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咱鎮

姑咱鎮

姑咱(zá)鎮,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東部,大渡河西岸,距市區28公里,轄8個村3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18541人(2017),平均海拔1400米,屬乾熱河谷氣候,常年氣溫15—17℃,自古以來就是川藏貿易的主要市場所在地和康定折東地區的經濟、交通、物流、文化的中心,S211線康丹公路貫通全境,還與國道318線相連,是康東片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姑咱”系藏語,漢語譯為“江南”,所以姑咱鎮有著“康巴江南”的美譽。這裡水秀山靈,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一個值得讓人回味無窮的地方。

這裡是甘孜州最高學府康巴大學(四川民族學院)的所在地,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文化教育中心和科研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姑咱鎮
  • 外文名稱:Guzá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康定市
  • 下轄地區:黑日村等8個村3個居委會
  • 電話區號:0836+
  • 郵政區碼:626001
  • 地理位置:川西高原
  • 面積:194平方千米 
  • 人口:18541人(2017) 
  • 氣候條件:高山高原氣候
  • 機場康定機場
  • 火車站:康定站(規劃中)
  • 車牌代碼:川V
歷史沿革,簡介,城鎮建設,文化教育,四川民族學院,甘孜衛生學校,康定三中,姑咱國小,民族文化,

歷史沿革

1952年,置瓦斯鄉。
康定大鎮,小鎮風情——姑咱鎮康定大鎮,小鎮風情——姑咱鎮
1960年,析置舍聯鄉、城郊鄉。
1962年,復瓦斯鄉。
1966年,改公社。
1984年,復鄉。
1992年,建姑咱鎮。轄上、下瓦斯、羊廠、章谷、浸水、黑日、達槓、日地等8個村。

簡介

姑咱(zá)鎮是康定市的第二大城鎮,僅次於市區爐城鎮。“姑咱”系藏語,漢語譯為“江南”,所以姑咱鎮有著“康巴江南”的美譽,也有“甘孜小香港”之稱,也是全州的文化教育中心,自古以來就是川藏貿易的主要市場所在地。這裡匯集著四川民族學院、甘孜衛校、康定三中等州內的知名學府,四川民族學院是四川藏區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被當地人稱為康巴大學、姑咱大學。這些學校也給當地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推動,最典型的就是四川民族學院外面的那條街被戲稱為“康定春熙路”。姑咱鎮是個物產豐富的地方,水果尤為豐富。
川民院觀窗——姑咱鎮川民院觀窗——姑咱鎮

城鎮建設

“十五”期間,康定多方籌集資金,先後投入2.21億元,建設了變電所、交通、通訊、供排水等基礎設施,特別是至省委提出“三個轉變”新的經濟思想以來,康定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進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轉變,廣泛吸收民間資金,拆遷改建房屋102幢21469 平方米,建成房屋15萬平方米;有效盤活城市資源,通過轉讓經營管理權,完成了城鎮環衛、照明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城鎮土地1l宗,建成房屋2.24萬平方米。
貢嘎雪山下的繁榮之鎮——姑咱鎮貢嘎雪山下的繁榮之鎮——姑咱鎮
姑咱鎮有個體工商戶384戶、註冊資金671萬元、從業人員1381人,已成為甘孜藏族自治州功能較為齊全、品位較高的文化中心鎮。
2014年2月,姑咱鎮總投資3346萬元的後山過境公路全線通車,姑咱城區交通擁堵狀況將徹底解決,過境S211線也會更暢通。路線起於姑咱鎮黑日村加油站,止於姑咱鎮羊廠村羊廠橋,道路總長2900米,路面寬12米。

