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陽定窯遺址

定窯遺址是中國制瓷歷史的縮影和重要見證,定窯遺址的開放,有助於人們對陶瓷歷史發展的了解。在五大名窯中,唯定瓷以裝飾見長,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附以剔花、堆花、貼花各得其趣,設計開唐宋陶瓷形制之先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曲陽定窯遺址
  • 外文名:未知
  • 位置:中國制瓷歷史的縮影和重要見證
  • 類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概述,地理位置,當代遺址保護,歷史發展,晚唐和五代時,北宋,金、元時,定瓷鑑定,北定鑑賞,南定鑑賞,北方定瓷毀滅,女真族破壞,景德鎮興起,

遺址概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的定窯遺址,位居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是中國北方著名的白瓷窯址。因曲陽宋代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中國的制瓷業到了宋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階段。
定窯遺址定窯遺址
宋代有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各以其無比的藝術魅力,為我國瓷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定窯遺址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窯場分布在曲陽縣澗磁村北一帶,東西長達10公里,總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定窯遺址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窯場分布在曲陽縣澗磁村北一帶,東西長達10公里,總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
定窯遺址位置

當代遺址保護

定窯遺址定窯遺址
1951年和1957年故宮博物院陳萬里、馮先銘等兩次調查。
60年代初河北省文物工作隊在北鎮村東試掘。1985~198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北鎮村、澗磁嶺、野北村、燕川村等地發掘,揭露面積近2000平方米,發現大量窯爐和作坊遺蹟,出土遺物標本萬餘件,殘片約37萬片。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發展

晚唐和五代時

晚唐和五代時定窯燒制的瓷器,還顯粗糙簡單,正處於向精瓷的過渡階段。北宋是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制瓷技術有許多創造和進步。定窯產品以白瓷為主,也燒制其他品種,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綠釉(綠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高溫色釉。定窯的白瓷,胎薄質細,釉色潔白,造型優美,以刻花、畫花、印花等加以裝飾,藝術水平很高,社會影響很大。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知定州時,曾用“定州花瓷琢紅玉”的詩句,來讚美定瓷的絢麗多彩。元朝劉祁的《歸潛志》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兒枕”,是定瓷的代表作之一。
曲陽定窯遺址

北宋

宋代瓷窯裝燒技術最為重要的成就,就是發明了覆燒法和“火照術”,定窯就大量採用覆燒方法,還使用了一種墊圈式組合匣體。這種燒制方法的優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間,既可節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變形,從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產量,對南北瓷窯都產生過很大影響。
宋代定瓷盤宋代定瓷盤

金、元時

定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由於連年兵災,逐漸衰落和廢棄。但在金、元時仍繼續生產。定窯的制瓷技術,對促進我國制瓷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宋代定瓷獅子宋代定瓷獅子

定瓷鑑定

定窯產品以白瓷為主,也燒制醬、紅、黑等其他名貴品種,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綠釉(定)、
定瓷鑑賞定瓷鑑賞
紅釉(紅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層高溫色釉。元朝劉祁的《歸潛志》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
白”。 可見,定窯器在當時不僅深受人們喜愛,而且產量較大。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定州時,曾用“定州花瓷琢
紅玉”的詩句,來讚美定窯瓷器的絢麗多彩。

北定鑑賞

定窯還有北定、南定之分。南宋之前,定窯窯址在北方的曲陽,這是燒制的物品稱為北定。北定一般具有以下的特徵:
北定鑑賞北定鑑賞
1、淚痕
淚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現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條狀,宛如垂淚,故稱淚痕。淚痕現象僅見於北宋定窯器,唐至五代定瓷並無此特徵。唐代定瓷釉薄而潔白,胎釉結合十分緊密,無流釉現象;北宋則凝厚而泛黃,釉內氣泡大而多,釉層在燒結過程中隨器垂掛流淌,形成淚痕。北宋早期,定窯採用正燒,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後,定窯創造了覆燒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筆者曾見過一些定窯白瓷,淚痕方向為橫向,十分奇怪,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2、竹絲刷痕
在定窯碗、盤類器物的外壁,經常可看見細密如竹絲的劃痕,這些劃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後旋坯加工時留下的,當然在其它窯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見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窯的纖細密集,此為鑑定定窯器物的一個特徵。
3、底足
定窯器物的底足類型不多,主要分為平底與圈足兩大類,而其圈足具有與其它窯口器物圈足明顯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體現在北宋中期以後覆燒成型的定窯器上,由於覆燒的發明,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將露胎處移至器上,然而裹上釉層的器足在外觀上的表現並不那么完美,足面(圈足與地面接觸部分)總是顯得不夠平整,有些地方釉厚,有些地方釉薄,以手撫之,明顯地感到凹凸不平,筆者所目見的北宋定窯圈足器無一例外。這種現象十分奇怪,但在鑑定中卻非常有效,凡北宋定窯圈足器(採用覆燒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徵,此為鑑定之關鍵。
另外,定窯圈足器之圈足有大小兩種類型,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見竹絲刷痕,刷痕呈同心圓,而小圈足器則無這種現象,但無論大小圈足,足均極淺,足牆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過肩,幾乎無鉤手。
4、變形
定窯器物,尤其是碗類器物,大都有些變形,若是完整器,將器物倒扣於桌面,便很容易發現這一特點。
就目前在市場上所見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淚痕現象已可做到,竹絲刷痕亦不難實現,至於器物的變形非人力而可強為,而取決於燒造時的火候、窯位、氣氛等等因素,若以人力做作,不免留下故意造作的,不自然的痕跡。現在只有一點還難以企及,就是足面的不平現象,這種現象的形成完全出於自然,且在目前尚未引起仿造者足夠的重視,仍可作為鑑定的一個標準。

