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遺址

定窯遺址

定窯遺址位於曲陽縣澗磁村和東、西燕川村一帶。該縣曾屬於定州管轄,故稱定窯。定窯是中國北宋時期五大名窯(官窯、哥窯、汝窯、鈞窯、和定窯)之一,以生產優質白瓷著稱於世。定瓷窯址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窯場在澗磁村北一帶,至今,瓷片、窯具、爐渣、瓷土等堆積仍很多,有13處高大堆積,最高的堆積達15米。經調查和試掘,取得了重要收穫。從遺址地層疊壓關係看,遺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個時代。定窯遺址是中國制瓷歷史的縮影和重要見證,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考古價值。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的定窯遺址。位居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是中國北方著名的白瓷窯址。因曲陽宋代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宋代有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定窯遺址
  • 地理位置曲陽縣澗磁村和東、西燕川村一帶
  • 占地面積:10餘平方公里
  • 保護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概況,歷史沿革,晚唐,北宋,五代,六十年代初,建國後,製造工藝,窯爐與作坊,旅遊信息,交通-鐵路,交通-公路,門票,地圖信息,

遺址概況

定窯遺址是中國古代北方著名白瓷窯址,分布在東西狹長10餘公里的範圍內,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文化堆積最厚達10多米。曲陽宋屬定州,故稱定窯。定窯創燒於唐,宋代極盛,元代逐漸衰落。燒瓷歷史長達六、七百年之久。1951年和1957年故宮博物院陳萬里、馮先銘等兩次調查。60年代初河北省文物工作隊在北鎮村東試掘。1985~198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北鎮村、澗磁嶺、野北村、燕川村等地發掘,揭露面積近2000平方米,發現大量窯爐和作坊遺蹟,出土遺物標本萬餘件,殘片約37萬片。
定窯在唐代後期受邢窯影燒制白瓷,到了宋代逐步成為白瓷窯之首,是當時最著名的瓷窯之一。其器形、紋飾及覆燒技法對各地瓷窯影響較大,形成了一個以定窯為主的定窯瓷系。其產品遠銷海外,在瓷器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定窯在我國瓷器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定窯不僅是宮廷的貢品,還由絲綢之路傳至中亞東歐各國。它所生產的瓷器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南北仿造者眾多,因而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名稱,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北定就是北宋定窯生產的瓷器。在金、元時繼續生產。定窯制瓷技術,對促進我國制瓷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歷史沿革

這裡有十幾處高大的堆積,最高的15米,堆積著眾多的瓷片、窯具、爐渣、瓷土等。從遺址地層疊壓關係看,遺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個時期。

晚唐

晚唐和五代時定窯燒制的瓷器,還顯粗糙簡單,正處於向精瓷的過渡階段。北宋是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制瓷技術有許多創造和進步。定窯產品以白瓷為主,也燒制其他品種,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綠釉(綠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高溫色釉。定窯的白瓷,胎薄質細,釉色潔白,造型優美,以刻花、畫花、印花等加以裝飾,藝術水平很高,社會影響很大。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知定州時,曾用“定州花瓷琢紅玉”的詩句,來讚美定瓷的絢麗多彩。元朝劉祁的《歸潛志》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兒枕”,是定瓷的代表作之一。
定窯遺址定窯遺址

北宋

定窯生產規模宏大,品種繁多。在遺址北宋地層出土的龍鳳盤刻有“尚食局”款額,說明這裡不但燒制民間的各種生活用瓷,還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這裡燒制的碗、盤、盆、罐、杯、壺、瓶、枕、器座以及玩具等,造型秀美,紋飾精緻。有的碗、盤口沿作花瓣式,碗內印一盛開的花朵,同時在外壁刻上花蒂與花瓣輪廓線。這種把印、刻手法並用於一件器物,里外裝飾統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紋裝飾混為一體,十分精美。
定窯遺址定窯遺址
宋代瓷窯裝燒技術最為重要的成就,就是發明了覆燒法和“火照術”,定窯就大量採用覆燒方法,還使用了一種墊圈式組合匣體。這種燒制方法的優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間,既可節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變形,從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產量,對南北瓷窯都產生過很大影響。
定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由於連年兵災,逐漸衰落和廢棄。但在金、元時仍繼續生產。定窯的制瓷技術,對促進我國制瓷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五代