文化教育

四川民族學院

四川民族學院康定民族師範專科學校,創建於1985年,是一所以大學本專科學歷教育為主的省屬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校,校址位於康定縣姑咱鎮。截至2012年3月,學校校園面積412666.7平方米(619畝),校舍面積23.3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5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878萬元,教學用計算機2543台,網路多媒體教室131間。紙質圖書78.13萬冊,電子閱覽室272座。建有校內公共實驗(實訓)室44個、校外實習、實訓、見習基地51個。教職員工690人,其中專任教師3l 0人,教授、副教授80人,在讀博士、碩士163人,外籍教師5名。現有各類在冊學生10000餘人,其中全日制學生達7000餘人,函授學員3000餘人。學校設有13個系部,開設了40餘個專業和方向,學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77%。近年來承擔國家、省、州科研項目60餘項,出版著作、發表論文、編寫教材共1000餘篇(部),30多項成果分別獲得國家和省州獎勵。姑咱鎮學校的發展戰略是以升辦本科學院為契機,堅持走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面向州內州外兩個市場,充分發揮省州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努力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堅持“一體兩翼二並舉”的發展戰略,即以普通本專科教育為主體,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為兩翼,教師教育與非教師教育並舉(教師教育為豐),本科與專科並舉(本科為主)、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並舉(學歷教育為主),形成一體帶兩翼、兩翼促一體、一體兩翼三並舉協調發展的格局。學校的發展目標是建設“一個基地,三個中心”,著力提升“四個氛圍”,努力實施“五個一”工程。即把康定師專辦成甘孜藏區三個文明建設的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圖書資料中心、現代信息技術中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著力提升育人氛圍,文化氛圍,文明氛圍,學術氛圍;圍繞辦好一所學校的目標,一如既往地實施建設一個好班子,帶出一支好隊伍,創造一個好環境,樹立一種好風氣,營造一種好氛圍的“五個一”工程,力爭把康定師專辦成本科學院。
姑咱鎮(四川民族學院A校區圖書館)姑咱鎮(四川民族學院A校區圖書館)

甘孜衛生學校

甘孜衛生學校位於康定市姑咱鎮,是甘孜州唯一一所衛生類“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學校占地面積6.2萬平方米,校舍面積3.8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幽靜,景色秀美,氣候宜人,交通便利;教學區、工作區、生活區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是讀書學習深造的理想之地。建校40多年來,該校本著“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辦學宗旨,樹立“求實、奮進、團結、活潑”的校風;一貫堅持“從嚴治校、從嚴治教、疏導服務、科學管理”的治校方針,對學生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已為社會培養了合格畢業生一萬多人。

康定三中

康定三中成立於一九八零年,是康定地區唯一一所以寄宿制為主的農村初級中學,學校主要服務於康定折東八鄉一鎮和姑咱地區省、州屬單位的農民子女和幹部職工子女。現有在校學生1263人, 教學班24個;寄宿制學生902人,占學生總數的72﹪,由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管理難度較大。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專職教師90人,工人5人。本科學歷69人,專科學歷19人,中專及以下學歷7人;中學高級教師10人,中學一級教師38人,中學二級教師36人。
辦學32年來,該校秉承“學生成人,學生成長,教師成功,學生髮展”的辦學宗旨,按照“以人為本,張揚個性,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實現了育人理念和辦學思想的人文化、具體化。先後被授予“縣級文明單位”、“縣級優秀團組織”、“縣級示範學校”、“縣級先進黨支部”、“縣級最佳文明單位”、“州級衛生單位”、 “州級無毒校園”、“省級德育先進集體”、“四川省五四紅旗團委”、“四川省民眾體育先進集體”、“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四川省教育先進集體”、“全國德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現有校舍面積10875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兩幢2541平方米,綜合樓一幢2876平方米,學生宿舍樓兩幢面積3358平方米,學生食堂2100平方米;體育場地8792平方米,綠化面積近1100平方米;24個教學班和階梯教室均安裝多媒體電子白板,實現了“班班通”;每個教師辦公室均配置了電腦,校園安全監控系統遍布整個校園角落。