南定鑑賞

宋室南遷之後,定窯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鎮,一部份到了吉州,稱為南定。在景德鎮生產的釉色似粉,又稱粉定。粉定一般有一下特點:
南定鑑賞南定鑑賞
1、釉色白而滋潤
元代的景德鎮窯,由仿定而創燒了這種粉定,特點是釉色白而滋潤。可以說這一類定瓷已經不是傳統上的定詞了。
2、白瓷銘文
紹興八年和議成,始正式定都臨安(杭州),南宋和女真以淮水為界,南北處於分割對峙之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宮廷的瓷器來源極不穩定,定窯等窯場又處於金人管轄區,由此定窯瓷器從來源途徑上和北宋時期相比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由於失去從窯場直接獲取定窯瓷器的機會,同時也就失去燒窯前刻制銘文的可能,這是後刻銘文形成的前提和主要原因。正如汪慶正先生早年指出的:“我們是否能做出這樣的判斷:北宋時期,宮廷指令各瓷窯燒造貢瓷,在窯場就刻上使用宮殿的名稱。南渡後,南宋朝廷當然不可能得到北方瓷窯的貢品,只能通過貿易獲得所需要的宮廷用器,其宮殿名稱當然也只能在器物到了南方後再加刻了。”此時的定詞多加有銘文。
3、印花紋飾
窯紋飾中最富表現力的是印花紋飾。這一工藝始於北宋中期,成熟於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窯器物紋飾在盤、碗等器物中心,這類器型內外都有紋飾的較少。定窯器物紋飾的特點是層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間,常用回紋把圖案隔開。紋飾總體布局線條清晰,形態經巧妙變形,繁而不亂,布局嚴謹,講究對稱,層次分明,線條清晰,工整素雅,藝術水平很高。定窯印花大多印在碗盤的內部,里外都有紋飾的器物極為少見。
4、印花題材
定窯印花題材以花卉紋最為常見,主要有蓮、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紋布局多採用纏枝、折枝等方法,講求對稱。有的碗、盤口沿作花瓣式,碗內印一盛開的花朵,同時在外壁刻上花蒂與花瓣輪廓線。這種把印、刻手法並用於一件器物,里外裝飾統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紋裝飾渾如一體,十分精美。其次,定窯還有大量的動物紋飾,主要有牛、鹿、鴛鴦、麒麟、龍鳳、獅子和飛龍等。定窯飛龍紋一般裝飾在盤、碟、碗等臥件的器物中心,祥雲圍繞,獨龍為多,尚未見有對稱的雙龍紋飾。飛龍身形矯健,昂首騰飛於祥雲之間,龍尾與後腿纏繞,龍嘴露齒,欲吞火球,背有鰭,身刻魚鱗紋,龍鬚飄動,龍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窯立件上只裝飾有變形龍紋,其裝飾水平與盤、碟上的龍紋相去甚遠。禽鳥紋飾中主要有鳳凰、孔雀、鷺鷥、鴛鴦、雁、鴨等,做工精美的飛鳳比較少見。

北方定瓷毀滅

女真族破壞

建炎元年(1127年)至紹興八年(1138年),是定窯白瓷後刻銘文產生和形成時期。此間女真族割據北方,窯場大多遭受嚴重破壞,窯工大量南逃,瓷器生產處於低谷(包括定窯)。
定窯考古遺址定窯考古遺址

景德鎮興起

紹興八年(1138年)至嘉泰四年(1204年),南宋經濟已相當繁榮,社會生產力有了長足的發展,官窯生產已據規模,景德鎮仿定窯產品已趨完美,龍泉已能生產高質量的粉青、梅子青釉青瓷,朝廷可隨時到官窯和南方諸窯燒制自己所需的產品,南定興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