攻擊而發生衝突,領舞者便上場領勸唱解歌,雙方頓會愉快而散。
弦子舞詞除部分古曲弦子有固定的歌詞外,其他弦子舞歌詞均為即興創作,內容精彩。歌詞結構多為六言三頓的“協體”格式,也有七言四頓、八言(或九言、十言)五頓的“魯體”格格式。歌詞創作和比、興、賦等方法,比喻生動,寓意深刻,抒發情感含蓄優美,陳述敘樸素自然。如今,許多藝人世間對傳統的弦子舞賦予新的生命,創作了許多歌頌新生活的弦子舞。使弦子舞既有輕柔優雅、耐人尋味的特點,又具有豪放灑脫、為落俗套的風格。
弦子舞唱詞表達的內容非常廣泛,有歌唱勞動生活的,有描繪自然景色的,有傾吐愛情的……弦子舞不僅給人以音樂的享受,而且是一個民間語言的精華,它那奔放馳騁的民間自由詩,測試智力的民間遊戲,給人以向上的精神食糧,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深刻的教育意義。

主要分支

芒康弦子舞由於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等各方面差異,流派也較多,但總的特點是古樸、粗獷、雄渾、健壯、質樸,它與當地的自然布景:藍天白雲、雪山草原、峽谷急流、險灘奔馬等藏東高原特有的壯麗景色渾然為一體,形成了芒康獨有的人文風景線。
芒康弦子舞
弦子舞
芒康弦子舞姿圓活、狂放而流暢,有拖步、點步轉身、晃袖、叉腰顫步等動作,以長袖飄飛最有特色。舞者隨著弦子樂曲晃動而發出陣陣“顫聲”,舞蹈動作相應產生“顫法”,這些動作多以模擬一些善良、吉祥的動物姿態動作為形體特徵,有“孔雀吸水”、“兔子歡奔”等類別。
弦子舞
芒康弦子舞分為:鹽井弦子舞、徐中弦子舞、索多西弦子舞、曲登弦子舞等。不同地方的弦子舞有不同的特色,其總的特點是古樸、粗獷、雄渾、健壯、質樸。
鹽井弦子舞端莊穩重,在端莊穩重中表現出自己的特點,有瀾滄江的氣勢,有高山流水的神韻,有氣勢恢弘的唱詞,給人一種豪情壯志,奮發向上的感覺。曲孜卡的三弦舞又獨具瀾滄江江西的風格,有“茶馬古道”的神韻之感,恢弘的音調配合粗獷的舞姿,原始、古樸、典雅。
徐中弦子舞瀟灑飄逸,長袖舒展,歌聲悠揚,旋律優美,腳步拖點、轉身瀟灑,動作流暢。音樂與舞步緊密結合,豐富的唱詞,悠揚的歌聲,給人一種原汁原味的感受。
索多西弦子舞善於模仿的,動作難度大而又輕鬆舒展,給人一種奔放、活潑之感。長袖拂揚,動作幅度大,音樂舒暢歡快,腳步輕鬆,身體舒展,突出了長袖舞的特點。《兔子歡奔》舞是索多西弦子舞的代表作,表達了索多西人民嚮往自由,追求愛情,熱愛生活,歌頌家鄉的美好願望。
曲鄧弦子舞的自由開放,輕鬆歡快,鮮明的節奏,熱烈的情緒,表現出了曲鄧人民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和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巴塘弦子舞
巴塘弦子是一種優美抒情的藏族舞蹈,具有“長袖善舞”的特點,表演時,由數名男性持拉弦樂器“畢旺”(胡琴)在隊前演奏領舞。其餘舞者則和他們一起邊歌邊舞。在巴塘,每逢節日,男女聚集翩翩歌舞。一般是男操“白旺”(牛角胡)站立排頭,拉起胡琴帶領人群拂袖起舞,時而圓集,時而散開,時而繞行而舞,邊唱邊跳,唱詞為“諧”體民歌,也可即興創作男唱女和,藉以抒發內心情趣。
玉樹依舞
玉樹依舞是藏族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表現形式,深為玉樹藏族民眾喜愛。玉樹依舞在全國各地的專業舞蹈學校中被作為民間舞蹈專業的必學舞種。玉樹依舞的舞姿飄逸瀟灑,動作大起大落,舞步強勁有力,節奏明快流暢,風格粗獷豪放。女舞者的基本動作有點擺步、雙扭步、墊步跳、雙繞手、單扭步、左右悠腿、前進點步、輾轉、前踏後轍步九種;男舞者則手持弦子,邊拉邊唱,腳步動作與女舞者相似。其中,舞彩袖為玉樹依舞的基本特徵,三步一彎是其舞步中的基本動作。玉樹依舞的歌詞多採用傳統內容,以讚美家鄉山水、歌唱勞動生活、祈禱吉祥幸福為主。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西藏人民能歌善舞,被譽為“能說話就能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能翩翩起舞。芒康的弦子舞又是西藏民族文化花團錦簇中的奇葩,它那古樸、典雅、飄灑、悠揚而歡快的特點,使人百看不厭。並且芒康弦子舞反映自己的生活、抒發思想感情、表現出的審美觀和藝術情趣具有獨到之處,是藏民族文化中繼承和發展下來的一個寶貴文化遺產之一。
巴塘弦子是巴塘人民智慧的結晶。巴塘弦子舞中積澱著厚重的民族文化,折射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其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有著幾千首曲目的巴塘弦子成為了藏族民間音樂的最大寶藏,它是保存最完好的藏族音樂的“活化石”,其音樂和唱詞已經滲透到了藏族其他各種文學藝術當中,保護巴塘弦子對於保護藏族歌舞藝術、研究藏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傳承現狀

當代芒康弦子舞已經成為廣大藏族民眾重要的娛樂方式,芒康十六個鄉(鎮)每逢佳節,都要開展以弦子舞為主的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這些活動豐富和活躍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民眾的文化素質,增強了他們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芒康弦子舞歷史悠久,古老神奇,形式獨特,民族氣質強烈,高原特色濃郁,流派較多,表演體系完整,其歌舞傳統彌足珍貴。

傳承人物

次仁旺堆,男,藏族,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推薦名單,西藏自治區申報。

保護措施

2011年下半年,昌都地區實驗國小在第二課堂教學中專門開設弦子舞課程,2012年下半年開始,昌都地區實驗國小將弦子舞改編為課間操,讓全校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截止到2012年下半年,學校在校學生1986人,全部學生都能參與,都會跳弦子舞。
2018年,芒康縣圍繞非遺保護工作,爭取中央專項補助資金115萬元,市級專項保護資金10萬元,並依託“文化遺產日”大力開展一系列特色鮮明的非遺展覽、展演和展示活動,弦子舞在其中得到有效傳承和發展。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07年6月,在拉薩宗角祿康公園舉辦以“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西藏原生態民間文化藝術展演活動中,弦子舞在其中得到展示。
2008年1月,在“兩會”專場文藝演出中弦子舞在其中得到展示。
2010年9月,在西藏汽工貿舉行迎國慶“愛我中華、愛我西藏”職工文藝晚會,弦子舞在其中得到展示。

榮譽表彰

2000年5月,文化部正式命名巴塘縣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008年8月,弦子舞榮獲第九屆桃李杯舞蹈比賽表演、創作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