姑咱國小

姑咱國小姑咱鎮中心,學校服務八個行政村、兩個社區和省、州、縣駐姑咱五十多個機關單位。由於教師關愛學生,教學質量較高,實施寄宿制後,附近六鄉一鎮的外出務工的農、牧民子女紛紛轉入該校。現有學生880人,其中留守兒童52人,單親家庭39人,孤兒5人。在這些留守學生中,藏族兒童占到了90%以上。一年級5人,二年級13人,三年級5人,四年級2人,五年級9人,六年級12人。他們的父母有的在成都、康定等地工作,有的遠赴深圳、廣州等地,還有的常年在山裡工作,大部分家長一年回家一次,甚至有家長几年才回家一次。生存狀況及分析 這些孩子監管撫養方式大概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即隔代撫養型(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監管撫養)、在校寄宿型(主要指中學生寄宿學校)、親朋寄養型(寄養在親朋家裡)、獨立生活型(兄弟姐妹獨立生活)。
細緻周到的學校
目前姑咱國小留守學生中僅一人住校,其餘或在校外租房或寄宿於姑咱親戚家。以五年級2班張俊傑同學為例,父母離異,父親在成都打工,每年回家一次,母親至今未回過家。他同爺爺奶奶在學校旁邊租房居住,由於自幼孤苦,他早已經養成了獨立生活的能力,衣服自己洗,經常幫爺爺奶奶做飯,還到地里乾農活。平時爺爺奶奶身體還算硬朗,所以對於小俊傑的照顧還是無微不至的。可是還有許多藏族的學生,他們是附近地區的山中牧民的孩子,他們同樣選擇的是在學校附近租房居住,可是沒有親人照顧或者很少照顧,大都獨立生活。而且經常在假期回到山中幫助爸媽上山挖藥以維持生計。他們的狀況更令人擔憂。父母雙雙外出打工是這些孩子面對的最大的生活問題,他們缺少的是父母對他們起居的照顧和撫養,這些是他們的監護人所不能替代的。教育狀況及分析 留守學生的教育現狀是我們本次調查活動的重點。眾所周知,親職教育的缺乏是這些留守兒童面對的最大的困難,那么學校教育就應當盡力去彌補這些孩子的親職教育。而尋求一種最適合留守兒童的教育方式是我們乃至全社會正在努力探求的問題。由於我們採取了家庭走訪的調研方式,我們很容易發現了家庭結構長期的不合理給孩子親職教育帶來的毀滅性的破壞。親職教育的缺乏首先涉及到孩子的心理發展的不平衡,很大一部分的留守兒童存在性格孤僻、不愛與老師同學交流等的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憂柔、無助、自卑、閉鎖、空虛、寂寞、反抗、怨恨,親情觀念相當淡漠等狀況,並且出現難於管教、違反校規、拉幫結派、任性放縱、反覆無常等叛逆行為;在學業方面表現為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作業完成質量差,起碼的學習習慣難於養成,對學習報無所謂的態度,並隨年齡的上升而下降等。其次親職教育的缺乏表現為孩子課後學習無人輔導。與當今城市裡興起的學生家教、午托班等課後輔導行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留守兒童平時課後作業無人輔導,假期更是處於無人看管的放任自流狀態,作業完成狀況令人擔憂。這樣的學習質量很難保證。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中小學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這又加重了這些問題。以三年級一班萬偉同學為例,自幼由姥姥一人撫養,他雖然生活上養成了獨立自主的習慣,可是學習上卻沒有獨立學習的好習慣,平時在校期間有老師監督所以作業完成還算合格,而假期期間,他的作業沒人輔導,一直沒有動筆寫過。作為監護人的姥姥是典型的藏族老人,根本沒有文化基礎,他們在姑咱租房居住,假期也沒有其他形式的輔導。貪玩是他從小養成的的習性,假期經常在山上玩耍到很晚才回家。回家又是看電視動畫,完全在假期階段放棄了學習的任務。當被問及將來的計畫時,他一臉茫然,沒有多餘的對未來的想像和憧憬。
對留守兒童的關心
通過對“代理監護人”情況分析發現,留守家庭中絕大部分是由爺爺奶奶等隔代親人照看,很少一部分由親戚代管,可見隔代監護成了這一地區留守子女主要的監護方式。 儘管的隔代親人很高興照顧留守子女,但是由於體力、知識等原因,很多的隔代監護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而生活在親戚家的則表示”不樂意但沒辦法“,可見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相當冷漠,大多礙於情面而照顧。所以他們許多人很難從“代理監護人”那裡得到很好的照顧更加別提是教育!我們猜測這也許是造成許多被調查的留守兒童很難相處,性格怪癖等許多心理上的疾病的原因。親職教育是監護的重要部分,指父母在家庭內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對子女進行教育和影響的過程,它對人的影響極為廣泛而有效,它可促使兒童的身心、品德、健康和智力得以正常發展以形成個性、個人理想和發展志趣。它本身是一種法定責任,應隨著監護權的轉移而轉移,而事實上這一部分被無情地遺漏。