早年的定瓷以燒制白定為最佳,胎薄細膩、彩色瑩潤,曾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之說。定窯瓷品種繁多,造型優美,裝飾文雅,多採用刻花、畫花和印花等技法,其圖案布局合理,清新明快,刻花刀法剛勁有力,印花構圖飽滿,紋飾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萱草、禽鳥為主,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御用瓷器大部分為龍鳳紋飾,龍騰鳳舞,生動傳神,以顯示統治者的尊嚴。定窯瓷工藝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當時許多瓷窯爭相仿製。定窯在唐代受邢窯影響燒制白瓷,到了宋代逐步成了白瓷窯的首領。據“王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記”碑文等資料記載,北鎮、澗磁一帶,當時有鎮名龍泉鎮。唐代五代時期朝廷在鎮中設有瓷窯稅使。定窯的器形、紋飾、特別是定瓷開創的覆燒工藝對各地瓷窯影響很大,形成了一個以定瓷為主的定窯瓷系列。其產品遠銷海外,在瓷器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十年代初

在窯址區的北面挖掘中還發現了王子山院舊址,找到了“修王子山院記”和“王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記”兩通重要碑刻。這次發掘總面積達2000平方米,發現的遺蹟有窯爐20座,作坊4處,其中包括碾槽、水井、澄池、料缸、磚墁場地、匣缽、圍牆、窯藏、灰坑等等。發掘出土的遺物標本達萬餘件,瓷片、窯具等殘片約30多萬處,而且遺物品類繁多,有青瓷、白瓷、黑定、紫定等。其中白瓷有素麵、刻花、印花、剔花、繪畫等裝飾,花紋非常齊全。白瓷中還有許多珍品。如“官”、“彩官”和“尚藥局”、“尚食局”器片都有多件出土,還發現有前所未有見的“龍”、“花”等款瓷片和“仕女枕”等精美器物。
定窯遺址定窯遺址

建國後

定窯藝術得到繼承和發展。科技人員用古代的原料,嫻熟的工藝技法已經生產出了一些仿定瓷的製品,使定窯瓷獲得新生。

製造工藝

唐五代產品粗細摻半,青白兼有。較粗的瓷器胎質粗而色灰,比較厚重,胎上一般施一層白色化妝土,表面施白釉或青黃、褐綠、黑色釉,有的瓷碗外表施青黃、褐綠、黑色釉,而碗裡面施白釉,施釉較厚,多不到底,常有流釉、積釉現象。細白瓷器胎質細而色白,比較輕薄,釉色潔白而略泛青色。器形有碗、缽、盤、盞托、罐、壺、高足杯三足爐、蓋盒、枕、鈴、瓷塑等。碗一般底心平緩,多為斜直敞口、唇形口或蓮瓣形口,底足有平底、實足平底、玉璧形底、寬圈足和圈足底等各式。執壺一般豐肩、平底、短流,有白釉和青黃釉兩種。瓷枕一般比較短小,枕面多呈長方或橢圓形,有的白瓷枕面帶褐色斑紋。瓷塑多為小型白釉加黑褐色點彩的動物玩具。器物裝飾比較簡單,絕大多數為素麵,少數用模印、貼花、劃花紋飾。裝燒器物的窯具主要有碗形盒式匣缽、漏斗形匣缽、三角形支墊等。細白瓷碗都用匣缽單件裝燒,粗胎瓷碗用三角形支墊疊燒,燒成後碗底露3個支丁痕。 北宋時期一般白瓷器都用優良瓷泥制胎,基本上不再生產需用化妝土的粗胎白瓷器皿,青黃、褐綠、黑釉瓷器明顯減少,細白瓷器成為主流。北宋早期白瓷胎釉均潔白細膩,器形新增有淨瓶等。碗口一般為敞口或葵花式口,底足大體只存圈足一式。裝飾仍較簡樸,多素麵,部分器物沿用模印、貼花、劃花紋飾,刻浮雕式蓮瓣紋比較流行。產品裝燒方法仍是匣缽仰燒,基本上都用漏斗形匣缽。五代至北宋早期定窯白瓷燒制日臻成熟,“官”、“新官”款器為這一階段優質白瓷的名作。北宋中期以後定窯優良瓷料得到大量開發,白瓷產量迅速增長。中期的碗盤等口沿一般有釉,釉色微泛黃,說明當時覆燒技法尚未普及,器物造型比較精巧,執壺常用瓜棱腹、彎曲流,碗盤多呈葵瓣口形。早期流行的花紋,包括刻浮雕式蓮瓣紋明顯減少,有深淺刀鋒效果的刻花紋飾最為流行。紋樣有萱草、蓮荷、龍紋等。晚期的碗盤之類圓形器物基本上都用支圈疊裝覆燒,器物口沿無釉有芒,釉色一般白中閃黃,有的略顯灰黃。此期產品品類較多,仍以白瓷為主。器形複雜,還是碗盤最多。各種常用器形往往批量很大,即使像瓷祖之類特殊物件,也有成批出土,定窯瓷業之興旺由此可見一斑。裝飾花紋特別講究,刻花、印花、劃花都很盛行,刻劃花常結合使用,刻工技巧嫻熟,刀法流暢自如。印花紋飾工整細緻,顯得特別明快清晰。紋飾主要有龍、鳳和各種花卉圖案、動植物形象等。北宋中晚期定窯創燒成功的新品種有“紫定”(醬釉)、“黑定”和“綠定”,不過產量很少。新器形有孩兒枕、美女枕、龍鳳盤等等,造型和裝飾都很精美。此期優質白瓷以“尚藥局”、“尚食局”、“龍”、“花”款器為代表。1986年在澗磁嶺發掘獲“尚藥局”器和殘片9件,1985~1987年在澗磁嶺、燕川發掘獲“尚食局”器殘片27件。所有“尚食局”器均出自晚期地層,其年代最早不會超過北宋晚期,大多數可能為金代產品。
定窯遺址定窯遺址
定窯遺址定窯遺址
定窯遺址定窯遺址
北宋末定窯一度停頓,金代恢復生產後產品仍較精良,窯址中曾出土有大定、泰和紀年的印紋陶模,為鑑別金代定瓷樹立了標尺。元代定窯逐漸衰落,產品單調,胎粗釉暗。金元時期許多碗盤類器物均採用器物內底刮釉一圈疊燒方法,這是粗糙化的表現。裝飾也走向草率,有的器物僅施黑色點畫或以墨書為飾。

