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統編年

宗統編年

凡三十二卷。清代紀蔭編纂。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七冊。以編年體記載起自釋尊終於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間禪宗之盛衰隆替。卷一、卷二載述釋迦牟尼佛,卷三至卷七載述西天諸祖,卷八載述東土開祖菩提達摩,卷九至卷三十列舉東土第二世慧可以下五宗之諸師,以至臨濟宗第二十九世禹門傳、曹洞宗第二十九世宗鏡書。其間兼雜記述其他有關佛教之重要事跡,有論疑者則附夾注加以解說。卷三十一、卷三十二題為諸方略紀,系集錄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至清康熙二十八年間,關於諸方禪宗法系之見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宗統編年
  • 年代:清代
  • 作者:紀蔭
  • 類別:一部禪宗編年史
圖書簡介,圖書摘要,圖書結構,

圖書簡介

本書取材自各種高僧傳、傳燈錄,兼及五經、諸子等多類外學典籍。
書名。三十二卷。清·紀蔭撰。收在《萬續藏》第一四七冊、《禪宗全書》第二十三冊。
本書是一部禪宗編年史。作者紀蔭,清·康熙時僧,住祥符寺。本書卷末有光緒年間陸鼎翰後序,略述其生平,並述其撰述此書之緣起及態度,其文雲(萬續147·510下):“嘗以佛祖紀綱,宗師血脈,歷數千年來,紀述之家或體例未精,或征采塤駁,未足為千古正傳。(中略)因博採經史釋乘,一仿朱子綱目體例,斷以周昭王二十二年,我佛降生為始。迄國朝康熙二十八年,曰佛紀、祖紀、五宗紀。其自明·萬曆四十三年以後,諸方之出處,附書年甲之下,曰略紀,以俟後之宗統定而詳系焉。上下二千六百四十年間,紹述宗風之次序,授受法印之機緣,備及朝政廢興之有關釋氏者。淹貫翔核,融儒釋為一貫。正其謬、闕其疑,自為注,以發明之。謹嚴一遵史法。(中略)當時以天童三峰二世,互相成短,開悟來學,厥後子孫,各立門戶,分左右袒。(中略)蔭雖三峰的裔,而中立無所倚毗。”

圖書摘要

陸氏後序所述內容,大體本諸此書卷前之凡例所載。茲據紀蔭此書之凡例內容,另擇要摘錄數則於次並略加說明,以見此書之特徵。(引號內文字皆凡例原文)
(1)“大道之統,歸於正宗。正宗之傳,統乎大道。故曰宗統。”此所謂“宗統”,即宗門法統。以今語稱之,實即禪宗傳法系統。故此書可稱之為禪宗法統編年史。
(2)“佛法宗旨,隨機設化,編年紀事,據實征時,其間紀注正變,一本紫陽綱目。他如五經、孔子家語、諸子、通鑑(中略)。法門文字如釋迦譜(中略)皆詳考合訂,不敢一字私涉臆見。”此可見紀蔭其書所受朱熹《通鑑綱目》體例之影響。其“不敢一字私涉臆見”之語,顯現其確有陸氏後序所說“謹嚴一遵史法”之治史態度。
(3)“是編單紀宗統,凡正傳宗統者,大書其嗣統示寂之年。昭法化也。支流旁出者,皆不具書。(中略)諸方拈頌論議(中略)切要者書之,否則不書。”
(4)“講律並書,儒道兼攝,昭宗統無外也。國政時事,有關宗統,須參考者,亦附書之。”作者此等態度,頗能符今日治佛教史者之需要。由此亦可見此書與單述禪門機緣之書(如《五燈嚴統》)之不同。
(5)“文獻俱闕,地異時遠,無從稽定者曰闕文。文獻並征,因時因事,不能無礙,未敢據定者,曰闕疑。自昔互有異同,至今確實考證者,曰考定。諸子百家別集中,參合可證者,曰別證。文闕獻征,據實準定,以俟後稽者,曰存考。”紀蔭此段有關史學方法之語句,甚合史學方法原理。
(6)“迦文開宗垂統,為佛紀。迦葉以至黃檗雲岩諸祖、紹統傳宗,為祖紀。五宗而後,承宗繼統,為宗紀。臨濟禹門、曹洞宗鏡,兩祖之下,諸方法化,正在繁衍,宗統未敢遂定。諸方之出處大略,隨年編至今康熙己巳,為諸方略紀。以俟後來補定。”

圖書結構

全書內容大略如次:
(1)卷一至卷二佛紀。單記釋迦牟尼佛事跡。而未如《五燈會元》、《嚴統》等書之自七佛記起。此亦可見作者之別具史眼。
(2)卷三至卷十三祖紀。其中卷三至卷七記迦葉以下之西天二十七祖弘法事跡。卷八至卷十記達摩至惠能等東土六祖事跡。卷十一至卷十三記南嶽、青原以迄洞山曹山,共十餘祖之弘化事跡。
(3)卷十四至卷三十五宗紀。記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等五宗嫡傳諸祖之弘化事跡。
(4)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二諸方略紀。記明·萬曆四十三年以後,迄康熙二十八年間之禪門史實。
此書雖然僅記禪宗正統諸師之事跡,然以甚注意史法,故頗值矚目。其書訂正舊傳禪宗史書(如《景德傳燈錄》等)之誤者多處。且有考定、有別證、有發明。故姑不論其成果是否為必定可信,然能持此等史學立場,已迥非一般史著所能及。至其體例之依循《紫陽綱目》一事,吾人亦可依此以見儒家史學對佛家史學之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