但是很多“代理監護人”表示”只照顧生活,別的不管“,只有有所教代就可以了,這說明了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圍,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親戚,對孩子大多局限於吃飽穿暖之類的淺層關懷,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責任。溝通是實現親職教育的前提條件。而決大多數的“代理監護人”直接表示”很少或從不與孩子談心“,只有極少數留守子女表示“有煩惱的時候和照顧我的人說”,同時個別的孩子還認為監護人有過一些家庭暴力行為,可見雙方在溝通態度及方式上都存在著很大問題。對這些問題,我們這些教育部門目前主要是依靠學校教育來彌補。而我們在調查中從老師那裡了解到,留守學生的成績一般都不太好,他們對於學習缺乏一種長足的動力。我們都知道對於國小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父母物質上的獎勵和口頭上的獎勵就是他們進步的原動力,可是他們卻連這樣的動力都沒有。對於高年級的同學來說,學習的動力就更缺乏了,他們甚至不知道將來自己會不會繼續上學,上學的目標就更模糊了,缺乏家長的指導使他們處於學習的無組織階段。在學業上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不守紀律,某些不按時完成作業,作業中的錯誤不及時更正;並且有些留守兒童呈現出難於管教等特點,在班級管理中,很多時候他們成為班幹部甚至班主任的“眼中釘”。學校生活中他們遇到問題很少找老師解決,這源自他們性格上的閉塞性。這背後主要是心理問題干擾以及學習自控力較差造成的。“代理監護人”主要是爺爺奶奶,基本上沒有任何文化程度,因此他們的職責主要在於監督子女學習,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自控力。但是絕大多數的留守兒童無人督促學習這一關係事實充分反映:監護人本身態度和能力減弱了原有的家庭監督作用,影響了“留守孩子”自控力的形成,從而導致了學習成績下降。這些都是親職教育缺失給孩子學校教育帶來的嚴重問題。我們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姑咱國小的留守學生管理制度是一個管理留守兒童的比較全面系統的制度,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很有幫助。在這個制度里,老師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老師做的是“代理監護人”的角色,他們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了彌補親情的作用。但是問題依然存在,就是老師不可能代替家長,特別表現在放假期間,這些孩子大都處於學習無人看管的狀態,由於缺乏課外的輔導,作業也經常出現沒有及時完成的現象,假期沒有足夠學習的成分,這樣的學習狀態很難取得長足的進步。
在與當地教育部門以及姑咱國小教師的交流座談中我們了解到許多關於留守兒童管理的問題與解決方法,現摘要如下。管理留守學生關鍵要做好學校管理工作,而學校管理應當注重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姑咱國小的許多制度值得其他學校的借鑑。姑咱國小首先建立留守兒童的檔案,為每一位留守同學制定了一份聯繫卡,卡上註明了學生姓名、性別、民族、年齡、家庭住址、是否寄宿等情況,對他們的成長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姑咱國小專門設立心理健康的課程,安排具有有經驗的教師定期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學校高度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定期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主題班會、聯誼會、道德、法制講座等,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大家庭的溫暖的同時,知道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了解自己生理的變化。在“留守兒童之家”的活動制度中,學生可以每星期免費與家長通電話聊天,讓他們及時把自己的問題和難言之隱通報給家長。家長還要做到定期與班主任電話聯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多給孩子應有的關心。可以說老師對於留守兒童來講是學校的父母,也是家庭的代理父母。因為老師不僅僅要負責他們的學習生活,還要負責他們的生活起居等各方面的日常生活,用學校里的關愛讓他們體會到家的溫馨的感覺。