窯爐與作坊

已發掘的窯爐20座,均為“饅頭窯”。窯基平面呈馬蹄形,由爐門、火膛、窯床、煙室等部分組成,長度4~8米,寬度1.5~3米。窯體建築材料用磚,火膛、窯床、煙室各部用耐火磚,內壁抹一層耐火土,窯床底面上鋪墊一層厚約10~30厘米的粗砂。各時期窯爐常以匣缽代替一部分磚作建造材料,北宋中期以前用漏斗形匣缽,北宋中晚期以後用筒形匣缽。北宋早期以前窯爐以木柴作燃料,火膛中均發現有柴灰。窯爐後部有兩間煙室,窯床與煙室間都無隔牆。煙室之間隔牆下砌有兩個進火孔。北宋中期以後窯爐燃料用煤,火膛中均發現大量燒過的煤渣,窯床與煙室間有固定的隔牆,隔牆基部設進煙孔。北宋晚期和金代窯爐的煙室一般分為三間,設3個煙囪,窯床與煙室間隔牆基部進煙孔多達9~13個。 作坊遺蹟已發現4座,五代至北宋早期1座,北宋晚期至金代3座。作坊都在窯爐附近,結為一體。北宋早期作坊遺址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殘存的設施有盛瓷料用的大陶缸底部19個;晚期作坊遺蹟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保存的設施有磚和匣缽壘砌的圍牆,石砌的水井,磚砌的水溝,土灶,加工瓷料的圓形碾槽,堆放瓷料的土坑,澄盛瓷泥、釉料的磚池和大缸等。
定窯遺址定窯遺址

旅遊信息

交通-鐵路

保定交通便利,北京廣州京廣鐵路貫通全境。保定火車站位於市中心,從市區乘1、2、4、5、7、10、11、12等路公車都可到火車站。從保定到北京及石家莊十分方便,幾分鐘即有一班車經過,全天有數班往返行駛的城際列車,1.5小時左右即可到達。在保定站搭乘城際列車無需提前買票,上車後有乘務員巡迴售票,不收補票費,也可以在車上購買返程票,同樣不另收費。

交通-公路

北京到石家莊的京石高速公路從保定境內縱貫而過,由北京到保定只要2小時就可到達,汽車班次從05:30至18:30每20分鐘一班;從保定到石家莊走高速也可在2小時之內到達,汽車班次從05:10至18:30每20分鐘一班。津保高速公路連線天津和保定,車程約3小時,每40分鐘一班。此外,走國道可到濟南泰山大同五台山塘沽承德保定附近的縣城。保定長途汽車站就在火車站廣場南側,步行可至。

門票

20元

地圖信息

地址:靈山鎮北鎮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