在姑咱國小“留守兒童之家”的活動制度中,學校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和和課任教師與各班的留守兒童結成對子,特制定“三個一”制度——每個月進行一次家訪,每個月與家長通一次話,每學期給家長寫封信。要求教師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把學生的喜怒哀樂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的教育,與學生溝通情感,彌補留守孩子親情的缺失。我們認為老師的幫助應當在學校教育中起主導作用,班主任、任課老師等應當切實負責起留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工作,以慈母慈父的身份去教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和學習旅途。姑咱國小建立了“電話聯繫卡”制度,建立電話聯繫卡(家長的打工地址和聯繫方式),開通學校電話熱線,要求外出打工的父母保持與學生子經常性的聯繫,並及時與學校溝通,了解學生的情況,做到半個月能電話交流一次。對於學生的情感發展、心理健康加強幫助和指導。
我們認為家長的關心是必不可少的,他們對於孩子的指導和鼓勵是孩子身心成長的原動力,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要有更多的關心。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繫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方面對於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幫助。學校應當與家長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一致,或者學校、老師應當通過家長會的形式加強對孩子家長的教導,讓他們明白掙錢與孩子的未來哪個更重要。夫妻雙方都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流入地就近入學,可以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監護人問題。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確立了以流入地為主和公辦學校為主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的“兩為主方針”。但不少地方對這個檔案貫徹落實不到位。公辦學校不願意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 即使接收也要向農民工收昂貴的“借讀費、贊助費”。建議教育主管不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兩為主方針”,公辦學校要盡力就近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並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
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
隨著農民工的增多,農村的生源在減少,有些農村學校要合併,再結合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有條件的農村可以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國小寄宿學校。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以解除農民工的後顧之憂。姑咱國小對無監護人的“留守兒童”實施寄宿制管理,學校還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學校還定期的為留守兒童購買洗刷工具、定期為他們寢室消毒,同時學校還加強了這部分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上無微不至的管理。同時還組織教師對這部分學生的課餘生活進行管理:輔導學生上晚自習、組織學生參加課餘的體育活動——打籃球、打桌球、圍繞操場長跑等;還組織學生看新聞、看少兒節目,豐富了課餘生活。使學生感受到了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與快樂,不再感覺到離開父母的孤單和寂寞了。我們認為寄宿制管理不但喚起了學生的自信,激發了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更重要的是有了老師的管理和關懷,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性,豐富的課外生活也會讓他們感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民族文化

獻“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在西藏,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據說,藏民進了寺廟大門,先獻一條哈達,然後參拜佛像,到各殿參觀,隨坐,到離別時,還在自己坐過的座位後邊放一條哈達,表示我人雖離去,但我的心還留在這裡。 “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鬆如網,也有用絲綢為料的。上品“哈達”織有蓮花、寶瓶、傘蓋、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種隱花圖案。哈達的質料,因經濟條件不同而異,但人們並不計較質料的優劣,只要能表達主人的—片良好祝願就行了。哈達的長短不一,長者 l至2丈,短者3至5尺。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般是白色的。此外,還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貴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用。獻“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後再平伸向前,彎腰給對方,這時,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對方以恭敬的姿態用雙手平接。對尊者、長輩獻哈達時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對平輩或下屬,則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獻哈達在西藏十分普遍,甚至人們互相通信時,也在信封內附上一條小哈達,以示祝福和問候。特別有趣的是,藏民出門時也隨身帶上幾條哈達,以備在途中遇到久別的親戚、朋友時使用。“哈達”在不同情況下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佳節之日,人們互獻哈達,表示祝賀行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禮上呈獻哈達,意味著祝願新婚夫婦恩愛如山、白頭偕老;迎賓時奉獻哈達,表示一片虔誠、祈禱菩薩保佑;葬禮上獻哈達,是表示對死者哀悼和對死者家屬的安慰。關於哈達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說是漢朝張騫出使兩域路過西藏,向當地的部落首領獻帛,古代漢族以帛為贄,象徵純潔無瑕的友誼。這樣一來,藏族部落就以為這是一種表示友好、祝福的禮節,而月是從中原興盛之大邦傳來的大禮節,所以就 直沿用至今。還有—種說法,說是古代西藏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後帶回西藏的,當時帛上有萬里長城圖案和“吉祥如意”字樣。後來人們又對哈達的由來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釋,說它是仙女身上的飄帶,並以它的潔白象徵聖潔和至高無上。 康定縣地處川藏咽喉,歷史悠久,是一個多民族、多教派,且以藏傳佛教為主的民族聚居縣,全縣 35 座宗教活動場所中就有 31 座藏傳佛教寺廟,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各一座,其中藏傳佛教教派齊全。康定縣傳統的佛教文化,構成了豐富的人文景觀。藏傳佛教傳入康定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曾經受西藏政教合一的影響,宗教信仰早已深深地紮根於人民民眾中。目前藏傳佛教的紅、黃、花、黑、白五個教派分布全縣,而且寺廟建築堂煌,在藏區有一定的聲譽。
宗教節日和宗教活動
藏傳佛教有其宗教節日和宗教活動。康定各寺廟的宗教節日和宗教活動,因教派不同和寺廟大小而異,但大體上也有相似之處。其中又以農曆四月初八釋加牟尼生日(浴佛節)特別隆重,這一天各寺廟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祈禱,因此這一天是康定人民的“轉山會”、“春遊日”。還有佛燈節(俗稱園根會)農曆 10 月 25 日是黃教宗巴圓寂之日,格魯派寺廟,如安覺寺在該寺所有牆頭屋檐點上數以萬計的酥油園根燈,光明閃灼如星橋火城,十分壯觀,全城所有信徒都到該寺朝拜,康定人民又稱園根會為“燈燈節”。宗教活動有念經、跳神,還有靜坐修煉、入藏受戒、學經、考“格西”等,此外還要負責經典書籍管理,經文印刷,管理寺外民眾請僧念經、天葬以及祈禱等。藏傳佛教是藏族傳統文化的載體,尤其體現在文化和藝術方面。如各寺廟都有佛畫(唐卡畫尤為著名)藏經(大藏經很珍貴)寺塔、金石文物(海螺、佛塔)等,藏傳佛教在藏族歷史上和藏族人民心中占有不同尋常的地位,宗教對藏族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南無寺,位於康定城南郊,是康定縣境內著名的黃教寺廟之一,是康定人民過宗教活動和傳統節日的遊憩勝地。南無寺原名拉姆則寺,清朝乾隆皇帝賜名“南無寺”,因而揚名至今。金剛寺,為歷代明正土司修建,經濟基礎非常雄厚,建設規模宏偉,屬紅教。其中一幅高 30 米、寬 10 米的巨幅唐卡畫,距今有 200 多年的歷史,被有關部門鑑定為國家二級文物,甘孜州一級文物。塔公寺,全名“一見解脫如意寺”,為薩迦派寺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傳說文成公主入藏時在此暫住,摹擬攜往拉薩的一尊釋迦牟尼像留供寺中,因而塔公素有“小拉薩”之稱,朝拜人絡繹不絕,塔公寺的嘎 . 土登尼瑪活佛是著名的藏學家。具有千年歷史的藏傳佛教古剎——塔公寺,已被列入國家二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級旅遊風景點。
厚重多元的文化資源
貢嘎寺,是著名的藏學者貢嘎活佛剃度的地點,屬白教,貢嘎活佛的“真身”至今還在貢嘎寺保存。這樣更增添了人跡罕至的貢嘎寺神秘感。貢嘎寺先後培養出不少有名望的喇嘛,如多生、志布汪布、貢嘎降措、志清湯東迦布、客志等。康定——“情歌的故鄉”。有厚重多元的文化資源,概括起來康定豐富多彩的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遺留在大渡河沿岸的石棺葬文化;二是遺留在貢嘎山麓的高碉文化;三是複雜多元的語言文化,比較典型的魚通語、木雅語;四是因地域而形成的迥然不同的服飾文化;五是古老的民風民俗;六是寺廟樂舞及建築文化;七是具有現代色彩的大眾文化,校園文化等等。康巴是歌的海洋,而康定的“歌”又具有其獨特的魅力,享譽中外的“康定情歌”、粗獷高昂的木雅山歌。情濃質樸的雅拉山歌,婉轉悠揚的子耳樵歌都會使人沉醉欣然……古往今來,許多朝廷命官或是藏族的高僧大德,以及漢族的文人墨客,都在康定留下了他的足跡或傳說,如雍正年間的果親王,國畫大師張大千曾在康作紀游詩:蹬道撐百艋,溪聲礙九折。放月欲披裘,移得海門潮。此外,川劇藝術家陳書航,舞蹈藝術家戴愛蓮也曾在康定作過精彩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